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IO该怎么做,才能得到CEO的支持。从“把梳子卖给和尚”的典故中,也许能找到一些答案。
文/吴以四
梳子大王为了在三个儿子中挑选继承人,给儿子们出了一道难题:把梳子卖给和尚,谁卖得多谁就是继承人。
和尚都是光头,自然不需要梳头。把梳子卖给他们,兄弟三人都不是太有把握。几经思索之后,三人分别行动了。
老大在前往寺庙的路上,看到几个挑水的和尚,其中一个不停地挠痒痒,于是上前:“这位师父,买把梳子挠痒痒吧,很舒服的!”和尚试了一下,很满意。老大很快以5文钱的价格卖出了一把梳子。
老二想,小和尚哪有什么决定权啊。于是,老二找到了寺庙的方丈:寺中年纪大的师父都有胡子,何不买几把梳子给他们打理胡子?方丈买了四把,老二很得意自己比老大卖得多。
老三也找到了方丈,但是他拜会方丈时,先没有提梳子的事情,而是仔细了解庙里的“经营情况”,这可说到方丈最头痛的地方:资金不足,管理不善,竞争激烈,人财匮乏,不可谓不惨淡啊。
你想改变这种局面、多一条补充资金的路子吗?老三开始推销他的商业计划书了:在梳子上刻上各种吉祥的文字及图案,“开光”之后以20文钱的价格卖给香客们。
不出所料,刻有吉祥图案的梳子在寺庙果然很畅销,老三自然也获得了梳子大王继承人的地位。
同样是梳子,同样在寺庙,兄弟三人却“卖”出了不同的效果。这个故事广泛出现在形形色色的推销员培训课程中,其实,对于今天的CIO们来讲,又何尝没有一些启发呢?
信息化是一把手工程,CIO工作的开展,得不到一把手的支持一定寸步难移。不知道争取一把手支持的CIO就如故事中的老大,一番辛苦盘算之后,获取却很少。这类CIO往往出现在那些从底层做起来,IT基础不是太好的企业。也许昨天他们还在亲自给某个员工修电脑,今天就挂上了CIO的头衔。考虑问题的角度自然也就更“基层”一些。
勿庸置疑,CIO应该争取到一把手的支持。但是,CIO该如何去争取?对于这个问题,不同的CIO有不同的做法,收到的效果也自然大相径庭。
在现实中,大部分CIO向一把手“推销”自己想法以争取支持时,都会像故事中的老二那样,花大篇幅告诉一把手,某个业务部门是如何如何需要某个“系统”,某个系统或者项目对于企业是如何如何重要。一把手在半睡半醒之间,恍惚觉得CIO说的有点道理,于是点头同意。这类的CIO虽然尽职尽责,但是考虑问题的角度仍然局限在“项目”、“技术”等层面,自然也就不能给一把手“眼前一亮”的感觉。
一些聪明的CIO已经开始向故事中的老三学习,他们善于抓住一把手的兴奋点,先让一把手兴奋起来,再争取一把手的支持。在越来越强调信息技术与业务和管理结合的今天,CIO应该更多地从业务和管理的角度去打动一把手,让一把手知道信息技术能带来的无可限量的商业价值,和信息技术对业务和管理的推动作用,进而获取一把手的支持。
但是,要做到像第三类CIO一样好,CIO必须要对企业的业务和管理非常了解,这就对今天的CIO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懂技术,要懂管理,还要懂业务,成为真正的复合型人才。
失败者凡事都很悲观,成功的人永远只看积极的一面。CIO们在抱怨一把手对信息化不热心之前,应该先思考一下:我在向一把手“推销”自己想法之前,是否抓住了一把手的兴奋点,并把这个兴奋点与我要“推销”的观点结合起来,制定了合适的战术。
找到合适的方法,连梳子都能大批量卖给和尚,还用担心一把手不支持对企业有百益而无一害的信息化建设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