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徐 红
随着地理信息产业的发展,地理信息应用不断扩大,各种与地理位置有关的服务已经成为信息服务业的一部分。图为从事地理信息技术的工作人员正在进行信息更新。 吴 江/供图
地理信息产业已经得到广泛应用,服务于我们的生活,并带来便利。电子地图、卫星导航、遥感影像,这些地理信息产业链上的新生事物正在创造奇迹,效益已经显现。地理信息系统(GIS)集地球数字化于一身,能装下整个地球的超量信息,可谓换个角度看世界。目前,全球GIS这一新技术产业的年增长率已达35%以上。
地理信息将我们居住的地球以数字形式展现在世人面前,你可以在“远在天边,近在咫尺”的“地球村”中畅游。从卫星遥感影像中看南极,各国建在南极的科考站尽收眼底,包括我国的长城站和中山站;关心足球运动的人,借助电子地图引你到历届世界杯决赛场馆中漫游。这是网络的神奇,这是信息技术带给我们的惊奇,这是地理信息系统产生的魔力。
产业前景诱人
地理信息产业是当今国际公认的高新技术产业,具有广阔的市场需求和发展前景。世界各国纷纷看好这一市场,快马扬鞭,大力发展。早在1990年地理信息系统及其相关产品的世界年销售额就达到15亿美元。目前,全球地理信息产业的年增长率已达35%以上,成为现代服务业新的经济增长点。
我国地理信息产业经过了30多年的发展,电子地图代替了纸质地图,地理信息技术造就了地理信息系统。如今,地理信息技术正在走向成熟,地理信息系统也在不断完善。我国的地理信息系统市场潜力很大。以GIS(地理信息系统)、GPS(全球卫星定位系统)、RS(遥感)为代表的地理信息技术不断提高,服务领域不断延伸。据专家介绍,全国各地都加大了对地理信息产业的资金投入,加快了地理信息系统建设步伐,并已初见成效。
我国加快发展地理信息产业的号角已经吹响。黑龙江省政府、国家测绘局和国务院信息化工作办公室共建的黑龙江地理信息产业园区,在一期工程竣工后,一批颇具实力的地理信息企业即进驻园区。不久前,随着产业园的正式开园,更是群贤毕至,龙腾虎跃,他们立志将产业做大做强,促进我国地理空间信息产业的发展。据统计,仅黑龙江地理信息产业园一期工程建成后的2006年,地理信息的服务产值已超过2亿元,国际空间数据加工业务达400多万美元。专家预计,到2010年,我国地理信息产业年总产值将超过800亿元,带动相关产业增长5000亿元以上。
服务百姓生活
近年来,随着GIS应用领域的拓展以及软件技术的成熟,GIS已经在各个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为城市建设和百姓生活提供便捷服务。
人类活动的80%与地理信息有关,GIS已经深入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在地理信息平台上看到,对于城市自来水管网的管理上,当有地下自来水漏水时,通过GIS平台,可以分析得出是哪儿出了问题,采取先关掉距离漏水点最近的阀门,再派人员到现场修理,最大化地减少了水资源浪费。几年前,广西南宁在全国率先建起了城市应急联动系统,也是GIS在城市管理中成功的案例。此外,GIS可以优化移动通信基站设计,用最少的基站数量达到最大的覆盖效果;可以通过车载GIS时刻指引方向,再也不会迷失在城市道路中。
据了解,借助优秀国产GIS平台,华南地区已经在诸多同百姓息息相关的领域建立起了应用系统。比如广州市120医疗急救指挥信息系统。这套系统利用GIS技术定位呼救点,能够自动标注发病地点及会面地点,并按照离发病点由近及远的原则推荐5个就诊医院,在指挥中心直接对120急救医院进行调度,还对其车辆及出车情况进行管理与监控,并可及时打印出车单及出车地图。
人们对城市的了解不再停留在原有数字地图和平面图上,而是如电视、手机一样,直观快捷实时地为人们的旅游、出行、娱乐提供信息服务。如掌上电子地图信息服务就已开始进入百姓的生活。专家认为,网上电子地图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如提供各种街道图、机场图、国家公园和风景路线图等,目前发展起来的智能交通信息数据库和车载导航电子地图即是典型例证。像位置信息服务,房地产信息查询,交通线路查询,社区信息查询,网上购物,网上旅游等服务方式与百姓需求正同比增长。
急需统一平台
地理信息包括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地理空间信息框架数据库、综合信息数据库、行业专题信息数据库。在信息化社会里,地理信息服务方式呈多样化,这些数据库又可派生出许多子系统,比如面向政府的电子政务系统、面向百姓的公众服务系统,林业、旅游等专题应用系统,基于位置服务的GPS导航定位系统等。
然而,虽然这些系统的市场空间很大,但是由于信息资源开发不足、利用不够,共享机制不完善,信息服务社会化程度低,我国的地理信息产业还处于起步阶段,地理信息产业还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地图标准的不统一、不规范,带来的麻烦有时让人哭笑不得。例如,当你正常行驶在公路上,GPS却发出错误的信息,提示你正在河中行走;更糟的是,如果地图网站报错地理位置的话,有可能你要多跑几十公里的冤枉路了;更有甚者,两个县之间对着建一座桥,两个县的建设单位各按各的图纸来造,结果因为使用的地图坐标系不同,最后导致大桥合不上龙,损失巨大。
就城市建设来说,城市建设需要建立从项目选址、拨地、规划方案报批、建筑方案审查、红线放样、建设工地管理、竣工验收、房产管理的一条龙服务和管理系统。但整个流程涉及多个部门,各选各的图纸,各按各的方式行事,这种信息隔离必然造成管理上的脱节和信息化建设上的重复投资。
造成这种情况的直接原因除了统筹协调和监管力度不够外,基础设施薄弱,信息资源自主保障能力不强,政策法规、标准规范和安全保障体系不健全等也是问题所在。目前,各界对于加快建立地理信息统一的公共服务平台,消除信息孤岛,推进产业化发展的呼声越来越强烈。
促进共建共享
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建设,需要政策、数据、应用和技术的高度集成,需要解决地理信息采集、加工、存储、管理、更新、分发与服务的一系列问题。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应以政务网、专网、互联网为基础,结合电子政务,在测绘成果和专业信息保密的范围内,为政策管理,行业应用,社会公共提供全方位,多层次的基础地理信息服务。
首先要在技术上实现统一。专家认为,地理信息公共平台建设,最重要的就是标准问题。地理信息的整合,要以测绘部门为主体,通过与各个行业相关部门合作完成,其前提是标准要统一,才能编制相应的共享交换软件,实现与各类数据库的共享与交换。同时,要建立网络环境下的地理空间信息共享平台,实现分布式数据库快速、实时共享。由各部门对自身生产的地理空间信息进行动态维护,以实现全部空间信息的更新和维护。
随着共建共享机制的建立,地理空间信息的社会服务能力才会显著提高,如地图导航、数字营销、网上地图、数字街区等。地理信息生产的目的就是更好地为社会服务,这些新技术产业也使测绘市场发生了许多变化,从生产型市场逐步过渡为服务型市场,测绘人员从重复的地理信息生产转向地理信息的挖掘,从简单的地理信息销售走向高科技含量的地理信息服务。
针对一边是信息资源严重缺乏,另一边是对已有信息利用不充分的矛盾,有关专家指出,要立足现有条件,尽快实现已有数据资源,应用系统的集成,统一平台,统一建库,统一管理,实现内部信息集成和共享,外部提供综合服务,真正搭建起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的框架体系,包括空间信息基础数据,共享标准、规范和取费等政策,软件平台和规划、国土、城建、民政、公安等重要节点的应用系统建设。
同时,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的推广应用,需要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的双向努力,一是自上而下的政策协调与支持;二是自下而上的市场推动,主动与各行业,各部门沟通,通过行业和区域试点,将地理信息应用于数字行业,数字社区和政府信息化管理,促进地理信息在共建共享方面达成共识。
地理信息出自不同部门的不同标准,地图产品良莠不齐的现状也将很快得以解决,到2010年,我国将基本建成数字中国地理空间框架数据体系。国家测绘局已陆续同交通部、民政部、国家环保总局等部门签署了基础地理信息共建共享协议,以进一步促进基础地理信息的广泛应用。在数据库建设标准方面,目前国家小比例尺的地理空间数据库标准已经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