锻造中国信息化建设科技生产力
来源:新浪 更新时间:2012-04-15
2005年8月,深圳华罗庚软件基地有限公司在北京隆重宣布:“基于事务逻辑的、面向管理者的信息系统设计平台产品《世纪桥》”的推出,这一设计系统使我国的系统设计平台技术跨入了国际行列,开辟了中国信息管理系统开发技术全新模式,“世纪桥”平台被誉为是当今MIS系统设计领域中的重大技术突破。

  “世纪桥”管理信息系统设计平台是直接面向管理者的图形化的信息系统开发工具,它完全脱离了编程。大量实践证明,一个从事各行各业的管理者,从一点都不懂编程技术到入门使用“世纪桥”开发自己的信息系统软件,并在互联网上发布运行,只要经过3-5天的培训,就好像学会WORD或EXCEL那样容易方便。这是任何其他信息系统开发工具所无法做到的。可以这样认为,“世纪桥”实现了管理信息系统软件设计和维护的“工程技术化”、“大众化”和“普及化”。

  众所周知,由于系统设计方法学的严重滞后,至今为止,信息化建设和管理者之间是两层皮,管理者不能有效地主宰信息化建设的推行,其原因归结为管理者懂管理、懂业务,不懂编程;程序员懂编程、不懂管理与业务,他们之间难于沟通。最终导致工期拖延,预算超支,系统难优化,甚至有些系统被搁置,致使管理信息系统有效使用率不到10%。

  迄今为止,“世纪桥”设计平台,已经在许多领域和部门得到使用,通过使用证明,该技术不编程、不依赖组件、设计效率高、简洁易读、易沟通、易发展、易维护,受到开发商和用户的喜爱。

  基于事务逻辑的《世纪桥》管理信息系统设计平台,是基于我国著名的计算机专家殷步九先生的专利发明而开发成功的MIS开发工具,2000年4月题为《计算机管理设计系统》的这一发明获中国发明专利授权保护20年。2005年7月经北京市科技情报研究所的《查新检索报告书》认定“在国内外具有新颖性和独特性”,该技术是世界独一无二的。2005年7月该平台通过了中国软件评测中心的测评鉴定,2005年8月20日该平台通过了由信息产业部主持的国家级鉴定,鉴定委员会一致认为,世纪桥平台是我国软件技术领域取得的一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重要成果,在我国的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思想有突破性的创新,居于国际领先地位。

  我们知道,中国信息化已经走过了10年的历程,在推进信息化的过程中,中国不可避免地会遇许多障碍和困难,制约了我国信息化发展的步伐。而华罗庚软件基地公司开发的“世纪桥” 系统设计平台产品,预示着中国的系统设计平台技术将跨入国际的行列,成为我国政府信息化、企业信息化的具有创心性、突破性、强有力的工具。

  此外,对于我国的企业信息化而言,随着我国正式加入WTO,如何提高国内企业的竞争力已经成了各方关注的焦点,选择信息化是必由之路。然而,我国企业信息化建设的现状却是水平较低、企业电子商务进展缓慢。据不完全统计:我国企业中实现上网的只占到所有企业的20%―30%,全部实现CAD、OA、MIS系统的企业不足10%,作为企业电子商务最核心的ERP系统,目前已实现的企业仅占2.9%。具体问题主要表现在几个方面:

  一、信息化建设周期长、成本高。目前,国内外构建企业信息化系统的工具, 主要依赖编写代码的设计工具,这是导致企业信息化成本高、建设周期长、后期维护与协调困难的重要原因。

  二、 “外包”或“外购”的信息管理系统产品严重脱离“专业”,不能按照政府部门、企业的“需求”进行“个性化设计”、“即时服务”和“随时发展”,造成系统有效使用率极低,据统计不足10%。

  三、“单一”功能的系统多,“综合”功能系统少,形成了不能“互通共享”信息的“数字鸿沟”和“信息孤岛”。给企业和行业、政府信息化建设设置了重重障碍。

  四、不同行政、行业部门自上而下推广,造成了“五花八门”的非规范和非标准, 给企业自身信息化的规划和实施造成了极大的困难。

  五、形不成政府、企业自身的信息化建设的力量和队伍。由于传统的信息化工具主要靠编写程序代码,学习和掌握这类工具难度大,开发周期长,企业自身的系统开发力量薄弱。

  六、信息化建设中的系统资源,尤其是软件资源混乱,难以掌握,形不成政府、企业的知识资源的积累,造成极大的浪费。

  我们知道生产力的定义是适应时代的先进生产工具和掌握工具的人构成时代的生产力。适应信息时代的生产力就是适应信息时代的生产工具和掌握先进生产工具的人构成的。

  因此,要开展好信息化建设,不仅需要先进的、政府、企业自身懂得专业的开发人员容易掌握的系统开发工具,还需要建立自己的能够掌握先进的系统开发工具的开发队伍。

  我们知道,中小企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过我国的经济发展中担负着重要的作用。资料显示:全国有中小企业超过1000多万家, 其国内生产总值、实现利税和外贸出口总额分别占全国总量的60%、40%和60%。与我国大型企业乃至世界先进工业国家的中小企业相比,我国中小企业明显存在着人才缺乏、资金短缺、技术落后、信息滞后、管理水平低和协同能力差等一系列问题,严重影响着中小企业的快速、稳定和持续发展。

  为了进一步提高中小企业的生存与发展能力,中小企业必须理性的面对和把握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和全球信息化环境,以及中国企业缺乏有效管理带来的挑战和压力,并从企业发展战略高度审视企业信息化建设的作用与价值,尽快、科学的做出应用协同商务、供应链管理、企业资源计划、业务模式重组、产品协同研发和信息技术的决策,并逐步落到实处。具体而言,就是将企业的管理技术、研发技术、制造技术、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有机的结合起来,通过有效的应用,推动供应链协同商务模式、相互信任和双赢机制的创新、企业管理模式和业务流程的创新、产品研发模式和设计理念的创新、产品制造模式和方法的创新,从而全面提升中小企业竞争力。

  据中国“ 十一五”信息化专项规划研究:未来,中国的信息化的发展总趋势将呈现七大主要趋势:

  一、电子政务将扎实推进。我国今年将集中力量研究国家电子政务发展战略,构建国家电子政务总体框架。

  二、信息安全保障工作继续深入。

  三、重点领域信息技术推广应用增强。2005年,我国将以增强技术自主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为重点,加强信息技术在国民经济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的推广应用工作。

  四、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将加强。我国将以政务信息资源开发为重点,带动全社会信息资源开发利用。企业和个人基础信用信息数据库建设将推进。

  五、电子商务推广应用加速。

  六、信息技术创新加快。

  七、相关法律法规和人才建设进一步加强。

  而信息技术创新和应用被视为是我国信息化建设的重中之重,成为推动我国的信息化进程发展的核心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