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联在第四届中国数字电视产业高峰论坛演讲
来源:新浪 更新时间:2012-04-14
科技时代_图文:国家广电总局科技司副司长王联演讲
图为:国家广电总局科技司副司长王联致辞(骆磊 摄)

  8月8日,第四届中国数字电视产业高峰论坛在北京拉开帷幕,政府主管领导、业内资深专家、知名企业以及关注数字电视产业发展的各方人士共聚一堂,就五大主题对我国数字电视产业的发展现状及前景进行了深入探讨。

  

  以下为其演讲全文:

  王联: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早上好,首先请允许我代表国家广电总局科技司感谢中国数字电视杂志,为广播电视和音像产品制造行业搭建了交流沟通的平台,在这里也预祝2007年中国数字电视产业高峰论坛取得圆满成功!

  今天报告本来由科技司王效杰司长来讲,因为有一个紧急工作不能来,我代表他就广播电视全面数字化和相关技术政策做一个报告。这几年我们都在讲广播电视进入数字化的时代,在全面推进广播电视的数字化实现,这里面广播电视的数字化不仅仅代表一个行业或者一个技术的变化,实际上它是对整个国家和社会信息化发展是一个巨大的推动,在这里先从中国社会信息化的角度来开始讨论广播电视数字化的问题。在以前的很多讨论还有文件中都已经谈到了,中国社会信息化面临着很多挑战,但是推动中国社会信息化的发展有三个主要的任务,一个面向公众更有效的信息化服务,这里涉及到信息化的信息资源的采集以及信息化传播网络,传递方式的变革,第二是电子政务的普及和广泛应用,第三是建立在企业信息化基础上的电子商务的广泛应用。面对这三个主要的任务,广播电视的数字化是实现上述目标的基本保证,也是解决信息服务普及化的主要手段。

  中国社会信息化有几个环境特点,一个是中国的人口众多,文化水平参差不齐,东西部经济差距较大,发展不平衡,城乡经济、文化水平差距大,再有国家对文化信息安全的要求,公众对于一些不健康信息控制的要求,在发展信息化的过程中必须得到满足。中国作为多民族的国家,社会对文化多样性的需求日益强烈,这也是我们在发展信息化的过程中要充分考虑的一个方面。就中国发展社会信息化的特点来讲,我们有几个环境特点,中国的计算机普及率,城市平均为24%,农村平均1%左右。电视机的普及率,城市平均130%以上,农村平均数大概60%以上。在整个社会的人群里能够通过计算机、互联网享受现代信息服务的人群主要集中在知识阶层和城市青少年。电视机、收音机作为推动社会信息化的一个普遍应用的终端,在模拟的环境下影响力相对较小,特别适应现代信息技术发展和现代信息社会发展方面,所以数字化能够使电视机、收音机承载、展示更大的信息量,而电视机、收音机是使用便捷,老少皆宜的信息终端,所以我们希望推动广播电视的数字化要实现社会信息化,把电视机、收音机变成多媒体的终端,他们应该可以成为比较理想的信息终端。

  数字化的广播电视是推动中国社会信息化最有效的手段,我们国家有13亿的人口,有4亿多台电视机,5亿多部收音机,这是中国广播电视基本的现状。目前广播电视的覆盖通过有线电视和无线广播电视网络覆盖大约95%的人口。数字化的有线、地面无线和卫星直播广播电视,和目前正在快速发展的卫星移动多媒体广播,将极大地提高广播电视的服务质量和覆盖水平,推动中国社会信息化的普及和发展。这里谈到数字化的推进对整个社会信息化产生的影响。

  讲一下数字技术给广播影视带来的深刻变化,在80年代末期,90年代初期,电台、电视台节目制作的数字化,以及发展到现在播出的数字化,这些都大大提高了广播电视节目的质量和制作效率,有效提高了节目的利用率,以及在数字化的发展过程当中,能够适应各种新媒体发展需要的节目制作环境和制作条件的建立。广播电视传输系统的数字化是提高广播电视覆盖水平和传播能力,使广播电视成为社会信息化的一支主要力量,这里面通过数字化技术的进步来推动广播电视的覆盖能力的提高。在接受终端的数字化将会使人们享受更加全面完善的信息化服务,改变人们的生活。我们在有线电视数字化以及对有线电视数字化的了解和对未来移动多媒体广播技术发展的预言,我们可以看到这种变化将会对人们的生活习惯以及对人们的生活方式都会产生非常深远的影响。

  广播电视的数字化要建立全系统的数字化,电台、电视台内的数字化、以及在电台、电视台内节目共享网络化的环境建设。第二个有线电视的数字化,重点解决大中小城市以及城镇居民收听收看广播电视数字的变化。地三是地面无线电视广播的数字化,带来的是频谱效率和覆盖效率的提高,更重要的是地面无线广播电视代表一个国家广播电视公益服务的基础。再有数字卫星直播系统的建立,我们国家卫星系统一建立就是在数字环境下起步的,所以没有过去包袱的拖累,再有这种数字化可以让我们一步走到世界的最前列。还有卫星移动多媒体广播的发展会给我们广播电视的新领域,或者新的区域进行覆盖。

  电台、电视台数字化、网络化,在这里把整个推进的情况做一个介绍,刚才说到从80年代末开始,电台电视台数字化已经启动了,结果这么多年发展,从目前调查的情况来看,在中央和省级电台、电视台数字化的建设过程中,我们平均完成系统数字化率80%以上,从2006年开始,为了推进广播电台电视台数字化,我们集中力量就广播电台、电视台数字化网络技术发展的方向以及如何推进进行研究,出了一个数字化、网络化的白皮书,2006年是第一版。从2006年开始这项工作还会继续深入,今年也会有更多的内容,2006年版数字化、网络化版的白皮书,为电台、电视台的数字化、网络化的建设,以及相关企业在参与这项工作的推进过程中指明了方向,也确定了系统规范标准等一系列的说明,所以大家在推进这项工作中有了统一的依据。有关电台、电视台数字化、网络化工作,今年会在2006版的白皮书基础上完成2007年版的白皮书,2007年版白皮书重点就如何适应网络化应用的环境,就在电视台里面,过去传统的线性的制作系统到目前在非线性环境下,以及在网络化的环境下,如何适应新环境的制作以及播出安全的保障控制,再有节目制作质量的保障体系,在新的环境体系下,节目质量如何控制,还有互联互通标准体系等四个方面开展研究。今年开始我们要在这个基础上开始建立实验和示范基地,就数字化网络化的规定范畴建立几个基地,经过实验在全国建立一个示范效应。

  第二、有线电视的数字化,全国有线电视网络干线总里程约226万公里,数字化的发展是要提高干线的传输能力,使它能够适应更大信息量的传输要求。有线电视网的入户率到目前为止达到了35.48%,随着国家城镇化的建设和信息化的发展,要进一步扩大有线电视的覆盖范围和入户率,特别通过数字化的手段能够提高覆盖的效率,而且要提高服务内容的质量,目前有线电视的用户数大约1.3亿左右,我们数字化不仅要提高节目数量和质量,还要把电视机变成家庭多媒体信息终端,通过整体转换把有线电视网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数字化转换工作。

  目前的进展从2003年开始,全国确定53个试点城市和地区,有探索出以整体转换为标志的青岛模式,到目前为止已经超过28个城市,完成市区有线电视数字化的整体转换,相当一部分城市有线电视数字化推进到村镇,全国有线电视用户超过1500万户,大部分网络完成双向化的改造,已经开展付费频道服务和高清晰度频道服务。有线电视数字化从今年开始又有了进一步的推进,一个要加强有线电视内容服务,创作生产更多更好的广播影视的节目内容,开发和提供更多更方便的信息服务,特别在内容开发和信息服务上下功夫,数字化和整体转换不是目的,在推进广播电视发展的手段,通过这个手段的实现,到目前为止,有线电视数字化的发展相当顺利,但是推进到现在,大家已经感觉到内容服务的丰富和完善实际上是我们下一步扩大广播电视影响范围,提高服务、提高质量,满足人们对精神文化生活需要非常重要的部分。所以在这项工作的推进中,今年的重点转向了提高内容服务,提供更多更好的信息化服务的开发工作中。

  第二个加快有线数字电视宽带、双向、全功能网的建设,为发展下一代网络奠定基础,周主任谈到三网融合是国家信息化推进的主题,各行业如何为实现三网融合做出努力贡献,我们在完成数字化的网络里面,在积极推进宽带双向全功能网的建设。为了进一步做好,下一代有线电视网的准备工作,我们今年要起动国家下一代有线电视网络的研究项目,中国互动新媒体网络与新业务科技工程,要起动这个项目,我们将会安排全国的主要广播电视节目的制作、播出机构,有线电视网的运营机构共同推进项目的研究工作,以及一些研究单位和企业共同为我们国家下一代有线电视网建立起一个示范工作。这项工作的完成将会为推进三网融合提供重要的技术支撑。

  第三有关地面数字电视,我们全面推进数字化地面是很重要的部分,大家全力以赴的在推进,按照国家数字电视领导小组1月22号会议精神,广电总局积极组织开展了地面数字电视国标应用相关的技术实验和准备工作,通过这些技术实验和准备来确定技术规划参数以及相关的技术标准和应用模式,组织专门的工作组涉及到很多单位和企业都在积极参与和推进这项工作,从目前来看,今年8月8号从原来宣布8月1号正式实施,可能这个时间会拖延,主要由于目前标准是一个融合方案,产业化准备工作的难度相当大,需要很多基础性的技术准备,所以目前这部分的准备速度,尽管大家全力以赴在做,信息产业部等企业在全力推进,但是由于不同的模式要集中起来,技术难度和复杂度要大得多,从目前来看还缺乏完善的实验设备,造成技术实验工作进展缓慢一些,整个的工作要推迟几个月,就进展方面做一个报告,光电系统在推进地面数字电视中制订了相应的政策,地面数字电视是国家公益的基础,在地面数字电视推进过程中,首先确定地面数字电视首先要保证公共服务,要准备免费提供多频道的节目播出,这里面作为一个国家广播电视体系,一个广播电视体系什么叫公益服务,一个用户在商店里买到电视机到家里面,不用做任何调整,打开电视机就可以收听收看到相当数量的广播电视节目,这是任何国家政府保障公众利益的方面一个基础服务,所以地面数字电视在确定政策的时候是基于这样一个考虑。而地面数字电视从模拟向数字过渡,按照国际上推进的情况来讲,通常需要10到15年,中国是全世界广播电视大国,而且发展不平衡,我们预计这个时间不会比这个数字更短,在15年里面要保证传统的模拟电视机仍然能够收听收看到节目,而新开发或新生产出来数字电视机也可以向数字化过度,能够接收到数字节目,所以预计10到15年需要模拟和数字节目同播,但广播电视的频率非常紧张,在同播过程中,是地面无线频率,或地面无线广播电视频率最紧张的阶段。在推动国标应用上,我们打算首先要把现有的45个非国标的地面数字电视实验系统转成国标。

  卫星直播要进一步扩大广播电视的覆盖,从目前的中央批准的首先从普遍服务开始,为缩小东西部差别和城乡差别,卫星电视覆盖是最完整的一个手段,直播卫星系统计划今年12月份发射,2008年初,中央和省级的47套公益电视和公益广播节目开始广播,以扩大村村通广播电视的覆盖,采用技术体制是自主研发的ABS-S信道编码技术,这样可以打大提高转发器利用效率。

  卫星移动多媒体广播,移动多媒体广播的出现使广播电视服务从固定接收发展到移动接收,中国移动多媒体广播,利用卫星和地面广播电视覆盖网向手机、PDA等移动便携的终端,以及车、船、飞机等交通工具上的小型接收终端点对面地提供广播电视节目和各类信息服务,移动多媒体广播将成为人们获取信息的重要渠道,不仅给人民生活带来巨大的变化,而且给文化、信息服务和电子产品制造业带来巨大的发展机会。大家对移动状态下各种信息终端的研究和了解中可以充分感受到这一点。我国移动多媒体广播的发展是为落实中央领导同志的指示精神,从2004年开始,广电总局按照行业管理的职责,立足自主创新,积极的进行了技术研发和标准的制定工作,为我国尽快开展移动多媒体广播创造了条件,主要工作一个是建立天地一体的技术体制,利用大功率的S波段卫星覆盖全国100%国土,利用地面增补转发器对卫星信号盲区进行补点覆盖,利用无线移动通信网络构件回传通道,实现交互形成单向广播和双向互动相结合,中央和地方相结合全程全网无封覆盖系统。

  现在建立了标准体系,一个是信道部分,复用还有电子业务指南的标准,还有23项标准在研究中,形成了完整中国移动多媒体广播的标准体系,这项工作进展很顺利。我们采用自主知识产权关键技术,包括几个部分,我们要推进中国移动多媒体广播,信道是STiMi,复用是CMMB复用系统,声音已经发布了DRA音频编码技术,还有CMMB的电子业务指南。

  目前工作的推进关于频率协调这部分,我们国家已经申报S波段卫星网络资料到目前为止已经全部通过国际电联的审查,经过过去两年的努力,完成和日本、韩国、印尼等几个使用S波段国家卫星频率协调工作,这些工作完成为我们实现卫星移动多媒体广播打下坚实的基础。中国移动多媒体广播产业链经过过去的努力,组成移动多媒体广播产业联盟,由信源、信道、运营支撑、关键元器件,发射设备、接受终端等多家研发生产运营单位组成,涵盖了头端到为段整个产业链。上个月在奥运会倒计时400天的时候,中国移动多媒体广播全系统设备联调进行第一次开路测试,这个测试做得非常圆满,取得第一次实验的数据。今年底将要完成六个奥运比赛城市的地面组网试验,现在就几个重点城市把地面组网布置起来,到2008年奥运会前开始卫星移动多媒体广播的运营。

  为了更好推进移动多媒体广播的管理工作,广电总局加强了移动多媒体广播管理工作,为避免中国成为国外标准的试验田,确保我国移动多媒体广播业务有序发展,促进民族工业和文化产业健康发展,广电总局对全国移动多媒体广播工作进行了规范管理,对未经批准擅自开展移动多媒体广播试验或运营单位进行了制止和整改,并要求未经总局批准任何单位不得擅自在广播频段和非广播频段进行任何形式的移动多媒体广播技术试验,这也是为了保证奥运会前所有工作的顺利推进。数字化广播电视是推动社会信息化的主要渠道,是实现信息服务普及化的主要手段,是推进三网融合的主要驱动力,是实现三网融合最有力的平台。通过数字化的发展,中国广播电视将会以全新的现代媒体形象服务于社会的信息化。这里面介绍的核心意思,广播电视的数字化不单纯是一个行业的问题,也不是一个行业自身技术革新或技术进步的问题,而是直接影响或推进中国社会信息化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特别是在带动民族产业的发展,广播电视的数字化将会起到重要的影响作用。中国的音像行业广播领域行业将成为主力军,推动它的发展涉及我国信息发展战略和整个国家经济社会发展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在这里就广播电视的数字化工作为大家做一个说明,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