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陈静
作为新的商业模式的电子商务,正在为突破金融服务“瓶颈”开辟出新的航线。
在过去的半个月之内,中国建设银行和中国工商银行先后宣布与国内最大的电子商务服务提供商阿里巴巴合作,在B2B(企业对企业)、B2C(企业对个人)及C2C(个人对个人)3个领域里开展网商融资服务,网上电子商务的信用度评级第一次成为银行贷款发放的重要参照依据。
据艾瑞市场咨询机构预测,2007年,中国电子商务市场总体规模将达到17000亿元。易观国际总裁于扬表示,我国的互联网服务的大方向将由“娱乐消费”向“电子商务”转化,在全球金融网络化的大潮下,我国银行业正在这个广阔的市场里逐渐找到自己新的“角色定位”。
“贷款难”已经成为制约我国中小企业发展的严重“瓶颈”之一,除了抵押不足,缺少信用担保、机构担保之外,银企信息严重不对称已成为造成这一“瓶颈”的最重要因素之一。工商银行行长杨凯生认为,企业群体中超过90%的是中小企业,但因为我国的信用体系还没有完全建立,银行与企业之间没有信息沟通平台,导致中小企业往往最终难以贷到急需的资金。根据权威机构的调查,有46%的中小企业由于上述原因贷款失败。
另一方面,从全球银行业的发展来看,由于大企业融资渠道越来越多,商业银行争取大企业融资难度越来越大,并且利差收窄,银行业开始把中小企业融资作为未来新的盈利点。在我国,在加入WTO和银行向商业化转轨的大背景下,各家银行也都在寻求新的业务增长点以期与外资银行展开竞争,向资质良好的中小企业发放贷款成为新的选择。
一方面是中小企业需要贷款,一方面是商业银行希望发放贷款,问题再次回到“信息”这一关键字上,银行如何能找到信用良好的中小企业?银企之间如何能找到好的信息交换与沟通平台?
电子商务为银企之间提供了“缓冲带”,在企业实现效益最大化与贷款实现风险最小化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所有从事过电子商务的企业都会在网上留下信用记录。而与其进行过交易的其他企业也会在网上留下对交易的反馈。当一家企业从事电子商务业务的时间足够长时,这些信用记录就可以充分说明企业经营的动态信息。
中国建设银行已经向4家阿里巴巴网络信用好的会员发放了120万元的贷款,这四家企业均为百人以下的小企业。据建设银行首席风险官朱小黄介绍,建行将通过和阿里巴巴联手进行金融创新,探索解决中小企业贷款难的方法。利用网络信用,银行将能够获得以10万计的信用良好交易活跃有发展前景的企业名单,而从事电子商务的众多企业将能够第一次凭借自己的良好信用获得企业发展需要的资金。
除了网络信用评级之外,电子商务还在各个方向推动着金融创新,通过电子商务,金融业开始突破时空限制,并且促进金融机构向全能服务型发展。
从目前的实践来看,商业银行正尝试在各个环节和电子商务服务商合作推出新的服务模式,除了在信用评价上引入网络电子商务信用记录外,在担保方式上,开始推出“网络联保”,把产业链条上的企业打包在一起发放贷款,企业之间互相担保。在操作模式上,开始探索网络银行模式,争取申请、调查、审批、签约、发放、监控、回收等环节和全流程信息披露均通过网络完成;贷后管理上,利用“网络封杀”提高客户违约成本。
而在融资之外,电子商务服务商也在尝试利用与银行的合作提供新的服务,阿里巴巴和工商银行合作,提供了一个网上信用支付中介平台。这一平台将向网商提供支付中介服务,引入银行信用保证,解决网络交易买卖双方互不信任的贸易障碍,同时以“线上交易+线上支付”的贸易新模式取代了以往B2B领域“线上交易+线下支付”的贸易模式。
电子商务和银行的结合正在打造“双赢”局面,正如工商银行行长杨凯生所言,电子商务和银行的合作将为各自的创新提供更为强大的动力,未来可期。
加快网络诚信建设
□辛时
将网络信用度评级作为贷款依据,金融创新使网络诚信与利益第一次直接捆绑在了一起,互联网协会理事长胡启恒认为,这将成为鼓励互联网经济主体加强诚信建设的有效举措。
我国的电子商务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高速度发展着,以淘宝网为例,2007年上半年淘宝总成交额突破157亿元,接近2006年淘宝网全年成交额;和2006年上半年相比,淘宝成交额已增长了近200%。而同时,有越来越多的企业也开始“触网”,通过互联网来进行交易以及发布信息,新商机不断涌现。
在这种大环境下,网络交易的诚信机制建设就显得格外重要。相比几年前来看,国内互联网信用环境已经有了极大改善。2007年初发布的第19次互联网报告显示,将近40%的网民表示对互联网信任,较去年同期有较大提升。
专家指出,目前,我国互联网信用环境的营造还面临诸多问题,从个人角度讲,我国的个人信用体系处于刚刚起步的阶段,很多人都没有真实、完整的档案,体系还不甚健全。而从企业角度讲,我国的企业信用信息长期以来分散在银行、工商、税务等政府部门以及各类行业组织手中,信用信息资源整合与流动难度相对较大。
如何推动网络诚信建设?此次银行与电子商务服务商的合作为我们上了一课,这就是必须提高对网络信用度的重视程度,使其不但成为企业和个人能否成功进行网络交易的保障,也在线下和企业与个人息息相关。专家表示,在未来,网络信用将有可能成为整个社会信用体系的有益补充,互联网作为方便快捷的信用监测平台,随着网民参与商务活动的增多,将可记录一切交易过程并展示给所需要的机构和个人。
今年3月,国务院发布了《关于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若干意见》,旨在加快推进我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网络诚信建设,正是其中不可缺少的一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