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电子政务人才教育与培养制度化探析
来源:光明日报 更新时间:2012-04-14

 
 

  自从电子政务在政府管理改革与创新实践中产生巨大社会反响以来,电子政务人才的教育与培养便得到许多国家的上层领导及学术领域的高度重视,并在其理论研究与实践中初见成效。审视我国电子政务人才教育与培养现状,尽管已取得一定进展,但是还存在一些阻力与困扰,其中电子政务人才教育与培养缺乏规范化管理的问题,
已经成为制约我国电子政务与政府管理相互融合发展的一个主要瓶颈。因此,电子政务人才教育与培养制度化是我国当前亟待解决的一个重大理论及实践课题。

  我国电子政务人才教育与培养面临极好机遇

  运用现代制度学研究视角,从多角度、多侧面透视我国电子政务人才教育与培养中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首先,电子政务人才教育与培养缺乏约束性。电子政务人才是既通晓IT技术又懂得政府管理业务的复合型人才。由于电子政务属于崭新的学科领域,国内外普遍缺乏相应的专门人才,即使我国的高等院校已培养出一些相关人才,其数量也是杯水车薪难以满足电子政务开发与应用的实际需求。在我国现有的电子政务人力资源开发与利用中,只能启用IT技术人才和政府管理人员共同分担政府信息网络化的时代重任。这些IT技术人才和政府管理人员都存在着一定的知识结构缺陷,仅属于准电子政务人才。由于对准电子政务人才的任用,缺乏填补知识空白的约束性要求,所以在实践中准电子政务人才的知识结构缺陷暴露出种种弊端,IT技术人才和政府管理人员在处理许多问题中难以沟通、对话及合作,双方的知识鸿沟已经成为电子政务在政府管理中深入应用与发展的桎梏。

  其次,电子政务人才教育与培养缺乏规范性。在我国的电子政务学科建设中,存在着专业设计相仿、课程设置相近、培养对象知识结构类同的倾向,背离了培养多层次、多类型电子政务人才的客观需要。特别是电子政务人才教育与培养专业内容安排缺乏知识宽度及其深度,使培养对象知识面狭窄,其适应能力和应用能力在实践中显得十分薄弱。此外,由于一些电子政务人才职业教育流于形式,导致一些政府工作人员因不懂电子政务操作程序与方法而置IT设备如同摆设,仍然沿用传统方式从事政务活动,由此在一些地方政府提高其工作人员整体电子政务素质过程中,不同程度地引发了“木桶”效应。可见,我国电子政务人才教育与培养缺乏必要的规范性,存在一定的盲目性及随意性,是加剧我国电子政务人力资源危机、降低电子政务人才产出效能的一个主要根源。

  第三,电子政务人才教育与培养缺乏统筹性。在我国有关人力资源开发与利用的战略计划中,电子政务人才的教育与培养尚未占据相应的重要地位,使电子政务人才教育与培养对政府信息网络化的重要价值及其深远影响在全社会范围内缺乏权威性的肯定与传播,这就不可避免地要产生偏重电子政务技术开发与应用、忽视电子政务人才教育与培养的认识及行为误区。尤其是我国电子政务人才教育与培养的目标及模式迄今尚未明确,使其具体运作缺乏必要的指导及其遵循,由此产生其主体各行其道,使其发展失序的局面也在所难免。对此追根溯源,我国电子政务人才教育与培养发展效率及其质量之所以不理想,主要是由于缺乏长期性、整体性的有关发展战略规划措施等因素所致。

  构建我国电子政务人才教育与培养制度体系

  要解决我国电子政务人才教育与培养中存在的主要问题,需要在依托政府、社会、高等院校之间相互合作基础上,建立相应的制度体系:

  首先,建立电子政务人才教育与培养管理制度。电子政务在政府管理实践中的开发与应用,需要多规格、多专长的电子政务人才通力合作。要顺应这一客观需求,应从三个基本方面研究并建立相应的管理制度:一是对于具有雄厚IT技术教育资源的高等院校,应建立培养电子政务技术型人才制度。根据培养电子政务技术型人才的实际需要,制定以精通IT技术为主、以懂得政府管理业务为辅的教学体系及标准,主要培育具有信息时代政府管理知识视野、能够应用最有效的IT技术手段在政府管理中实施电子政务的专业人才。二是对于具有政府管理方面教育资源实力的高等院校,应建立培养电子政务管理型人才制度。依据培养电子政务管理型人才的现实要求,构建以谙熟政府管理理论与方法为主、以掌握IT技术知识为辅的教学系统及准则,重点培植善于运用IT技术规律分析和解决政府管理问题、能够利用最恰当的行政手段合理配置、高效协调多种电子政务资源共同有效发挥作用的组织人才。三是对于在IT技术和政府管理两方面均具备良好教育资源的高等院校,应建立培养电子政务领导型人才制度。从培养高级电子政务人才的现实条件出发,不仅要营造IT技术与政府管理并重的教学环境,而且还要创造实施战略学、创造学和运筹学等方面教学及能力训练的良好条件,侧重培养具有IT技术与政府管理双重知识储备潜力,并拥有指挥、协调、控制、统领地方政府电子政务整体运作韬略的决策人才。此外还应建立培训电子政务操作型人才制度,通过以电子政务操作技能训练为核心内容的职业教育,为电子政务在政府管理中的应用提供大批的、合格的第一线作业人才。

  其次,建立电子政务人才教育与培养引导机制。从政府宏观管理的角度分析,应从三个主要方面研究并建立相应的引导机制:一是建立电子政务人才教育与培养激励机制,如设立电子政务专业尖端人才教育与培养专项政府基金等,从而引导电子政务人才教育与培养向高层次发展。二是从加大政府信息化领导力度的角度,借鉴美国建立和推行政府首席信息官(ChiefIn-formationOfficer,即CIO)制度的经验,制定我国政府CIO制度,在不同层级政府的最高领导层中设立CIO职务,并明确政府CIO人才教育与培养的目标及要求,以便引导具备培养高级电子政务人才综合实力的高等院校进行相应的筹划,按照培养具有中国特色的政府CIO人才的需要重组教学资源,优化其教育与培养流程,自觉地提高教育与培养政府CIO人才的能力,从而为我国不同层级政府的最高领导层输送称职的CIO人才。三是从政府宏观指导的角度,积极倡导电子政务人才教育与培养资源共享,利用政策引导和扶植的手段,促进电子政务人才教育与培养的国际化及其校际化合作,以此提高我国电子政务人才教育与培养的效率及效果。

  第三,建立电子政务人才教育与培养认证制度。从政府宏观调控的角度,建立相应的认证制度,以此鞭策或促进电子政务人才教育与培养向实用化发展;建立电子政务人才职业化制度,要求政府工作人员不断地参与有关电子政务知识与技能培训的继续教育,以便不断地适应政府信息网络化的新发展;推行电子政务人才岗位资格认证体系,凡是谋求与电子政务职业有关的人员,都需要通过电子政务专业知识与技能考核,获得相应资格认定后才有可能取得相应的就业岗位。以此为不同教育与培养来源的电子政务人才提供公平的竞争就业制度平台,同时促进电子政务人才教育与培养主体多元化发展,从而为实现政府信息网络化输送更多、更符合需要的电子政务人才。

  总之,电子政务人才教育与培养的制度化是增强我国电子政务人力资源生命力的重要举措,同时也是需要进行长期探讨的重要理论与实践攻关性课题。可以预计,随着电子政务人教育与培养研究成果的不断涌现,电子政务人才的知识结构、素质结构、能力结构、学历结构的合理性及实用性将得到全面提升,电子政务推动政府管理改革与创新将产生更大的社会影响。(作者单位:华南农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