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川县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
来源:陆川县人民政府 更新时间:2012-04-14

 

    
    “十五”时期工作回顾
    “十五”时期,是我县经济社会和谐发展的重要时期。全县经济持续快速增长,改革开放步伐加大,群众得到实惠增多,城镇面貌明显改观,各项事业取得新成就。五年来,我们在玉林市委、市政府和县委的领导下,在县人大及其常委会和县政协的监督支持下,紧紧依靠全县人民,奋力拼搏,开拓进取,圆满完成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为“十一五”的加快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经济增长进入新阶段,综合实力进一步增强。“十五”时期,各项经济指标实现了较快增长。全县生产总值由2000年的26.60亿元增加到2005年的47.75亿元,增加21.15亿元,年均增长9.8%,比“九五”时期提升了3个百分点。财政收入由2000年的1.7亿元增加到2005年的2.52亿元,增加8200万元,年均增长12.18%,比“九五”时期提升了3.97个百分点。三次产业结构由2000年的35.1:31.6:33.3,调整优化为2005年的27.3:33.4:39.3;三次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由2000年的25.2:36.9:37.9提高到2005年的19.76:40.79:39.45。农业基础地位得到巩固,农业总产值年均增长5.71%,农业龙头企业得到进一步发展。2005年陆川获得了全区畜牧业生产十强县称号。工业成为经济增长的主导力量,工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达29.8%,年均增长10.8%,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37.45%;逐步形成了机械机电、冶金建材等支柱产业,以及铁锅、制药、陶瓷、林产等一批有特色的产业,涌现了玉柴工程机械、九洲江人造板、兴宝、宏达、钛白粉、泛欧、四兴、金创等一批强优企业和名牌企业。“十五”时期第二产业年均增长12.05%,比“九五”时期提升了7.07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发展加快,年均增长12.2%,生产性服务业和消费性服务业同步提升。三大产业实现同步增长,三大需求同时快速增长,“十五”以来特别是近两年的经济运行态势,标志着我县国民经济由艰难爬坡进入负重起飞的重要时期。
    ——非公经济蓬勃发展,县域经济迅速崛起。2005年,全县个体工商户14860户,私营企业380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由2000年的26家发展到56家,总产值年均增长22.2%。2005年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实现18.37亿元,其中非公经济占53.9%。非公经济已成为陆川经济的主体力量。马盘走廊建设取得初步成效,推动了县域特色经济、园区经济、配套经济、劳务经济稳健发展。2004年陆川荣获全区县域经济发展进步奖。
    ——项目投资成效显著,城镇面貌明显改观。五年累计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39.2亿元,年均增长28.94%。新开工项目586个,完成投资28.6亿元,项目建设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年均为22.5%。玉柴工程机械、九洲江人造板、兴宝、宏达、金创等一批工业大项目竣工投产;六大工业集中区建设初见成效;实现了全县乡镇通硬化路、村村通公路的目标;投资近两亿元的一期、二期农网改造如期完成,实现了城乡同网同价;新区建设和旧城改造同步推进,君丰、官田垌、中山等开发区初具规模;九洲江城区河道整治工程和西山水厂、东山供水工程,温泉之乡广场、城北专业街、温泉九龙山庄、温泉路北段综合改造、温汤花园、公园路、三峰桥、铁路货场、220KV变电站等一大批城镇基础设施建设顺利完成,城镇服务功能不断完善,承载能力进一步增强,城镇化进程进一步加快;革命老区基础设施建设大会战成效明显,老区“路、水、电、校、医、办、池”等基础设施得到改善。
    ——改革开放取得新成效,区域合作实现新突破。国有企业、财税体制、农村税费、金融、行政管理体制等方面改革不断深化。发挥中国一东盟博览和中小企业商机博览(中国?玉林)窗口平台作用,对外开放和招商引资实现新突破。2005年全县进出口总额4233万美元,年均增长44.6%,是“九五”期末的6.3倍;其中出口额2583万美元,年均增长45.8%,是“九五”期末的6.6倍。五年累计利用外资536万美元。
    ——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改善,社会事业全面进步。2005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776元,年均增长5.9%;农民人均纯收入2526元,年均增长8.67%。商贸物流兴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12.23%。城乡就业规模不断扩大,五年累计新增城镇就业12415人。社会保障体系初步建立,城镇登记失业率低于4%。“两个确保”得到巩固,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扶贫开发“整村推进”成效明显,农村生产生活条件逐步改善。科技工作取得新成效,科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不断提高。教育保持较快发展,初中、小学毛入学率分别达到97.27%、99.77%,教育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普九”攻坚和“两基”巩固提高工作迈上新台阶。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加快,疾病防控体系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医疗救治体系建设顺利推进,农村卫生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加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工作效果良好,有效地缓解了农民因病致贫、治病返贫的问题。广播、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均达到96%,文化产业发展开始起步。全民健身运动迅速发展,体育基础设施得到改善。人口和计划生育管理工作扎实开展,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得到加强。妇女儿童、老龄、残疾人事业等方面工作取得新成绩,工会、共青团、妇联等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了积极作用。人事、统计、审计、机构编制、机关事务、物价、工商管理、技术监督、食品药品监督、农机、粮食、旅游、供销、防震减灾、气象、民族、宗教、外事、接待、侨务、档案、修志、文史等方面工作全面推进。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深入开展,城乡文明程度进一步提高。民主法制建设得到加强,“四五”普法有效实施,依法治县有序推进。安全生产工作进一步加强。社会治安逐步好转,人民内部矛盾得到有效化解。民兵预备役建设取得新成效,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
    ——政府建设得到加强,行政效能逐步提高。自觉接受人大法律监督、政协民主监督,积极听取和采纳各界人士的意见和建议。积极推动政府职能转变,建设服务型和学习型政府,在政府管理中引入执行文化,推行精细化管理,政府约束力、执行力、公信力得到强化。电子政务建设初见成效。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不断深化,公务员队伍建设进一步加强,行政效能有了新的提高。严格执行《行政许可法》和政府工作规则,政府行为逐步规范,反腐倡廉工作全面推进。科学民主决策机制初步建立,重大问题集体决策、专家咨询、听证等制度逐步健全。发展环境不断优化。
    特别需要指出的是,刚刚过去的2005年,是我县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取得重大进展的一年,经济社会继续保持近年来快速发展的好势头,胜利完成了县十三届人大四次会议确定的目标任务,为“十五”计划的全面完成划上了圆满句号。初步统计,2005年全县生产总值47.75亿元,比上年增长13.4%;人均生产总值5274元,增长17.33%。财政收入2.52亿元,增长23.24%;人均财政收入278.5元,增长22.63%。农业生产总值20.68亿元,增长8.22%。工业增加值14.25亿元,增长20.8%,工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37.45%,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盈亏相抵后实现利润总额4397万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3.01亿元,增长26.55%,投资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超过25.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1.37亿元,增长14.49%。外贸出口总额2583万美元,增长62.25%;实际利用外资总额363万美元,增长23%。新增城镇就业2216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776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526元,均增长11%以上。为民办十件实事基本完成。
    各位代表!这些成就的取得,为陆川在“十一五”的负重起飞、实现更快更好地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所有成绩的取得,都是在玉林市委、市政府和县委正确领导下,在县人大及其常委会、县政协监督、支持下,全县人民辛勤劳动、团结奋斗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全县人民,向驻陆部队和武警官兵,向各民主党派、工商联、人民团体和海内外所有关心、支持我县各项建设事业的各界人士,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五年来,我们在加快陆川经济社会发展的实践中,积累了一些宝贵经验,概括起来就是:必须把上级的决策部署与陆川县情紧密结合,以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发展为主题,积极探索符合陆川发展的路子;必须以调整经济结构为主线,推进经济增长方式根本性转变;必须不断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优化环境、搭建平台,拓展发展空间;必须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确保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必须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让广大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必须保护好、引导好、发挥好各方面各阶层的积极性,形成同心同德谋发展的强大合力。这些经验,我们将在实践中弘扬创新,不断提高领导和管理经济社会的能力。
    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陆川经济社会发展中还有不少困难和问题。主要是:经济总量不大、人均水平低,质量和效益不高,人民群众还不富裕,经济社会发展的观念、环境和体制性障碍还比较突出,还面临着要素制约和市场竞争双重压力。政府历史债务沉重,财政收支矛盾突出,可用财力不足。行政效能有待进一步提高,投资环境有待进一步优化。粗放型增长方式与要素资源制约的矛盾、工业化推进与生态环境保护的矛盾、收入分配差距扩大与构建和谐社会的矛盾、经济快速发展与社会事业相对滞后的矛盾等还比较突出。我们必须居安思危,妥善应对各种挑战,实现更快更好的发展。
     “十一五”时期发展构想
    综观国内外形势尤其是区内发展新格局,我县“十一五”时期所面临的仍是机遇和挑战交织,总体上有利于加快发展的环境。我们一定要认清形势,抢抓机遇,应对挑战,准确把握“十一五”时期发展的总体要求和主要任务,努力开创现代化建设新局面。
    “十一五”时期,我们必须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县委十一届五次全会精神,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切实抓好发展这个第一要务,用发展和改革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十一五”期间,发展总体要求是:以更高层次推进马盘走廊发展为重点,坚持“一路带全局”区域发展布局,实施“农业立县、工业强县、民营富县、文化兴县、生态活县、和谐稳县”六大发展战略,加快融入泛珠三角经济区和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大力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农业产业化和市场化,全面推进富裕陆川、文化陆川、生态陆川、平安陆川建设,实现发展速度更快,发展质量更高,经济效益更好,人民群众得到实惠更多,人与人、人与自然更和谐,构建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和谐陆川。
    《纲要(草案)》根据县委十一届五次全会《建议》精神,围绕到2010年基本实现小康社会的总体目标,提出了我县今后五年的主要奋斗目标:经济综合实力显著增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开放水平进一步提高;县域经济发展壮大,城乡发展更加协调;城乡人居环境明显改善,可持续发展能力增强;社会事业全面进步,人民生活提高到新水平。主要预期目标是: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2%左右,人均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一番以上;财政收入年均增长12%左右;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15%左右;城镇化水平达到31%左右;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分别增长6%和7%,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下;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10‰以内。
    根据上述发展目标和总体要求,《纲要(草案)》提出了富裕、文化、生态、平安陆川建设,构建和谐陆川的具体任务、政策措施、体制保障和实施机制。提请县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全体会议审议通过后,《纲要》将成为指导我县未来五年发展的纲领性文件,必须强化《纲要》的法定效力,充分发挥“十一五”规划纲要和年度计划对我县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宏观导向和调节作用。
    一、坚持发展主题,大力推进富裕陆川建设
    《纲要(草案)》提出,“十一五”时期推进富裕陆川建设,要切实抓好以下工作:
    稳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对全县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行整体规划,在马盘走廊沿线选择试点镇、试点村,以点带面,扎实稳步推进新农村建设。以优质农产品基地和水产畜牧业生产基地建设为切入点,培育壮大农业特色优势产业,重点抓好桑蚕、香蕉、淮山、果蔗、优质谷、马铃薯、中药材、无公害蔬菜、陆川猪、肉鹅、速生桉等农林牧生产基地建设。加快推进农业市场化进程,培育一批辐射带动能力强的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主要抓好陆川猪品种资源保护、技术开发及养殖加工、温氏畜禽养殖、德联制药等重点项目建设,更高层次推进农业产业化。增加农业投入,推进标准化生产和农业品牌建设,培育一批名牌产品、著名商标和原产地标识。建立健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长效机制,努力改善革命老区、贫困山区、水库移民区生产生活条件。大力发展农村服务业,提高农业服务保障能力。进一步深化村务公开和村民自治工作,完善县镇村三级农技推广服务体系。加强对农民的职业技术和就业技能培训,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
    全面实施 “工业强县”战略,加快工业结构优化升级。按照“资源上依托,产业上接轨,配套上做大,特色上做强”的发展战略,大力发展资源型工业和现代制造业,着力抓好机械、机电、冶金建材、林产、铁锅、制药、陶瓷、塑料、化工、食品加工等十大产业。大力发展产业集群,做强做大机械机电、冶金建材两大支柱产业,培育铁锅为支柱产业,形成产业聚集辐射效应。通过引进国内外知名企业、引进核心技术、改造提升传统制造业等手段,把陆川建成机械、机电制造业基地。依托玉柴集团,把陆川建成玉柴配套基地,打造陆川玉柴工程机械城,大力发展配套经济,辐射带动工业跨越式发展。加快以企业为主体的科技创新平台建设,提高机械、陶瓷、建材、中药、食品、塑料等产业的设计、研发、制造和配套能力,培育一批具有竞争力的企业和品牌。限制高污染、高能耗、高物耗、高危险、低附加值产业,逐步淘汰落后产品的生产企业。加快建立多层次、多形式的企业投融资体系,进一步激发企业活力,促进中小企业发展。按照“一路带全局”的区域发展格局,建设好马盘走廊沿线的县北部、珠砂、米场、温泉、龙豪、大塘坡等六大工业集中区,重点抓好北部工业集中区、龙豪工业物流区的规划建设,完善园区基础配套设施,创新管理、投入机制,加快优质项目入园进区,培育发展优势产业,使工业集中区成为推动陆川工业经济快速发展的平台。
    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要把服务业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将服务业作为今后我县重要的经济增长点来抓,围绕建设服务业大县的目标,重点发展商贸、物流、房地产、旅游、文化、金融、信息、科教、中介、社区服务等十大服务行业。一是巩固发展商贸业。强化县城核心区的服务业导向,改造提升现有专业市场,培育商贸龙头企业,组建商贸集团,做强做大商品批发市场,大力发展连锁经营、仓储超市、专业配送、电子商务、网上交易等新型商贸业。充分发挥陆川汽车运输优势,尽快规划建设北部工业和龙豪工业物流区,形成覆盖全县、连接两广的现代物流网络,推进现代物流业发展。二是整合旅游资源,发展壮大旅游业。按照打造“岭南第一泉,岭南第一庄”品牌的要求,做强、做大、做精、做亮旅游业。以温泉为龙头,加快谢鲁天堂温泉度假中心的建设步伐,打响旅游特色品牌,加快陆川旅游业发展。三是大力发展房地产业。要实行商业化运作,把城镇基础设施作为资产来经营,推行城镇公共设施有偿使用。要通过对国有土地、国有房地产等固定资产的盘活和整合,加大城镇建设的投入,搞活城镇经济。以金融、房地产、科技、中介等为重点,大力培育发展新兴服务业。加快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步伐,积极引导城镇居民增加住房、汽车、旅游、文化、体育等消费,促进消费结构升级。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十一五”期间,要按照“完善设施、构建网络、健全体系、发挥能力”的要求,进一步加大交通、能源、水利等方面建设力度,缓解发展瓶颈,增强发展后劲。一是加强交通建设。要围绕“拓展大陆川、开发大旅游、培植大走廊”的要求,加强路网建设,加大出境路建设力度,提高道路环通率。积极协助上级公路部门做好广东甲龙至乌石至博白黄凌公路建设。争取把陆川至广东茂名水东港高等级公路纳入自治区公路建设规划,改建温泉路南段,规划建设城区西环路。改建一批四级公路,力争到“十一五”期末,基本实现村村通硬化路,形成以铁路和公路运输为主体,通乡公路为补充、外通内畅、协调发展的现代化综合交通运输网络,提升陆川的区位优势和交通枢纽地位。二是加强能源建设。加强新能源开发与合作,加强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进一步加强电网建设,主要抓好变电站的建设,规划建设好县城区电网改造项目。三是加强水利建设。以提高防洪抗旱能力为重点,加强水利防洪骨干、灌区节水改造配套、农村人畜安全饮水等工程设施建设。抓好一批中小型水库除险加固,集中力量建设好九洲江灌区,着力提高灌区水的利用系数和灌溉保证率。大力推广节水灌溉。
    推进区域城乡协调发展。按照“适度扩大规模,重点完善城镇功能”的发展战略,深入推进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大会战,加快形成以陆川县城区为中心,马盘走廊为主轴的新型城镇发展框架,促进城镇化、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互动。一是按照“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强度投入、高效能管理、高水平经营”要求,把陆川县城区建成具有较强辐射带动作用的县城。县城区要着重抓好“一江一轴两环两路三区”,即九洲江综合治理、三峰路贯穿工程,东环路、西环路规划建设及温泉路、新洲路的综合改造。同时,要着重抓好城东、城中、城西“三个功能区”规划建设。到“十一五”期末,使陆川县城区发展成为拥有14万左右人口的功能较为齐全的县城。二是加强小城镇建设。按照“一中二线四重点”的城镇体系战略构想,加快推进城镇化进程。以县城为中心,以马盘走廊、浦宝二级公路沿线为纽带,以马坡、米场、乌石、清湖四个小城镇建设试点镇为重点,使之成为规模适度、功能齐全、环境整洁,具有较强辐射力的区域性经济文化中心。要实施通道经济发展战略,充分发挥马盘走廊的优势,构建对接珠三角经济区新平台,借助大通道,利用大市场,形成以通道为基础、以资源为依托、以市场为导向的通道经济发展格局,把马盘走廊建成富裕走廊、文化走廊、生态走廊、平安走廊,推动“四个陆川”建设。三是做大做强县域经济。大力发展县域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扶持发展县域中小企业,壮大县域经济主体。在主要农产品生产基地和特色资源富集地,建立农产品加工体系和优势资源型工业体系,培育优势企业和名牌产品,引导各类项目和乡村工业向工业区集聚,加快县域工业发展。加快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发展劳务经济。完善县域经济发展考核、激励机制,培育发展一批特色鲜明、发展势头好、增长后劲足的经济强镇。
    积极推进项目建设。发挥投资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保持固定资产投资较快增长。坚持用开放和市场的办法,大力培育和引进多元投资主体,健全项目目标责任制和激励机制,统筹推进一批重大项目建设。对重点项目实行分类指导,分类管理,分级负责,分步实施,尤其是对关系全局、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重大项目,在投融资政策、项目用地、建设保障等方面予以倾斜。强化对项目的动态跟踪管理,保障重大规划项目的实施,形成“开工一批、在建一批、投产一批、储备一批”的项目建设格局。
    二、坚持协调发展,大力推进文化陆川建设
    《纲要(草案)》提出,“十一五”时期推进文化陆川建设,要切实抓好以下工作:
    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强化理论武装,巩固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指导地位。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和思想政治工作,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在全社会倡导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基本道德规范,增强全县人民的凝聚力和创造力,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生动活泼的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倡导科学、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不断提高城乡文明程度。努力造就一批文明村镇、文明单位和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工作者,塑造陆川新形象。

    积极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加大政府对文化事业的投入,形成覆盖全社会的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继承和弘扬民族优秀文化,加强对九洲江文化研究和开发,塑造具有鲜明时代气息、地域特色的陆川九洲江文化,繁荣文学艺术创作。积极培育和引进各类文化人才。继续实施“文化先进乡镇”、“知识工程”等重点文化建设工程,推进基层文化事业发展。积极开展全民健身活动,加快发展优势竞技体育,加强对外文化体育交流。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完善文化产业政策,形成多元化投入机制,引进和培育文化企业,培育文化产业主体。优化文化产业结构,以文化艺术、旅游娱乐、影音网络、中介培训业为支柱,逐步形成文化产业体系。重视保护和开发利用自然人文景观、文化遗址。
    加强文化设施建设。整合资源,加快构建覆盖城乡、功能完善的文化设施网络。加强文化设施建设,规划建设好陆川体育馆、青少年文化活动中心、妇女儿童活动中心、老年活动中心等,每个乡镇重点建设有特色的标志性文化工程,把全县乡镇文化站全部建成达标文化站,突出抓好农村文化馆、图书馆、电子信息馆以及影视、青少年活动、科普、群众体育等设施建设。推进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建设,加强县、镇、村三级文化数字资源建设,增加图书文献的收藏,实现资源综合利用。充分发挥现有文化设施的作用,深入推进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基本实现20户以上的自然村通广播电视。
    三、坚持可持续发展,大力推进生态陆川建设
    《纲要(草案)》提出,“十一五”时期推进生态陆川建设,要切实抓好以下工作:
    建设节约型社会。倡导节约文化,积极创建节约型城镇、节约型政府、节约型企业、节约型社区。推广节能节水节地节材,在机械制造、冶金建材、钢铁、铁锅、塑料等重点行业及重点领域、重点产业园区开展循环经济试点工作;推广应用建筑节能和农业节肥、节药等新技术。加强资源综合利用,推行清洁生产,完善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形成低投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的节约型增长方式。
    切实加强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以控制污染物排放总量为重点,综合防治工业污染、农业农村环境污染与城镇污染,突出抓好九洲江流域的水污染综合防治和水土保持,优先保护好江河、水库饮用水源。加强环境综合治理基础设施建设,推进污染治理市场化进程。大力发展生态农业、生态工业、生态旅游业,严格限制资源高消耗型产业和高污染型产业。加强九洲江流域水源涵养和县城区东、西山水源林建设和保护,大力发展马盘二级路沿线乡镇生态、经济林建设。继续实施植树造林、封山育林、退耕还林。发展农村新型能源,推进绿色生态家园建设,建设一批生态示范村、生态示范镇,提升人居环境质量。建立完善生态补偿机制和生态建设保护联合监督管理机制,加强生态环境监测预警和生态执法监督。 字串9
    加强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实行人口和计划生育目标管理责任制,抓好农村计划生育工作和流动人口管理与服务,健全农村计划生育家庭、对象的奖励和扶助政策措施,稳定低生育水平。全面推进人口和计划生育综合改革,加快建立和完善“依法管理、村(居)民自治、优质服务、政策推动、综合治理”的工作新机制,积极推行优生优育,提高人口素质。
    四、坚持以人为本,大力推进平安陆川建设
    《纲要(草案)》提出,“十一五”时期推进平安陆川建设,要切实抓好以下工作: 字串7
    强化公共服务。搞好公共服务是协调各方面利益关系,促进社会公平和正义,维护社会秩序和社会稳定的重要手段和途径。一是加强公共卫生服务。加大对卫生事业的投入,整合城乡医疗卫生资源,优化区域卫生资源配置。完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机制,提高疾病预防和控制、医疗救助和应急救助能力。重点改善农村医疗卫生条件,大力发展社区卫生服务。严格预防和控制艾滋病、结核病、乙型肝炎等重大传染病以及口蹄疫、禽流感、狂犬病等人畜共患传染病。加强妇幼卫生保健。加快公立医疗机构改革,深化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改革工作。加强对医疗卫生服务质量、药品市场和食品、药品安全监督管理。二是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扩大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覆盖范围,推进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扩大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和工伤保险覆盖范围,健全多层次的医疗保障体系。分类逐步解决进城务工人员社会保障问题。完善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加强乡镇敬老院和五保村建设,建立城乡医疗救助制度,完善城乡救助体系。落实双拥优抚安置政策。关心、支持残疾人事业。三是强化应急体系建设。建立健全应对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和社会安全等社会预警体系。完善重特大事故应急预案体系,建立健全公共突发事件等应急监测预警机制,提高处置突发事件能力。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强化企业主体责任,严格安全生产执法,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努力提高人民群众生活水平。坚持把人民群众利益放在首位,更加注重改善民生,逐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是我们一切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一是千方百计扩大就业和再就业。强化政府促进就业的责任,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加快发展中小型企业、非公有制企业和劳动密集型企业,大力发展服务业特别是社区服务业,增加就业岗位。健全就业服务体系,建立完善就业救助制度。加强职业技能培训和创业培训,加大劳务输出,开拓国内外劳务市场。二是合理调节收入分配。建立与经济发展相适应的收入增长机制,增加城乡居民收入。在经济发展基础上逐步提高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和最低工资标准。规范分配秩序,维护和实现社会公平。三是扩大消费。引导城乡居民消费,改善消费环境,促进消费结构升级。整顿和规范流通秩序,保障消费安全,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
    全面推进依法治县。一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注重发挥人民政协、工商联和民主党派的参政议政作用,发挥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的桥梁纽带作用。提高重大政务活动的公开程度和人民群众对政务活动的参与程度。发展基层民主,全面实行政务公开、厂务公开、村务公开,加强社区民主建设。二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县进程。加强政府法制工作,规范行政执法程序和行为,严格行政执法监督。推进司法行政体制和工作机制改革,强化司法监督,促进司法公正。抓好普法教育,增强全民法律意识。推进法律援助工作,维护弱势群体的合法利益。加强民兵预备役和国防动员体系建设。三是努力保持社会稳定。强化维护社会稳定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完善社会利益协调和社会纠纷调处机制,加强人民调解工作,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加强和改进信访工作,积极预防和妥善处置群体性事件。强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健全社会治安防控体系,继续深入开展平安县创建活动,严厉打击危害国家安全和社会治安等各类刑事犯罪活动和经济犯罪活动。
    五、推进机制体制创新,为建设和谐陆川提供重要支撑
    深化体制改革。统筹推进制度创新,全面深化经济政治社会各领域的改革。一是推进政府管理创新。创新政府管理理念,建设有限政府和责任政府、法治政府和人本政府、高效政府和廉洁政府,以机制创新强化政府公信力、约束力、执行力,以技术创新提升工作效率。二是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加快国有集体企业产权制度改革,加强国有资产监督管理。规范政府投资行为,健全政府投资决策责任制度。进一步推进财政、税收、金融、涉外经济和水利管理等体制改革。三是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坚持政治上鼓励、政策上扶持、方向上引导、法律上保护,放手发展非公有制经济。依法保护私有财产。从投融资、税收、土地使用、对外贸易等方面加强对非公经济的政策支持。四是构建完善的要素市场体系。重点培育和发展资本、土地和房产、产权交易、人才和劳动力市场。鼓励和引导企业通过上市等方式在资本市场融资。加强要素市场监管和社会诚信建设。
    扩大开放与合作。实施互利共赢的开放带动战略,以大开放促进大合作、大发展。一是加快推进“两个融入”。主动接纳泛珠三角经济区、长三角地区的产业、资金、技术、人才、信息辐射。发挥中国—东盟博览会、中小企业商机博览(中国?玉林)会的窗口平台作用,加强国际国内经贸合作。发挥近海区位优势,加强对接合作,促进产业互补,积极参与北部湾经济区开发建设。二是扩大利用外资。完善招商引资激励政策,改善投资软硬环境,积极引导外资投向优势产业、现代服务业和高新技术产业;确立重点招商引资机制,积极寻求大企业、大公司、大财团与陆川对接。加强与华侨、华人和港澳台同胞的联系,引导、鼓励海外侨胞回乡旅游省亲和投资。积极争取利用国外优惠贷款。三是扩大对外贸易。转变外贸增长方式,优化出口商品结构、市场结构、经营主体结构和贸易方式结构,扶持和培育一批大中型出口龙头企业。加快进出口基地和出口促进体系建设。
    推进科技进步与创新。建立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有机结合的区域科技创新体系。落实支持自主创新的优惠政策。增加科技投入,依托特色资源和主导产业,集中力量实施一批重大科技专项工程,促进技术进步和产业结构升级。加强科技基础设施建设,构建具有一定影响力的科技创新基地。培育高科技企业和企业家。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和科技交流合作,加大科技成果转化和科技普及力度。
    优先发展教育。坚持“三个面向”深化教育改革,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不断提高教育质量,提升人力资源素质,建设学习型社会。加强教育发展规划,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推进中小学布局结构调整,促进各级各类教育健康和谐发展。巩固提高“两基”水平,认真落实国务院西部农村九年义务教育的有关政策,切实解决农村义务教育问题。扩大普通高中发展规模,进一步开发优质资源,提升高中发展质量。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加强教育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农村中小学危房改造力度,加快教育现代化和信息化建设,全面改善办学条件。鼓励、支持和引导民办教育,鼓励民间资本参与学校建设。
    实施人才强县战略。加大人才小高地建设力度,实施人才重点开发计划,加强党政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和专业技术人才三支队伍建设。抓紧培养高技能专业人才、农村实用人才、非公经济组织人才。实行领导干部对优秀人才的联系、关护制度。健全人才市场体系,推进市场配置人才资源,改善人才发展环境。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创新人才工作体制机制,鼓励引进国内外高素质人才以多种方式服务陆川建设。
   

    扎实推进2006年工作
    2006年是实施“十一五”规划的第一年。开好局、起好步,意义重大,影响深远。今年我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全县生产总值和财政收入各增长12%左右,单位生产总值能源消耗明显降低,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6%左右,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各增长7%左右,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上涨控制在3%左右,城镇新增就业3000人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为此,必须奋力拼搏,扎实推进,努力做好八个方面工作:
    一、在经济发展上实现又快又好的新开局。今年全县计划新开工投资1000万元以上项目20个以上,列入全市统筹推进的新开工重大项目6个以上。要把扩大投资与推进项目建设紧密结合,多渠道筹集资金,新开工建设一批重大产业项目、基础设施项目和社会事业项目,加强项目建设的跟踪、协调、服务,确保一批项目按期竣工投产、达产达效。重点抓好玉柴工程机械二期工程、玉柴物流、金创汽车机械零配件基地、开元机器、玉柴汽车电器、福达铸锻中心、三鑫微铬合金、温氏养殖、陆川猪深加工等一批重点项目的跟踪服务,确保项目尽快建成投产。要切实做好龙豪工业物流区、北部工业集中区基础设施、水泥技改等一批重大项目的前期工作,争取早日开工建设,努力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15亿元目标任务。统筹抓好煤、电、成品油供应及运力安排,努力缓解瓶颈制约。加强挂钩联系和对口帮扶工作,充分调动各级各部门加快发展的积极性。抓好经济运行分析和协调,及时解决经济运行中的突出问题。强化督查,确保各项决策部署落到实处。
    进一步密切政、银、企关系,继续抓好依法理财治税。要加大对优势产业和强优企业的扶持,培植新财源,壮大支柱财源。要依法强化税收征管,应收尽收,优化支出结构,努力确保财政收支平衡。特别是要加强对重点行业、重点企业和重大投资项目税源情况的跟踪调查分析和征管,确保法定收入不流失。要优先保证农业、科技、教育等法定支出,优先保证工资正常发放,优先保证各项重点支出。要建立健全财政收入增长激励机制,抓好鼓励县域经济发展、鼓励县乡增加财政收入、鼓励招商引资等各项政策的落实。积极配合推进金融改革,增进金融对地方经济的支持。
    二、在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上迈出新步伐。按区党委提出的“三化五建六新”的要求,以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建设为突破口,以发展农村经济、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增加农民收入为中心任务,做好总体规划,有序、有效推进新农村建设。县里将在马盘走廊主轴搞新农村建设试点,今年重点规划建设古城镇北豆移民新村、乌石镇谢鲁农民新村等社会主义新农村试点,每个乡镇选择条件好的村搞一至两个试点,以点带面,全面推开。扩大公共财政覆盖范围,整合各类支农资金,积极争取国家支持,引导和促进社会投资,强化农村道路、水利、能源、教育、卫生、文化设施建设,逐步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稳定粮食生产,大力发展优质稻、专用稻生产,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以基地为示范,以标准化、无公害生产为支撑,大力发展规模化生产,做大做强优质稻、中药材、马铃薯、食用菌、优质水果、剑麻、果蔗、桑蚕、麻竹等优势种植业和陆川猪、优质瘦肉型猪、优质三黄鸡、草食动物、名特优水产品等优势养殖业。积极引进、培育农业龙头企业。以投资3000万元的广东温氏集团养殖项目落户陆川为契机,加大农业项目建设力度,促进我县畜牧业的大发展,带动合作农户致富。抓好原产地认定和产品认证工作,完善动植物防疫体系和农业标准化体系。落实支农惠农政策,减轻农民负担,提升劳务经济水平,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更高层次推进马盘走廊发展,带动县域经济加速崛起。
    三、在先进制造业和服务业发展方面上新水平。加大技术改造投资力度,着力抓好机械机电、冶金建材、林产、铁锅、制药、陶瓷、塑料、化工、食品加工等产业的技术改造。继续做强做大机械机电、冶金建材两大支柱产业,培育铁锅支柱产业,形成产业聚集辐射效应。坚持将主要生产要素优先向强优企业配置,扶持壮大玉柴工程机械、兴宝、宏达、金创、开元机器、国泰农药、玉柴汽车电器、南发等强优企业。继续加快县北部、珠砂、米场、温泉、龙豪、大塘坡等六大工业集中区的建设,配套完善基础设施,优化管理和服务,重点统筹推进北部工业集中区和龙豪工业物流区建设。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吸引更多的品牌企业和知名企业入园,把工业集中区建成工业发展的主战场。着力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产品竞争力,壮大工业经济总量,努力实现全县工业增加值突破17亿元。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快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抓好商贸、物流、房地产、旅游等相关服务业发展专项规划,加快服务业基础设施建设,组建服务业集团,加大服务业招商引资力度,促进服务业加快发展。以抓好旅游项目建设为重点,按照打造“岭南第一泉、岭南第一庄”品牌的要求,加快乌石至谢鲁山庄旅游公路的规划建设。以温泉为龙头,加快谢鲁天堂温泉度假中心的建设步伐,打响旅游特色品牌,发展壮大旅游业。以发展旅游业为契机,加快推进服务业发展。
    四、在构筑区域性中心城镇上取得新进展。按照“适度扩大规模,重点完善城镇功能”的发展战略,深入推进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大会战。加快县城规划和小城镇体系规划的修编。继续围绕县城“1233重点工程”,扎实推进各项工程项目建设。重点抓好“一江一轴两环两路三区”规划建设,主要抓好东环路、新洲路市政商业广场、温泉路南段综合改造、九洲江综合治理、垃圾卫生填埋场等项目规划建设,完善九洲江东西滨路北段、新洲南路、县城区电网改造等工程建设。坚持以新区建设带动旧城改造,加快推进中山商住小区、龙豪工业物流区、白鹤岭行政商住开发区规划建设。依托马盘走廊和交通枢纽,加快清湖和马坡、米场、乌石三个自治区试点镇为重点的小城镇建设,逐步形成一批布局合理、功能齐全、环境优美、秩序良好、具有地方特色的城镇群。发挥政府投入的导向作用,把政府的有限资金投入到老百姓迫切要求解决的项目上,投入到可以促使民间资本倍速投入的项目上。对城镇土地资源、基础设施和无形资产实行市场化运作,鼓励引导商业银行和民间资本投资城镇建设,多元化筹集建设资金。加强对城区市容环境综合整治,继续抓好城镇主要道路改造和小街小巷硬化,特别是温泉北路的“填平补齐”、“穿衣戴帽”工作,用铁的手腕整治市容环境,进一步改善城镇面貌。
    五、在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上取得新突破。扎实推进乡镇机构、农村义务教育和县乡财政体制改革为主要内容的综合配套改革,基本完成规模以上国有企业产权制度改革。继续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加快发展。要充分发挥中国—东盟博览和中小企业商机博览(中国?玉林)的平台和窗口作用,积极实施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和“东靠西联、南向发展”的区域合作战略,引导、鼓励侨胞回乡投资。坚持以项目为中心,吸引县外大企业来陆投资,今年力争一个全国知名品牌企业到陆川投资。全力抓好南博会、玉博会已经签约的重大项目的跟踪落实,提高合同履约率、资金到位率和项目开工率。加大接纳产业转移工作力度,继续实施乡镇部门招商引资责任制。努力扩大外贸出口,优化出口结构,加快日用陶瓷、针织服装、机械机电等出口产品基地建设。支持各类企业自营出口,壮大对外经贸市场主体。
    六、在各项社会事业发展上有新推进。加大财政对各项社会事业的投入,重点向基层公共设施倾斜。集中力量实施一批重大科技专项工程,促进产业集群和新兴支柱产业的技术进步和结构升级。深入实施“普九”攻坚,巩固提高“两基”水平,认真落实国务院西部农村九年义务教育的有关政策。加快高中教育发展,规划建设好陆川县职业技术学校,加快陆川青少年活动中心和老年活动中心建设。加快技能型实用人才的培养,利用多种方式开展下岗失业人员、农村劳动力就业培训,鼓励支持民办教育发展。加强党政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和专业技术人才三支队伍建设,抓紧培养高技能专业人才、农村实用人才、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人才,进一步建立健全人才市场体系。积极推进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抓好乡镇文化站的建设。深入推进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加强体育基础设施建设,抓好陆川县体育馆的综合改造工程建设。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提升公共卫生服务能力和水平。稳步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工作,建立农村大病救助制度,为更多农民健康提供有力的保障。加强高致病性禽流感的预防和控制。规划建设陆川县人民医院综合大楼,抓好乡镇卫生院配套设施、村卫生室等重点项目建设。继续实行计划生育目标管理责任制,完成上级下达的人口控制指标,稳定低生育水平,努力降低出生人口性别比,促进优生优育。健全资源有偿使用制度,重点抓好矿山资源的利用和管理,统筹安排各类建设用地,确保集中用地、集约用地。以东、西山水源林保护区为重点,建设和保护九洲江水源涵养保护区。继续实施植树造林、封山育林、退耕还林等“绿色工程”。大力推进生态镇、生态村、绿色生态家园建设,建设一批生态示范村、生态示范镇。
    七、在解决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问题上取得新成效。继续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千方百计增加就业岗位,重点做好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工作,统筹做好大中专毕业生、退役军人、城镇新增劳动力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完善城镇医疗保障体系,继续扩大各项社会保险覆盖面,研究解决农民工的社会保障问题。建立健全城乡低收入困难群众社会救助体系,规范完善城镇低保工作,增加农村“五保户”供养、特困户救济经费投入。努力完成首批“整村推进” 贫困村的扶贫开发任务。加强安全生产工作,杜绝各类重特大安全事故的发生。依法严厉打击各种刑事犯罪和经济犯罪,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加强对群体性事件的预警、排查和处置工作,妥善处理因人民内部矛盾引发的各种群体性事件。继续深入开展平安乡镇(街道)、平安村屯、平安校园、平安企业、平安家庭等创建活动,营造和谐稳定的政治环境和城乡居民安居乐业的社会环境。
    今年要围绕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办好一批实事好事。根据我县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本着统筹兼顾的原则,今年县政府确定10件为民办实事的项目:①实施农村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免收学杂费,帮助和支持贫困学生完成义务教育阶段学业。②继续巩固和稳步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工作,有效缓解农民因病致贫、治病返贫的现象,为更多农民健康提供有力的保障。③筹集资金900多万元,建设混凝土住房30000平方米,解决300户1500多库区移民住房改造工程;抓好古城镇北豆移民新村建设,改善库区移民生产生活条件。④免费举办全县青年农民种养实用技术培训班200期,5万人次。⑤加大旧城区改造力度,建设完善新洲南路。⑥抓好全县20个中小学危房改造工程,完成改造面积7200多平方米,改善办学条件。⑦投资431万元新建10条20公里乡村四级公路,规划建设乌石至谢鲁山庄的旅游公路。⑧投资350万元,抓好15个村1.2万人的饮水安全工程。⑨继续抓好城区东西山生态林工程建设,新种植水源林1500亩;继续推进生态家园建设,新建设沼气池500座。⑩抓好投资330万元的米场镇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建设,改善农业生产条件。
    八、在政府管理水平和服务效率上有新提高。适应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一要推进政府管理理念创新。牢固树立有限政府和责任政府的理念,切实改变政府职能错位、越位、不到位的状态,尤其要解决不到位、不作为的问题。在履行“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职能的同时,把 “社会管理,公共服务”职能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树立法治和人本政府、高效和廉洁政府的理念,坚持以人为本,强化责任效率意识,推进行政效能建设,实施行政问责,深化政务公开,依法行政,规范政府行为。二要推进政府管理机制创新,强化政府公信力、约束力、执行力。健全科学的工作机制、政府应急管理机制、预防和调解社会矛盾新机制以及政府绩效考评体系,提高政府公共服务水平。进一步健全政府采购制度。完善政府投资项目决策机制,规范政府投资行为。建立开放的、参与式的民主决策机制,健全重大问题集体决策制度和专家咨询制度,实行重大项目预告、重大事项公示和社会听证制度,促进决策科学化、民主化。加强行政监督,主动接受人大的法律监督、政协的民主监督和司法监督,自觉接受群众监督和舆论监督。三要推进政府管理技术创新,全面提高政府工作效率。加快电子政务建设,构建电子公共服务平台,优化政府工作流程,促进政务的公开、公平,提高行政效率;建立行政审批监控体系和电子监察系统,提高服务质量;依法加强公务员队伍建设,不断提高公务员的开拓创新能力、依法行政能力和公共服务能力。


    各位代表!陆川现代化建设的蓝图已经绘就,勤劳智慧的陆川人民一定能够战胜前进道路上的艰难险阻,共同创造更加美好幸福的明天!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在自治区党委、政府和市委、市政府以及县委的坚强领导下,奋发图强,扎实工作,再创辉煌,为圆满完成“十一五”宏伟目标,为陆川的振兴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