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凌 通报2007年上半年“数字安徽”建设情况
来源:新华网 更新时间:2012-04-14

通报人:省信息产业厅厅长 贺凌

 

各位领导、各位来宾、新闻界的朋友们:

  大家下午好!.

  首先,请允许我代表省信息产业厅对大家踊跃出席会议表示热烈地欢迎!并借此机会,向关心我省“数字安徽”建设和信息产业发展的新闻界朋友们、向长期以来对我省信息化工作给予支持和帮助的各界人士、向在各领域信息化建设进程中做出突出贡献的业内同仁,表示衷心地感谢!

  建设“数字安徽”,是省委省政府为适应当今世界信息化发展趋势和我国信息化发展战略要求,加快安徽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进程所作出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也是我省全力推进的“861”行动计划中六大工程之一。全省上下都十分关注、关心这一重点工程的进展。根据省政府领导同志指示,召开此次新闻发布会,主要是总结和宣传各地、各部门今年以来“数字安徽”建设工作中取得的阶段性成绩,促进全省信息化建设又好又快的发展。

  下面,请允许我就今年以来(上半年),“数字安徽”建设情况做一个通报:

  今年上半年,各地、各部门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按照省信息化领导小组的统一部署,扎实工作,开拓创新,“数字安徽”建设成效显著,在一些领域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

  第一、电子政务在促进机关效能建设中发挥积极作用

  一是电子政务网络建设取得新进展。安徽省电子政务外网实现了与国家电子政务外网骨干网的连接,并启动了省到市电子政务外网主干网的建设工作,已实现与17个市及62个县(市、区)级节点的连接。全省突发事件应急平台建设的前期相关工作正在积极开展。6月26日,全省组织系统专网正式开通,标志着我省电子党务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果。

  二是政府网站建设取得新成绩。到今年上半年,全省共建成省、市、县三级170多个政府网站。省政府网站完成了改版,英文网站运行良好,在“首届中国政府门户网站国际化程度测评”中,获得了省级排名第五的优秀成绩。各市政府、省直各部门的门户网站,也在原有的基础上,完善了服务内容,在推进政务公开、为民服务、招商引资等方面发挥着积极的作用。

  三是电子政务应用领域不断扩大。省政府办公厅已开通运行网上公文传输系统和办公业务系统,17个市政府办公室和省直30多个部门建立和开通了办公局域网,通过电子政务专网与省政府办公厅互联。合肥、芜湖、宣城等市实现了网上公文传输和审批。省地税已实现税务工作全面信息化,网上申报纳税服务系统软件推广应用成效明显,省政务中心地税窗口,实行了专线联网集中审批,创造性地解决了窗口服务与机关运行的衔接问题,受到省政府领导的高度赞扬;省统计局加大了各项业务系统信息化建设力度,确保全国第二次农业普查数据处理工作的安全、有序、高效开展;省计生委加快了省人口和计划生育数据库(简称wIS数据库)建设;省环保局完成了安徽省在线监控系统的技术改造,目前在线监控188家重点企业(其中污水企业174家,废气企业14家),利用信息化手段促进了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被列为国家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六大类试点之一、由省档案局实施的安徽省电子文件中心项目建设取得可喜成果,顺利通过中期检查,得到国务院信息化工作办公室和国家档案局的充分肯定。

  四是“十二全”工程进—步发挥先导作用。“金盾工程”一期建设已顺利完成,“全省人口信息管理系统”、“派出所基础信息系统”、“机动车/驾驶人信息管理系统”、“公民出国境管理信息系统” 、“消防安全重点单位信息系统”等已经完成建设并投入应用;“全省人口信息库”等八大信息资源库基本建成,各类数据库中存储的数据记录已达四亿条,基本实现了跨地区、跨部门、跨警种的信息共享;“金保工程”建设取得实效,全省“12333”特服电话服务系统已做好上线准备工作,统一信息服务平台基本建成,省级咨询资料库建设初具规模;“金财工程”建设进一步加快,全省各级财政部门的各个业务信息系统全面实行了新的财政预算收支科目分类,促进了政府收支分类改革顺利实施;省工商局按照“金信工程”总体技术设计方案和“十一五”工商行政管理信息化建设规划要求,建立了“12315”信息服务中心,使中心的受理、指挥、分转、回复、存储、统计、分析等功能更加完善,初步形成了“一个中心、三级执法”的维权体系。 “金审”、“金关”、“金质”等国家金字头工程建设也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第二、企业信息化水平不断提高

  今年以来,全省企业信息化工作取得积极进展。到目前为止,全省85%以上的重点骨干企业建立了信息化工作制度; 87%以上的企业建立了局域网,并通过多种方式接入互联网;8 3%以上的企业开展了计算机辅助设计、辅助制造、辅助工艺、辅助工程以及生产控制系统、总线控制系统、产品数据管理系统等应用; 90%以上的企业开展了财务、采购、销售、物资管理信息化应用;企业上网工程由启动发展到实用阶段。全省15%以上的中小工业企业开展了信息化建设,以快速配置、快速实施、快速应用、快速见效为特征,开展了设计、财务、采购、生产、销售、办公以及上网等应用。

  以重点骨干企业为示范的企业信息化建设逐步深化。在汽车、煤炭、冶金、机械、纺织等行业形成了一批信息化优秀示范企业,一批示范项目在科技含量和应用水平上处于全省领先地位。信息技术进一步向国民经济各行业扩展,已经覆盖冶金、电力、化工、采掘、建筑、纺织、烟草、医药、轻工、商贸等领域,信息技术已越来越多地渗透到企业的核心业务之中。淮南新集矿区刘庄矿在全国率先建成“数字化矿井”,通过组建规范统一的电子集成监测控制系统,做到井下所有电气设备均在地面实现集中监控,一旦瓦斯浓度超标,所有设备按程序自动断电停运,人员强制撤离,有效避免了人为操作带来的安全隐患。新华社于4月22日为此特发“国内动态清样”,以推荐我国煤炭安全领域的这一信息化应用创新成果。

  以产业集群、工业园区为依托的中小企业公共信息服务平台建设,培育和完善中小企业信息化服务体系,提升了中小企业信息化整体应用能力。以“专精特新”型中小企业为重点,通过培训中小企业信息化实施队伍,建设中小企业信息服务示范平台等措施,向中小企业提供“标准化”和“行业性”的信息化应用服务,推动中小企业信息化升级。国家统一部署的《中国中小企业安徽网》已于今年6月28日上线运行。

  在电子商务方面,也不乏具有安徽特色的亮点和成功案例。例如:徽商集团建设的“钢材交易网”。运用先进的电子商务技术,构建钢材供求信息、电子结算和电子交易平台,实现钢材的供需衔接,将信息流、资金流、物流有机结合,创造了全新的网络商业模式。省粮食局主办的安徽粮食批发交易市场是省级区域性市场,被确定为国家粮食局重点联系批发交易市场,在全国率先实现竞价交易网络化的新突破。省商务厅积极开展了“信福工程”建设解决因农村商务信息服务匮乏而制约农村现代流通发展的问题,构建乡村商业信息服务站、公共信息服务查询系统等农村信息节成为农民获取和发布商品供求提供信息服务。

  第三、农业信息化建设取得新成效

  今年上半年,各涉农部门进一步加快了农业农村信息化建设的步伐,在农业信息化规划、千村百镇信息化建设、国家农村信息化服务试点工作等方面取得了积极的进展。

  一是启动了“千村百镇”信息化试点工作。在全省选择了125个乡镇和1132个行政村开展了示范点项目建设。今年计划投入650万元,选择61个镇和211个行政村示范点开展以“五个一”为主要内容的综合信息服务站(点)建设,各地正在积极推进。由省委组织部牵头推进的农村“电视上网”工程,创造性地解决了农村信息化“最后一公里”问题,实现了物理网络与组织网络的有机结合,得到了国信办和中组部的好评。

  二是积极推进国家农村信息化综合信息服务试点工作。经过努力争取,我省阜阳、芜湖两市被信息产业部列入全国农村信息化综合信息服务试点。针对试点工作任务新、涉及面广的特点,今年5月份,省信息办在芜湖召开了全省农村综合信息服务试点工作座谈会,研究试点工作中出现的问题,结合自身实际总结探索具有安徽特色,又有普遍推广价值的农村信息化建设模式。目前,试点工作已在芜湖、阜阳两市的农村逐步开展。

  三是推行发放补贴农民资金方式改革和“一卡通”信息管理系统。通过整合财政补贴农民的资金渠道,建成了全省财政补贴农民资金“一卡通”数据中心规范了基层乡镇财政所发放财政补贴农民资金的管理业务,保证了国家各项惠农政策落到实处。

  第四、电子信息产业规模显著提升

  今年上半年,我省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继续保持良好增长态势,产业规模提升迅速,经济效益实现同步增长。

  一是产业规模继续保持稳健快速增长。1-6月份,全省电子信息产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28亿元,同比增长33%,实现利税18亿元,同比增长33%,分别完成全年目标的57%和60%;上半年工业增加值完成70亿元,同比增长38%。规模以上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实现工业产值242亿元,与去年同期相比增加61亿元;工业增加值增长20亿元,增速高于全省工业平均增速16个百分点。从上半年经济运行情况来看,全行业销售收入各月的同比增速都在30%以上,增速最高时达到38%,各月增速均高于同期全省工业增速。在全国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规模水平的各省排序中,我省继续保持第12位,在中部六省中位居第二。

  二是软件产业在发展中不断创新。上半年,全省软件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5亿元,同比增长21%;软件业务收入完成10亿元,同比增长29%,其中:软件产品增长31%,系统集成增长26%,软件技术服务增长39%。在产业规模平稳增长的同时,全省软件企业经济效益提高明显,上半年软件企业实现利税3亿元,同比增长40%,软件企业的经济运行质量好于往年。软件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和产品的技术水平优势突出呈现。科大讯飞语音技术在中文语音合成与识别领域雄居高位的同时,又在最具权威性的国际英文语音技术比赛中连连夺魁,今年6月揭晓的国际英文语音合成技术大赛中,科大讯飞又一次囊括其所有项目的第一名,表明安徽在语音技术领域已处于世界领先水平。今年6月,由工太高科研究开发的CRl2002企业铁路智能运输调度综合信息平台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该公司主持制定的《煤矿井下机车运输信号设计规范》国家标准已经颁布实施。

  三是产业区域集聚态势明显。上半年,合肥、铜陵、滁州、芜湖和巢湖五市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工业总产值占全省比重分别达到27.2%、16.3%、14.7%、14.5%和14.1%,五市合计已接近全省总量的87%。在我省已获认定的两个国家级电子信息产业园中,上半年,国家(铜陵)电子材料产业园实现销售收入47亿元,同比增长30%;国家(芜湖)汽车电子产业园实现销售收入35.4亿元,同比增长34.3%;省级滁州电子信息产业基地实现销售收入52.4亿元,同比增长13.2%。在各市努力下,产业基地和园区建设获得稳步推进,基地和园区产业的集聚能力不断增强。前不久,长虹合肥工业园在合肥经济技术开发区奠基,将建成面向华东地区的数字家电研发、制造及配套中心。近日,全国电子百强之一的新飞集团在芜湖成立的芜湖新飞汽车电子有限公司正式揭牌。新飞集团表示,将力争在3—5年内完成以汽车电子产品为主的芜湖新飞信息产业基地建设,产业规模将超过50亿元,成为芜湖市新的经济增长点。

  第五、信息基础设施不断完善。

  今年上半年,全省基础电信运营企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近29.2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30.9%。截止6月底,全省本地固定电话局用交换机容量比上年末增长61.4万门,达到1818.1万门;移动电话交换机容量比上年末增长371.8万门,达到1822.4万门;长途光缆纤芯长度达到72.3万芯公里,本地光缆纤芯长度达到235.2万芯公里。全省新增电话用户100.3万户,用户总数达到2818.3万户。其中新增固定电话用户20.6万户。总数达到1522.0万户;新增移动电话用户79.7万户,总数达到1296.4万户。全省宽带网用户新增20.1万户,总数达到134.1万户。

  全省广播电视基础网络新建光缆长度达400多公里,完成了300多个城区光节点的建设,覆盖城区有线电视用户20万多户。投入专项资金1800万元用于改造乡镇有线电视网络,新增联网乡镇用户6万户。通过网络改造,拓展了网络带宽,增加了收视节目套数,提高了收视质量,进一步丰富了广大群众的文化生活。铜陵、宿州、巢湖、含山、滁州等双向网改造试点工作进展顺利。在全省启动了有线电视数字化整体转换试点工程,从试点情况看,有线电视数字化整体转换深受各级政府和广大用户的欢迎。

  第六、网络信息安全保障工作进一步加强

  今年以来,全省网络信息安全保障工作进一步加强。召开了信息安全保障协调小组会议,研究和部署了今年全省网络信息安全保障工作。大力开展电子证书在各市、各部门、企事业单位的推广应用工作,加强对电子证书应用的监督、管理和组织、协调。截至到6月底,共颁发电子证书1万多张。同时,为认真贯彻落实中办1 5号文件精神,省信息办会同公安、保密、密码管理等部门,组织开展了对重要部门的信息系统安全检查工作。

  从总体情况看,今年(上半年)以来,我省“数字安徽”建设和应用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各地、各部门的信息化建设积极性高涨,在发展中探索创造的好经验、好做法在各个领域得到进一步推广,全省信息化建设的稳步推进,为促进我省经济增长、加强机关效能建设、提高群众生活质量、解决工作的热点及难点问题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但是,在取得一定成绩的同时,仍然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一是各信息系统之间,资源整合、互联互通和信息共享的任务仍很艰巨;二是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工作还有待进一步加强;三是对网络信息安全问题的认识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以上通报的是全省上半年信息化建设的进展情况。今年下半年,我们将继续贯彻省信息化领导小组第六次会议精神,进一步落实《2007年全省信息化工作要点》中各项任务,加快全省信息化建设的顺利实施。

  2007年,是实施“数字安徽”建设五年规划纲要(2003 —2007)建设任务的最后一年,也是本届政府的“收官”之年。这五年,是省政府提出的“数字安徽”整体建设目标中的第一阶段———起步阶段,就全省总体情况预测,这一阶段的任务将会圆满完成。明年开始,将要转入第二阶段———全面建设阶段。

  省信息化领导小组已经做出决定,对“数字安徽”建设五年规划纲要的实施情况进行全面总结,进而研究制定下一阶段“数字安徽”建设的新任务。在今年第四季度的适当时候,以省政府的名义对在“数字安徽”五年建设中做出突出成绩的单位进行表彰。同时,省政府还要求加强对“数字安徽”五年建设成就的宣传工作。恳请各新闻单位和各大宣传媒体给予热情关注、大力支持、指导帮助。要结合总结活动,系统报道各地各领域信息化建设的进展和动态,大力宣传“数字安徽”建设中涌现出来的先进典型和成功经验,使“数字安徽”进一步深入人心,在全省上下努力形成更加良好的氛围,更加务实的精神,更加科学的态度,推动“数字安徽”建设更加健康地发展,使之为安徽奋力崛起、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发挥更大作用。

  最后,再一次对大家的光临表示衷心地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