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企业之于大企业,让人很轻易联想到蚂蚁之于大象。在传统的视野中,二者似乎有着天壤之别,不能相提并论,更不可能在同一起跑线上竞争。不过当“蚂蚁”遭遇到颠覆性技术——信息技术时,避开“小”的先天不足,扬其有利条件,就不再是空中楼阁了。
中小企业可以通过互联网在全球销售产品和服务,而不必花费昂贵的推销费;可以通过互联网结成暂时的盟友,以取得单枪匹马不能完成的订单;通过电子商务销售产品和服务,利用互联网这张全球最大的网提供客户支持,经理人可以在差旅途中阅读邮件,了解业务动态并做出决策。信息化建设已成为中小企业提高自身竞争力的必由之路。
不只在中国,在全球很多国家,中小企业也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日本就面对着这样的盘子:中小企业约650万家,占日本企业总数的99%,职工4200多万人,占全国职工总数的78%,这也意味着中小企业担负着日本绝大多数的就业压力。可以说,没有中小企业的繁荣,就没有日本的繁荣。
上个世纪80年代初,日本就建立了中小企业事业团信息中心,但在企业信息化方面起步较晚,稍微落后于欧美发达国家,直到近几年,日本才奋起直追。
2001年日本在内阁内专设了高度信息通信网络社会推进战略本部(IT战略本部),并相继出台了e-Japan系列战略计划,推进电子商务和企业信息化的发展被确定为五大重点政策领域之一。
由于大企业的资金、技术力量雄厚,并且通常设置有自身的研究团队,完全有能力推动自身的信息化建设,所以在大企业信息化建设方面,日本政府仅对影响某个行业的信息化项目给予一定的资金支持,并没有规定其他特殊的政策措施。而中小企业的信息化建设就成为了政府扶持的重中之重。
建立扶持机构网络
为了推进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日本政府修订了相关的法律制度,建立了体系化、广覆盖的扶持机构。此项政策贯穿于日本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始终,是日本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核心措施。
日本政府相继修订了《中小企业基本法》、《新事业创业促进法》、《中小企业创造性事业活动临时措施法》和《中小企业经营革新支援法》,改《中小企业指导法》为《中小企业援助法》。这些法律规定了对中小企业在资金、人才、技术等方面的扶持政策。这些法律的修改或制定,为日本中小企业信息化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依据和法律保障。
根据《中小企业援助法》,在全国各都道府县和地方城市普遍建立了中小企业援助中心, 形成了各级中小企业援助中心各司其职、密切配合的援助体系和网络。
同时,日本还存在商工会议所、商工会和中央会等中小企业组织或团体。这些组织或团体与中小企业的关系非常密切, 在组织和引导中小企业信息化方面也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这些半官方机构、民间组织和政府一起,构成了日本企业信息化(特别是中小企业信息化)的扶持机构网络。
这个扶持网络建立之后,如何有效地发挥各种机构的功能,促进相互协作,推动企业信息化就成为重点考虑的问题。日本制定了“政府为辅、民间为主”的基本原则,即民间机构(包括行业协会、商会等)在信息化建设起主要推动作用。
在这个扶持网络中,政府的责任是提供合理公平的外部环境,为企业信息化提供保障,如修改阻碍信息化的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措施,推进相关软件和系统的普及,提供资金或相关信息等经营资源,完善电子商务环境、理顺竞争规则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