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与企业接触的过程中,我们经常会遇到一些企业在经过一段时间的ERP实践应用后,随着认识的深化,企业开始对ERP系统提出了更高更深入的要求,但困惑的是千头万绪,不知该如何入手,借e-works举办第四届中国制造业ERP年会之际,我们就ERP深入应用的一些核心问题采访了与会的多名ERP专家,希望对企业深化应用ERP有一些帮助。下文的采访对象是IDS Scheer中国公司高级咨询顾问罗龙保。
1、企业ERP系统的深化应用可以从哪几方面着手?
罗: 从ERP实施周期来看,可以分为实施之前、实施之中、实施之后。
·实施之前的关键是如何精准的理解企业的业务流程和ERP需求;
·实施之中,很多厂商没有做流程呈现就直接做ERP系统配置,这样做完以后,在ERP推广和二次开发时,企业不知道推广的是IT还是最佳实践,企业没有一个很好的工具可以将系统中的流程展现出来,这时企业需要一个工具和机制来保证ERP系统中的流程与企业实际的流程保持同步;
·企业在实施完成后,会遗留很多的文档,我们称之为ERP蓝图,这些蓝图是企业重要资产,却被很多企业束之高阁,我们应该建立一套方法使这个蓝图被持续性利用。
2、您认为企业在ERP深入应用的过程中,最大的障碍是什么?应该如何规避?
罗: 业务方面两个方面面临比较大的挑战:
随着业务的越来越深入,企业对局部细节的关注就越大,但很难考虑到全局。在深入应用时要保证局部深化和全局利益的最大化。
如何尽量缩减深入应用的成本,比如有一些企业在做开发时,开发需求经常在变,IT系统要保证可以跟着业务迅速变化。
3、ERP系统上线后,企业信息部门如何可以保证系统的动态变化?
罗: 这个问题也是我们IDS SCHEER一直关注的,很多企业随着ERP系统的应用,IT慢慢成为一个黑箱,谁也不能清晰的描述ERP系统是如何支撑企业业务的?IT系统中的业务流程是怎样的?ERP在做升级、开发时,没有一个很好的依据。ERP系统要保证可以动态变化,首先要有一套可以准确反映ERP中业务状态的系统,通过这个系统可以动态的捕捉到企业的业务变化,并精准的反映出来,同时ERP系统要与变化的业务保持同步。
4、很多企业在实施ERP的时候采取的方式是先固化后优化,上线后企业应该如何优化他们的业务流程,您对此有何建议?
罗: 这是国内很普遍的一种做法,从风险的角度而言,这是一种风险相对较小的方式,但从长期发展而言,总体成本比较高,我们提倡固化和优化是齐头并进的方式。我们对优化提的比较少,更多的是梳理、规范化,优化是在梳理、规范化的基础上进行的,在某一点上寻求突破。在固化的实施过程中,我们强调动态的可持续性的优化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