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约撰稿 李世杰
淘宝网近日发布的《2007年上半年网络购物报告》显示,今年上半年,淘宝网的总成交额已突破157亿元,接近2006年的全年成交额169亿元,同比增长了约200%。按人均数值计算,上海成为人均网购消费增长最快的城市。分析师认为,这意味着在我国的网购市场,庞大的互联网用户群已被撬动。调查表明,目前,尝试过网上代购交易的中国用户已经成千上万,其中最高个人交易额达到每月上万美金。
代购产品价廉
网友张小姐从事代购业务。据张小姐称,通过她可以代购到多个女装品牌的服装,而且价格相当实惠。比如,“江南布衣”的代购折扣为7折、“卡芙芮”6.5折、“坚持我的”7折。而在平时,如果你不是这些品牌的贵宾客户,很难打到这么低的折扣。“基本上都在6-7折左右。一些名气不大的品牌几乎所有款式都能买到,但知名度比较高的品牌就得靠运气。”张小姐透露,“如果看中喜欢的款式,可以先到专卖店里试穿,再记下货号就可以了。”
在网上代购店里,记者发现其商品多以品牌产品为主,网上代购店的商品,往往会比商场的实际产品价格便宜一半左右。在一个购物论坛,记者看到一个“5.8折代购正牌商品”的帖子,列举了可以代购的品牌,包括了ONLY、艾格等知名品牌。
同时,记者发现,在这些网上代购店人员中,有的就是商场内部员工甚至是专卖店的员工,他们可以拿到内部员工价,而遇到节日、店庆等促销,则优惠空间更大。于是,不少专柜员工纷纷“下海”。不过,有的代购人仅仅是因为喜欢逛街而从事上了这个行业,也有的人是因为工作带来的便利条件而成为代购人,如外企员工、空姐等,不过“这些仅仅是副业”。他们通过各种渠道去获得更优惠的价格,有的和商家达成书面或口头的协议,有的则是借助自己工作的便利条件。所以,他们能够以非常优惠的价格在网上进行交易,有的名牌产品的价格甚至低于当地正常价格的一半以上。
网上代购存在风险
但不可否认,网上代购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存在着诸多问题。据中消协披露,去年网络交易投诉已占全部投诉的10%。作为代购网站这一新兴网络业务,由于其比传统购物网站多了一道代购手续,所以风险更大。
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教授李先国指出,代购属于新生事物,目前还处于监管的真空地带,他们完全靠信誉做生意。由于提供代购的网站及论坛仅仅是交易平台,不承担产品质量等相关责任,代购在给消费者带来实惠的同时,也存在一定的风险,尤其是代购人和消费者往往仅通过电话、短信和网络联系,消费者对代购人的真实姓名、身份、地址并不了解,因此一旦发生承诺不兑现等情况,消费者维权非常困难。网上代购无保障,风险难防范。
由于网站的特殊性,通过网络找代购,买到的商品大多没有购物凭证,退货、换货几乎不可能。同时,因为是在网上交易,主要是通过信誉来进行交易,所以,有些不法分子就利用这个监管空隙进行欺骗性的经营,利用假货、冒牌货、仿真货来欺骗网上购买者的钱财。
网上代购同样需要诚信
今年3月商务部发布的《关于网上交易的指导意见暂行》提出,作为网上交易的服务提供者,应提供规范化的网上交易服务,维护交易秩序,保护消费者权益。中国电子商务专家、中国政法大学副教授于淼对此非常认同,他说,网购是新兴行业,因此目前设立专门的法律法规尚且早了。“在目前信用体系不健全的情况下,网站只能靠自律。”
第三方支付平台“支付宝”在国内的首个互联网信任环境调查显示,在收到的396542份网民在线调查问卷中,88%的网民认为非常有必要给诚信的企业和个人贴上“信用标签”。75%的网民在网上交易时最看重商家的资质和诚信,远超过对价格的关注16%。同样,网上代购也需要诚信。
在今后如何进一步改善互联网信任环境方面,56%的参与调查的网民认为应该成立第三方信用评价体系,所有商家和个人必须经过认证和审核,利用技术手段进行监控非常必要。
业内人士认为,消费者要想保护自己的权利,最好在交易前与代购网签订一份电子合同,从目前的网络技术上来说,电子合同的签订已经不存在任何障碍,从法律上说,电子签名也已经得到认可,现在缺少的是消费者和商家的使用意识。因此,记者呼吁有关方面尽快制订一份针对电子商务特点的买卖标准合同,在各商务网站进行推广。与此同时,电子商务也亟需一部地方法规予以规范,特别是对开设电子商务网站的企业资质予以限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