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战争是一场基于数字化的武器装备、复杂化的电磁环境、一体化的联合作战的综合较量,是传统“物质流”向现代“信息流”的跨越式转变。如何遂行信息化战场的保障使命?怎样打赢未来海战?海军南海舰队某保障基地装备技术质量监测站给出的答案是:以科研为牵引提升信息化保障能力。
近几年来,随着海军舰艇装备由机械化向信息化的不断发展,一向默默无闻的“幕后英雄”———海军南海舰队某保障基地装备技术质量监测站逐渐受到军界的关注。他们在质量监测、舰艇消磁、军事计量和军械化验等7个不同专业方面取得的技术突破,一时间在南国海疆传为佳话,被舰艇官兵称为南中国海的“新型装备守护神”。
2005年11月上旬,海军出访南亚舰艇编队正在南海某军港进行启航前的拉动训练,这是为即将进行的一次上万海里、35天的远航所作的“最后备战”。
突然,轮机班班长王程急忙报告:“汽轮滑油泵振动异常!怎么办?”监测站装备质量控制室主任孙斌迅速带领应急监测抢修分队火速赶往该舰机舱,在高达58摄氏度的环境中,立即开始对滑油泵进行故障诊断,这一干就是十几小时。最后,孙斌果断地说:“汽轮滑油泵振动幅度在标准范围内,完全可以正常使用,不会出现新的故障。”监测分队的科学诊断结论让基地修船处及时取消了更换新泵的计划,一次性节约了上百万元经费。
第二天,舰艇编队准时起锚离港出访。经过一个多月顺利出访返航后,在监测站装备质量控制室的指导下,修理单位仔细对该汽轮滑油泵校正了轴系,彻底消除了故障隐患。
3年来,该站建起的海军南海方向的中心装备质量控制室,先后全方位监测舰船数百艘、机电设备1万余台(次),采集化验油样1万余瓶,监测数据数十万组,提出航船修理的被采纳建议数千条,准确率超过98%。作为站里的消磁仪器检修室、军事计量站和军械化验室,也在呵护战舰中屡创佳绩:为多艘新型主战舰艇实施首次消磁,对数十艘舰船进行常规消磁,自主研发了多机组同步通电消磁技术和方法,大大缩短了舰船的消磁耗时量;某型微弱信号/噪声检测设备,使我国微弱信号检测水平达到纳伏级,检测能力比过去提升了上千倍,填补了国内鱼雷检测设备的空白,检测设备安装上火眼金睛后,命中率攀升到90%以上;某型导弹报废燃料再生设备,连续多年为海军处理再生合格燃料近千吨,产生经济效益数千万元。
“紧贴部队需要,紧贴未来战场,紧贴学术前沿”,这是海军某保障基地装备技术质量监测站的“三紧贴”原则。正是在一次次的练兵实践中,在一次次的研究创新中,他们取得一项又一项的科研成果。近两年来,他们先后荣获军队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三等奖3项,并在中国科技核心期刊和美国Ei收录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13篇。他们研制出的我国第一台某型微弱信号/噪声检测设备,使几十年困扰微弱信号检测的难题得以解决。这一科研成果,让我国微弱信号检测水平达到纳伏级,检测能力比过去提升了上千倍,此项成果荣获了2006年全军科技进步二等奖。如今,这一技术已批量生产装备到部队,并被广泛应用到导弹、鱼雷等制导武器检测上,使用了这一技术的制导武器不仅能敏锐地接收各种目标回波,还能及时修正航向、有效摧毁目标。站领导欣慰说,我们所做的一切,就是为了给现代化战舰打赢未来信息化海战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让战舰维修实现从传统的“物质流”向现代“信息流”的跨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