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后的国土使用情况是怎样的?我们还有多少耕地?新的矿藏蕴藏在哪里?我们能更快更准地知道即将发生的地质灾害吗?一切与土地有关的信息如何更便捷地了解到呢?
2010年,现代化的国土资源监管体系将建成。高悬在天的卫星,将全国土地利用、矿产资源以及地质灾害情况一一收入“法眼”;地上运用计算机技术,对前后卫星数据比较后自动发现其变化情况,工作人员在GPS卫星定位系统的指引下直接前往变化地点进行勘察、执法;同时这些信息将在互联网上发布,接受公众对土地利用情况的监督、了解。
国土资源部副部长鹿心社表示,我国将在“十一五”期间着力构筑国土资源监管三大体系。一是建成覆盖国家、省、市、县四级耕地保护的信息化监管体系,实现对耕地的实时动态监测,及时掌握耕地占补、结构调整和违法用地等情况,为耕地保护提供技术支撑和决策支持。二是建成矿产资源国家安全保障系统。建立全球重要矿产信息系统和覆盖全国重要矿产分布区的基础数据库系统与管理信息系统,实现对矿产资源开发利用过程的有效监管和调控。三是建成地质灾害预警预报及应急指挥系统,建立全国地质灾害数据库,部署重大地质灾害区的网络化监测体系,及时、科学地预警、预报地质灾害,提高对突发性地质灾害的应急能力。
多年的国土资源建设,我国已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对国土资源三大领域:土地利用、矿产资源以及地质灾害,也已经有了相当多的处理经验和成熟的技术。而今,我们正在努力地开发新技术,努力地完善竞争环境。但是,在我们正在努力达到如此成就的时候,依然清晰的是摆在面前还有许多困难。
国土资源的“数据瓶颈”
北京超图地理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钟耳顺告诉记者,“与国内相比,西方的土地管理已经有几百年的历史,档案非常清楚,而我们现在的数据远远达不到这样的要求。现在不论是中央政府也好,还是省市政府,最关心的就是数据,例如:今年批了多少地?土地的变化过程是怎么样的?现在我们国家的电子政务比较偏重于管理,偏向于流程办公,以及无纸办公化,但是把数据搞好才是第一位的。”
有关资料显示,我国现在的国土资源,是从上世纪80年代才有了比较规范的地级管理,国家土地局也是在文革后成立的。
在钟耳顺看来,硬件可以买,软件也可以买,惟独数据是买不到的,无论是谁,关心的是我们到底现在有多少耕地,每年减少多少。所以,在数据方面下多少工夫都不为过。
东软软件股份有限公司高级副总裁卢朝霞也认为,国土资源信息化关键问题在于数据源。她说,“我国国土资源信息化建设起步不算太晚,但技术上的难点使得它在整个技术上和本身数据调查上还存在很多困难,基础数据的海量,没有及时地更新,不够鲜活,再加上都是独立建立的,好几个系统的数据库不能共享,所以带来了整合的困难。”
为了基础数据的采集和建库,多年来我国采取了“数字国土”计划,这项工作在过去的半年以及2004年取得了不小的进展。一批涉及土地利用现状、基础地质、海洋、基础地理以及矿产资源储量等业务领域,覆盖全国的大型基础数据库已经建成。
这些信息积累,在过去的一年里为国土资源管理参与宏观调控提供了数据支持。支撑国土资源管理的一批基础数据库已相继建成,数据中心和数据交换中心建设进展顺利,使各业务系统的网上运行以及国土资源管理参与宏观调控具备了一定的数据基础。在近两年开发区清理整顿过程中,国土资源部信息中心利用良好的数据基础,积极提供信息技术支持,使用开发区数据库系统,对全国31个省(区、市)土地市场治理整顿汇交成果进行分析、录入和整理入库。
即便如此,距建立理想的数据源还是相差很远。江苏省国土厅副厅长刘聪告诉记者,江苏这几年形成了各类应用性非常强的平台,以及大量的数据,但显然数据还是十分缺乏。他说江苏面临的下一步问题就是已有数据整合及新开发数据的整合,要在基础数据库上下功夫,对已有数据进行有计划的整合。
数据源的建立是开展其他工作的根本和前提,有了这种意识,那么如何才能有效地建立起数据源?就这个问题,多位业内人士也给出了中肯的意见。
钟耳顺说,数据源的建立是极其艰难的工作,从土地管理部门来讲,人员的培训,领导的信息化管理意识要跟上,不仅仅要抓住一个信息办主任,而且要让下面那些做业务的人要懂,他们是关键,要让他们有这种使用计算机管理的意识,如果有了这么一个基础,其他方面才有可能搞好。
卢朝霞也认为, 这次金土工程提出用应用系统来拉动整个数据整合和数据共享,是非常好的,但是大公司之间标准的不统一也影响了数据的整合。国务院信息化办公室要制定标准,这种标准不能只是书面标准,而是通过平台化的概念体现的标准,通过这种标准的建立来引导大家按一个标准去协同,去建立数据库,去实施信息化。另外,从本身来讲,要抓住几个重点的方面,从上到下来贯穿,通过这几个子系统在横向有选择的几十个试点单位,以点盖面的这种方式是非常好的,有这样一种思路,会发展很快。
在他们二人看来,一个是要让业务人员熟练使用计算机系统操作,用信息化促进行政的改变,另一个是希望国家尽快地制定标准。有关专家分析,这两个方面确实是亟待解决的问题,如能解决,将会为建立数据源进一步扫清障碍。
政府与企业相互认识不足
国土资源部信息化工作办公室主任王广华说,建立一条顺畅的政府与企业之间的沟通渠道是十分必要的,这将是今后工作的重点。
很多企业负责人也向记者表达了同样的看法,企业自己的定位不准确,政府对企业的了解也不够深入。有关人士认为,政府需要深入了解企业整个的运作过程,以及它整个集成到信息流再上升到电子政务设计的模型。这确实是一个艰巨的任务。
在王广华看来,以前的工作中,政府与企业之间的信息是极其不对等的:一个项目,政府不知道该做成什么样子,而企业认为,只要我有一定的研发能力,接项目应该不是问题。最终的结果却是,做出的应用系统不能适应变化,造成了项目周期很短,重复建设严重,而这些根本问题会引发进一步的一系列的问题。
普元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副总裁刘尔洪告诉记者,“在中国,由于市场化的进程刚刚开始,政府职能不断在调整,而且中国想走到一个自由度比较高,市场化比较成熟的一个阶段,还需要一个过程。在这样一个变化的环境里面,应用系统如果不能适应这个变化,那就会造成项目周期很短,重复建设严重,这会引发一系列问题,导致很多项目做到一定程度可能就得推倒重来,非常不利于整个信息化有序的进展。”
刘说,很多甲方都有这样一个困惑,怎么认识厂商的能力?因为大家都说能做,政府分不清谁能做,谁不能做,这就跟他与外界的沟通有关联。做平台软件厂商,要懂软件的技术架构,扩展性,开放性,包括技术的前瞻性。做平台要支持不同的用户环境,支持不同等级的用户、不同规模的用户,而应用开发商要懂用户的需求和流程,能把用户很好的想法变成很好的应用。
现在国土资源系统还缺乏比较专业的公司,很多公司技术也做,应用平台也做,具体业务也做,其实这样的公司不但难以做好,而且也给政府在招标选择时带来了很大的困难。一旦该企业中标,由于其自身的能力与资金实力等问题,项目一旦失败,会给政府带来不可估量的经济损失,所以,沟通和了解是完全必要的。
在刘看来,现在围绕国土资源信息化做软件的企业很多,但是有些企业没有看清自己的实力,盲目地去把技术和平台混为一谈,不清楚自己的优势与劣势,给政府和企业的沟通筑起了一道高墙,在信息化的道路上走了很多弯路。
所以他认为,企业与政府之间要达到和谐一致的观点,必须解决沟通问题。其次是政府要提高对厂商能力的认识。第三,作为企业,客户给了一个项目,你要能有效地组织,实施好,控制好,不断地加强技术储备。
环境不成熟是最大制约
如果有了很好的沟通渠道,那么完善的行业竞争环境的建立将是指日可待。
钟耳顺认真地告诉记者,虽然政府在采购方面也做了一些改善工作并且投入了大量资金,但是力度还不够,软的环境方面还是有所欠缺。
钟所说的软环境是指政府考察企业,直到招标,直到立项等一系列有关联的步骤和措施。
在过去的几年中,很多企业确实在某些相关联的步骤大做文章,导致整个环境逐渐恶化。难怪有关人士直言不讳:国土资源信息化生态圈的环境十分恶劣,无论是用户,还是企业都很困惑,并且深受其害。在这种恶劣环境中前进、徘徊着,很多人虽已经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但仍无从下手。
北京宇思时代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有关负责人表示,国土资源信息化建设是一个很庞大的工程,要靠大家来做,但是要在有序的,完善的环境下进行。
卢朝霞向记者分析,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使得国际上的大牌企业都认为中国有巨大的IT市场,并纷纷在中国建立自己的分支机构,而且由于他们有长期积累的技术和资金实力,使得他们在进入中国市场的时候,是不计成本的,所以我们现在面临的竞争是国际化。中国市场本身的IT投入并不是很大,根据最新的数据表示,中国软件市场的投入在全球占不到3%,这么小的IT投入,反而有这么多的公司争抢,势必会形成僧多粥少的局面。
卢认为僧多粥少的局面是直接导致评价标准不确定的根本原因,当评比不出谁比谁强,以及什么样的指标是好是坏时,价格就成为一种很直观的评价标准,以至于低价中标就成了企业通常采用的一种方式。作为用户来说,得不到很好的服务,作为企业来说,由于用户不断提出要求,服务时间不断加长,回款时间加长,成本会越来越大。久而久之,整个环境逐渐恶劣。
刘尔洪也说,当你在做很复杂东西的时候,没有一个统一规格,什么样的系统算好,什么样的系统不好,没有一个评价标准。我要给你讲清楚我做的东西,是很复杂的,你要把我讲的东西听明白,也很复杂,在这样一个环境里,你要管理的队伍也很复杂,在这样的情况下,就会有很多现象出现,比如说,很多厂商不知道自己的定位在哪里,只知道有项目,低价中标后三五个人完成就可以了。
有关业内人士分析,其实远远不是这么回事,政府需要的应该是一套能够持续运转的系统化的软件,要做到这个,绝对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如此看来,这个市场不成熟,包括用户不成熟,厂商不成熟,也包括企业的合作伙伴不成熟,也包括竞争对手不成熟,所以需要一个长时间的改进的过程,要把这些复杂的东西简单化,要借鉴别人的经验。
显而易见,要建立一个良好的发展环境,单靠政府是远远不够的,政府只是提供了一个平台,更多的还需要社会力量的扶持。湖南省厅信息中心主任贺安生告诉记者,作为企业来说,要积极参与,为政府提供先进的技术和好的改进方案,而不是一味地追求经济效益和利润,双方应该取长补短,实现双赢,追求经济效益应该是在为政府提供技术的过程中,以合理的价格收取合理的费用。至于怎样才算合理,贺认为,要有一个比较好的行业约束机制。
因此,面临恶性竞争的环境,在近日召开的国土资源信息化建设研讨会上,与会代表一致要求尽快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游戏规则”。
武汉中地数码科技有限公司副董事长李四维率先给出了自己的建议,在国土资源信息化的进程中,企业应该起到桥梁的作用,而不是一味地以利润为目的,希望加强监管措施,建立可行的价格评价标准,打造一个稳定、有序的市场。
卢朝霞也表达了自己的看法,从政府的角度来说,要出台一系列的政策,比如说,公平、公正、公开的政府采购法是非常好的,但是在政府采购法的整个实施过程中,特别在招标过程中,应该有一个好的价格评价标准,这是可以倡导的,比如软件开发在国际上是什么价格,在国内就可以作为参考。第二,在价格硬件评比的竞争下,去掉最高价,最低价,取中价,这是可以的,在整个价格模型上,是不是应该多谈一些具有引导性的价格模型,只要有人研究,这种价格模型应该是没有问题的。另外,在实施的过程中,监理的推行也是非常有必要的,对规范整个实施是非常好的。
总之,政府要通过示范,通过标准,通过政策来引导环境,作为IT企业,自身能力要提升,一定要有提供解决方案的能力,这个能力是后天不断培养出来的,要修炼好内功。不要盲目地追求额度,对用户来说,选择合作伙伴多考虑一些,要选择合适的合作伙伴,而且用户自己需要知道是在做什么,要有目标,首先要自己明确,才能告诉别人怎么做。其次,用户要按时给开发商经费,要按时付款。
问题的提出,以及解决办法的商讨,在整个采访过程中,企业负责人可谓是争先恐后地“献计”。有些企业人士直接告诉记者,虽然我国国土资源信息化建设还处在初级阶段,一些问题是不可避免的,但是有了问题,就要尽快解决,希望部领导广泛听取意见,尽快制定措施。
解决东西差距无捷径
国土资源部副部长鹿心社说:“在过去的几年中,我们在国家信息化建设的总体部署下,按照‘统一领导、统筹规划,统一标准,信息共享,服务管理、面向社会’的指导方针,围绕国土资源管理的中心工作,积极稳步地推进国土资源信息化建设。几年来,在政务管理信息化、信息服务社会化、调查评价信息化、基础数据库和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为国土资源调查、评价、规划、管理、保护和合理利用的现代化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但是,在我国东西部的差距很明显,这在国土资源信息化建设方面也有突出的体现。在6月29日昆明召开的国土资源信息化建设研讨会上,国信办副主任陈大卫表示,虽然我国的电子政务势头很盛,但还是处在重网络,轻应用的阶段。东西部差别,人的素质差别,锣齐鼓不齐等等问题。需要梳理电子政务的要素、边界、功能,明确战略目标。
的确,在过去的几年中,“电子无病,政务有恙”一直是我国电子政务的发展现状,国土资源信息化建设当然也不例外。除此之外,地区发展不平衡——东西部巨大差距也一直被各方人士所诟病。其中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重庆国土房管局副局长邱道持说,信息化推进不平衡,其中队伍建设,人才需求是重要制约因素。
有一位西部省份的政府官员告诉记者,就地区来说,电子政务发展不平衡,各地进度不一,因为国土资源信息化建设是一项耗资巨大的工程,对中西部地区来说,资金是一个很大的问题。另外,人才也是一大问题,比起经济发达的东部地区来说,像广东这样的有些县级市的信息化建设都比我们中西部搞得好,这就是地区差异。
另外,各级领导对国土信息化的理解的差距也是一大问题,每个地方,每个部门,理解都是不一样的。有些领导认为搞一个数据库建设就是搞了信息化,这是比较单一的。还有一些领导对信息化的理解是比较透彻的,这些地方往往信息化建设就搞得比较好,所以各级地方政府部门对信息化建设的理解和水平还是有很大偏差的。
可以说,东西部差距已经是老生常谈了,以前有,现在有,将来也会有,要解决这样的差距,没有捷径可走。贺安生告诉记者,从我们的经验来看,需要大力发动宣传攻势,让国家以及各级部门领导都开始重视信息化,以较少的钱做更多的事情。另外,在制度方面也要加强,湖南已经把国土资源信息化建设纳入到我们国土资源事项管理工作实施中,大大促进了各级领导对信息化建设的重视程度。其次,我们把信息化工作会议与国土资源工作会议同时召开,所有的一把手都直接参与信息化建设有关的信息、技术、资源、宣传发展工作。再就是从制度方面保证有稳定的经费投入,或是从制度上把信息化工作的好坏作为领导的考核目标,保证和调动各级各部门领导对信息化建设的积极性,有很好的规划,这样就大大调动了各级领导对信息化的重视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