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岳阳晚报 更新时间:2012-04-15
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往往与特定产业集群的形成和发展有着紧密的联系。培育产业集群是一个有效的区域发展战略,是工业化发展到一定程度的必然趋势,是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必然途径,也是提高区域竞争力的有效手段。大力培育发展产业集群,应当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依托本地资源,把握发展机遇,发挥比较优势,实现重点突破,加快现有产业的聚集发展和优化升级。
近年来,我市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认真落实民本岳阳的执政和发展理念,围绕“产业兴旺、城乡秀美、文化繁荣、民生殷实、社会和谐、走势强劲”的富民强市目标,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带动现代工业、现代旅游业、现代航运物流业和现代农业的发展,经济结构明显优化,具备了大力培育产业集群、加速发展优势产业的有利条件。2006年,全市实现工业增加值294亿元,比上年增长16.1%。今年上半年,工业增加值预计达到157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9.5%,继续保持强劲的发展势头。今年上半年,全市共引进内资项目503个,实际到位资金75.08亿元,同比增长30.1%;批准利用外资项目16个,实际到位资金5118万美元,同比增长87.2%。工业园区招商引资和产业聚集的平台作用日益显露,上半年县域工业投资占城镇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80.6%,其中投资1000万元以上的项目就达123个。
调查表明,虽然我市工业发展来势看好,但工业化水平还不够高。在如何发挥产业集群的聚集优势方面,一是主导产业规模还不大,关联度不高。从我市主导产业的增加值来看,如果按照主导产业总值占GDP总额8%的标准来衡量,只有石化工业增加值达115亿元,占全市GDP733.8亿元的15%。食品工业增加值达52.5亿元,占7%。从形成产业集群的基本要素来看,目前只有石化、饲料产业集群初具规模,其它具有优势且较完整的产业链少,产业集群的发展层次较低,产业的本地配套性差、配套成本高。二是园区项目招商存在一定盲目性,功能不配套。虽说作了粗略的产业发展规划,由于招商引资的压力,起步阶段难以避免饥不择食的盲目性,项目的引进和分布并没有按照规划的产业定位分步实施。缺乏重大高新技术项目的支撑,特色产业聚集不够明显。同时,由于投入不足,通常的水、电、路几通一平尚不完善,按照产业集群特别需求的配套建设更是存在较大差距。三是思想认识上存在一些误区,主动引导不力。
认为培育产业集群主要靠市场调节自发形成,政府没有必要主动干预。产业发展基本上处于自发、无序状态,各级政府的引导作用发挥不够,没有明确的产业发展规划和产业集群建设规划,缺乏相关的扶持政策和配套措施,产业集群发展必备的基础设施、有技能的劳动力群体、生产性服务体系等基本要素支撑不力,还有很多基础工作需要抓紧落实。
(一)科学编制产业规划。培育发展产业集群,产业规划是基础。组织有关部门和科技专家认真编制未来五至十年全市产业发展规划,为培育发展产业集群指明方向,刻不容缓,迫在眉睫。从产业集群的发展规律以及我市主导产业的现实基础和资源优势分析,我们将石化、食品、造纸、纺织、生物制药和再生资源回收加工业,列为我市培育发展产业集群的优势产业。并可以从中选择石化、食品和再生资源三大产业集群,作为重点集群率先突破。总的工作思路是,壮大以石化工业为主的支柱产业集群,提升以农副产品加工业为主的传统产业集群,培育以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材料为主的新兴产业集群,高起点规划,抓紧前瞻性产业的区域布局、主业培育重点和项目储备工作,在全市上下形成“一心一意谋产业,聚精会神抓集群”的强势合力。
(二)加强土地调控管理。谁拥有土地资源,谁就拥有发展优势。今后工业用地应当坚决从严控制,优先保证主导产业、工业园区和产业集群项目。鼓励发展那些科技含量高、市场前景好,财政增收多、产业带动大的重点项目。对那些有圈地意向的、严重影响生态环境的、能耗高技术含量低的、对地方经济拉动不大的项目,要从严把关,不能盲目引进。应当下大气力盘活土地存量。可以采取建设标准化厂房等办法,节约用地,集约开发。鼓励现有企业加快技术改造,腾笼换鸟实现产业升级。采取以土地、厂房合作经营的方式,按产业链条聚集企业,实现集群发展。切实加强土地宏观调控,健全土地管理体制。对占地多年荒芜闲置,投资、产出率明显偏低,或是将工业用地转作房地产开发或其它用地的,要研究出适当的处置办法。对项目不落实、到期开不了工的,要加强督促。对那些以分期开发为由、变相圈占土地的,要按规定征收土地闲置费,并及时将土地调整置换出来。圈地闲置时间超过2年以上的,除政府及职能部门的原因之外,要拿出魄力坚决予以收回。
(三)加快产业园区建设。工业园区要坚持项目兴园、特色立园,根据各自的区位条件、资源优势、产业基础,科学规划,合理定位,进一步明确主导产业和发展方向,围绕特色产业来搞好基础设施配套建设。我市重点建设好三大特色产业园区。一是岳阳经济技术开发区,重点规划好机械制造、新型材料、生物医药、食品加工、现代物流五大主导产业特色园区,走一区多园、项目集聚式满园扩园之路。二是汨罗循环经济试点园区,着力提高科技含量,转变增长方式,引进更高层次的循环经济项目和企业,打造一流的国家循环经济试点示范园区。三是云溪精细化工产业园,加快城区片与沿江片、通港路片的融合,按照化工产业园区的要求搞好基础设施配套建设,创造条件引进战略投资者。优先安排与产业园区配套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扶持重点产业集群的发展。适当提高项目招商门槛,坚持以产业集群来聚集、分流项目,做到合理布局,分工协作,避免低水平重复建设和恶性竞争,真正根据培育特色主导产业的需要,确定园区的发展规模和基础设施配套水平以及组织管理模式,着力提升工业园区的产业集聚能力。
(四)搭建公共服务平台。政府不能直接办企业,但政府必须抓产业。政府推进产业集群发展,干预的重点应当放在促进产业联系方面。应当以新的理念,在产业联系促进政策的整体框架下,营造一个有利于推动产业集群发展的良好环境。其重点是以产业集群为依托,坚持社会化、专业化、市场化原则,推动公共服务支撑体系建设。一是建立产业技术研发中心。着力于产业集群结构升级,增加技术含量,提高产业和产品市场竞争力。在鼓励企业建立自有技术研发机构的同时,加大对产业集群技术创新活动的支持,重点扶持产业集群建立共性技术研发中心,面向整个产业,实现技术资源共享。二是建立产品检测中心。着力于产品质量的稳定提高,在增强企业自检能力的同时,根据集群企业需要,搞好产品检测的公共服务。三是建立产业信息中心。着力于提高信息化水平,用信息化带动产业化,扩大国内国际业务交流,发展电子商务,解决信息闭塞、营销方式落后等问题。四是建立人才培训中心。着力于整合社会资源,创新培训方式,形成政府引导、社会支持和企业自主相结合的培训机制,分层次、有计划地开展培训活动,提高企业家、研发人员和全体员工的素质。五是建立信用担保中心。着力于解决产业集群企业融资难问题,支持在重点产业集群设立商业性或互助性信用担保中心,搞好融资担保服务。六是建立创业辅导中心。着力于开发新项目,催生小企业,拓展产业链条,促进专业化分工协作,向企业初创者提供政策咨询和服务,解决初创阶段的突出困难,提高创业成功率,促进产业集群发展壮大。
(五)强化产业协调机制。市委、市政府工业领导小组应当切实加强对全市产业集群建设的领导,及时协调产业集群建设及运作过程中出现的重大问题。可以建立全市产业集群建设联席会议制度,吸收分管领导、有关部门、核心企业、相关行业协会以及规划、科技、环保等方面的专家参加,定期对全市产业集群发展状况进行评估分析,掌握信息,沟通联系,就技术、人才、项目的合作与裂变,及时提出建议意见。要把加强行业协会建设摆上更加突出的位置。明确各产业主管部门的职责,加快建立和完善我市重点行业协会,对那些企业布局比较分散、容易出现恶性竞争的行业,如饲料、粮食、生猪以及电磁铁、精细化学品等,通过建立行业协会的方式来加强约束,规范市场,增强整体竞争力。同时,要进一步优化发展环境,切实治理乱收费、乱罚款、乱检查等突出问题,努力营造低交易成本、低生产成本、低行政成本、低社会成本的产业发展环境,举全市之力培育发展产业集群,加快实现富民强市的奋斗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