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航空、银行、保险这些靠经营个性化个人信息赚钱的重要行业逐一实现IT大集中
中国正迎来一个个人信息大集中的时代
采访·撰文=于焱
Kelvin在国航的柜台前掏出机票开始办理登机手续,服务人员将机票上的信息输进电脑后,对他说,“先生,您是国航的常旅客,您的里程累积已达到免费升舱标准,请问您是否升舱?”Kelvin顺利地办理了升舱服务,并在服务人员的引导下来到VIP休息室休息。
这一切看起来稀松平常,每天都有数以万计的人有着类似的经历。但中航信(全称中国民航信息网络股份有限公司)生产安全办公室副主任王琛看到的,却是一组组在网络世界里闪烁不定的信息因子。目前中国境内的所有航空公司和机场采用的都是中航信提供的IT系统,包括电子客票、旅客离港、航班控制系统等等。
像Kelvin这样的常旅客,他们的信息都被记录在国内各大航空公司订座系统的数据库中,以便在其乘坐某家公司的客机时为其提供更好的服务。中航信因此被形象地称为中国航空业的CIO。
事实上,随着经济的高度发展和人口的高度流通,像航空业这样对IT整合有很高需求的行业还有很多。继银行业的大整合之后,另一个重要的金融服务行业——保险业也开始在IT整合上下工夫。
5月22日,中国人寿保险(集团)公司信息技术部总经理朱宏玲告诉记者,中国人寿保险(集团)公司正计划在集团内部建设统一的IT架构,成立独立的IT建设及运维企业。下属各公司仅保留自己IT部门的管理职能,而建设和运维则由单独的部门统一完成。
“中航信的例子给了我们很大启发,我们开始思考在人寿集团内部能否先实现类似的IT统一管理。”朱宏玲说,中国人寿的寿险业务在1996年正式从中国人民保险公司分离出来,当时的业务量只有200亿元人民币左右,而现在业务量已达到2000亿元,总资产已突破万亿,且平均每年以30%的速度增长。这无疑对信息化提出新的挑战。
朱宏玲举例说,假如寿险和财险仍是各自使用自己的业务处理系统,就会对互动的服务以及互动的业务处理提出新的挑战。而目前在人寿集团内部已经初步实现系统共享,比如寿险的IT系统,不仅可以服务于寿险公司,也可以服务于财险等其他金融产品。
实际上,目前国内众多保险公司都在为组建国际金控集团而各自运作,这也为其IT管理与交叉销售提出新的系统支撑问题。
太平洋保险公司信息技术部总经理肖岗认为,实现集团化就必须要建立公司IT管理的标准,这不仅仅是一个技术标准,它包含了IT标准、信息标准、项目实施标准等管理规范。此外,公司内部管理流程也必须进行规范化,跨公司、跨部门、跨单位建立高效的平台,从而形成共识,避免冲突。
同时,不仅仅是IT资源共享,还要让业务信息、客户资源、销售资源共享。比如用户在平安银行申请信用卡、评估风险的时候,就可以看看他在其他的保险业务中是否有欺诈行为。如果这个后台不能实现共享,不同系统交叉将是很困难的。
“IT治理对公司的目标落实是非常重要的,在国际上也都是按照这种方式治理的,集团可以形成一个公共的标准。IT对未来的扩张和发展也有一个平台和标准。比如未来公司要发展做银行业务、做信用卡业务,也有充分的把握,不会再手忙脚乱。”朱宏玲说。
不过朱宏玲也承认,目前保险公司与银行在全天候服务能力上还有差距。“保险公司的成本和效率应该有一个平衡点,而不是过度投入和扩张,我们的硬件设施都没有问题,而是管理的能力没有得到足够的提高。我们需要的是更多解决故障、保证系统稳定可靠运行的能力。”
而在先行的成功者中航信看来,IT的集中整合是信息化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
“5~10年前我们还做不到数据源在全球分散。但随着社会分工的细化,专业化将成为一种趋势。集中式销售有其必然性,以航空业为例,比如顾客在某一点登录,由于信息集中,使得其选择余地非常大,将会极大地节省成本。”中航信的王琛说。
当然,目前保险业还无法像航空业一样,实现全行业IT集中,除了有政策背景的原因之外,更改系统将付出的巨大代价也是原因之一。美国AA航空公司就将其销售系统由Sabre转投到Amadeus,但这需要花费3~5年的更改过渡时间,以及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也正因如此,国内的航空公司如海航尽管一直以“反对中航信垄断”为由欲转投其他GDS(全球分销系统)提供商门下,但始终没有真正行动。
但不管怎样,保险业已经迈出了第一步。而未来随着航空、银行、保险这些靠经营个性化的个人信息赚钱的行业逐一实现IT大集中,中国也将进入一个个人信息大集中的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