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泽区2007年政府工作报告
一、过去四年政府工作的回顾
过去四年,我们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建设省城中心商务区、历史文化区、休闲旅游区的总目标,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区人大、区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团结依靠全区人民,真抓实干,奋力拼搏,全区经济和社会事业持续健康快速发展,“十五”计划圆满完成,“十一五”规划开局良好。2006年与2002年相比,地区生产总值增加49.1亿元,年均增长9%;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增加43.9亿元,年均增长14.5%;财政总收入翻了一番,增加3.96亿元,年均增长19.5%,其中一般预算收入增加1.81亿元,年均增长18.8%;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加1948元,年均增长10.8%;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达100亿元以上。
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四年来,我们坚持实施“三产立区、商贸兴区、民营强区”发展战略,着力调优调强第三产业。在柳巷、桥头街地区建成了38万平方米的商业街区,扶持华宇、贵都等优势企业增强了发展后劲。在朝阳街地区新建了新东城等9家大型综合市场和物流企业。培育了联洋百货、金港、海外海等一批大型商贸商务企业,引导形成了全国百城万店无假货示范街开化寺街等6条特色商业街,六味斋、双合成等老字号和美特好等连锁超市便民商业网点不断向社区延伸,金融保险、网络通信、中介服务等新兴服务业占第三产业的比重明显提升。新增个体私营企业8489家,涵养纳税100万元以上企业达40多家,三产税收占财政总收入的比重由2002年的75.29%提高到2006年的84.33%,第三产业占GDP的比重达83.8%。
“三农”工作得到加强。四年来,我们坚持落实各项支农惠农政策,着力增加农民收入。累计投入5270余万元用于“三农”工作,免除了农业税及其附加,对种粮农民进行了直接补贴。新建乡村道路34.8公里,完成“村村通油路”24.2公里,实施饮水解困、饮水安全工程17项,解决了12200人的饮水困难和饮水安全问题。实施通道绿化6.3公里,完成退耕还林和荒山造林2万亩,建设环城林带、天然林保护工程和经济林7800亩。扶持特色种植养殖和农副产品加工业发展,为山区农民带来直接收益。对马庄小学等进行了改扩建,对18个农村卫生院(室)进行了新建改建。累计培训农民8800余人(次),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3300余人,农民非农收入占到纯收入的90%以上。全区未发生禽流感疫情。
城市面貌持续改观。四年来,我们坚持创新管理模式,提高承载能力,着力完善城市建设和管理的长效机制。实施了桥头街、棉花巷等危(旧)房改造工程,改造总面积达274万平方米,配合市里完成了长风大街东延工程、城西水系建设工程、南沙河市区段治理工程等重点城建项目,对桃园四巷、南海街、邮电后街等16条街巷进行了拓宽改造。拆除违法建设3.75万平方米,取缔占道经营5.5万处,整饰立面190万平方米,对53条小街巷进行了硬化美化,对开化寺、桃园路等6条街道进行了亮化。推行环卫体制改革,对全区街巷实行了市场化承包作业,建立了市容环卫网络化管理体系,健全了监管考核机制。推行了“门前责任制”和垃圾上门收集,主要街道实现了垃圾不落地。实施了松庄游园、朝阳花园、白云寺公园等绿化建设工程,新建改建绿地24.7万平方米,义务植树53万株,绿化覆盖率、绿地率、人均公共绿地分别达到27.29%、19.71%、5.12平方米。严格执行“绿色高压线”,提出了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绿色发展理念,取缔土小企业106家,拆除、改造燃煤设施392个,炸毁、封堵非法采煤点183处,关停了年产量在9万吨以下的煤矿,煤矿总数减少70%,建设高污染燃料禁燃区6平方公里,占建成区面积的25%,空气质量逐年好转,二级以上天数由2002年的128天增加到2006年的245天。
改革开放逐步深化。四年来,我们坚持以改革促发展、以开放增活力,着力推进体制机制创新。完成了政府新一轮机构改革。通过兼并、股份制等方式对17家企业进行了改制。稳步推进部门预算管理等财政管理体制改革,财政保稳定、保运转、保改革、保重点的能力得到增强,公共财政投入教育工作的经费由2002年的2592万元提高到2006年的8893万元,投入社会保障的经费由2002年的585万元提高到2006年的3545万元,四年共消化赤字1655万元。在教育和卫生系统的59个单位推行了以人员聘用制为主的人事制度改革,签订聘用合同人数占事业单位总人数的84%。实行重点项目区级领导推进责任制,实施重点项目130项,64%的项目当年完成。积极开展招商引资,累计签订引资项目15项,引进内资19亿元,实际到位外资1500余万美元。
群众利益得到较好保障。四年来,我们坚持把解决民生问题摆在突出位置,着力完善社会保障和救助体系。累计新增城镇就业4.8万人,安置下岗失业人员3.2万人、“4050”人员5300人,对“零就业”及困难家庭实施了就业援助,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6%以内。新增社会养老保险、失业保险4259人,参保总人数达到28147人,共为265家企业的5973名离退休人员发放养老金4674万元,按时足额发放率和社会化发放率均达100%,城镇基本社会保障覆盖率达80.5%。城市低保标准从156元提高到220元,为35895人(次)发放低保金4175万元;建立了农村低保制度,为1086户农民发放低保金82.2万元。投入200余万元,在实行城乡困难家庭义务教育阶段“两免一补”的基础上,2006年实现了农村免费义务教育。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86.8%。实行了城乡困难群众大病医疗救助,为436人(次)发放救助金82.9万元。建立“爱心救助超市”14家,累计为9846户困难群众发放了价值65.3万元的救助物品,我区荣获“全国民政工作先进区”称号。累计清欠农民工工资297万元、企业工程款11726万元。“我们为您解忧愁”等服务热线共接听来电3.2万余条,回复率达100%、办结率达98.8%、满意率达94.7%,解决了一大批群众工作生活方面的急事、难事。
精神文明和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四年来,我们坚持以提升社会发展水平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着力完善公共服务体系。深入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和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加强公民道德建设和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城乡文明程度进一步提高。科技三项费年均增长41.7%,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由32%提高到45.4%,我区被确定为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并荣获“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区”和“全国科普示范区”称号。积极推进教育均衡发展,实行义务教育“一费制”,对桥头街小学、建设路小学等5所学校进行了改扩建,改造面积2.5万平方米;引深素质教育,深化课程改革,优质初中、小学分别达到63%和64%。实施文化塑区工程,42项群众文艺创作获国家和省级奖励,建成了116条社区全民健身路径,持续开展了文化市场整治及网吧治理。实施了疾病预防控制和卫生监督体制改革,完善了公共卫生应急体系,不断增强社区卫生服务功能,新建服务机构29家,覆盖率由72%提高到81%,我区荣获“全国社区卫生服务示范区”称号。积极开展“婚育新风进万家”等优质服务活动,落实计划生育奖励政策,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1.56‰,我区荣获“全国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区”称号。制定了社区经费保障、工作“准入制”等制度;投入252万元用于社区建设,91%的社区办公用房达到60平方米以上,创建星级服务社区38个,社区管理和服务水平明显提升。国防后备力量建设和优抚安置工作得到加强,民族、宗教、人防、地震、档案等工作取得新成绩,残疾人、老龄、妇女、关心下一代等事业有了新进步。
民主法制建设取得新进展。四年来,我们坚持依法治区,着力维护社会稳定,保障公平正义。自觉接受区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区政协的民主监督,主动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对政府工作进行评价,累计向人大常委会报告工作32次,办理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893件,办理答复率达100%。顺利完成了第六届、第七届村委会换届工作,健全了村(居)民自治和企业民主管理制度,政务、村务、居务和厂务公开不断引深。积极开展普法宣传和法律援助,全民法制观念逐步增强。“平安迎泽”创建活动深入开展,在七条主要街道和柳巷、朝阳街地区安装“天眼”工程监控设施800余套7700多个,监控面积11平方公里,人防、物防、技防水平不断提高,我区荣获“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单位”称号。实行了重点信访案件领导“包案”等制度,妥善解决了一批历史遗留问题。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健全了预防和处置突发事件的工作机制,全区安全形势保持稳定。
政府自身建设进一步加强。四年来,我们坚持创优政务环境,着力转变职能,改进作风,提高效能。深入开展了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广大干部学习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明显增强。编制完成了“十一五”规划。修订了《政府工作规则》。建立和完善了行政执法责任制,对企业和经营者的一般违规行为重教育、轻处罚。全面推行了行政事业性收费公示制度,降低了一般性规费收费标准。引深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取消和调整行政审批项目47项,减幅达47%,审批时间平均减少78%,推行了“一站式”服务,累计办理行政审批事项5.6万件,办结率达100%。积极开展“环境创新年”和机关思想纪律作风整顿活动,推行了政务服务公开制、首问首办负责制、AB角无缺位工作制等制度,深化了政风行风评议和公务员“百岗评议”,建立了效能投诉中心,查处行政效能投诉案件39件。推行了“无纸化”办公,完善了“迎泽之窗”网站及政务公开、便民服务功能,将政府重大决策及事关群众利益的事项向社会进行了公布。严格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取得积极成效。
各位代表,2006年是“十一五”规划开局之年,全区地区生产总值完成175.4亿元,同比增长9%;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完成104.6亿元,同比增长16.7%;财政总收入完成7.76亿元,同比增长8.7%,其中一般预算收入完成3.63亿元,同比增长16.7%;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5780元,同比增长13.7%。除财政总收入因全市煤焦进出口企业主要集中在我区,受焦炭国际市场影响未完成外,区二届人大四次会议提出的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均已完成。
各位代表,过去四年,是我区综合实力明显增强的四年,是全区面貌不断变化的四年,是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四年,也是我区历史上发展较快的四年。四年来,我们在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率先发展、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上迈出了坚实的步伐,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四年的发展历程令人难忘,发展速度令人振奋,发展实绩有目共睹。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市委、市政府和区委正确领导的结果,凝聚着全区人民的心血和汗水,凝聚着方方面面的关心和支持。在此,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辛勤工作、积极奉献的广大干部群众,向给予我们理解与支持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社会各界人士,向关心帮助我们工作的驻区单位和所有关注参与迎泽发展的同志们、朋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我区经济社会发展中仍存在不少矛盾和问题,政府工作还有一些差距和不足:一是推进“三区”建设的实施举措还不够具体,与之相配套的工作思路、工作体制和机制还需进一步完善和理顺。二是随着城市经济多中心格局的形成,区域间竞争的日益激烈,支柱产业的优势地位面临新挑战,特别是生产性服务业的规模和水平与中心商务区的内涵要求还不相适应,加快第三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任务还很艰巨。三是城市综合服务功能不够完善,城市管理水平、承载能力以及城乡环境还不能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的需求。四是城乡之间、乡村之间发展还不平衡,生态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事业发展,还不能适应城市化进程的需要;五是体制机制创新步伐还不够快,与建设创新型城市的要求相比还有差距;六是社会保障、救助、就业压力还很大,公共服务水平还不能满足人民群众的需求;七是干部的思想解放程度、创新能力、工作作风与科学发展、创新发展、和谐发展的要求还不相适应。所有这些都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在今后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努力加以解决。
二、关于对下届政府工作的建议
今后五年,是全面实施“十一五”规划,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时期。这五年的工作如何,决定着迎泽在全市、全省发展格局中的位置,决定着我区能否以新的形象进入全市先进之列,决定着我们能否以新的业绩向全区人民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
我们清醒地看到,今后五年我们面临着诸多发展机遇,同时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深入发展,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生产要素流动和产业转移加速,我国对外开放步伐进一步加快,经济社会即将进入一个又好又快的发展阶段;随着中部崛起战略和振兴老工业基地政策的实施,我省提出了走出“四条路子”实现“三个跨越”的发展战略,全省的发展将呈现出新的态势。市委、市政府确定了建设服务全省、影响全国、吸引世界新太原的发展定位和建设新型工业基地、特色文化名城的新目标,对我区提出了“当好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城乡一体化发展、建设生态园林化城区、建设服务型政府、建设和谐宜居人性化城区的样板”的新的更高的要求。
作为省城发育较为成熟的中心城区,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我们必须进一步明确未来五年迎泽的发展方向,努力实现迎泽的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和率先发展,在建设新太原中有新的作为,为全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地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立足于第三产业基础雄厚的优势,加快推进中心商务区建设。商务具有土地集约、绿色环保、税收丰厚的特点。做为土地紧缺,发展空间有限的中心城区,坚持建设中心商务区不动摇,不仅符合科学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以及国家的产业导向,符合省、市大力发展第三产业的要求,更切合我们的产业基础和资源实际,必须作为我们今后又好又快发展的首选战略,继续坚持走下去。
立足于旅游资源较为丰富的优势,加快推进休闲旅游区建设。今后五年是我国工业化和城市化步伐进一步加快,经济增长模式从投资拉动型向消费拉动型转变、内需进一步扩大的转型时期,随着人们收入水平的提高和消费观念的更新,必将带来文化娱乐、休闲旅游、体育健身等服务消费的持续升温。建设休闲旅游区,应当顺应这一消费新趋势,在培育新兴服务业上下功夫,做文章。
立足于区域内历史文化资源众多的优势,加快推进历史文化区建设。当前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在发展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人们越来越认识到文化也是生产力,是经济发展的资源和资本,文化资源与物质资源相结合形成的综合优势,才是更高层次上的核心竞争力。做为古城太原的老城区,我区历史底蕴深厚,文化积淀丰富。大力挖掘、利用这些独一无二、独具优势的历史文化资源,为中心商务区注入新的内涵和动力,就能培育终极核心竞争力,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今后五年政府工作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正确的政绩观,紧紧围绕“三区”建设的总目标,深入实施“三产立区、商贸兴区、民营强区、文化塑区”的发展战略,不断推进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不断推进服务业快速发展,不断推进城乡一体发展,不断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努力建设和谐、宜居的现代化中心城区。
实现这一指导思想,在今后五年的工作中,我们必须把握以下几点:
必须把科学的发展观作为推进发展的第一指针。科学的发展观是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我们落实科学发展观,就要在大力推进经济发展的同时,更加注重社会发展,防止重此轻彼的工作倾向,努力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的发展,使我区走一条更加宽广坚实的发展之路。
必须把实践作为检验发展的第一尺度。科学的发展观,揭示了经济社会的发展规律,要求我们不论在任何情况下,都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尊重客观规律,以对迎泽长远发展高度负责的精神来推进发展,不盲目攀比,不急功近利,不好大喜功,不沽名钓誉,不搞形式主义,不做表面文章。一切工作都要量力而行,尽力而为,经得起实践的检验、历史的检验和群众的检验,使迎泽的各项事业稳健地不断发展。
必须把以人为本作为发展的第一取向。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体现了我们党的执政宗旨。我们必须主动实现执政理念的新转变,把为民服务作为执政的宗旨、目的和价值取向,把实现、维护和发展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将以人为本的精神体现到各方面的工作中去,不断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
根据以上指导思想和工作原则,结合《迎泽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和区第三次党代会的工作部署,建议今后五年我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目标和主要任务是:
(一)着力提升经济发展质量和水平,不断巩固区域经济优势
大力发展绿色经济,把服务业的提质升级作为拉动GDP增长、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增加财政收入、解决社会就业、降低能耗污染的总抓手,推进省城中心商务区、历史文化区和休闲旅游区建设进程,实现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0%,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1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13%,财政总收入年均增长12%,一般预算收入年均增长10%。
以优化产业结构促进发展。注重区域内服务业的协调有序发展,运用现代经营方式和信息技术提升传统服务业,优先发展高端、高效、高辐射力的现代服务业。巩固金融保险、网络通信等行业的支柱地位,支持科技服务业和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大力发展商务会展、广告策划、IT产业等,力争吸引一批知名企业设立区域总部、采购中心、结算中心,培育一批具有一定知名度和影响力的中介服务品牌,区域商贸商务服务水平实现大幅提升,中心商务区建设初见成效。
以完善产业布局促进发展。寻求新的增长空间和发展资源,逐步形成与区域功能定位、环境资源、服务特色相协调的产业空间布局。随着太行路打通工程、南内环街东延工程的实施和东部地区路网等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突出发展主导产业和优势项目,促进项目向园区集中、园区向专业化发展、产业向上下游延伸,以产业的集聚发展形成新的竞争优势,加快服装加工园区、枣园生态住宅新区等重点项目的建设。积极引导相关产业向特色街区聚集,完善区域商业布局规划和配套服务设施,实施钟楼街改造等项目,保护与复兴历史街区,实现历史商业文化与现代商业文明的有机融合。保护开发双塔寺、崇善寺、白云寺、文庙、皇庙、纯阳宫等历史文化资源,促进旅游产业的发展。
以创优服务环境促进发展。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切实把政府经济管理职能转到主要为市场主体服务和创造良好发展环境上来。落实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各项政策,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规范行政执法行为,提高依法办事能力,营造公正文明的法治环境。加大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力度,营造竞争有序的市场环境。加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营造诚实守信的社会环境。以不断完善的政务服务体系和不断提高的政务服务水平,促进驻区各类企业更好更快地发展。
(二)着力提升城镇化和市民化程度,不断促进城乡协调发展
坚持把“三农”工作放在全局发展的重要位置,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打牢农村发展基础,推进城乡一体发展、共同富裕,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10%以上。
围绕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把基础设施建设摆在重要位置,加快县乡公路及村内道路建设步伐,逐步实现城乡基础设施同步改善。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彻底解决农村人口饮水安全问题。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大力实施“清洁田园、清洁家园、清洁水园”工程,实现农民庭院整齐美观、生活环境卫生。加大生态建设保护力度,不断改善农村生态环境状况,构筑起城市东部的生态屏障。推动农村城镇化进程,鼓励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城中村开发建设,安排好失地农民的生活,确保农民利益不受损害。
围绕提高农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建立财政支农资金稳定增长机制,不断增加财政用于农村公共服务的投入。优化配置农村教育、卫生资源,完善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和“五保”供养等制度,切实让农村孩子能受到好的教育、农民生病能及时就治,农民老有所养、弱有所助、贫有所济,不断缩小农民和市民生活环境、生活标准、生活方式的差别,推动农民向市民的转变。
围绕增加农民收入,巩固和完善各项支农惠农政策,健全和完善对粮农直接补贴和失地农民的合理补偿机制,从制度上确保农民负担不反弹。坚持外输、内转、创业并举,建立健全农村劳动力培训转移机制,使农民在从事为城市服务的非农产业中增加收入,在城乡一体化发展中得到更多实惠。
(三)着力提升城市品位和魅力,不断完善城市服务功能
以适宜于人居住、生活、休息和工作为根本原则,把便民、利民放到重要地位,实现城市功能人性化、城市生活文明化。
着眼于提高城市宜居水平,提前介入城市规划,变被动落实为主动执行,推进迎泽大街、南内环街、新建南路等主要道路及微循环路改造,优化道路循环体系,增强城市承载能力。实施文庙、菜园等地区危旧房改造,持续开展城市环境综合整治,抓好重点地区的环境治理,改善居民生活环境。积极开展绿化精品小区、宜居社区、精品景观街道、环保模范街道等创建活动,绿化覆盖率提高到29.92%,环境质量明显提升,营造出功能完善、设施健全、生态良好的人居环境。
着眼于提高城市管理效能,继续深化城市管理体制改革,进一步完善“两级政府、三级管理、四级网络”运行机制,充分发挥街道办事处、社区的作用,落实环卫管理、绿地管养等责任,建立长效管理机制。强化精细化管理理念,提高城市管理标准,依托信息化城市管理系统,改进城市管理手段,实现城市管理的精确高效。完善政府监管、社会监督机制,增强城市管理的透明度,实现城市管理的科学化、法制化和规范化。
着眼于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城区,坚持以生态利益优先为原则,大力倡导节约、环保、文明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模式,把节地、节水、节能、节材和资源综合利用的要求落实到发展的各个环节,落实到每一个单位、每一个社会成员的自觉行动中,决不贪恋一时的经济利益,损害生存发展的根本基础。
(四)着力提升各项事业发展水平,不断推进社会文明进步
按照经济与社会共同发展、强区与富民和谐统一的要求,着力增强公共服务能力,努力为全体社会成员提供全方位服务,全面提高人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
坚持以文化育文明,深入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和个人品德等思想道德体系建设,激发全区人民参与区域发展的活力。发挥区域文化资源优势,完善文化体育服务网络,广泛开展群众性、公益性文化活动,培育区域文化品牌,推动和谐文化建设。
坚持以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为宗旨,强化义务教育保障责任,巩固和发展教育优势,努力办好每一所学校。切实推进德育工作,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扩大优质教育比重,实现教育在较高层次上的优质均衡发展。大力发展社区教育、职业教育、成人教育,完善终身教育体系,推动学习型城区建设。落实《迎泽区可持续发展总体规划》,完善领导机制、发展机制、参与机制和保障机制,积极实施规划项目。
坚持以完善公共卫生体系为目标,提高疾病预防控制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能力,健全社区卫生服务网络,加快农村卫生院所标准化建设步伐,构建以社区卫生服务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为基础的城乡医疗卫生服务体系,逐步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卫生保健服务的目标。优化人口结构,稳定低生育水平,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4‰以内。
(五)着力深化改革开放,不断增强发展的动力和活力
坚持深层次、宽领域加快改革,全方位、高水平扩大开放,努力在一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迈出新步伐。
稳步推进企业改革。通过采取争取土地房产政策、建立专项基金等措施,支持区属工、商企业和转属企业改革,企业土地出让收益和资产变现进入专户管理,全部用于企业改革和解决职工补偿、股权转让、社保接续等问题。认真落实各项扶持政策,鼓励非公制经济通过参股、控股、收购等方式参与国有企业改革。
加大财政管理体制改革力度。引深推进部门预算、国库集中支付等财政管理体制改革,严格收支两条线管理,加强非税收入及政府性基金、财政专项资金收支管理,规范行政事业性单位的国有资产管理,优化财政支出结构,保证对科技、教育、农业等投入的增长幅度高于经常性收入的增幅。
加快事业单位改革步伐。推进事业单位人事制度、分配制度、产权制度、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全面推行人员聘用制度,促进事业单位人事管理由单位人向社会人转变、由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转变。
着力扩大对外开放。注重提高引资质量,积极主动开展招商选资、招才引智活动,更多的引进先进管理经验和高素质人才。积极发挥中心城区“窗口”作用,加强对外宣传,加强与相邻地区的横向联合,支持有条件的企业发展对外合作,提高外向型经济的发展水平。
(六)着力提升社会和谐程度,保障人民生活安定有序
把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实现社会公平正义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切实关注民生、重视民生、保障民生、改善民生,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
加强民主政治建设,切实增强依法行政能力。主动向人大及其常委会报告工作,自觉接受人大的法律监督和工作监督,充分发挥人民政协的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作用,密切同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和各人民团体的联系,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不断激发社会活力。坚持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评价政府工作,认真办理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拓宽与群众沟通协商的渠道,广泛听取社会意见,改进政府工作。扩大政务公开、村(居)务公开和厂务公开的范围和内容,增加政府工作的透明度和人民群众的参与度。
高度关注民生,切实解决群众普遍关心的现实问题。以落实各项促进就业政策为重点,不断完善市场导向就业机制和就业困难群体帮扶机制,积极实施素质就业,促进稳定就业。健全劳动关系协调机制,预防和化解劳动争议,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完善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社会保障体系,不断扩大社会保险的覆盖范围,稳步提高社会保障水平。不断完善“爱心救助超市”、大病医疗救助等制度,健全以最低生活保障为基础,医疗救助、教育救助等专项救助相配套,应急救助、社会互助为补充的综合性、多层次社会救助体系,积极培育和发展慈善组织,全面促进社会福利、优抚、残疾人和老龄事业发展,努力让城乡百姓特别是困难群众都能享受到改革发展的成果。
坚决维护社会稳定,构建和谐安定的社会环境。认真贯彻依法治区实施纲要,深入开展“五五”普法教育,提高公民法律素质。搞好法律援助,维护妇女、儿童、老年人和弱势群体的合法权益。加强人民调解工作,完善社会矛盾排查调处工作格局,健全在基层化解矛盾的体制机制,畅通人民群众的利益诉求渠道,统筹协调各方面利益关系。全面落实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责任制,强化属地管理,提高科技防控水平,增强预防和打击犯罪的能力,努力建设“平安迎泽”。健全安全生产监管体系,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和事故隐患整改责任追究制,抓好生产安全、消防安全、交通安全,加大对煤矿、非煤矿山、建筑工程、危险化学品、食品药品等行业和领域的安全专项整治力度,坚决防止重特大安全事故的发生。
(七)着力提升政府的执行力和公信力,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满意度
新一届政府要按照“为民、务实、廉洁、高效”的要求,努力做到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让人民满意。
弘扬务实作风,提高政府效能。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减少审批事项,简化审批环节,规范审批程序,健全完善政务服务网络,提高审批服务的质量和效率。加强效能建设,健全工作落实机制,强化跟踪督查和绩效考核,着力推进重点工程、重点项目和重点工作的落实。转变工作作风,大兴求真务实之风,减少文山会海和不必要的应酬接待,取消各种徒有形式、难见实效的检查、评比、验收活动,集中精力、心无旁骛地抓工作的推动和落实,切实做到讲实话、办实事、求实效。
践行为民宗旨,密切联系群众。各级领导干部要自觉把以民为根本、敬民如父母的从政理念贯穿到政府工作的各个方面,经常深入基层,察民情,听民意,认真落实各项利民政策和惠民措施,确保人民赋予的权力用于为人民谋利益,用良好的工作成效取信于民,使政府真正成为优质公共产品的提供者、良好经济社会环境的创造者和人民群众利益的维护者。
坚持依法行政,规范行政行为。把依法行政贯穿于政府决策、执行、监督的全过程,进一步完善重大决策调查研究、集体决策、专家咨询、社会公示与听证制度,使决策更加科学。坚持和完善行政执法责任制、行政执法过错责任追究制,加强对政府职能部门、行政执法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行使权力、履行职责和执法程序的监督检查。支持监察、审计部门依法独立履行职责,支持司法部门依法办案,坚决纠正和查处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的行为,促进政府机关严格执法、公正执法、文明执法。规范征地拆迁、企业改制、劳动用工等行为,保障农民、居民、职工和外来务工人员的合法权益。
坚持从严治政,保持清廉本质。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加强对政府工作人员的教育、管理和监督,引深开展机关思想纪律作风整顿活动,把胡锦涛总书记倡导的“八个方面的良好风气”作为自重的准则、自省的镜子、自警的标尺、自励的目标,弘扬正气,抵制歪风,促进政风的持续好转。加大防治腐败工作力度,严厉查处各类违纪违法案件,大力开展治理商业贿赂等专项工作,以反腐倡廉的实际成果取信于民,树立政府的良好形象。
各位代表,2007年是新一届政府的届首之年,做好各项工作意义深远、责任重大。今年经济发展的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1%,达到197亿元;财政总收入增长16%,达到9亿元;一般预算收入增长14%,达到4.1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4%,达到119.2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5%,达到42亿元。完成全年各项目标,我们必须着力抓好以下五项工作:
(一)加快服务业提质升级,构建绿色经济发展体系
改造提升传统商贸业,继续保护扶持华宇、贵都等优势企业和六味斋、宁化府等“中华老字号”创新发展,不断完善开化寺街、桃园路等特色产业街服务功能,健全完善便利连锁超市、便民家政服务、早餐快餐等社区服务网络,巩固商贸中心优势。加快现代服务业发展,以迎泽大街为主轴,以解放路、新建路等为两翼,充分发挥商务楼宇的载体作用,积极发展网络通信、金融保险、法律会计、咨询评估等现代服务业,提升区域商务服务功能。努力推进可持续发展,突出抓好重点项目建设,争取完成南内环街国际数码城、服装城新东方商贸广场等重点工程,力争三晋制药、凯宏空调等企业扩改项目实现投产。
(二)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促进城乡一体发展
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总体要求,全面规划,整体推进新农村建设,坚持因村制宜、一村一策,根据生态条件、经济基础、人文环境的不同,在8个重点村发展各具特色的建设模式。大力发展休闲观光、生态旅游农业,为农村经济发展提供新的支撑。实施东环高速公路通道绿化及整治美化工作,打造50米宽的景观林带。实施松小线、307国道孟家井段等防护林带建设工程,对水马线、王山线等乡村道路进行全线绿化,对南沙河上游河道进行清淤、砌护和绿化美化。实施张家河深井等5处饮水安全工程,年内再解决6000人的饮水安全问题。在各村配备环卫设施,硬化村内主要道路和小广场。把城中村改造与新农村建设结合起来,加快制定和实施10个城中村的控制性规划和修建性详规,严厉查处违法用地和违法建设。
以落实教育经费保障机制为重点,继续实行农村免费义务教育。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实施郝庄镇卫生院改扩建和村卫生室规范化建设工程。增加对种粮农民的直接补贴、农机具购置补贴和农业生产资料综合补贴,坚决控减农民负担;完成引导性培训和职业技能培训3378人,转移农村劳动力1458人,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1%,达到6416元。
(三)加强城市建设和管理,提升城区形象和品位
实施迎泽大街微循环改造工程,对周边19条街巷进行综合整治,同步开展便道铺装、街巷绿化、立面整饰、美化亮化等,扮靓这一省城标志性景观大道。实施钟楼街改造、南内环街拓宽改造及东延打通工程等重点项目和皇庙东巷、新城街等10条小街巷拓宽改造工程,配合市里做好新建南路、五一广场改造和高速铁路建设拆迁等工作。
推行市容环卫网络化、动态化、精细化和长效化管理,延长繁华地段保洁时间,30%以上的街道实行机扫和便道水冲作业;继续推行垃圾不落地,对85%的沿街门店上门收集垃圾,初步推行城中村生活垃圾处置费征收工作,实行垃圾终端计量付费;尊重居民意愿,选择一批背街小巷和小区院落设立便民市场。
建设生态园林化城区,“植大树、植常绿树、植当地树”,确保栽一片活一片;实施绿化精品景观建设,打造桃园三巷、劲松路、青年路等10条精品景观街道和30个绿化精品小区,完成松庄游园建设,规划建设一批小游园,配合市里实施滨河东路风景林带绿化、迎泽公园改造等工程,全区绿化覆盖率、绿地率均提高0.5%,人均公共绿地增加0.27平方米。大力抓好节能降耗和环境保护,将煤矿总数由10 座压减到5座,开展建筑工地、采石企业和松小线沿线扬尘治理,积极推进东太堡区域集中供热,新建高污染燃料禁燃区1平方公里。
(四)重视解决民生问题,构建和谐安定的社会环境
开展宜居社区创建,把创建活动与环境综合整治相结合,平整路面、粉饰立面、拆除违建、清洁楼院,实现环境整洁、管理有序;与创建绿色小区相结合,合理搭配花草树木、精心设置小区景观,做到绿量充足、环境宜人;与创建文明社区相结合,倡导邻里互助、诚信友爱,丰富群众文化生活,促进人际融洽、文明和谐;与创建平安社区相结合,加强治安防范,开展法律进社区活动,完善矛盾排查调处和人民调解工作机制,及时消除不安定因素;与创建星级服务社区相结合,发展便民服务,健全社区教育、卫生、救助等服务体系,再创建一批“星级服务社区”, 年内打造30个宜居社区。
做好下岗失业人员和新成长劳动力就业工作,新增城镇就业2.4万人,其中,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9800人,“4050”人员再就业1820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城镇基本社会保障覆盖率达到81%。完善城乡低保、“爱心超市”、大病救助、就业困难群体就业援助等保障救助制度,提高救助标准,扩大保障范围。多渠道筹措社会资金,提高保障能力。
完善科技服务体系,鼓励科技创新,专利成果转化率达到35%,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再提高2个百分点。扩大优质教育资源,促进教育均衡发展,年内建成南海街小学、港道小学、特殊教育中心学校,完成39中等 3所学校的操场改扩建工程。广泛开展广场文化、社区文化等活动和全民健身运动。提升公共卫生服务功能,新建5所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覆盖率达到85%。深化计划生育优质服务活动,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3.89‰以内。完成社区居民委员会换届工作。加强国防后备力量和人民防空建设。完善防震减灾防御和应急机制。做好统计、物价、民族、宗教、档案等各项工作。
(五)转变作风,狠抓落实,不断创优发展环境
围绕“作风建设年、狠抓落实年”和“环境创新攻坚年”活动,坚持把转变作风、狠抓落实的要求体现到工作的方方面面,把工作重点放在抓基层抓项目、为群众办实事上,专心谋事、勇于担事、踏实干事,以实际行动增强工作实效。
深入推进依法行政。健全科学决策、民主监督、效能监察等工作机制,完善行政监督制度。主动接受人大法律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严格执行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各项决定,完善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评价政府工作办法,形成“全年评价、定期通报、扎实整改、及时反馈”的工作机制。
积极推进透明行政。逐步扩大政务公开范围,健全网上政务公开、网上信访和网上监督信息系统,实现政府工作除保密事项外一律向社会公开,保障公众的知情权。
继续创优招商引资环境。完善招商、留商、富商机制,落实全程代办、服务承诺、限时办结、“绿色通道”等制度,强化项目责任管理和跟踪服务,通过首届中国(太原)国际煤炭与能源新产业博览会、中部崛起博览会等对外交流活动,提高迎泽区的知名度和吸引力,全年力争融国内资金8亿元,引进合同外资4000万美元,到位外资700万美元以上。
不断提高行政效能。完善三级政务服务网络,扩展网上服务大厅功能,逐步实现各级服务机构联网受理,方便企业和群众办事。继续办好“我们为您解忧愁”等服务热线,积极为群众排忧解难。控制和减少检查、评比、表彰等事务性活动,下大力气压缩会议。大兴真抓实干之风,政府重大事项和重要工作部署一经法定程序决策,政府各部门、各单位必须雷厉风行、快捷高效、坚决贯彻落实,确保政令畅通,切实增强政府的执行力和落实力。
各位代表,今后五年将是迎泽区迎接新挑战、实现新跨越、再上新台阶的五年,也是我们大干事业、大显身手、大有作为的五年,任重道远,不容懈怠。让我们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正确领导下,同心同德,励精图治,负重拼搏,为推进全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加快构建和谐社会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