互联网需要"信用标签"
来源:市场报 更新时间:2012-04-15

    互联网信任环境还需要改善网民普遍认为需要“信用标签”

    随着互联网经济的蓬勃发展,建立一个诚信的互联网,使得企业、网民之间相互信任,将有效提高互联网经济发展的效率。由于中国社会信用体系还不完善,互联网缺乏一套标准和规范来避免失信行为的发生,整体信任环境还待进一步提高。

    7月19日零时,国内最大的独立第三方支付平台——支付宝举办了国内首个以信任为主题的互联网信任环境调查, 396542份网民完成在线调查问卷,将近九成的网民认为非常有必要给诚信的企业和个人贴上“信用标签”。

    调查结果显示,69%的网民认为互联网可信度很高,把互联网作为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对其日常消费行为起到决定性参考,另有27%的网民认为互联网可以作为日常行为的参考。日前“纸馅包子”假新闻一事,使得传统载体的可信任度有进一步下跌趋势。

    企业信任度方面,信任有品牌知名度网站的网民占到52%,38%的网民信任通过相关机构认证的网站,仅有2%和8%的网民是通过熟人介绍和自己对比来发现可信赖网站。从调查结果来看,阿里巴巴、新浪、盛大、携程等大型网站通过近年来的发展,已经建立了强大的商业信誉度,仍是网民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同时,一些经过“认证”的网站也得到了网民的认可,例如:由于支付宝推出的全额赔付制度,网民更愿意与支持支付宝的网站进行交易,一旦因为交易而受到损失,可以得到补偿。

    网民投票结果统计显示,在当前互联网失信现象中,虚假广告(24%)最为常见,接下来则是互联网病毒的传播(23%)、恶意欺诈等电子商务失信行为(19%)、用户个人信息的泄露(17%)和赌博、淫秽色情等垃圾信息泛滥(11%)。

    在如何进一步改善互联网信任环境方面,56%的网民认为成立第三方信用评价体系、所有商家和个人必须经过认证和审核、利用技术手段进行监控都非常必要,88%的网民认为非常有必要给诚信的企业和个人贴上“信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