娄勤俭:加大内蒙古信息产业发展的力度
来源:信息产业部网 更新时间:2012-04-14

 

在内蒙古自治区迎来成立60周年大庆之际,娄勤俭副部长接受了人民邮电报、中国电子报记者联合采访,介绍了自治区成立60年来信息产业取得的成就、所做的主要工作以及“十一五”时期的主要任务。

记者:内蒙古自治区成立60年来,信息产业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取得了什么样的成就?

娄勤俭:内蒙古自治区成立60年来,尤其是“十五”时期,信息产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取得了辉煌成就,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在促进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巩固民族团结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十五”期间,自治区电信业务收入和增加值年均增长率分别为17.8%和20.5%,高于全国14.1%和18.8%的平均增速。“十一五”以来,电信业继续保持了持续快速健康的发展态势,业务收入增幅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电信业的迅速发展有力地拉动了当地社会消费与投资的增长,同时,电信业为应对自然灾害等突发事件提供了及时、准确、可靠的通信保障,并在拉动社会就业、维护民族稳定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内蒙古自治区电信网络基本实现了由电话网向综合信息网、窄带网向宽带网、单一网向综合网和智能网的过渡,通信网络规模和技术层次总体上已达到全国平均水平,通信能力迅速增强。截至2007年5月底,内蒙古自治区光缆线路总长度达到10.5万公里,是2000年底的2.6倍;局用交换机容量达到859.6万门,移动电话交换机容量达到1525万户,分别是2000年的3.4倍和8.9倍;宽带网络已覆盖全区所有的旗县和乡镇,互联网宽带接入端口达到75万个。通信服务惠及更广大群众,电信用户规模不断扩大,服务质量明显改善,普遍服务水平稳步提高,当地人民从中享受到越来越多的实惠,到2007年5月底,内蒙古自治区固定电话用户和移动电话用户已分别达到532.9万户和945.3万户。

电子信息产业已成为内蒙古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力量。内蒙古自治区充分利用国外产业梯度转移的机遇和当地区位、政策、劳动力等优势,通过不断改善投资环境,大力招商引资,推动了电子信息产业规模的迅速扩大。2006年,全区信息产业销售收入近200亿元,占全区GDP的3.6%。2007年1-2月份,电子计算机类商品出口总值达5464万美元,首次进入全区出口商品前十名。软件已经开始出口,全区软件企业已近200家。

自治区电子政务网络平台初步建成,政务广域网已接入全区所有12个盟市和2个计划单列市,建成了党政新区电子政务网络平台节点。截至目前,自治区已有45个政务部门、12个盟市、2个计划单列市和80%的旗县建立了政务门户网站。全区重点农畜产品集贸市场信息系统和名优特农畜产品信息系统正在建设中,9000多所中小学建成远程教育网络,全区覆盖率达77%。

记者:内蒙古信息产业的发展,离不开政府的有力指导,信息产业部做了哪些主要工作?

娄勤俭:内蒙古自治区信息产业的发展,是党的民族政策,特别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一个成功实践,是自治区党委、政府以及广大群众共同努力的结果。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信息产业部作为行业主管部门,结合内蒙古自治区自身的特点,积极支持内蒙古信息产业的发展。

2004年以来,为加快内蒙古通信基础设施建设,部组织电信企业大力实施“村村通电话”工程(以下简称村通工程),将内蒙古作为村通工程实施的重点地区之一,从各方面予以大力支持。目前,自治区行政村通电话比例达到100%,网络覆盖逐步向自然村延伸。

通信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不断加大,“十五”期间,内蒙古自治区累计完成电信固定资产投资192.6亿元,其中,用于“村村通电话”工程投资额达7.4亿元。2006年底,内蒙古自治区完成固定资产投资40.4亿元,比上年增长27.7%,比全国平均水平高22个百分点。

2007年1-5月份,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9.2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93.1%,比全国同期平均水平高60个百分点。2001年至2007年,电子发展基金支持自治区项目共计21个,总额2145万元,重点支持了蒙古文软件开发、畜牧业信息服务、煤炭安全生产监控和电子政务应用等方面项目,支持具有民族特色的信息技术开发和产品应用。

大力发展信息服务业,鼓励企业开发应用具有民族特点的电信业务,在农牧区搭建信息平台如“农信通”,实施“畅通农牧信息网助力建设新农村”项目等,大力推动电信业服务社会信息化进程。积极发展内蒙古地区软件产业,加强语言文字标准化工作,其中蒙古文基本字符集已纳入国际标准,安排了基于少数民族文字语言的信息系统开发与应用(2003年)、少数民族语言文字信息化软件(蒙、维文等)(2005年)等项目,对内蒙古民族语言文字信息化给予了大力支持,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记者:“十一五”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关键时期,如何加快推进内蒙古自治区信息产业的发展?

娄勤俭:一是继续加快通信基础设施建设。继续加大内蒙古自治区基础网络设施建设力度,加强边远地区的网络覆盖,不断扩大通信网络在农牧区的覆盖,将“村村通电话”工程逐步向自然村延伸;加快互联网网络向农村延伸,保证当地通信发展的需求。鼓励因地制宜地综合利用光缆、微波、特别是卫星等多种技术手段,分阶段、分层次地扩大通信网络规模,提高网络技术层次和水平。积极稳妥地对传统电信网进行优化改造,提高网络资源利用率,不断增强网络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二是大力促进信息服务业的发展。引导企业根据自治区的民族特点和用户消费特征,设计实用的资费套餐和业务种类,有效降低电信消费成本。积极推动电信运营企业与有关部门的合作,开发信息资源,提高信息资源的利用水平,实现信息资源的共享,构建信息服务平台,促进内蒙古自治区信息服务业的发展。

三是提升产业自主创新能力。充分发挥比较优势,吸引国内外大型IT公司到自治区投资,形成特色产业的聚集发展。着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通过技术创新促进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基础性产业发展,走资源节约、污染减排、节能环保的新型发展道路,做大做强自治区信息产业。

四是进一步推动产业发展和信息化建设。继续组织开发和推广面向内蒙古地区的价格低、易用性好的计算机、数字家电、通信设备、软件等电子信息产品。继续加大电子信息产业发展基金对内蒙古地区的支持力度。推进企业信息化建设,加快信息技术在钢铁、煤炭、电力、乳业、羊绒等自治区优势产业中的应用。加强农牧业自然资源、生产管理、农畜产品流通、农牧业科技以及各类旱、涝、虫灾的历史数据等数据库的开发,建立健全农村牧区经济预测预警、灾害防治、气象预报等系统,为广大农牧民提供覆盖生产经营全过程的信息综合服务。继续推进电子政务,促进政府职能转变,提升行政能力。抓好信息技术技能人才培训工作,为信息产业发展和信息化建设提供智力支持。

五是积极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根据地区实际,结合卫星电视的管理要求,积极推进基于安全接收功能的新一代农村卫星电视接收系统的研发和应用。引导家电骨干企业进一步开展普及型广播电视产品的研发与推广,丰富少数内蒙古地区的消费市场,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