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我国各级政府在信息化建设取得了很大成绩。根据国务院信息化工作办公室发布的《中国信息化发展报告2007》,2006年,我国电子政务建设进入全面推进、深化应用的新阶段。然而,我国电子政务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不容忽视。通过对我国地方电子政务建设情况进行调研,并对各地反映的问题进行梳理,我国地方电子政务建设中主要存在以下一些问题:
(1)电子政务建设资金投入不足,而且结构不合理。
从电子政务建设资金投入总量来看,不少地方政府对电子政务建设资金投入不足。即便是发达省份,电子政务建设资金投入占当地地方财政收入的比例也很小,通常是千分之几,甚至更少。在经济欠发达地区,电子政务建设资金严重短缺,极大地限制了这些地区的电子政务发展。从电子政务建设资金分配来看,许多地方仍然存在“重硬轻软”的现象,即硬件投入比例过大,软件投入比例过小。从电子政务建设资金来源来看,许多地方的电子政务建设资金绝大多数来自财政拨款,投融资渠道有待进一步改善。
(2)软件企业对电子政务建设支持不力。
目前国产电子政务软件还存在技术水平不高,稳定性、可靠性差,不成熟,兼容性、可扩展性不好等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电子政务建设水平。有些国产软件的技术水平低,功能不完善,在使用过程中难以起到应有效果。有些国产软件版本升级周期过长,兼容性差。有些国产软件Bug多,在使用过程中时常出现问题,如死机、出错等,软件成熟度有待提高。有些国产软件的易用性差,用户界面人性化设计不足,公务员难以快速学习掌握。有些国产软件企业采用自己的数据格式,其他软件无法读取,难以实现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
(3)各地电子政务发展很不平衡
研究表明,某地电子政务发展水平与当地经济实力和政府财政收入情况密切相关。这是因为电子政务建设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从调查来看,东部各省的电子政务发展水平普遍高于中西部地区,电子政务优秀案例多出自东部地区。从有关机构对政府门户网站的测评结果来看,排名靠前的多是东部地区的省市,有些中西部地区的省市至今尚未开通政府门户网站。全国各地电子政务发展不平衡,使不同地区政府部门的行政水平差距进一步拉大,政府工作出现区域性的“数字鸿沟”,这将不利于区域统筹发展。此外,电子政务发展不平衡不仅体现在区域层面,而且体现在部门层面,即同一地区的不同部门的电子政务水平也存在差异。
(4)电子政务推进中的体制机制没有理顺。
地方电子政务领导体制、工作机制不能适应新形势。目前,我国地方信息化主管部门还不统一,如有的是办公厅/办公室,有的是信息产业厅/局,有的是发改委下属的信息中心,有的是信息办,有的是科技厅/局,还有的是党委,信息化管理职能存在交叉现象。由于缺乏统一的、强有力的信息化工作协调部门,因此在电子政务统筹规划、协调管理及组织机构建设方面的工作相对滞后。信息化管理体制没有理顺,导致电子政务推进工作困难重重。电子政务推进中的体制机制没有理顺,使得地方电子政务政策法规、标准规范总是不能及时出台,地方电子政务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具体问题不能得到及时解决,如多头管理、重复建设、信息孤岛等问题。
针对上述问题,笔者提出了如下一些地方电子政务建设对策:
(1)电子政务建设资金要多元化
为了减轻政府部门的财政负担,并促进信息产业发展,要积极探索并逐步建立市场化运作机制,使电子政务资金投入多元化。要确定政府投资的重点、范围和投资主体,区分和界定好哪些是政府应该投资的,哪些是可以市场化运作融资的。要解放思想,凡是可以市场化运作的都要市场化运作,并保证运作的公开、公平和公正。要进一步理顺电子政务建设投融资渠道,充分调动社会各界的积极性,多渠道、多方式筹集建设资金。釆取信用担保、贷款贴息、资本金投入、种子基金和参股等多种方式,形成政府部门、IT企业、风险投资机构、金融机构、民间资本共同参与的投融资体系。积极探索BOT、BOO等电子政务融资模式,尝试合同外包、特许经营、用者付费、内部市场等电子政务建设的市场化之路。
(2)软件企业要为政府用户创造价值
只有电子政务软件能够真正发挥作用,不断为政府用户创造价值,软件企业才能长期生存发展。电子政务是一个很大的领域,国产软件企业可以对此进行市场细分,找准位置,然后专注,形成自己的拳头产品或服务。把相关政府部门的业务需求摸透,不断进行技术积累,开发出真正满足实际需求的软件来。要严格按照软件工程,尽量做到标准化、规范化;要把好软件测试环节,减少Bug数量;要参照国际软件成熟度模型,不断收集最终用户在软件使用之后的反馈意见,在技术、设计、功能、性能等方面不断进行完善。我国公务员的计算机操作水平普遍不高,提高软件易用性非常重要。要改变过去的粗放式软件开发方法,通过精细化来增强电子政务软件的易用性,不断改善用户界面、用户手册设计。
(3)缩小不同地区之间的电子政务鸿沟
通过各种手段缩小发达地区和欠发达地区之间的电子政务鸿沟,使电子政务建设成为统筹区域发展的重要途径。要妥善解决欠发达地区的电子政务建设资金问题。实践表明,政府并不一定需要财政的高投入才能开展电子政务建设。例如,衡水市政务服务中心的软硬件采购以及运行维护费用就是由一家电信公司承担的;北京市政府以“统筹负责制”的方式让首都信息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建设首都公共平台网络,后者负责网络运营及一些应用系统开发,北京市政府只要投入一些基建费用;青海劳动保障信息网项目采用BOT模式,由青海省劳动与社会保障厅提供信息资源、政策指导和保障,清华同方负责投资建设、运营和维护信息系统,通过发售社保卡、收取广告费和使用费等方式收回投资。欠发达地区可以选择一些能够极大促进当地经济发展的电子政务项目作为突破口。通过电子政务建设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再加大电子政务建设资金投入力度,从而逐渐形成一种良性循环。
要建立健全强有力的领导机构,加大对信息化工作的组织协调力度。一个地方应该只有一个信息化主管部门,建议对各地现有相关信息化主管部门进行合并重组。上海市的经验值得借鉴。上海市成立了“信息化委员会”,并作为上海市政府的组成部门,具有较大的行政权力。发达国家的经验表明,CIO在组织推进信息化的过程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2001年美国出台了《电子政府法案》,规定在联邦政府管理和预算办公室(OMB)内设立了一个联邦首席信息官(CIO)席位,以统筹政府各部门的电子政务管理、建设、监督、执法等工作。建议在各级政府部门设立CIO职位,由各级政府部门副职兼任,分管信息化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