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马太效应看互联网的“生存还是灭亡”
来源:中国电子政务网 更新时间:2007-08-06
 《新约·马太福音》中的那位国王说:“凡是少的,就连他所有的,也要夺过来。凡是多的,还要给他,叫他多多益善。”,一直到1968年,美国科学史研究者罗伯特·莫顿却提炼出了一个术语“马太效应”,他说:“相对于那些不知名的研究者,声名显赫的科学家通常得到更多的声望即使他们的成就是相似的,同样地,在同一个项目上,声誉通常给予那些已经出名的研究者,结果,研究成果越多的人往往越又名,越有名的人成果越多,最后就产生了学术权威。。”

然后,这个术语开始应用到更多的领域,比如在社会贫富差距方面用来反映贫者愈贫、富者愈富,在地区之间则导致“发展趋异”的现象,在行业竞争上则出现了赢家通吃、寡头垄断的格局。

不期的是,互联网这个曾经是草根崛起、冲击既得利益阶层的有力“武器”也正沦落为“第一个仆人”与“第二个仆人”,一方面这个行业的先行者们在积累了雄厚的资源,正挥舞着大刀砍杀任何一种新生的力量,复制一切可能产生巅覆效应的新模式,另一方面又有不少“草根”正用尽一切可能的手段想在这块地盘上混个名头,占一席之地,网络知名度可能带来的丰富收益已经是众所周知的,比如芙蓉姐姐、天仙妹妹、二月丫头、带头大哥等。

我们可以从投资、行业、用户、市场、渠道以及企业、个体的修练等角度去看待互联网这个正在改变世界、改变生活的工具与行业之“宿命”。

大家都知道,投资人大多是拿着募来的钱找项目,要赚更多的钱给提供资金的投资人或投资机构,所以他们大多都拥有一双非常“势利”的目光,表现行为上就是他们永远只做锦上添花的事情,而不会给你雪中送炭,当然除开一些很特殊的投资情形。

当互联网很热,你的商业模式被行业看好,已经有一家或几家投资机构有投资意向,或者说正在大把赚钱的时候,投资人可能在后面追着你往你口袋里塞钱。而一旦纳斯达克崩盘,门户没希望了,B2C过时了,视频要破裂了,搜索被百度GOOGLE切割完了,这时候,你想跟投资人好好谈谈的机会恐怕都没有。

所以现在大多创业者也开始摸到了一些门道,有几家可能性非常大的潜在投资人在手,会大大增加自己面对其他投资人时讨价还价的余地。这样这些投资资金就永远流向市场上少数几家最有潜力的公司,并且随着有附加价值的天使投资人或者风险投资公司的轮轮参与,将为这些公司的后继融资带来很大的方便。而那些从创业一开始就落后、缺乏投资人关注或参与的公司,就会越来越营养不良,势渐微末,从而最后难免淘汰出局的命运,当然,如果你开始赚钱,并且能养活自己,那另当别论。

市场对于后来者和弱小者也是非常残酷的。尤其是竞争非常激烈,或者整个行业生态趋于恶化的时期,原先规模较大、实力雄厚的企业会变得更强大,原因很简单,一方面它们拥有了前所未有的收购兼并机会,另一方面它们中的大部分都能撑过艰难的时期。而处于成长或创业期的小企业遭遇的情形糟糕多了,以前这些新势力或许还有相当的机会,有着非常大的野心,想着继续融资、上市。但当现金流发生问题的时候,继续融资将成为一个很难解决的问题,而只好寻找被收购的机会。而那些已经在市场上占据位置的大的企业,正好是可以在这个时候做一些合算的交易。这样的结果是市场会造就航母型的大企业,bigplayer会有更大的空间。

实际上“马太效应” 是个既有消极作用又有积极作用的社会心理现象,比如名人与草根做了同一件事情,前者往往受到各界的追捧,粉丝追逐,桂冠一顶接着一顶,到处受邀讲学,贵宾礼遇,结果往往使其中一些人因没有清醒的自我认识和没有理智态度而居功自傲;而草根即使做出了同样的成绩,多数时候也会因为名人的光辉将自己“罩”住了,落得无人问津,然后草根们只好另辟蹊径。其积极作用也是很明显的,一方面,这种名人与草根的双重结果可以防止社会过早地承认那些还不成熟的成果,给还不成熟的年轻人过多的荣誉,反而不利其成长,另一方面,“马太效应”所产生的“荣誉追加”和“荣誉终身”对草根却有着巨大的吸引力,促使草根努力奋斗,而这种奋斗又必须能够明显地超越名人既往的成果才能获得业界的认可、众人的追捧以及更高的荣誉,不少草根以挑战名人或权威人士为突破口。


所以对于中小企业以及草根来说,机会与挑战是并存的。关键是为自己找到一个合适的位置。我们说互联网公司如果做的是市场的第四第五往往是没有出路的,进入一个已经饱和的市场,比如综合门户,要同新浪、搜狐们拼这个资源,如果手头上没有上亿的现成用户,多半是死路一条,而实际上,在众多细分领域又出现了垂直门户,在垂直门户领域里又上演一场雄霸之争。而除门户之外,搜索、电子商务、视频以及众多创新的广告模式陆续诞生了寡头垄断力量,这些新的或旧的寡头垄断力量有一个共同点都是,找到一个蓝海市场,然后也是从小从零开始做起,做成寡头的。所以中小企业的选择往往不多,而有限资源如果投向自己的优势方向,找到一个具有增长潜力的细分市场,扎扎实实做深做细做好,小企业也一样可以受到“市场国王”的青睐。

这里,我们可以法律服务与互联网结合的交叉市场做为例子进行分析,无论是早期的法律类网站,还是新崛起的网站,在软件、门户、搜索、社区、培训这些领域基本上都有大批的进入者,仅软件一项就有觅法公司的企法通、北大法宝、北大法意等多种产品,而门户架构的法律网站也有觅法网、北大法律信息网、中顾网、找法网等,而提供搜索服务的包括觅法等法律软件服务商,同时还有专业的法律垂直搜索引擎如Qseek等,而社区、教育培训类服务市场打得也是一片红海,但提供“企法通”法律软件的觅法公司却开辟了一片蓝海,推出了“觅法通”与“律师委托”两项突出差异化的服务,其中在“觅法通”这项服务中,整合了与北大法宝等走了相同路线的法律软件“企法通”,同时嫁接了提供法律事务电话咨询的“一线通”与在线增值信息服务的“一点通”,相当于在知识与业务操作层面都做了兼顾,如果说这”觅法通”走的还是传统路线,那么“律师委托”却是在一片红海中开辟出的蓝海市场,围绕整体的“企业健康管理”理念,一端在全国范围内整合符合一定标准的优质律师事务所,提供市场调研、客户需求分析、服务与品牌推广等服务,共享优势资源,而另一端面向广泛的企业与个人客户,帮助客户选择法律服务商,并针对服务过程与成果进行跟踪、协调与评估,确保通过觅法网达成的服务项目的实施质量与售后跟踪,以满足中国企业在成长壮大中产生的法律服务需求,帮助中国企业健康成长。据该公司的公开数据,截止8月份,加盟律所已经达到百多家,而已有近十名客户委托推荐合适的律师事务所,涉及经济纠纷、民事诉讼等领域。

在互联网上,用户的选择是海量的,尤其是信息方面的,故此常有“信息孤岛”之说。马太效应恰恰也说明了一点:互联网企业必须持续创造满足用户需求的产品和服务,不然很快会被其他竞争力量甩在后面,甚至淘汰出局。而往往又是强大的寡头们有实力投入重金研究更多的新产品,推出更多的新服务,在用户体验、客户服务方面做得更细致、更深入,而成长型的中小企业往往由于资源的限制很难做到这一步。如果有哪家互联网企业,哪怕是寡头,如果它们在产品与服务上落后,被抛弃的命运也是随时可能到来,比如雅虎在美国面临的GOOGLE之危。

同时,马太效应的效应又体现了市场对最强者的奖赏。比如搜索领域,百度在这块可说耕耘了多年,并且一直是在精、专、深上下足了功夫,早期还是门户们的搜索技术提供商,做到本土化的搜索引擎老大,蚕食GOOGLE原有的市场份额,并且股份持续上涨,这相当于对其创造与坚守后成功的奖赏。当然除了真金白银等有形资源,市场对最强者的奖赏同样也会体现在品牌、企业形象等诸多方面。


而另外两条“赢者通吃”与“速溶咖啡”规则,与“马太效应”一样,已在江湖中盛行多日。“赢者通吃”定律讲,赢者是指这样技高一筹的人、领先行动的人、品牌显赫的人,他们依赖网络上信息传播的强大穿透力和零成本,赢得了消费者的反馈回路,即便赢者的产品比第二名仅仅好那么一点点,或者和第二名的质量一样,但消费者往往还是偏爱赢者,结果造成市场上赢者通吃的局面,比如搜索市场的百度与谷歌;“速溶咖啡”的定律大家讲得比较少,但实际上已成为一个严重的问题,这个定律是说有许多手里拿着大把钞票的人或者机构,他们一直在观察谁能够在某一个细分领域或者新兴行业里冒出来,看谁在创新,发现有哪种新模式正在悄无声息或快速地成长,一旦有了发现,他们会立即投资,当然不是投资你,而是对自己复制这种新的模式,自己来做,这种情况就象速溶咖啡一样迅速,“泡”出一杯和你一样的咖啡出来,比如现在有些投资人看了创业者的计划书,感到可行,便拿钱自己做了,导致创业者辛苦琢磨出的创意被轻易地盗窃。

不过,从“达尔文定律”到“马太效应”、“赢者通吃”、“速溶咖啡”,它们都是好东西,尤其是对这片江湖中的博弈者来说,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对于企业、个体而言,要在互联网这个行业里混下去,并且混得好,恐怕只有勤修内外功夫,内功者,精技术于技术、研发、产品、内容等,外家功夫者,长袖善舞于市场、销售、公关、资本、操盘等,这个行业呼唤创新与战斗力旺盛、坚持力彻底的精英,惨烈的市场竞争后只会在各个领域留下少数几个顶尖高手,大多是前三位,然后由它们在这个风云变幻的市场不断进行巅峰对决,比如综合门户领域的新浪、网易、搜狐等。

因为大家是高手,互联网市场的戏才好看;因为不断有新的高手诞生,挑战江湖霸主,所以这场戏才能继续精彩地演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