萨尔图区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
来源:萨尔图区人民政府 更新时间:2012-04-14

 

   
      序言
   
      “十五”计划的圆满完成和现代化建设阶段性战略目标的胜利实现,标志着我区发展跨入一个新的历史阶段。今后五年,是我区现代化建设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关键时期。根据市委、市政府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总体要求,紧密结合萨尔图区发展实际编制的《萨尔图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是我区进入新世纪的第二个五年规划,是我区加快实施现代化建设进程和经济快速发展战略部署的纲领性规划。《纲要》涵盖了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着眼于今后一个时期萨尔图区的长远发展,立足于解决深层次矛盾和问题,对“十一五”时期全区发展的方向、目标和重点做出了总体部署,对全区重大项目、生产力布局和国民经济重要比例关系等做出了规划,为国民经济发展远景确定了目标和方向,是指导全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纲领性文件,也是制定其它各项发展规划和政策的重要依据。
   
    第一部分  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基础     
   
    一、“十五”计划执行情况
   
    “十五”期间,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正确领导下,全区人民忠实实践“三个代表”,解放思想、开拓创新、埋头苦干、负重奋进,较好地完成了“十五”计划确定的目标和任务,全区经济建设和社会各项事业都取得了新成绩。
   
    ——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综合实力进一步增强。2005年,全区生产总值实现100.2亿元,“十五”期间年均增长19%;地方财政总收入实现 3.77 亿元,“十五”期间年均增长10%。
   
    ——产业结构调整取得重大突破,“三型”经济框架基本形成。商业实现了新发展,新型业态迅速崛起,中区市场群初步形成,商业中心的聚集效应和辐射功能明显增强。工业取得新突破,地方骨干企业不断壮大,石油未上市企业活力日益增强,工业园区建设取得重要进展。农业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实现了从无到有的重大突破。
   
    ——民营经济迅猛发展,成为重要经济增长点。2005年,民营经济实现增加值77.9亿元,占当年全区生产总值的78%,是2000年的3.4倍;实现税收10.4亿元,是2000年的1.4倍。目前,全区个体工商业户已发展到5938户,私营企业发展到2373户。
   
    ——招商引资成效显著,对外开放水平明显提高。大力实施大开放战略,2000年以来,共引进资金54.7亿元,引进项目461个。通过招商引资,启动区属停产、半停产企业32家,盘活闲置资产1.7亿元,安置就业16680人。
   
    ——城市建设与管理力度不断加大,城区面貌发生较大变化。“十五”期间,辖区共开工建设项目197项,累计投资106.9亿元,城市建设速度明显加快。改造会战大街、中桥路、团结路、铁西平房区等老城区26处,城市功能进一步完善。新建绿地320公顷,植树115万株,生态园林建设初具规模。
   
    ——各项改革不断深化,完善了适应市场经济的体制和机制。区属企业产权制度改革基本完成,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不断深化,完成了党政机构改革。财政体制改革成效显著,推行了会计委派、部门预算、政府采购、集中支付等项改革,五年累计节约财政开支1018万元。教育改革进一步深化,建立了新的用人考评、学校管理等新机制,我区被确定为国家级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区。
   
    ——民主法制建设扎实推进,社会持续保持稳定。依法治区工作不断加强,政务公开、厂务公开和“六型”政府建设全面推进。深入开展了“严打”整治斗争,辖区持续保持良好的治安环境。大力实施就业再就业工程,城镇新增就业17800人左右,累计有8500多名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实现了再就业。高度重视信访工作,深入开展打击邪教组织专项斗争,维护了社会稳定和政治安定。
   
    ——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发展,精神文明建设成果丰硕。基础教育水平不断提高,中小学办学条件明显改善,课改工作得到上级和社会充分肯定。社区卫生服务工作扎实有效,医疗卫生服务水平显著提高,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取得新进展,科技工作取得新成果,社区建设、国防建设取得新进步,精神文明建设扎实推进。我区先后荣获全国创建文明城市工作先进城区、全国社区建设示范区和全国科技进步示范先进区等称号。
   
    二、面临的矛盾、问题和不利因素
   
    “十五”期间,我区经济社会发展虽然取得了很大成绩,但也存在不容忽视的矛盾、问题和不利因素。主要矛盾有:受地上服从地下原则的制约,地方经济发展空间受到严重影响;商业冲击大、工业基础弱、农业起步晚的产业性矛盾仍然存在。主要问题是:财政供养范围过大,财力比较紧张,受城市拆迁改造影响,税源流失严重;经济发展环境还不够宽松,服务意识和水平还亟待提高;城市管理历史欠账较多,老城区环境脏乱差还没有从根本上解决。不利因素主要有:随着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农业受基础条件的制约,实现产业化并向现代农业转变的困难较大;工业受地域、空间、技术、人才、资金等诸多因素的制约,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也面临着较大困难;第三产业层次不高,聚集、辐射功能还不够强。对外开放水平不高,商品出口创汇能力不强,利用外资额度不大,能够走出去的企业不多。对于这些矛盾、问题和不利因素,我们必须保持清醒认识,并采取有效措施,在“十一五”期间认真加以解决。
   
    三、有利条件和发展机遇
   
    “十一五”期间,我区加快发展的困难特别大,压力特别大,但希望也特别大。从总体上看,我们面临着一个非常好的外部环境,具备很多加快发展的有利条件和难得机遇。主要有:国家实施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战略和黑龙江省哈大齐工业走廊建设,为我们加快经济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全球经济大转移,使外国制造业向中国转移,南方加工业向北方转移,为我区承接产业转移,大力开展招商引资,培育壮大支柱产业提供了有力契机;国家宏观调控措施开始见效,而大庆的产业基本不在控制和压缩之列,为我区借机发展创造了有力条件;近年来我们开发和积累了一批大项目,一些历史遗留问题基本得到解决,特别是经过探索和实践找到了一条符合萨尔图区实际的发展思路。这些,都为“十一五”期间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第二部分  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十一五”时期,全区经济和社会发展总的指导思想是: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我市构建发展战略新高地的要求,坚持以发展民营经济为重点,以招商引资为突破口,以项目建设为支撑,大力发展辐射型商业、园区型工业、城市型农业,建设商贸大区、工业强区、农业精品区,努力建设区域性中心城区,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率先在全市基本实现现代化。
   
    为此,必须坚持以下基本原则:
   
    ——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积极进取,开拓前进,在某些领域实现跨越式发展。
   
    ——坚持以人为本,把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作为经济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加快向公平、繁荣、健康、文明的小康社会迈进。
   
    ——坚持科教兴区,大力推进科技创新。加快科技成果推广应用和高新技术产业化步伐。加快人才培养和智力开发,努力提高全民科学文化素质。
   
    ——坚持体制创新,加快建立比较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以机制促竞争,以竞争促发展。
   
    ——坚持以市场为导向,加快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以优势资源为依托,以效益为中心,大力发展特色经济,提高经济综合竞争能力。
   
    ——坚持全方位对外开放。积极引进国内外资金、技术、人才和管理经验,把萨尔图区发展融入到国内外经济大循环之中。
   
    ——坚持突出重点、分步实施,立足当前、着眼未来,把解决当前突出问题与实现长远发展目标结合起来,实现速度、效益和发展后劲的统一。
   
    ——坚持可持续发展,正确处理人口、资源与环境的关系,合理利用资源,保持生态环境,推动经济、社会和生态协调发展。
   
    二、发展目标
   
    “十一五”时期,我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目标是:加快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全面增强经济整体竞争力;保持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在重点领域实现跨越式发展,力争在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中走在前列;城市建设与管理力度进一步加大,生态环境有明显改善;经济结构调整取得明显成效,优势产业和特色经济初步形成,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明显提高;社会保障制度建立健全,在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方面迈出实质性步伐;城市居民基本实现小康,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民主法制建设取得明显进步。
   
    “十一五”期间我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指标是:
   
    经济发展:
   
    ——全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5%,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年均分别增长15%、16%和14%。人均生产总值超过4.5万元,民营经济占经济总量的比重达到80%以上。地方财政总收入年均增长15%。
   
    ——到2010年,招商引资累计到位资金实现60亿元。
   
    城市功能:
   
    ——到2010年,人均道路铺装面积达到15平方米。
   
    ——到2010年,人均绿地面积达到15平方米。
   
    ——到2010年,绿化覆盖率达到37.8%。
   
    ——到2010年,城镇人均居住面积达22.36平方米。
   
    ——到2010年,环境质量综合指数达到90。
   
    科技教育:
   
    ——到2010年,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超过45%。
   
    ——到2010年,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25%。
   
    社会事业和生活质量:
   
    ——到2010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4374元。
   
    ——到2010年,恩格尔系数达到24.2%。
   
    ——到2010年,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
   
    ——到2010年,社会保险覆盖率达到90%。
   
    ——到2010年,全区人口自然增长率为4‰,人均期望寿命达到75岁以上。
   
    经过五年奋斗,努力实现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建设一个经济实力明显增强、开放型经济体系基本形成、生态环境显著改善、人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民主法制更加健全的现代化城区。
   
    第三部分  大力发展“三型”经济      
   
    以调整结构为主线,以提高效益为中心,以改善发展环境为重点,以招商引资为手段,全力推进“三型”经济快速发展。
   
    一、大力发展辐射型商业。对传统商业进行转型和调整,全力构筑商业大卖场、专业大市场、现代大物流共同发展的新格局。
   
    ——加快中区市场群建设。改变传统的交易方式和管理手段,进一步完善服务功能,建设具有较强辐射能力的专业批发大市场,使市场建设由档次低、规模小的集市贸易型市场向档次高、规模大、有较强聚集辐射能力的大型批发市场发展。到2010年,形成具有一定辐射能力的中区市场群,创建1-2个在全省、全国知名的专业批发市场。
   
    ——加快商业提档升级。按照各具特色、优势互补的原则,在现有特色商业街的基础上,发展一批设施先进、布局合理、特色鲜明、服务优良、管理规范的商业特色街。进一步繁荣两个商贸中心,力争把东风新村建成全市最繁华的商业中心,把会战大街建成全国商业街名牌,增强商业中心的聚集效应和辐射能力。
   
    ——加快发展现代物流业。以培育商流、物流、信息流于一体的现代物流体系为目标,依托油田公司和石油管理局,在物资装备总公司萨尔图仓库闲置资产的基础上,建设以油田产能为主的大型综合物流园区,形成对内自我服务,对外辐射国内主要油田、石化基地及部分国外油田的大型物流园和物流信息平台。
   
    ——加快发展社区服务业。配套完善社区服务基础设施,健全社区服务网络,建立集商贸餐饮、医疗保健、文体活动、社会救助、文化教育、中介服务、生活用品配送、托老等于一体的便民服务中心,推动家政、健身、托老、托幼、婚介等行业社会化、市场化,提高社区服务产业化水平。到2010年,力争使社区商业占全区零售商业总营业面积的50%。
   
    二、大力发展园区型工业。按照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要求,以高科技项目为支撑,以大企业为依托,全力构建以工业园区为主导,以优势企业为主体的工业经济发展新格局,努力把我区建设成为工业强区。
   
    ——实施园区带动战略。按照“产业园区化、园区特色化”的思路,建设特色产业园区。以占地7平方公里的春雷工业园区为核心,大力引进大集团、大项目,到2010年,基本形成以高科技为先导,以各具特色的综合工业园区为基础的工业经济新格局。
   
    ——实施项目立区战略。按照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要求,大力开发工业项目。重点培育发展电子信息、新型材料、光机电一体化、医药中间体和现代中药等高科技产业,构建高科技产业群。加强农产品原料基地建设,西部以金锣公司为龙头,发展畜产品精深加工项目;东部以春雷地区为中心,发展粮豆薯及果蔬精深加工项目,延长农产品加工产业链,培育壮大食品产业群。加快发展最有优势的石化产业,利用大原料带动大加工,形成配套齐全的石化产业链。到2010年,力争建设一批牵动力强、规模大、财政贡献率高的立区工业项目,形成配套齐全的特色产业群。
   
    ——实施区域经济一体化战略。按照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互惠互利、共同发展的原则,坚定不移地实施地方企业、石油未上市企业、省直大企业经济一体化。加快推进地企原材料市场、资本市场、技术市场、劳动力市场及人才市场一体化,努力营造开放、规范的市场环境。推进地企信息一体化,打破信息界限,推动信息公开、透明,建立信息资源互通共享机制,搭建现代市场信息平台和综合信息平台。大力支持石油未上市企业开发工业项目,支持石油未上市企业改制变性,千方百计盘活存量资产, 提高闲置资产的利用率。
   
    三、大力发展城市型农业。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契
   
    机,借助城市功能和城市资源,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力争把春雷地区建设成大庆乃至全省的城市型农业示范基地和社会主义新农村示范区。
   
    ——加快推进精品农业建设。抓住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历史机遇,以建设全市最大的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为目标,高起点、高水平地做好精品农业的发展规划,进一步明确发展重点和主攻方向,努力打造集生产、生活、休闲、旅游、观光等多功能于一体的精品农业。
   
    ——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建设。按照“扶持产业化就是扶持农业,扶持龙头就是扶持农民”的要求,千方百计引进和培育龙头企业,提高农业产业化水平。积极引导工业企业参与农业项目开发,引导有实力的工商业者、房地产开发商等投资农业产业化。“十一五”期间,力争引进和培育一批劳动密集型、技术密集型食品加工企业。
   
    ——加快推进生态建设。对春雷地区68000亩草原全部实行禁牧,实施植树造林,到2010年,森林覆盖率达到15%以上。加强与大企业的合作,开发大庆水库周边和春雷地区的地热及水面等资源,力争到2010年,把春雷地区建成以绿色种植区、仙林生态园、大庆水库三个观光休闲区为主,地热温泉、休闲垂钓、荷花观赏、蔬菜采摘等若干旅游休闲项目为依托的旅游休闲观光区。
        
   
    第四部分  全面实施大开放战略        
   
    今后五年招商引资工作总的目标是:以发展“三型”经济为主题,以建设“商贸大区、工业强区、农业精品区”为目标,以引进高科技项目、大项目为重点,以载体和项目为依托,全面加快招商引资步伐,确保今后五年招商引资到位资金实现55亿元,力争达到60亿元。
   
    ——扩大开放领域。充分发挥现有的资源优势、资产优势,采取“走出去、引进来”的方式,大范围招商、宽领域开放。鼓励国外、省外、市外资本参与萨尔图区的经济建设,吸引外商在金融保险、生态建设、旅游开发等领域的资金投入,力争在城市联建、发展联手上搞突破,实现资源共享、利益分摊、风险共担。提高石油未上市企业和停产、半停产企业的盘活率,提高闲置资产的利用率,使资产投入运营,实现保值增值。到2010年,力争引进和培育一批牵动力强、规模大、财政贡献率高的立区大项目。
   
    ——创新招商方式。改进传统的招商方式,在有目的、有针对性地推行定向、定位、定点、定人招商的同时,积极探索网络招商、BOT招商等现代招商手段。利用5万平方米工业广场和7平方公里的春雷工业园区,在引进大企业上实现新突破。到2010年,力争有中国企业500强和世界500强企业落户萨尔图区。
   
    ——加强对外合作。加强对外联络和经济技术合作,打通国内国际间的经贸通道。引导和鼓励辖区内大型企业进行跨国投资与经营,带动商品、技术和劳务出口。到2010年,全区进出口总额力争突破5000万美元。
   
    ——改善投资环境。加强投资软环境建设,强化“磁场”效应,努力实现靠制定优惠政策招商向优化投资环境招商转变,从靠优势资源招商向优化配置招商转变。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推进“电子政务”,切实改进机关作风,提高办事效率,努力营造廉洁高效的政务环境。建立健全投资环境领导责任制,探索投资环境评估体系和考核办法。深入开展亲商、爱商、护商活动,为投资者提供全方位服务,营造诚信公平、文明开放的社会环境。
            
    第五部分  加强城市建设与管理   
        
    “十一五”期间,要坚持政府主导、市场运作、政策推动的指导思想,进一步加快城市建设步伐,力争把我区建设成为大庆生态园林城市的示范区和现代化城市的功能区。
   
    ——高起点规划城市。 按照“完善城市功能、协调产业发展、塑造城市形象”的指导思想,以城区协调发展和提升整体功能为目的,综合考虑城市商业、工业、农业和文化、教育、体育等功能配置,以产业为依托,合理调整布局,逐步形成以东风新村和会战大街为主体的商业区,以春雷工业园区、开发区工业小区和勤奋地区为主的工业区,以春雷地区为主的生态农业区组团式现代城区框架。
   
    ——高标准建设城市。按照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要求,用市场化运作的办法,逐步完成“棚户区”改造,进一步提升中心城区功能。拓宽城市建设融资渠道,对可经营的基础设施和市政公用设施,探索采取有偿出让经营权、冠名权等办法,吸引和聚集更多的社会资金投入城市建设;搞好市政基础设施和绿化美化工程建设,为建设现代化城市提供完善的设施基础。
   
    ——高效能管理城市。探索长效的城市管理机制。按照管理重心下移和事权下放的原则,调动辖区企事业单位和社区共同参与城市管理的积极性,建立健全区、街道、社区相互衔接、合理分工、规范高效的城市管理体制。适度引入竞争机制,把市容市政等公共服务项目逐步推向市场,降低城市管理运作成本。加大环境综合治理力度。重视生态平衡和环境保护,提高依法管理城市水平,从根本上解决脏乱差问题,努力创造一个管理有序、清洁优美的生活环境。        
   
    第六部分  协调发展社会各项事业        
   
    全面实施科教兴区战略,加快科技教育和文化卫生体育事业发展,促进社会全面进步。
   
    ——大力实施人才战略。坚持以提高人才整体竞争力为核心,以建设人才机制和人才环境为主线,大力开发高层次和高新技术人才,聚集一批具有较高水准的科技和管理人才,努力把我区建设成哈大齐工业走廊的区域性人才集聚中心、人才创业发展中心、人才信息中心。到2010年,力争造就一支结构合理、素质较高的现代化人才队伍。加快科技成果的引进和转化,加大科技投入与开发力度。到2010年,科技三项经费投入达到1000万元,开发高科技项目80项。
   
    ——大力发展教育事业。进一步确立教育优先发展的地位,加大教育投入,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加强职业教育,发展继续教育,完善终身教育体系,努力建设学习型社会。到2010年,区属中小学全部达到省级一类学校,硬件建设基本达到国家规定的标准;学生入学率、巩固率、初中毕业生合格率均保持在100%。
   
    ——大力推进文化体育事业。整合辖区企事业单位的文化资源,广泛开展群众性文体活动,进一步繁荣和发展社区文化、企业文化、校园文化;规范文化市场,依法打击各种非法经营活动,鼓励和扶植社会力量投资兴办文化产业,促进民族艺术的发展。“十一五”期间,力争把我区建设成为全市文体活动最繁荣的地区之一。
   
    ——大力发展卫生事业。深化卫生体制改革,推动卫生事业全面发展,到2010年,力争使全区居民主要健康指标达到全国先进水平,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卫生保健目标。提高城市社区医疗服务水平,科学规划设置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到2010年,形成网络健全、功能完善、管理规范、服务优良的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加强卫生监督和疾病预防控制,建立并完善卫生监测信息网络,强化疫情管理监测。严格执行计划生育基本国策,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质量,优化人口结构,到2010年,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4‰以内。        
   
    第七部分  稳步推进各项改革        
   
    大力推进体制创新和制度创新,为加快发展提供良好的体制环境。
   
    ——深化事业单位改革。实行政事分开,坚持社会事业社会办,逐步实现由政府办事业向政府管事业转变,由单一投入向多元投入转变,由事业向产业转变。“十一五”期间,力争在用人制、分配制和聘任制改革上取得突破。创新分配机制和评价机制,真正做到人员能进能出、职务能上能下,待遇能高能低。
   
    ——深化企业改革。深化和完善企业产权制度改革,以老工业基地的调整改造为契机,采取有力措施,促进已改制企业的规范运作,特别是转换企业经营机制和完善法人治理结构。积极推进企业内部股权流动,鼓励企业股权向少数有经营能力的人集中。对具备条件的企业加快公司制改造,千方百计创造条件,争取上市融资。积极争取国家有关政策支持,为企业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深化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加大养老保险金的收缴力度,进一步扩大养老保险的覆盖面,特别是要提高个体私营企业人员养老保险覆盖面。加大失业、工伤、生育保险金的收缴力度,增强企业、职工的参保意识,确保失业、工伤、生育保险金收缴工作迈上新台阶。加快社会保险网络化建设,加强社会保险基金监督管理,拓宽基金来源渠道,积极推进“五险合一”的社会保险费地税征收体制。    
   
    第八部分  全力保持社会稳定
     
    牢固树立以发展促稳定、以稳定保发展的思想,全力维护好中心区的稳定,打造平安萨区。
   
    ——加强依法治区工作。广泛开展“五五普法”活动,整体推进依法治理工作,不断增强全民法律素质,提高全社会的法治化管理水平,为经济发展创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和人文法治环境。强化政府各部门依法行政意识,规范行政行为,努力建设法治政府。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加大打击和防范工作力度,探索建立维护稳定的长效治理机制,推进平安萨区建设。
   
    ——抓好就业再就业工程。坚持劳动者自主择业、市场调节就业和政府促进就业的方针,多渠道、宽领域、多层次解决好就业问题。通过开发项目、主辅分离、置换购买、劳务输出、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等途径,力争在“十一五”期间,每年开发就业岗位7000个。实施积极的劳动就业政策和宏观调控措施,保持较低的失业人员数量。加强对企业劳动用工的指导和管理,督促企业依法用工,规范劳动合同,切实保障企业员工的合法权益。
   
    ——妥善处理好人民内部矛盾。坚持依法治访,综合运用政治、经济、法律等手段,突出做好预防和处置群体性事件工作。坚持依法办事,按政策办事,认真接待群众来信来访,加强教育疏导,防止矛盾激化,妥善解决和处理好群众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高度重视安全工作,严格执行安全生产责任制,加强对行业场所、重点部位进行全面的安全检查,消除安全隐患,确保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第九部分  计划的实施
 
    实现“十一五”规划的目标和任务,必须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领导下,依靠全区人民,同心同德、振奋精神、开拓进取、扎实工作。为顺利推进“十一五”规划的实施,还必须建立有效的工作机制,并逐步走向法制化和制度化。
   
    ——面向全社会、面向大众,利用各种媒体,采取多种形式,广泛宣传《纲要》,利用多种方式引导企事业单位参与计划的实施,共同努力完成《纲要》的目标和任务。
   
    ——在制定和执行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年度计划时,要分年度落实《纲要》提出的建设任务。在关系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重点领域,组织实施或直接配置资源建设重点工作,其中需要政府直接配置资源的工程,建设资金要纳入财政预算。
   
    ——政府各部门要把《纲要》作为制定有关政策的重要依据,认真贯彻落实《纲要》的规划内容,对所属领域的任务要制定针对性较强的具体措施,推进任务的落实。
   
    ——政府各部门要按照《纲要》确定的思路、重点、目标和任务,完善本部门的计划,制定实施计划和实施意见。加强计划实施的预测与监督。计划主管部门要跟踪分析执行情况,对有关部门实施计划和完成任务情况进行监督,并定期向政府报告。政府要自觉接受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对计划实施情况的监督检查。计划实施期间,遇到重大特殊事件和不可抗拒原因,使实际情况严重偏离计划目标时,政府要提出调整草案,报请区人大常委会审议批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