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处不在”的信息化--医疗信息化建设探究
来源:电脑商情报 更新时间:2012-04-15

 
 
 
医疗信息化 医患双方都受益

  赵先生对于去医院一直持抵触情绪,因为在他的印象中,去医院,尤其是一些大医院看病非常的麻烦:先要找对应的门诊去挂号,然后等待就医,大夫开出处方后,他要拿着一张天书般的处方单去划价处划价,然后再拿着划价单去收费处缴费,然后再到药房拿药,几乎每一个环节都要排队……但几年后的一次就医让他改变了对医院的看法。他发现如今就医已经轻松多了,处方是电子处方,每项药品以及收费都明明白白的列在一起,划价处与缴费处已经合二为一了,原来排队等待的时间(并不包括候诊时间)要一个小时,现在只需要几分钟,感觉整个就医过程比原来轻松多了。

  其实对于医院的工作人员,有时也为工作的烦琐而感到头痛。以前住院部的护士小王每天要拿大量医生开的处方去药房拿药。每次的单子都很多,一次拿这么多的药要一一清点,有时还可能看错医生的笔迹,稍不留神就会出现差错。而现在小王比原来轻松多了:医生开完处方后,将处方经过网络直接传到药房,小王可以直接去药房拿药,同时药房会出示一份机打的详单,不管多少病人的药都分类集中在这张单子上,小王可以很方便的到药房核对、拿药了。

  类似的例子还有很多,可能许多人并没有意识到,对于这份便捷感觉,医疗信息化的贡献是功不可没的。山东省立医院信息网络中心的包国峰告诉记者,大约从1990年开始,医院就开始购买计算机,那时候只是用电脑进行简单的计算、统计工作,比如财务上工资发放、医院内工作量的统计等。

  随着信息化建设工作的一步步推进,信息化真正发挥它在医疗信息化方面应用的作用大约是从2000年以后开始的。尤其是到了2003年,随着医院规模越来越大,业务应用越来越多,从医院的管理者到医生、护士,一直到病人都对医院里的现状提出了一些新的要求,这都需要信息化来完成,自此,省立医院的信息化建设步入了突飞猛进的阶段。包国峰谈到,其实医院的工作人员不一定能强烈感觉到信息化的存在,但信息化确实是在潜移默化中改变着医院的工作流程、工作方式等各个层面。

“无处不在”的信息化

  对于医院的管理者来说,管理层希望对医院里的运营状况有一个“量化”的认识,而不是“今天病人很多”、“医院的医疗质量比较好”这样模糊的概念,这样以来领导者可以从这些量化的、数字化的东西中总结规律,对医院进行科学化的评价、管理和决策。例如,五一期间每天门诊量、高峰期到底聚集在哪些门诊?需要配多少大夫?有了信息化,管理者可以根据实时的数据来做决定在哪些门诊投入多少专家,从而更合理地调整医院人力、物力方面的各类资源。

  对于医生、护士等医院的工作人员来说,信息化的作用更多的体现在工作流程、医疗水平的改善方面。例如,以前医生下医嘱以后,护士要从病历上一个个的把它们翻出来,把医生这些医疗性的医嘱转换为执行性的医嘱,这样不仅工作烦琐,而且容易遗漏出错,而现在医生开始实行电子医嘱以后,计算机系统自动生成执行医嘱和记账信息,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又比如电子处方方面,医生除了可以利用它来提高效率外,还能有效规范书写,避免错误。许多药品之间是有配伍禁忌的,有了电子处方后,万一医生开的处方存在配伍禁忌,系统马上会出现黑灯警告,提醒医生修改处方,提高了医疗的安全性。

  对于来就医的病人来说,感受最大的则是就医流程的优化。就像上文提到的例子,随着信息化的推进,医院的三长一短(即排队时间、收费时间、取药时间长,但治疗时间短)现象将逐步得到改善。如今医院建立了病人信息查询系统,病人一刷卡就可以从终端机查到自己在医院的费用明细。病人可以从这些细节中体会到信息化带来的好处。

  可以说,信息化已经体现在了医疗行业的方方面面。包国峰表示,以前医院的信息中心只是一个“不起眼”的部门,而现在医院做任何决策之前总是先让信息部门参与进来,看看信息网络中心能不能提出什么建议,通过信息网络系统能够解决哪些问题,能达到什么程度等等,足见医院对信息化建设的重视程度。

兵马未动,信息化先行

  省立医院有一个口号,就是“兵马未动,信息化先行”。近三年来,省立医院陆续投入了2000万巨资用于信息化建设:100万元建设了400平方米高标准中心机房;400万元配备HP高档小型机2台,应用服务器30台、网络交换机120台以及海量存储设备;500万元用于医疗应用集成平台,如HIS、LIS等系统的开发和引进等;1000万元用于山东省惠民工程--即远程医疗网络建设。据了解,自2003年医院信息化推进速度加快以来,全院已基本实现了管理决策数据化、医疗信息数字化、以及服务体系数字化三位一体的数字化运营模式。

  为了更形象的展示信息化的作用,包郭峰向记者举了一个例子:数字化门诊给就医流程带来的变化。在以往普通门诊,病人看病通常需要挂号、候诊、就诊、划价、修改处方、交费、取药等多个环节,按照平均计算,挂号需要3分钟,划价需要10分钟,修改处方需要20分钟,交费需要10分钟,取药需要5分钟,可见,即便去掉大量的候诊时间,病人看病时排队等待的时间也要将近一个小时。而实施了数字化门诊后,挂号时间为1分钟,划价、修改处方环节省略了,交费、取药的时间都缩短为3分钟,这样加起来除去候诊时间病人看病仅需要8分钟,大大缩短了看病时间。不仅如此,因为候诊环节改为自动排队、电子叫号,病人再也不用因为焦急的等待而惴惴不安了;医生开的处方再也不是“无价天书”,而是价格、用法一应俱全的“明白处方”,就医流程的优化让老百姓看病越来越容易了。

医疗信息化“没有终点”

  谈到电子处方的实际应用情况,包国峰表示,电子处方已经推行了两年多的时间了,但因为种种原因,速度还很缓慢。目前省立医院的保健门诊、皮肤科等已实现了电子处方,儿科也马上就要实施了。实施慢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例如,医院有许多老专家,他们对计算机存在掌握问题,因此医院只能根据实际情况一点一点的推进。先找一个科室进行试运营,等运行稳定了再让其他科室来参观。原则上以需求为驱动,先让本身有需求的科室上这套系统,这样才能让系统发挥它应有的作用。总之,让大家接受信息化的一些先进理念还需要一个过程,如果强行推进,可能还会引起反作用,影响正常的工作流程。

  包国峰告诉记者,医疗行业信息系统特别复杂,而且人命关天,需求不断变更,期间会不断涌现出新的需求,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讲医疗信息化“没有成功的时候”,它没有终点,要不断的进行改进、升级。目前,省立医院已完成了医院数字化基础建设工作,把医疗信息、运营信息数字化了,下一步医院将以病人为中心,以数据为依托,以服务为根本,运用数字挖掘技术,对现有信息资源进行整合、挖掘,把信息资源变成服务资源,为临床医疗、管理决策、病人以及社会提供更好的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