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92年,刚刚完成日本统一大业的丰臣秀吉悍然出兵侵略朝鲜,妄图将朝鲜并入日本,然后再以朝鲜为跳板进攻中国,建立一个中、日、朝“三国为一”的大帝国。众所周知,明朝的决策层及时洞悉了日本的狼子野心,派遣军队入朝,和朝鲜军民并肩作战,经过7年艰苦战争将日军逐出了朝鲜。明军入朝时,著名改革家张居正已经辞世10余年,然而,在这场攸关中朝两国存亡绝续的大决战中,击败丰臣秀吉的第一功臣,却非张居正莫属。
张居正主政期间,通过清查土地和改革赋役制度,为明帝国积累了大量物质财富。据相关史料记载,当时仅太仆寺储存的养马经费高达四百万金之巨。在反击丰臣秀吉的战争中,积弱已久的明军要抗衡刚刚经历过百年内战的日军,确实有很大难度,因战力不敌日军,中朝军队多次遭遇重大失利。但是,依靠张居正积攒下的财富,明政府得以源源不断地向前线输送粮饷与兵员,及时弥补作战损失,几次在危急关头扭转战局,转败为胜。而此时的日本,刚刚结束为时近百年的军阀混战,还没有来得及医治战争创伤就贸然发动劳民伤财的侵略战争,贫弱的经济雪上加霜,国家的供给能力被大大削弱。战争后期,日本国内连征粮都十分困难,前线日军只能通过劫掠战区居民来获得补给。不同的战争潜力决定了战争的结局,日军虽然在蔚山大战等关键性战役中重创明军,却因后勤匮乏而无力扩张战果,打了胜仗也只能龟缩在朝鲜沿海地区坐以待毙,而中朝军队在遭遇失利后,却可以凭借雄厚的财力物力集结新锐力量,发动更为猛烈的攻势。随着战争消耗的增长,日本经济的承受力达到了极限,丰臣秀吉忧急病死,侵朝日军残部遵其遗嘱狼狈逃离了朝鲜。几年后,日本再度陷入内乱,丰臣秀吉一手缔造的“关白”政权彻底覆亡。
丰臣秀吉因侵朝战争而身死国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日本内乱不止,经济贫弱,负担不起维系对中朝作战所必需的巨大开支。无独有偶,导致明朝覆亡的一个关键症结也是经济因素,而且还和这场中日战争有着极其密切的关联。
由于援朝战争耗空了明帝国的国库,明政府的财政状况急剧恶化,国家的军事动员能力也一落千丈。当努尔哈赤和李自成崛起时,缺兵缺饷的明王朝也像日本丰臣政权一样,因财力贫弱陷入了内外交困的绝境。在决定明朝存亡的萨尔浒、松山和开封会战中,明政权能够动员的参战军力极其有限,萨尔浒战役投入6万军队,松山会战13万,救援开封的军队大约有10万。以如此拮据的军力支撑两线作战,本来就不堪重负,而饷力困窘、物资匮乏,又大大增加了明军打持久战的难度。为了节省军费开支,明朝的中枢决策层在上述三次关键性会战中都采取了速战速决的指导方略,结果却因求战心切,三战皆败,葬送了明军的主力。
明王朝和日本丰臣政权的覆亡昭示今人,必须以宽广的视野审视国防和军队建设,衡量一个国家国防力量强大与否的标准,不仅要看军队规模的大小、武器装备的优劣和训练水平的高低,还要看这个国家是否拥有维持一支强大军队所必需的经济、工业、科技与人才基础。因为,军事力量的强弱只能影响一两次会战的胜败,而对于一场长期战争而言,最终决定胜负的,是国家战争潜力与民众承受战争耐力的大小。所以,发展国防不仅要打造拥有强大战斗力的军队和发达的军工生产体系,还要为建立对军队与军工建设起支撑作用的工业、经济与科技基础而付出种种努力。
据此推论,在信息时代的今天,信息化军队建设的终极目标,应以实现信息化国防与信息化经济建设的协调发展为宗旨,以信息化国防建设促进信息化国家的发展,以信息化国家的发展带动信息化军队的转型,在建立一支强大信息化军队的同时,同步完成社会生产与生活领域的信息化转型。 (祝志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