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正确理解和认识信息资源规划,确保信息化建设成功
信息资源规划工程化方法是企业信息化战略规划的延伸、是IT规划的核心内容,如何针对于具体的企业实际情况,切实地制定符合自身需要的规划策略是关键。正确地理解和认识信息资源规划,化解认识上的误区和理解上的偏差,才能确保信息化建设的成功。
在实际推广和实施信息资源规划项目的过程中遇到比较典型的问题有以下几类,特分别作以说明和释疑。
1、 信息资源规划与管理咨询及开发商的关系
管理咨询的重点是企业战略与业务流程重组(BPR),主要是整理分析现行业务,改进优化业务流程,调研分析信息需求,而对应用系统所构架的数据层面的模型、数据标准少有涉及;信息资源规划则是在业务流程梳理与优化的基础上,建立全企业的信息资源基础标准及顶层设计的三大模型,已深入到信息系统的概要设计,属于信息技术咨询的范畴;开发商和系统集成商,则是对已有信息系统的整合与新的集成化信息系统的开发,缺乏全企业的业务分析和标准支持,对顶层设计要求不高。因此,通过信息资源规划的桥梁作用,可以使管理咨询与应用开发商间实现衔接。如ERP应用软件可按信息资源规划的标准和模型改造优化现有的应用系统,也可按标准和模型来选购、定制或组织联合开发;
应当讲,目前众多的管理咨询与引进ERP应用软件相脱节的失败案例,使我们清醒地看到:要强调、要补充做好信息系统的顶层设计,实施好企业的信息资源规划,这样,才能提升企业已有信息系统,引进、定制或联合开发新的信息系统并开展电子商务,使企业内各部门之间、企业与客户、业务伙伴和供应商之间的数据流畅通,信息共享,实现系统集成。
2、 标准的实用性和适应性
信息资源规划工程化方法强调企业业务人员与信息技术人员的协同参与,强调将规划方法工具化、实用化,通过培训使知识得以转移,使业务人员能够理解并讲清需求,使信息技术人员能够抽取需求并模型化,确保了规划的标准的实用性。
由于规划过程中衔接企业发展战略、IT战略,引入关键成功因素(CSF)等管理咨询的方法,并借鉴国际、国内及行业的基础标准和规范、融合相关IT产品的设计标准,使标准的适应性增强,能够适应可预见的企业未来的IT发展要求。同时,由于标准已经固化在工具软件之中,以元库的形式存在,不在是纸面的文档,而是活化的计算机文档,对于优化和提升是非常方便的,这也是标准的适应性的体现。
另外,由于信息资源规划所侧重的标准是全企业的信息资源管理的基础标准(IRM),是企业信息化建设顶层设计的基础标准,因此,更具有普遍性和实用性。
3、 规划成果的继承和指导应用软件选型
现实企业信息化建设中,规划多停留于口号、多放置于方案之中,与实际项目的实施有着很大的距离。其原因,是因为原有规划方案缺乏可操作性,缺乏让企业理解并掌握的定性和定量的尺度,企业难以此来约束后续的开发行为,造成规划与实施的“两层皮”,也出现了“规划”成“鬼话”的笑谈。
信息资源规划则强调企业信息化建设中主动权的把握,强调顶层设计、强调全企业的信息化基础标准、强调模型的重要性,只有企业拥有了对自我信息化建设需求的知情权,才有话语权,也就有了主动权。就不会听任开发商的“忽悠”,量体裁衣,量力而行。
信息资源规划对企业应用系统软件的选型起的是指导、控制和协调的作用,遵照信息资源规划所制定的标准体系来确定应用软件的购入、定制、自主开发,还是原有系统的提升优化等方式,以确保应用系统的集成化开发(IS)和全企业的应用系统集成(SI)。
4、 保护投资效益
由于企业信息化建设的阶段性,决定了不同时期的应用系统多样,如何在规划阶段既要考虑新建系统的集成化开发,又要整合优化原有的成熟系统,实现现有条件下的集成要求。这就涉及到保护原有的投资效益的问题。在实施信息资源规划的过程中,可通过对规划范围以外(拟规划的应用系统未覆盖的域)的业务域进行交换标准体系的建立,在确保拟开发的应用系统的紧耦合前提下,渐进扩展到全企业范围。这样,既保护了原有的投资效益,又可实现全企业的有效集成。
企业信息化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就如同大型工程建设项目一样,需要有规划设计院的设计蓝图、监理单位的监理和施工单位的项目执行。然而,目前我们信息化领域,在项目设计、监理上仍有许多工作需要去做,不重视顶层设计、不进行信息资源规划,我们的企业信息化就难以实现真正的跨越式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