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木壳炮艇到"中华神盾"-中国海军装备加速迈向现代化
新华网北京8月6日电(记者王洋吴登峰徐兴堂)在青岛的海军博物馆里,展示着一艘排水量仅六吨的木壳鱼雷艇。1957年,周恩来总理就是乘坐它检阅驻青岛的海军部队。
在这个博物馆里,还收藏着大批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初创时期的装备,包括最早的驱逐舰、护卫舰、潜艇、导弹、海航飞机等。其中有的是从苏联引进的,有的是缴获的国民党部队的。
尽管这些舰船装备中有很多曾在保卫中国海疆的战斗中立下过赫赫战功,但与今天中国海军的装备相比,只能算是凝结着厚重历史的"老古董"了。
自1949年4月23日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宣告成立至今,半个世纪的时间,人民海军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已经发展成为一支重要的战略国防力量。不但海陆空兵种齐全,而且舰船装备也加速向现代化、信息化迈进。
公开信息显示,人民海军已经拥有了一批具有信息化水平的新型导弹驱逐舰、护卫舰、潜艇和作战飞机,以及相配套的精确制导导弹、智能鱼雷、远程侦察雷达、高射速舰炮及电子战系统等武器装备。
退役海军中将朱洪禧接受记者采访时,把中国海军装备的发展分为初创阶段、自力更生造船阶段和现在的转型阶段。
朱将军曾于1954年11月在一江山岛附近,担任编队指挥,以排水量仅22吨的鱼雷快艇击沉了到大陆水域骚扰的国民党军"太平"号护卫舰,立下赫赫战功。此后他一直在海军工作。
"我们最初的舰艇都是从国民党军手中缴获的,"他说,"后来从苏联引进了一些舰艇,吨位逐渐由十吨级上升到百吨级、千吨级。"
以自力更生造舰艇为标志,中国海军进入快速发展阶段。他说,中国不仅建造了自己的驱逐舰、护卫舰,还造出了技术难度更高的常规潜艇和核潜艇。
"50多年来国民经济的发展为海军装备的发展奠定了基础。现在我们自己造的舰艇在国际上也算得上是先进的。"他说。
他认为,目前海军正处在向高科技电子信息发展的极其重要的转型期。"以前靠的是力气,得能把炮弹抱起来塞进炮膛。现在需要的是知识、是大脑,必须适应世界信息技术应用的飞速发展,才能不落人后。"
在海军某基地,记者看到了中国国产的新一代导弹驱逐舰。这种封闭型军舰不但外型优美,而且具备对空中、水面和水下目标的攻击能力,以及超视距打击能力和区域防空能力,被海外一些研究者誉为"中华神盾"。
当战斗警报响起时,舰面上看不到一个人。所有的武器设施全部通过舱室内的电脑进行操控。
当然,海军的进步不仅仅是在装备上。2006年底中国发布的国防白皮书说,海军要"加强适应信息化条件下作战需要的海上机动兵力建设,增强近海海域的整体作战能力、联合作战能力和海上综合保障能力。"
人民海军正在向这个目标前进。由战舰和综合补给舰组成的编队已对全球数十个国家进行了友好访问,并顺利完成环球航行,显示出强有力的海上综合保障能力。
在海军航空兵某部,记者看到训练中的舰载直升机稳稳当当降落在驱逐舰狭小的甲板上。目前海军航空兵已经实现了夜间行进中着舰,潜艇、水面舰艇和舰载机协同作战已成为海军日常演练的重要内容。
高素质人才的培养也是人民海军转型时期的发展重点。目前海军不仅有飞行员舰长、博士舰长,更培养出了一支技术精湛、勇于为国献身的士官队伍。
"在新中国成立前,中国有海无防,无论是清朝水师还是国民党海军都不堪一击,"朱将军说,"我们的海军正逐步壮大并向信息化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