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育企业?深圳的经验不是万舰齐发,而是“旗舰”先行,那么如何打造“旗舰”,又是如何通过标杆管理引领群体的呢?
中商国际管理研究院 杨思卓 陈德起
群体行为定律:生命具有模仿的天性,在一个群体行为中,80%是跟随者,15%是中坚力量,5%是先行者。标杆管理,就是打造“旗舰”,形成舰队中的领航者,用榜样的力量驱动,形成强大的群体。
根据这一理论,深圳市政府在改革开放以来逐步完善城市发展定位的基础上,选定行业,并确定每一行业的“旗舰”企业,充分鼓励、支持、扶植,然后推广、辐射、裂变,形成强大的产业集群。
根据深圳市产业结构的总体规划,深圳的产业定位主要是高新产业、房地产业、金融保险业、装备制造业、物流业等五大行业。
政府引导深圳标杆
上世纪90年代中期,深圳市政府就有一个梦想,并制定了一个计划:培育6家超百亿集团公司。
让人欣慰的是,经过了10年市场上的“生死搏杀”,最终7家总部在深圳的企业脱颖而出,成为超百亿企业。它们分别是:
中国平安保险有限公司(632.51亿元)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315.21亿元)
招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226亿元)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212.20亿元)
华侨城集团公司(163.53亿元)
深圳华强集团有限公司(137.49亿元)
创维-RGB电子公司(107.12亿元)
深圳市政府在大力扶植各类企业发展的同时,大力培育世界级强企,已经确定进入世界500强的种子选手,其中1号种子——平安保险;2号种子——华为公司;3号种子——中集集团;4号种子——中兴通讯。
27年间,在它们的带动下,在深圳这块土地上,崛起的不仅是一个人口过千万、GDP近4000亿元的超级城市,还有一批叱咤风云的企业群落。
深圳标杆的企业特质
“深圳标杆”最具代表性的特质,就是它们令人深刻记忆、甚或引来争议的独特的很难复制的“竞争力”。
“深圳标杆”的“竞争力”包含10项元素:领军人物的领导力、财务稳健、效率和获利能力、市场表现、公司治理、创新和增长、管理架构、规模、品牌、环保和社会责任。
从企业性格、竞争力、市场魅力和区域禀赋优势而言,在深圳这一特定区域,同一历史时期崛起的标杆企业,如同深圳热土上成长起来的根深叶茂的榕树群落,令人炫目的则是它们独特的竞争力。
“标杆”们大多来自充分市场竞争的行业,深圳为它们提供了出生的摇篮和迅速崛起的温床。这批企业的诞生,得益于深圳这样一个开放、改革、创新的环境以及成熟的市场机制。是深圳为它们提供了最初的市场、宽松的创业环境、各地的人才、面向全国的制高点、来自世界各地的生产要素。处于深圳这样一个连通内外的窗口和试验田,这些企业能够得风气之先,比国内其他企业更早地吸纳和实践国际上先进的技术、经验、管理模式,更早建立其产权明晰、权责明确的现代企业制度,更早地进入国际市场求生存、更多运用资本手段和开展国际并购,更早地融入国际化,甚至成为世界级的领先企业,例如中集、华为与中兴通讯。
这些企业都有一个受人尊敬的企业家,他们都有着远大的理想、清晰的理念、指挥若定。是他们在草创中搭建一砖一瓦,到今日引领庞大的团队前进。企业的风格,也深受其领导人的影响。在内,他们成为企业的“精神领袖”,在外,他们已经成为企业的“标志符号”,与企业融为一体,如王石之于万科、马明哲之于平安、马蔚华之于招行、麦伯良之于中集。
他们都具备“深圳性格”——创新、开放、包容、进取。
企业标杆与企业群体
1、金融保险业
标杆企业:平安保险
作为中国第二大保险公司,平安保险被公认为是市场化程度最高的保险企业。2004年的销售收入为620.3亿元。 作为平安的核心业务,平安产、寿险业务均保持良好发展态势。2004年度,平安人寿占中国寿险市场的17.2%,稳居国内寿险市场第二位。与此同时,平安养老险公司的批准开业、健康险公司的获准筹建,将进一步提高其整体实力和专业化程度。 目前已经率先进入世界百强企业。
企业群体:招商银行、深圳发展银行等
2、高新信息企业
标杆企业:中兴通讯、华为公司
中兴通讯在长期的经营实践中,坚持以“大手笔、大力度”在企业信息化方面进行资源投入,并全面建立起包括企业应用、基础设施、运维服务、信息安全等在内的完整企业信息化体系。“中兴通讯的信息化实践表明,面对激烈竞争的外部市场压力,企业必须将现代管理模式和信息技术有效结合,才能为企业创造新的优势”。
在信息化应用单项奖的评选中,中兴通讯还夺得了“最佳信息安全应用奖”和“最佳协同办公(OA)应用奖”两个单项大奖,并受邀现场进行最佳企业信息化实践示范展示。国家信息化测评中心相关负责人在颁奖时指出:“以中兴通讯为代表的一部分自主创新先进企业已经把研发信息和管理信息集成在一起,实现了企业内外部信息共享,有效促进了自主创新中的研发协作。”
中兴通讯是中国最大的通信设备制造业上市公司和中国最大的本地无线供应商,中国政府重点扶持的520户重点企业之一。目前产品已经进入全球20多个国家,跻身全球主流GSM设备供应商行列。2004年实现合同销售额340亿元,其中海外合同销售额136亿元。 广发证券分析师陈杨分析,中国电信和网通将获3G牌照,作为实力强大的3G设备供应商,中兴通讯可获得丰厚的通讯设备的订单。未来3年公司仍能保持高于行业平均水平的增长速度,继续成为全球通信设备领域最受关注、最具差异化竞争力的公司之一。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是中国电信市场的主要供应商之一,据Dittberner统计,华为NGN系统全球市场占有率18%,全球排名第一,交换接入设备全球出货量连续3年居第一。华为是全球少数实现3GWCDMA商用的厂商,已全面掌握WCDMA核心技术,成为全球少数提供全套商用系统的厂商之一。 华为目前已经是中国企业“国际化”最典型的代表。经“与思科和解”一役,华为国际化的进程势必加速。而一旦华为分拆上市,引入有国际化背景的CEO、CFO,极有可能很快进入世界500强的行列。
企业群体:腾讯、朗讯、方大等
3、装备制造业
标杆企业:中集集团
中集集团是全球规模最大、品种最齐全的集装箱制造集团,产品遍及北美、欧洲、亚洲等全球主要的海陆物流系统。自1996年以来,中集集团的集装箱产销量一直保持世界第一,目前国际市场份额超过50%,成长空间巨大。华夏证券机械制造业研究员郑贤玲表示,中集集团已经具备积聚社会优质资源的能力,包括与客户和供应商的议价能力、与金融机构的谈判能力、优秀人才积聚能力和产业整合的能力,还包括政府资源。目前世界主要经济体总体上保持增长,未来几年,世界集装箱需求依然旺盛,且中集集团半挂车业务潜力巨大,正成为新的利润支柱。
企业群体:迈瑞、康佳、创维等
4、房地产业
标杆企业:万科地产
正如万科董事长王石在其所著的《道路与梦想》一书中所说:“成熟企业强调的是企业文化和机制,而不是领导者个人,必须弱化个人的作用。尤其是对现阶段的中国企业而言,脱离企业家个人生命周期而力求发展,非常必要。如果要更长远地发展,就必须建立和执行成熟的企业运营机制。”
万科企业股份有限公司是目前中国最大的专业住宅开发企业。2006年公司完成新开工面积500.6万平方米,竣工面积327.5万平方米,实现销售收入212.3亿元,结算收入176.7亿元,净利润21.5亿元,纳税24.2亿元。至2006末,公司总资产485.1亿元,净资产148.8亿元。 以理念奠基、视道德伦理重于商业利益,是万科的最大特色。万科认为,坚守价值底线、拒绝利益诱惑,坚持以专业能力从市场获取公平回报,是万科获得成功的基石。公司致力于通过规范、透明的企业文化和稳健、专注的发展模式,成为最受客户、最受投资者、最受员工欢迎,最受社会尊重的企业。凭借公司治理和道德准则上的表现,公司连续四年入选“中国最受尊敬企业”,连续三年获得“中国最佳企业公民”称号。
企业群体:金地集团、中海地产、华侨城集团、卓越集团、鸿荣源等
5、物流企业
标杆企业:盐田码头
盐田港位于深圳市东部,毗邻国际金融、贸易和航运中心香港,背靠中国最大的出口加工基地珠江三角洲,地理位置十分优越。盐田港海面宽阔,水深浪小,淤泥少,能停靠全球最大型集装箱船舶,现已成为中国华南地区集装箱主枢纽港。
盐田港作为国家重点工程,是深圳市“以港兴市、以港强市”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盐田港规划建设东、中、西三个港区,全部建成后将拥有万吨级以上泊位30多个,现已建成9个5-10万吨级的集装箱专用泊位。
盐田港2004年集装箱吞吐量达到648万TEU,跻身世界级集装箱大港行列,为深圳港位列中国第二、世界第四做出了重要贡献。
盐田港保税区经国务院2004年8月批准开展“区港联动试点”,这将为港口物流业的发展提供更好的条件。
企业群体:蛇口港、妈湾港、大铲港、笋岗物流园区等。
首页 财经 股票 理财 管理 专题 股评 个股 行情 基金 银行 保险 外汇 期货 信托 债券 论坛 博客 沙龙 无线 滚动
创新案例——
创新才能保“平安”
《福布斯》2007年度全球上市公司2000强排名座次揭晓,已连续三年上榜的中国平安,凭借2005年总收入645.9亿元、42.65亿元净利润、3197.06亿元总资产等多项指标,首次昂首挺进全球企业500强,排名第440位,较2005年前进了97席。
然而,1988年3月21日,诞生于深圳蛇口工业区的中国平安(集团)股份公司前身——深圳平安保险公司,仅仅是一家13人的小企业。从第一家股份制保险公司到第一家由外资参股的保险公司,再成长为中国首家由企业法人持股的多元化综合金融服务集团,平安在19年内创造了一系列业界之最,缔造了民族金融业白手创业的一大“奇迹”。
创新推动“国际化战略”
对平安遍布全国的3800多万个人客户和约200万企业客户而言,青睐平安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其19年来不断推出的各种创新型产品和服务。
从推出大陆首张个人寿险保单——“平安长寿”后,平安在少儿教育保险、健康保险、养老保险、投资分红型保险、外汇寿险产品等领域始终走在同业前列,并在财产保险领域率先推出公司董事及高级职员责任保险、律师职业责任保险等新险种。在服务领域,从1996年首创客户服务月活动和附加值服务,到1997年首推“海外急难援助服务”并开通电子商务PA18网站,再到2000年首推具有统一品牌管理系统和服务界面的3A服务体系、国内寿险业首个全国统一客服专线,一系列创新使平安成为行业的领头羊。
2002年,平安斥资逾10亿元于上海浦东张江打造统一的后援中心,目前该后援中心已投入使用,将集纳平安财险、寿险及养老险公司全部的客户资源,实行统一的标准化服务。
2006年末,平安首次提出未来两年创建平安保险“P-STAR五星级服务品牌”,这预示着平安要在服务水准上挑战新高度……
创新促成了平安的发展和扩张,也使其得以在高平台上构想和实施“国际化战略”。
从早期的摩根士丹利、高盛到后来的汇丰,平安较早地尝试了与国外知名企业合作并引入海外军团参与公司管理运作,率先在业内启动公司治理的国际化转型。经外资股东的推动,逐步按国际标准建立全新的决策、内控和信息披露制度,并聘请国际会计师、精算师按国际准则进行审计,创造出中国保险行业史无前例的纪录。
特别是1997年,“企业医生”——世界一流咨询顾问公司麦肯锡的到来,对平安的公司治理走上专业化、精细化、规范化之路,产生重要的推动作用。
“与国际高手合作,能迅速提高内功,少走弯路。”平安的决策者深谙此道。
产品、服务的创新和先进的公司治理结构为平安赢得了逐年递增的市场份额,从成立之初482万元保费收入、199万元利润的规模,到2006年底集团实现净利润59.86亿元、总资产4417.91亿元、保费收入817.13亿元,平安寿险以17.0%的市场份额成为中国第二大寿险公司,平安产险以10.7%的市场份额成为第三大财产险公司。
与此同时,海外机构纷纷给予其大幅高于欧美保险巨头的估值溢价,截至2007年3月9日,平安市值超过3000亿港元,在全球金融机构中排名66位。
综合经营成就“大舞台”
“平安优势在于,利润率最高的长期期缴产品市场占据近20%至30%的份额,并在中国最重要区域市场占据了最重要地位。”孙建一介绍说,平安人寿下一步将实施“城镇二元化市场发展战略”,以二三线城市为目标,努力开发二线城市与乡县区地区业务,并通过缩减网点降低银保业务规模,控制盈利较弱的长期险业务,缩减团体险规模,提高期缴业务比例高、盈利能力强的个人寿险业务,以确保盈利能力的攀升。
“但在未来3—10年,银行和资产管理业务将会成为平安新的利润增长点。”平安集团总经理张子欣介绍说,目前平安正在大刀阔斧地推进对深商行的全面整合:组建国际化管理团队、全面集中信贷管理、科技平台优化、零售业务再规划、中小企业产品创新……力求为其带来一场“脱胎换骨”的变革。
“目标非常清晰,要把银行业务的增长空间和成本效益做到国内商业银行前列。”张子欣称。
可以预见,平安业已积累的3800万个人客户和200万团体客户,将会是其银行业务的优质客户来源,而且,领先的IT系统和共享的金融后援平台及品牌认知度,也会在很大程度上降低银行业务经营成本,推进业务发展和机构扩张。
据悉,目前平安已拥有在全国开设分支机构的资格,大力推进银行业务的全国布局正“引弓待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