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城市服务业发展规划
来源:盐城市发改委 更新时间:2012-04-14

 
 

  服务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产业。加快发展服务业有利于扩大消费,推动经济增长;有利于促进制造业发展,提高经济综合竞争能力;有利于增加就业,实现经济社会稳定发展;有利于提升城市功能,增强城市辐射能力。为进一步推进盐城服务业更快更好地发展,根据《盐城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结合盐城服务业发展实际,制定《盐城市服务业“十一五”发展规划》。

  一、发展现状和发展环境

  (一)“十五”发展成就

  “十五”以来,全市服务业坚持以服务工业化、推进城市化、促进农业产业化为方向,以招商引资、项目推进为手段,积极提升传统服务业,大力发展新兴服务业,突出发展现代服务业,盐城服务业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1、经济总量快速扩张

  与2000年相比,全市服务业增加值由171.5亿元增加到2005年的334.2亿元,年均增长13.1%,比同期GDP增幅高0.6个百分点,占GDP的比重由31%上升到33.3%;服务业吸纳就业人数达到114.3万人,比2000年增加29.7万人,占全社会从业人员的比重达35.9%;实现地税12.8亿元,同比增长30.6%,占全市地税总额的比重达57.6%,创我市“十五”以来的最高水平。

  2、结构优化步伐加快

  经过“十五”时期的发展,我市服务业结构得到了优化升级,主要表现在以下三方面。

  传统行业迅速提升。商贸领域呈现出现代化、特色化和集聚发展的良好势头。目前,全国连锁企业20强中已有8家进入盐城;本土超市江苏雅家乐集团有限公司连锁门店近50个,年销售额近4亿元,已经跻身全国连锁企业100强之列,人民大超市、商厦超市、药品及烟草、餐饮连锁店发展迅速;先后引进了时代超市和苏果超市等大型卖场,填补了我市大卖场业态的空白;建设了中茵海华、大丰鸿基、射阳金阳、建湖东方金基广场等综合购物中心,形成了一大批特色街区。

  新兴行业快速崛起。旅游资源开发步伐加快,湿地生态和红色两大旅游品牌知名度有了明显提高;2005年,全市金融、租赁和商务服务、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软件等新兴服务业增加值增幅分别达15.3%、16.1%和16.5%;反映市民综合素质的教育、文化、体育、广播电视业得到了较快发展。电子商务也有所起步。

  生产性服务业开始起步。形成了汽车及零部件物流、医药物流、烟草物流和邮政物流等专业物流,一批面向主要产业集群服务的专业物流正在规划建设之中。建立了科技园区等13家科技创新服务机构,科技咨询服务企业近200家,具有技术贸易证书的专兼职技术贸易机构900多家,科技服务人员近万人。职教集中区工程也已启动。

  3、对外开放初现成效

  先后引进了易初莲花、富安百货等海外服务企业,同时,苏宁、苏果、文峰、五星等一批国内知名的服务企业纷纷到盐城设点。目前,全市经营性服务行业新增投资中80%以上来自市外。外来资本的进入,不仅缓解了发展资金不足的矛盾,还带来了新的理念和新的管理方式,有力地支撑了我市服务业的规模扩张和水平提升。

  (二)“十一五”发展环境

  “十一五”期间,我市服务业将面临一个机遇和挑战并存、机遇大于挑战、能够实现快速增长的重要时期。我市服务业发展面临的有利因素主要表现在以下四方面。

  1、产业结构升级加快,服务业将进入加速扩张期。发达国家和地区的经验表明,人均GDP处于1000-3000美元区间,工业的主体地位更加突出,城市化步伐明显加快,居民消费结构快速升级,产业结构进入快速变动期,服务业将得到快速扩张。目前,我市人均GDP已经越过1000美元门槛,“十一五”末将达到3000美元,服务业已经进入加速扩张阶段。在生活领域,随着居民收入增长和消费环境的改善,居民消费正悄然地从物质消费为主向服务消费为主的方向发生质的转变,教育培训、旅游休闲、文体娱乐、医疗保健等服务性消费比重将大大提高,电子及通讯设备、轿车、住宅等服务含量高的消费需求成为新的需求热点,这些都将成为服务业快速增长的现实空间。在生产领域,随着工业规模的加速扩张,特别是汽车、纺织等重点产业集群的发展,生产性服务需求将会明显增长,同时,由于竞争的压力和社会分工的细化,加工环节之外的设计、运输、营销、信息等环节将加速从生产领域中分离开来,成为独立的、社会化的服务部门,能够极大提高服务产品的有效供给,促进服务业高速增长。

  2、对外开放迈向纵深,服务业将进入快速提升期。近年来,国际产业转移发生了新的变化,服务业已经成为国际产业转移新的热点,全球服务业外商直接投资在投资总额中已经超过了60%。随着全球经济步入新一轮增长期,专家预计“十一五”期间全球服务业外包市场将以每年30%-40%的速度递进。按照中国入世承诺,我国商业、通讯、建筑、分销、教育、环境、金融、旅游和运输9大部门、约90多个分部门的对外开放程度将大大提高,2005年以后,外资进入许多服务业领域的地域、数量和股权限制都将被取消,金融、批发零售、旅游、运输、仓储等领域将成为外资进入的热点领域。服务业的对外开放必将大大地推进国内外市场的一体化,同时也将引入先进的管理方式和全新的经营理念,极大地提升我国服务业发展的整体水平。盐城拥有得天独厚的沿海港口、滩涂湿地和劳动力资源,正在建设和完善的水、陆、空立体交通网络将把盐城带进以上海为中心的三小时经济圈,随着工业化、外向化和城市化战略的加快实施,盐城服务业在接受发达国家和地区产业转移方面的比较优势将进一步显现,只要我们发挥优势,抓住机遇,就一定能够在开放中实现服务业的快速发展。

  3、重视程度日益提高,服务业将迎来重大机遇期。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把加快发展服务业作为实现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任务,作为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实现投资和消费双驱动、提升产业竞争能力和增加就业的重要举措,予以高度重视。江苏省委、省政府以前所未有的力度重视服务业发展,出台了一系列促进服务业发展的政策。我市已经将服务业发展作为实现科学发展的战略路径,一个借助于服务业加快发展来推进经济和社会率先发展、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社会共识已经形成。在这种氛围下,服务业发展的政策环境有望得到明显改善。一是垄断将被打破。目前,存在进入管制和垄断问题的行业主要是服务业,这些行业收费高而服务质量差,抑制了消费,也抑制了服务业自身的发展。国家已经提出要加快推进改革,放宽准入领域、降低准入条件、培育多元化的竞争主体等。打破垄断,鼓励竞争的政策措施,将有力地促进服务业的快速发展。二是消费环境将更加宽松。国家正在全面清理和废除抑制消费的政策,制定更加积极的消费政策,对繁荣市场、加快流通、增强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力,将产生积极影响。三是扶持力度将进一步加大。政府对服务业发展的扶持力度不断加大,逐步取消了服务行业的不合理政策,出台了重点行业的税费优惠政策,设立了专门支持服务业发展的引导资金,必将有利于吸引社会资本投资于服务业,更加有力地促进服务业发展。

  4、基础设施日趋完善,服务业将步入高速增长期。我市基础设施投入不断加大,加快服务业发展的基础和条件日趋完善。一是交通运输基础设施建设得到快速发展。全市干线公路网基本形成,村村通公路目标基本实现,沿海、盐淮等高速公路全线贯通,途经全市6个县(市、区)的新长铁路全线通车,开通了盐城至汉城国际航班,大丰港一期工程两个5000吨级码头已经建成,一类口岸已获批准,全市初步形成了港口、公路、铁路、水运、航空衔接配套的立体交通运输网络。二是通信条件不断改善。信息网络和通信管道等基础设施逐步完善,全市已形成电信、联通、移动、网通、铁通等多家公司竞相发展的良好局面,基本实现了通信服务的网络化、现代化。基础设施的日趋完善,既有利于促进我市消费性服务业的持续高涨,又有利于我市生产性服务业的加快发展和扩大开放。

  “十一五”时期,我市服务业面临着较好的发展机遇的同时,也面临着诸多挑战,必须引起高度重视。这些不利因素突出表现在以下三方面。

  1、体制机制障碍依然存在

  良好的体制机制是服务业快速发展的前提和基础。我市加大了体制机制改革力度,有力地促进了服务业发展,但仍然存在着一些影响服务业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服务业发展的进入门槛较高,服务业企业的登记注册条件和经营范围限制较多,市场准入的规定不尽合理。我市服务业发展的社会化和市场化程度不足,许多服务业被当作福利性的事业来办,文化和体育等行业的发展过多地依赖于政府投入,严重影响着服务业通过市场化方式加快发展。

  2、产业基础相对较弱

  我市刚刚进入工业化中期,工业经济总量较小,工业内部结构不优,与大规模发展生产服务业的要求还有一定差距;受传统观念和社会化服务水平不高的双重制约,目前工业企业“小而全、大而全”的内置式服务模式,一定时期内还难有大的改变,企业的设计、技术开发、营销等服务部门难以由社会提供专业化服务,突破生产服务业的难度很大。城市化过程就是服务业发展的过程。目前,我市城市规模还不够大,城市化水平偏低,服务业不够发达,服务企业普遍存在规模小、水平低、竞争力不强等问题,缺乏引领全市服务业强劲发展的骨干龙头企业,严重制约着我市服务业的快速发展。与工业化和城市化水平较高、现代服务业发展先行的苏南、苏中等先进地区相比,我市服务业发展处于劣势。

  3、人才矛盾将更加突出

  引领未来服务业发展的主要领域几乎都集中在现代物流、金融保险、信息中介、创意策划、研发服务等现代服务行业,这些行业对人才要求相对较高。而我市目前服务业从业人员的职业技能和知识水平较低,很难适应现代服务业发展要求,不加快引进和培养一批知识型、技能型的现代服务业实用人才,盐城服务业将难以实现持续跨越发展的目标。

  二、指导思想、发展目标和发展战略

  “十一五”盐城服务业发展的总任务是:实现以消费为主、服务本地为特征的初级阶段向生产主导、以开放促发展为特征的新阶段转变。为了适应这一战略转变,我市要科学合理地制定“十一五”服务业发展的指导思想、发展目标和发展战略,抢抓发展新机遇,应对新挑战,破解新难题,努力谋求全市服务业超常规、跨越式发展。

  (一)指导思想

  “十一五”期间,全市服务业发展的指导思想是: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统领服务业发展全局,紧紧围绕“全面奔小康,建设新盐城”的总体要求,以市场化、产业化、社会化为方向,以服务工业化、推进城市化、促进农业产业化为目标,着力实施扩大开放、名牌培植、项目推进、人才支撑四大战略,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大力提升消费性服务业,积极发展社会服务业,不断提高服务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提高服务业从业人员占全社会从业人员的比重,提高服务业税收占地方财政的比重,为实现全市经济社会率先发展、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发挥更大的作用。

  (二)发展目标
  
  围绕建设我国东部沿海大城市的总方向,努力打造“湿地之都·兴业乐园”的盐城服务业品牌。

  1、总体目标:

  ──创建特色旅游胜地。以发展湿地旅游为龙头,加快建设大景点,打造大品牌,开拓大市场,弘扬大文化,美化大城市,彰显“东方湿地之都”的城市特色,使旅游业尽快成为我市服务业塑造品牌、集聚人气、引领发展的支柱产业。

  ──创建生产集聚宝地。依托产业集群、工业园区和农业特色经济,大力发展生产急需的金融保险、交通物流和跨区域专业市场,积极突破职教、科技、信息服务业,加快提高农技服务业,不断改善区域投资和发展环境,加快工业化和农业产业化进程。

  ──创建城乡人居福地。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和全面小康社会的要求,推进城镇化特别是百万人口大城市的建设进程,积极提升商贸业,重点搞好房地产业、社区服务业和医疗服务业,加快创建生态盐城、平安盐城、和谐盐城。

  2、总量目标:

  到2010年,全市服务业增加值力争达到800亿元,占GDP比重达到40%;从业人员达到 130 万人,年均增加 3万人,服务业从业人员占比达到40%以上;服务业实现地方税收年均增长20%以上,占地税收入的比重力争提高到60%。

  (三)发展战略

  全面实现我市服务业“十一五”发展目标,需要实施扩大开放、名牌培植和项目推进、人才支撑四大战略。

  1、扩大开放战略

  把握经济全球化、融入长三角、接轨上海给盐城服务业带来的战略机遇,深化体制改革,放宽准入条件,降低进入门槛,加快转变政府职能,努力建立高效的服务型政府,不断优化发展环境,扩大服务业对内、对外开放的广度、深度和力度。注重引进与产业发展和城市功能提升关系密切的现代服务业,引进国际国内大型服务企业,引进先进的发展理念、管理方式、业态形式和经营手段,实施“请进来”投资与“走出去”经营相并举,以大开放促进大发展。

  2、名牌培植战略

  走质量兴业之路,在全市主要服务行业选择一批规模较大、业态先进、管理规范、增势强劲的服务业企业,作为市级服务业重点企业进行培植,进而引导广大服务业企业扩规模、上水平、创名牌,营造骨干企业领军、行业特色鲜明、区域集聚加速的名牌效应,提高我市服务业综合竞争能力。通过五年努力,力争全市有3-5家服务业企业成为省内或国内知名企业,形成一批富有影响力的服务业特色行业和集聚区。

  3、项目推进战略

  项目推进是盐城服务业超常规、跨越式发展的关键环节、战略之举。针对盐城服务业总量偏小、对经济增长贡献份额偏低、自身发展能力不足的实际,必须强化招商引资,强势推进项目,通过每年建成一批规模大、辐射强、对地方企业具有示范带动作用的大项目、新项目,增强我市服务业的扩张能力,提高服务水平。

  4、人才支撑战略

  牢固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的理念,以服务业发展为主导,着力用好现有人才、引进急需人才、培养新型人才,加快建设与我市服务业发展需要相适的党政干部、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和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加强人才管理体制和激励机制建设,建立健全有效的选拨任用和激励约束机制,切实解决人才引进难、扎根难、用好难的问题,努力营造让有能力、想干事、能干事的人脱颖而出的制度环境。
 

  三、发展重点

  “十一五”期间,我市将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大力发展消费性服务业,积极发展社会服务业,重点发展现代物流业、金融保险业、技术服务业、信息服务业、旅游业、商贸流通业、房地产业和社会服务等八大领域。

  (一)生产性服务业

  根据我市制造业发展状况和发展趋势,突出发展现代物流、金融保险、技术服务、信息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

  1、现代物流业

  发展目标:到2010年,全市第三方物流市场的比重不低于25%,物流业增加值达到150亿元,努力把盐城建成江苏东部沿海区域性物流中心和现代物流体系的重要枢纽。

  发展重点:

  ──大力发展港口物流。依托大丰港、射阳港、滨海港、陈家港,形成以沿海港口为交汇点,外联周边国家和地区,内接苏中、苏北广大腹地的沿海现代化综合物流产业带。在铁路、高速公路和内陆河道的交汇处,建设城北和建湖、益林公铁水联运综合物流。“十一五”期间,大丰港、盐城机场要成为国家一类口岸,同时建成一批二类口岸。

  ──加快发展生产物流。按照因地制宜、集约高效的原则,在开发区和重点工业集中区规划建设配套性的制造业物流服务中心,在大宗农副产品主要产区改造和提升农业生产资料和农产品市场。重点依托汽车及零部件、纺织、化工、鞋业等特色工业集群,粮油、棉花、畜禽、菊花、大蒜等大宗农副产品,以及医药、烟草等重大商品市场,扶持发展一批跨区域、大集散的专业性物流中心。

  ──注重完善物流配套体系。加快实施高速公路接线工程,及早建设盐城至连云港铁路,加快内河整治,建设一批货运站场,进一步完善物流运输网络。加快物流保税、通关、配载和物流信息平台等综合配套工程的建设。鼓励物流企业参与整个供应链管理,拓展专业物流服务内容,促进第三方物流发展。

  2、金融保险业

  发展目标:到2010年,全市金融业力争实现增加值 45亿元,年均增长10%左右;金融机构各项存贷款余额分别达到1500亿元和850亿元,年均增长分别达12.5%和11%,工、农、商、建四大商业银行的存贷比确保达到70%以上;保险业务收入达35亿元,年均递增10%左右,努力构建高效开放、服务优质、运作协调的金融服务体系。

  发展重点:

  ──完善金融运营体系,增强金融服务功能。积极引进和发展股份制、合作制银行以及保险、信托、证券、金融租赁、基金、财务等各类金融企业,到2010年,力争有2-3家股份制银行来盐设立分支机构。培植一批为汽车产业链服务的专业性银行和保险企业。加快组建农村商业银行和农村合作银行,培育风险投资公司,支持发展中小企业担保机构,鼓励民间资本设立商业性或互助性信用担保机构。

  ──扩大金融市场规模,推进金融业务和产品创新。切实增强对“两城四基地”建设和中小企业发展的金融扶持,发展打包贷款、质押贷款等手段以及票据融资、联保贷款等新型融资方式,建设动产仓储中心,加大有效信贷投入。加快发展小额农户贷款、汽车贷款、住房贷款以及医疗保险、养老保险等符合生产和消费取向的金融产品。拓宽企业融资渠道,培育产权交易市场、典当行、融资租赁等行业,引导企业发行股票、债券,提高直接融资比重。“十一五”期间,全市力争有10家以上企业发行股票、债券。

  ──加强金融生态区建设。以完善信贷、纳税、合同履约、产品质量的信用记录为重点,建立健全覆盖个人和企业的信贷数据库,初步建立商业信用和个人信用的预警及金融失信惩戒机制,力争在苏北率先建成最佳金融生态区。

  3、技术服务业

  发展目标:基本形成适应生产、服务规范、全面开放的技术服务体系,科技服务业增加值年均增长30%以上。

  发展重点:

  ──增强自主创新。推进高校、科研院所和社会各方面力量建立公共实验室、研发中心,重点发展汽车、纺织研发中心,增强支柱产业和重点产业集群的科技创新能力。发展专利服务网络,强化知识产权保护,努力培育企业的核心技术。

  ──推进孵化创业。支持生产力促进中心和科技转移公司等各类技术中介机构的发展,繁荣科技市场。扶持发展科技创业园区、留学生创业园区,建立风险投资机制,为高新技术成果产业化过程中有关证照、场租、融资等事务提供“一站式”的孵化服务。

  ──发展商务服务。突出为特色产业和产业集群服务,鼓励开展设计、创意、咨询、调查、评估、会计、律师、公证、检测、标准、广告以及经纪代理等专业性服务。引导商务服务企业向着专业性、品牌化、集群式的方向发展。

  ──深化农技服务。走农技服务公益性和经营性相结合的路子,进一步完善农业科研和推广服务体系。引导农业龙头企业发展第三方农技服务,鼓励社会力量兴办各类农技服务公司,通过开展育种、植保、动物防疫、机作业等专业承包服务,创新农业生产方式,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4、信息服务业

  发展目标:到2010年,信息服务业增加值达80亿元,年均增长26%,基本形成较为完善的城市和农村信息化体系,信息化总体水平在苏北处于领先地位,接近苏中地区城市的相应水平。

  发展重点:

  ──加快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继续发展宽带接入,建设市民信息服务亭,完善信息基础网络。到“十一五”末,全市基本建成GIS平台,电子政务网络进入镇村社区,信息系统实现互联互通,促进信息服务业的兴起。

  ──推进行业信息化。加快信息专业应用系统建设,发展电子商务、网络教育、网络诊疗和网络图书、游戏、娱乐等信息增值服务。鼓励各类信息技术服务,提高信息技术应用和信息工程外包的社会化服务能力,适应企业产品数字化、设计智能化、生产自动化、管理现代化、营销网络化的需要。加快四大基础数据库建设,推进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

  ──突破软件产业。发展我市汽车、纺机、电力控制等专用软件,抢占国内外软件外包市场份额,加快建设盐城软件园。主动融入全省软件测试网络平台,大力扶持软件企业的发展,力争形成一批具有竞争优势的嵌入式软件和其他专业软件。

  (二)消费性服务业

  大力发展消费性服务业,是优化消费结构,满足日益多样化的消费需求,实现以人为本、全面小康战略目标的重要方面。依据我市资源优势和居民的消费需求,重点发展旅游业、商贸流通业和房地产业等三大产业。

  1、旅游业

  发展目标:到2010年,实现旅游业增加值53亿元,实现旅游创汇9000万美元,努力把盐城建设成为国内外知名的红色湿地旅游城市。

  发展重点:

  ──加快湿地和红色两大主题的景区景点建设。“十一五”前期,重点规划建设丹顶鹤湿地旅游经济区、麋鹿湿地旅游经济区、东台沿海湿地旅游度假经济区和大纵湖湿地旅游度假经济区以及城市重大旅游景区,其中丹顶鹤、麋鹿两个旅游区尽快建成国家AAAA级景区,东台沿海湿地旅游度假经济区尽快建成省级旅游度假区。同步实施景区景点的道路接线、水电供应、安全保障等配套工程建设。

  ──加大“东方湿地之都”旅游品牌的营销力度。注重城市形象和旅游品牌的策划和宣传,主攻长三角和日、韩、东南亚等地的高端客源市场。积极融入旅游大通道,丰富我市旅游节庆和夜晚娱乐活动,挖掘湿地生态、红色文化、盐文化、古黄河文化、盐阜名人等资源,努力打造一批特色旅游精品。

  ──提升城市旅游功能。“十一五”末,全市星级以上旅游饭店力争达 75 家,五星级宾馆4家,旅游车辆达300辆。建成市区串场河景观带、大洋湾健身休闲度假区、先锋岛盐城历史文化街、黄海公园休闲旅游集聚区,以及一批规模性的旅游综合购物、特色餐饮街区。促进旅行社的发展壮大,培育5家以上旅游服务业龙头企业。

  2、商贸流通业

  发展目标:到2010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600      亿元以上,年均增长15%,力争把盐城建成江苏东部沿海区域性现代商贸中心。

  发展重点:

  ──培育重点产品市场。依托我市重点产业集群,大力培育汽车和零部件产品、纺织品、化工产品、不锈钢产品、玻璃工艺品等工业品交易市场。依托农副产品生产基地,重点建设阜宁古河粮油批发市场、射阳黄沙港水产市场、大丰裕华大蒜批发市场等十大农副产品批发交易市场。到2010年全市十大农副产品交易市场年交易额力争都超过10亿元,成为全省重要农副产品集散贸易中心。

  ──打造特色商业街区。市区规划建设服装、电子等特色商业街,各县(市)也要规划建设3-4个各具特色的商业街区,营造商业集聚区。培育品牌化的商业旗舰,“十一五”期末市区建成2-3家,各县(市)至少建成1家集购物、休闲、餐饮、娱乐等多功能为一体的大型购物中心。

  ──大力发展连锁经营。鼓励企业实施战略性重组,借助连锁经营等新型业态,加快向农村延伸、向市外扩张。“十一五”末全市至少建成10家年营业额超10亿元的大型连锁企业。大力引进沃尔玛、家乐福等国际知名的商业巨头登陆盐城,积极推进商贸经营的信息化,加快提升传统商贸业的层次和水平。

  3、房地产业

  发展目标:到2010年,房地产业增加值达到112亿元,年均增长20%,市区房地产开发竣工总量达480万平方米,年均增长15%,努力达到提升城市品位、塑造城市特色、改善人居环境的要求。

  发展重点:

  ──增加有效供给。适应城镇化发展的需要,鼓励外资、民资参与我市新城区建设和老城区的改造,扩大房地产有效供给。兼顾中低收入家庭和高消费阶层的需求,控制别墅和高档住宅的开发投资,加大普通商品房和经济适用房的供应,形成廉租住房、经济适用房、普通商品房、高档商品住宅比例协调的住房供应体系。加大工业房产开发力度,建设工业标准厂房和为企业配套服务的职工公寓。

  ──实现房地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以城市规划为先导,实施成片开发、大项目开发、高格调开发,严格控制好沿路开发、沿河开发、沿广场开发,努力塑造富有个性特色的城市风貌。注重城市功能配套和环境建设,搞好城市的美化、绿化、亮化、净化以及地质保护,按园林城市要求,新建小区绿地覆盖率不低于40%。适应城市产业结构和空间布局调整的需要,发展高层住宅和多层工业建筑。着力经营城市土地,综合运用土地置换、储备土地、涵养土地等方法,努力实现土地增值。

  ——繁荣房地产交易市场。进一步规范房地产一级市场的发展,加快房地产二、三级市场的开放和建设力度,建立健全房产信息系统和预警监测机制,引导房产中介行业的健康发展,促进房地产增量市场和存量市场的共同繁荣。

  (三)社会服务业

  发展目标:营造政府主导、市场推动、科学发展、公众满意的社会服务业良好局面,促进社会事业全面协调发展。

  发展重点:

  ──优先发展教育。巩固提高“两基成果”,扎实推进“双基两高”,大力发展职业教育、高等教育,鼓励社会力量投资兴办教育,加快发展多种形式的远程教育、继续教育,促进学习型社会建设。

  ──大力发展医疗卫生服务。继续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完善城乡卫生服务体系。进一步放开医疗市场,营造平等竞争环境,鼓励社会力量兴办各类经营性医疗机构,促进医疗卫生服务主体的多元化。创新和完善医疗服务模式,努力提高医疗服务水平。

  ──加快发展文化体育产业。加大文化体育基础设施建设,建成盐城文化艺术中心、体育中心等一批大型文化体育活动场所。策划举办各类文化节、体育节等活动,大力发展文博事业,挖掘淮剧、杂技和历史、名人等方面的文化资源。鼓励社会资本依法从事广播电视、文化体育行业的经营性业务。

  ──努力推进社区服务。积极探索社区服务市场化的办法和途径,建立政府扶持、社会参与的现代社区服务发展机制。以提供标准化、连锁型、阵地式社区服务为目标,加快形成社区就业服务、养老托幼、医疗保健、文体休闲、环卫绿化、家政服务、物业管理等服务体系,促进和谐社会的建设。

  四、重点行业空间布局
  
  “十一五”期间,重点行业的发展将突出培育服务业集聚区,以集聚区的布局和建设,落实重点行业发展规划。在空间布局上,主要集中在大市区和县(市)城区。

  1、物流集聚区

  依托盐城交通条件和产业基础,建设两大综合物流中心和八大专业物流区。

  (1)市区城北综合物流中心。位于北环路以北、宁靖盐高速以南的开放大道两侧,规划面积约9平方公里。主要利用区域内高速公路、水运和铁路“三式联运”优势,规划建设综合服务区、仓储配载区和市场集中区等功能区,并配套发展商贸、餐饮、金融、商务等相关服务行业,力争把园区打造成为开放式、现代化、集聚型的综合物流基地。

  (2)大丰港综合物流中心。利用大丰港沿海中心港的位置、深水泊位以及与上海港的合作机遇,建设综合型、现代化的海运物流中心,成为苏东中部最大的出海大通道。

  (3)专业性物流区

  汽车产业物流服务区:位于市区河东新区,以服务汽车制造为主要任务,规划面积1000亩左右,主要建设汽车整车及零部件仓储区、零部件配送中心、信息中心、商检及海关直通点等,同时建设技术研发中心、会展中心和宾馆饭店、商务、休闲娱乐等设施,形成以汽车零部件物流配送为主、配套功能完善的服务业集聚区。

  市区专业物流集中区:在世纪大道西端和西环路两侧,重点建设机动车交易市场和烟草、粮食、医药等专业物流中心,加快建设方便居民的生活用品市场,使市区西南片区成为专业商品市场和专业物流集中区。

  灌河化工物流区:策应灌河开发和建设化工大市场的需要,规划建设为灌河沿岸化工园区服务的化工专业物流区。

  滨海港石化物流区:适应LNG项目和滨海化工园区的建设需要,筹建石化专业物流区。

  建湖里下河物流区:位于建湖铁路支线接口处,利用公、铁、水交汇的有利条件,建设占地共1000亩、年吞吐量在1000万吨以上、辐射100公里范围的物流、仓储园区。其功能定位:为周边企业提供原材料配送和工业品物流服务;依托农产品资源形成农产品物流中心,并为县城商贸企业提供配送服务。

  益林新长物流区:位于阜宁益林镇,占地20万平方米,计划投资2亿元,建成棉花、粮食、建材、煤炭四大仓储基地。

  射阳棉花及纺织品物流区:位于盐连高速射阳陈洋镇接口处,占地100亩,总投资1亿元,与省级棉花市场相配套,建设以纺织原料和纺织品为主的专业物流中心。

  东台绿色物流区:位于东台市开发区,依托物流码头、磊达港池等内河港口,在通榆河两岸建设内河集装箱港口。计划投资2亿元,积极申报国家二类口岸,实现里下河流域通过南通港、上海港至世界各港口的“直通关”。

  2、旅游集聚区

  经过“十一五”的发展,力争建成以东部沿海湿地生态旅游为龙头,以中西部湖荡旅游及市、县(市)城区文化旅游为节点的盐城旅游框架。

  (1)市区旅游区:突出湿地生态旅游和城市休闲,重点建设沿海湿地、城市湿地、湖荡湿地和城市休闲旅游集聚区。沿海湿地以丹顶鹤旅游区为主,定位于湿地研究和观光,重点建设湿地博物馆、丹顶鹤放飞广场和水禽湖游步道等项目;城市湿地以大洋湾为主,定位于以健身休闲旅游,重点生态运动公园,运动休闲会所和水上运动公园等项目;湖荡湿地以大纵湖为主,定位于湖荡风光休闲旅游,重点建设露天观音、小渔村宾馆和七子岛等景点;城市休闲旅游重点建设盐渎公园休闲旅游集聚区,主要包括:美食、娱乐、沐浴、茶饮、商业等特色街区和游客集散中心。同时,根据各旅游景区发展需要,配套建设五个四星级以上宾馆和购物、娱乐等设施,形成旅游景点和相关服务内容相配套的旅游集聚区。

  (2)麋鹿湿地旅游经济区:整合麋鹿自然保护区、大丰林场及周边湿地资源,打造以麋鹿文化、湿地度假为特色的麋鹿旅游经济区。

  (3)东台沿海湿地旅游度假经济区:整合东台永丰林农业生态观光休闲度假区、中华鲟自然保护区、黄海森林公园及周边湿地资源,打造以海洋文化、森林度假为特色的弶港旅游经济区。

  (4)湖荡湿地旅游度假经济区:重点开发九龙口等湖荡湿地旅游经济区。

  3、大市场集聚区

  “十一五”期间,依托重点产业集群,加快建设工业品市场;依托特色农副产品生产基地,做大做强十大农副产品批发市场。

  (1)工业品市场集聚区:通过资源整合和规划引导,在市区高速公路出口与204国道、世纪大道等道路的交会区域建设主要工业品市场带,形成装饰装璜材料、日用工业品、汽车及零部件、重要生产资料等市场群。依托特色产业集群,加快建设响水化工产品市场、射阳纺织品市场、益林镇玻璃工艺品市场、建湖石油机械产品市场、东台不锈钢制品市场等五大工业品市场。

  (2)农副产品批发交易市场:扩大和提升现有的华东山羊、裕华大蒜、射阳棉花、黄沙港海产品、洋马药材、古河粮油、陈集苗猪、建湖水产、冈西家禽、盐城蔬菜等十大农副产品批发市场,形成区域农副产品集散中心、信息发布中心和主要农副产品加工基地。

  4、商贸集聚区

  “十一五”期末,盐城大市区将初步形成一个市级商贸中心、一个辅商业中心和五个区域商贸中心以及一批特色商业街区。七县(市)要完善各自的商业中心功能。

  市级商贸中心:建设以建军路为横轴,解放路为纵轴,由串场河、小洋河、黄海路合围范围的市级商业中心。该区是盐城市区商贸核心区,人口最多、最繁华、基础条件最好、最能体现盐城服务业发达程度的区域。重点是通过引进知名企业和知名品牌进行改造提升,使之成为市级商贸中心。同时,在城南新区,规划建设市级辅商业中心。

  区域商贸中心:建设和完善盐城招商场商业区、铁路客运站商业区、解放南路(大庆路至东进路段)商业区、河东新区商业区、职教园区商业区五个区域商业中心。

  特色商业街:大力培育各类特色商业街,加快建设迎宾北路电子一条街、先锋岛古玩文化休闲一条街、华兴女子服饰街、世纪大道汽车配件商业街、高力电子商业街、环城南路商业步行街和黄海公园休闲旅游等一批特色商业街。

  各县(市):建设和完善各县(市)城区现有的商业中心,有条件的县(市)加快第二个商业中心建设,提升新商业中心的档次。

  5、科教集聚区

  “十一五”期间,大市区将形成城东的高教园区和城南的职教集中区。

  高教园区:在盐城通榆河以东、市开发区开发大道以北区域连片建设盐城师范学院、盐城工学院新校区。借助大学的教学、科研和人才优势,集聚社会力量,为开发区和全市企业提供科研开发、信息咨询、人才培养等高层次服务。

  城南职教集中区:在盐都新区盐渎路、解放南路、西环路及南环路之间,规划建设高标准、规范化的盐城职教集中区,并配套发展商业、娱乐、宾馆等服务行业。园区主要为本地和苏南等地培养制造业、服务业紧缺人才,成为江苏省实验实训基地和国家紧缺人才培养基地。

  6、商务集聚区

  在城南新区,规划建设盐城中央商务区,引进公司地区总部、财务结算中心、金融、保险、贸易、法律、会计、咨询等服务企业入驻,培育布局合理、功能齐备的商务服务中心。同时,以市开发区、亭湖开发区、盐都新区和全市重点产业集群为依托,发展一批专业商务服务集中区。市开发区“十一五”期间重点加大盐城国际投资创业中心建设,并联合市科技局加快实施盐城市高新技术创业园二期工程,创建盐城软件园区,促进科技成果集聚和高技术产业的发展。

  五、规划实施的保障措施
  
  本规划描绘了我市服务业“十一五”发展的宏观蓝图。为了确保“十一五”服务业发展的目标和任务能够实现,需要从规划体系、组织领导、政策机制、重大工程、督查考核等五个方面,保障本规划的有效实施。

  1、完善规划体系。《盐城市服务业“十一五”发展规划》是全市服务业发展的纲领性文件,是指导编制其他相关规划的重要依据。参照本规划,着重编制或修订市区服务业规划、全市重点物流中心建设规划、全市重大产品市场建设规划、市区商业规划、全市社区服务业发展规划,衔接平衡全市科技发展规划、全市信息产业规划、沿海经济带建设规划、社会发展规划以及市区空间布局规划、各县(市、区)有关规划等,形成较为全面的、科学合理的规划体系。

  2、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市服务业发展领导小组和服务业联席会议制度,协调推进本规划的组织实施工作。对本规划提出的服务业重点发展行业和主要行业空间布局,分别建立市领导挂帅的工作小组,落实牵头部门及其责任人员,按年度制订工作意见,提出服务业重点行业的发展目标、战略重点和活动安排,并加以有效的组织实施,切实推进服务业重点领域的率先发展。

  3、健全政策机制。市服务业办公室负责督查落实国家和省支持服务业发展的各项优惠政策,并根据本地实际可能,适时提出针对不同行业、不同区域特点的扶持政策。着力推进市区和县(市)城区服务业发展,对服务业重点企业、重点项目实施契约式服务和“一事一议”扶持。建立市、县(市、区)两级服务业引导资金,引导和激励生产要素向服务业重点领域和主要集聚区集中。实施政策环境年度评估报告制度,促进政策环境的不断改善。

  4、实施重大工程。“十一五”期间,我市将实施项目推进、名牌创建、龙头培育等三项工程。项目推进工程:全市每年组织两次以上服务业招商引资的重大活动,编排重大项目计划,确保每年都有一批新的重大项目建成达效。名牌创建工程:组织服务行业开展争创名牌活动,推进服务业标准化、连锁化、品牌化发展,每年向社会推荐一批名牌服务业企业,促进服务业上水平、创特色,提高综合竞争能力。龙头培育工程:重抓大市区和县(市)城区服务业发展,培育一批现代服务业骨干规模企业,努力使其发展成为带动力大和辐射性强的龙头企业,促进服务业企业结构的优化升级。

  5、强化督查考核。健全服务业统计工作,及时准确地反映规划实施及服务业发展情况。2008年对“十一五”规划的实施情况进行中期评估,检查规划落实情况,分析规划实施效果,找出规划实施中的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建议。对县(市、区)和市级部门实施服务业年度目标管理制度,及时跟踪各地、各部门目标任务完成的进展情况,并对目标任务的完成情况进行考核评比,努力增强服务业工作的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