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年县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
来源:永年政府公众信息网 更新时间:2012-04-14

 
    第十一个五年规划是党的十六大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和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科学发展观之后编制的第一个中长期规划。编制好具有前瞻性、针对性、导向性和可操作性的"十一五"规划,抓住并且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促进全县经济社会和谐发展,顺利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根据《中共永年县委关于制定永年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编制了永年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
    一、发展基础和面临环境
    "十五"期间,我县充分发挥区位、资源、人文等优势,坚持把科学发展做为第一要务,大力实施"特色兴县、工业立县、市场活县、开放强县"战略,做强蔬菜、标准件、畜牧三大特色产业,主攻交通、重点项目建设和县城建设三项重点工作,县域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为"十一五"奠定了良好的发展基础。
    (一)经济总量不断扩大,人均水平实现突破
    2005 年全县生产总值为 87.3 亿元,年均增长 14.1%,人均生产总值突破 10000 元大关,达到 10300 元。产业结构调整取得初步成效,经济结构发生了积极的变化。三次产业结构得到优化,三次产业比例由"十五"初期的 29.2∶42.2∶28.6 调整为  23∶48∶29,全县财政收入完成 36752 万元,年均增长 21.4%,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综合经济实力明显增强。
    (二)农村经济稳步增长,农业结构调整扎实推进
    通过积极实施各项惠农政策,大力推进农业和农村工作,实现了农村经济稳步增长,2005 年全县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完成47.5亿元,年均增长 13.9%。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 100.5 万亩,提高粮食优种率,粮食总产 44.2 万吨。大力发展蔬菜特色产业,蔬菜种植面积达到 70 万亩,基本实现了无公害、标准化生产,年产量达 28 亿公斤,产值 30 亿元,被命名为"全国无公害蔬菜生产示范基地县"和"河北蔬菜之乡"、"河北大蒜之乡"。畜牧渔业稳步发展,肉类总产 6.6 万吨,禽蛋总产 19.5 万吨,水产品产量达 1 万吨,奶产品产量 2 万吨。造林绿化取得显著成绩,2005 年末实有经济林 6800 公顷,果品总产量达 4.15 万吨,森林覆盖率达15%以上。
    (三)工业运行质量和效益明显提高,民营经济实力进一步增强
    十五期间,全县工业战线以推进企业体制改革、机制转换为重点,调整产品结构,增加技改投入,工业经济呈现出快速增长的好势头。紫山特钢、永化集团、永洋钢铁、硅谷化工、建发公司、久鹏制药、恒永滤材等一批项目的顺利实施,提升了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竞争能力。2005 年全县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完成 9.1 亿元,民营企业增加值完成 68.4 亿元。标准件特色产业不断发展壮大,生产加工企业达 2000 多家,产品 2000 多个规格型号,年产量 150 万吨,销售收入 75.5 亿元,经销门店 1.5 万个,从业人员达 10 万之众,产品销往全国 31 个省、市、自治区,占全国标准件市场份额的四分之一,成为全国最大的标准件集散地,被列为"省十大特色产业"。
    (四)重点项目建设扎实推进,利用外资和出口创汇增势强劲
    五年累计新上大项目 150 个,紫山特钢炼轧、化肥厂扩能改造、永洋轻轨重轨两条生产线、建发公司轧材、硅谷化工高科技产品、久鹏新上制药、恒永公司新建、十塑迁建、立功标准件等一大批重点项目相继建成投用,增强了县域经济发展后劲。2005 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 30.7 亿元,年均增长 21%。五年累计实际利用外资 3300 万美元,出口创汇 3600 万美元。
    (五)基础设施建设成效明显,城乡面貌大为改观
    县城城区面积由 9 平方公里扩展到 16 平方公里,太极广场、文化广场、名园小区、飞宇花园等一批城建工程相继竣工,提升了县城整体形象和品位,拉动了经济发展。交通上共投资7亿元,初步形成了"三纵四横"的交通网络,公路总里程由 2000 年 136 公里增加到 2005 年 687.3 公里。市场建设步伐加快,共建设了中原农副产品中心批发市场、中国永年标准件城等 26 家综合和专业市场。永年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初具规模,新区框架基本形成,进区项目已达 91 个,其中工业项目 45 个,商贸及配套项目 46 个,成为县域经济新的增长点。
    (六)社会事业全面发展,城乡居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
    "科教兴县"战略取得新突破。2005 年全县技工贸总收入 10 亿元,年均增长 12%,加速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完成开发省级新产品、新技术 16 项。中小学办学条件得到改善,素质教育明显加强。人口增长得到有效控制,自然增长率控制在 5.4‰ 以内。
    人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 2000 年的 4984 元提高到 2005 年的 7672 元,年均增长 9%,比 2000 年增加了 2688 元。农民人均纯收入由 2000 年的 2751 元提高到 2005 年的 4085 元,年均增长 8.2%,比 2000 年增加了 1334 元。居民生活条件明显改善,城镇居民人均居住面积由"十五"初期的 16.5 平方米提高到目前的 18.4 平方米,农民人均居住面积由"十五"初期 20.3 平方米提高到目前的 23.8 平方米,全县人民正在向富裕小康迈进。文化、卫生、体育、广播电视、社会保障、环保、民政、气象、档案等各项社会事业都取得了长足发展。
    "十五"以来,我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取得了明显成就,为今后经济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展望未来,我县经济社会面临着新的发展环境。一方面,我国正处于新一轮经济增长周期的上升阶段,随着工业化、城市化、外资内移、南资北移等进程加快,将为我县经济发展带来难得的机遇。另一方面,我县又面临着新的挑战。在标准件主导产业上,龙头企业少,产品层次底,研发能力差,市场竞争力弱。周边县市的快速发展,对我县标准件主导产业形成新的压力。在蔬菜特色产业上,大路菜多,名优新特品种少,蔬菜加工量小,产业附加值低。城镇化建设相对滞后,经济外向度较低。县城集中供热、治污、给排水等基础设施建设不配套,居民生活环境有待进一步改善,教育、卫生等社会事业欠帐较多,经济社会发展不够协调。这些矛盾和问题,是我县"十一五"时期实现经济持续快速发展所面临的严峻挑战。
    二、指导思想和奋斗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入实施特色强县、工业立县、商贸活县和开放兴县战略,着力推进"2345"工程,将永年建成华北最大的无公害蔬菜生产地、全国最大的锻材锻件基地、世界最大的标准件集散地和最富特色的太极文化旅游胜地。坚持以人为本,稳步推进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实现经济文化繁荣、人民生活殷实、生态环境优美、社会和谐进步,为率先建成全面小康社会奠定坚实基础。
    (二)"十一五"期间的奋斗目标
    "十一五"期间的奋斗目标:到 2010 年,全县生产总值突破 200 亿元,年均增长 18% 以上,人均生产总值达到 2.3 万元。财政收入突破 10 亿元,年均增长 23% 以上。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突破 70 亿元,年均增长 18% 以上。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三次产业比例调整为 15∶52∶33。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 12000 元,年均增长 10%,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 6200 元,年均增长 8% 以上。期末单位生产总值综合能耗比 2005 年降低 20%以上。经济发展环境进一步优化,经济开放度进一步提高,五年累计实际利用外资 1 亿美元,出口创汇达 2 亿美元。人口总量控制在 87.5 万人以内,森林覆盖率达到 30%,主要污染物排放量控制在国家规定的标准以内,农业基础设施和防灾减灾系统得到巩固和加强,形成经济与人口、环境、资源相协调的可持续发展格局。城乡居民收入持续增长,贫富差距逐步缩小,促进就业和再就业,严格控制城镇登记失业率,完善公共设施和社会化服务,居民的教育程度、文化素养、社会道德、文明程度达到较高水平,构建和谐社会取得新进步,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奠定基础。
    三、发展重点和主要任务
    (一)着力解决"三农"问题,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巩固和加强农业的基础地位,以绿色农业和特色产业为重点,进一步调整优化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全面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建立适应市场需求的高效农业,深化农村改革,完善农村基础设施,积极推进生态文明村建设,大力解决"三农"问题,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要取得显著成效。
    调整优化农业结构。一是建设优质小麦基地。通过利用国债资金,实施国家优质小麦基地项目、国家优质粮产业工程项目、黄淮海旱农业优质粮食工程项目,加大沟渠、机井、防渗管道等基础设施建设力度,积极发展喷灌、滴灌等先进技术,改善生产条件,提高小麦种植优种率,将优质小麦播种面积稳定在 46 万亩。到 2010 年,使优质小麦亩产达到 470 公斤,总产达到 21 万吨以上。二是建设绿色、有机蔬菜基地。大力发展以蔬菜生产为主的特色农业,提高种植业的综合生产能力和比较效益。蔬菜产业在无公害的基础上,进一步实施绿色、有机蔬菜生产,建设出口基地,扶持龙头企业,发展精深加工,实现由间接出口向直接出口的转变。2010 年,蔬菜生产面积要发展到 45 万亩,复种面积达到 90 万亩,全县蔬菜总产量达到 35 亿公斤,产值达到 40 亿元。三是建设无公害蔬菜加工小区。在以邯临公路为轴线,以南沿村、南大堡、顾小营为中心的 15 平方公里区域内,建设 3 个蔬菜加工小区。要建设一批储藏、加工等项目,重点抓好年产 4500 吨的速冻芦笋、年加工冻干蔬菜 5000 吨的冻干食品生产线,年加工蔬菜 2 万吨的万吨气调库,年储藏 1 万吨的万森蔬菜保鲜,年产 1 万吨的大蒜多品种加工及投资 1 亿元的东强蔬菜深加工等项目,到 2010 年,使区内大型规模加工企业发展到 15 家,年加工蔬菜 20 万吨,产值突破 3 亿元,形成生产、加工、保鲜、储运、销售等功能齐全的无公害蔬菜加工小区。四是建设生态养殖加工基地。要稳步发展食草型、节粮型畜牧业,突出发展奶业,通过建基地、培龙头、拓市场,实现畜牧产业布局区域化、饲养集约化、生产标准化、经营产业化。按照稳步发展猪、鸡,大力发展牛、羊,重点发展草食型、节粮型畜牧业的思路,重点规划建设、规范提高沿高速公路两侧的养牛基地,西部山区及小沙河故道、河两岸的肉羊养殖基地,以讲武永兴猪场为龙头的养猪基地,以西阳城、刘汉、东杨庄、南沿村、广府为中心的蛋鸡养殖基地;积极培育以广府为中心的罗非王鱼生产基地,推动基地扩大规模,提升档次。同时,大力扶持发展春风水产、华裕种鸡等龙头企业,增上华裕饲料、永兴畜禽宰杀及肉蛋奶深加工等项目,并建设投资 6000 万元的大型禽蛋和畜产品交易市场,带动产业发展。到"十一五"末,全县肉类总产达到 9.6 万吨,蛋类产量达到 21 万吨,奶类产量达到 3.8 万吨,水产品产量达到 1.2 万吨。林果业重点是调整结构,优化布局,在西部山区建设生态林基地,东部建设水果基地,东北部建设用材林基地,中部建设农林间作体系,2010 年全县 80% 以上村街实现达到庭院花园化、街道公园化、村庄密林化、农田林网化,森林覆盖率达到 30%。
    大力推进农业科技创新。健全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完善农业技术推广机制,组织实施好农业科技攻关和产业化工程,建设形成一批现代高效农业园和现代农业企业,推进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化。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扶持和培育农产品加工、批发市场、贸易组织等龙头企业,大力发展以科技服务和信息服务为重点的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建立现代化的农产品市场体系和农产品质量标准体系,改善提升南大堡蔬菜批发市场和顾小营、胡寨、小龙马等产地型批发市场建设,加快繁荣县城中原农副产品中心批发市场,形成完善的农产品集散体系。
    深化农村改革。稳定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积极探索土地经营权流转制度改革,在县城附近经济比较发达的乡村,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推进农村税费改革,全面取消农业税,规范农村分配关系。严格落实减轻农民负担的各项政策措施,保护好农民的生产经营积极性,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维护农村社会稳定。
    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农田基本建设,推进农业机械化、水利化和农村电气化,推广沼气等生态农业技术。搞好农田灌溉等中小型水利工程维护与建设,提高农村防涝抗旱综合能力。发展节水灌溉和节水旱作农业技术,加强水土流失的治理,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形成设施完善、文明卫生、园林式的现代农村新风貌。积极引导乡镇工业集中发展,提高土地资源利用效益,促进农村工业化、城镇化、现代化,逐步缩小城乡差距。
    积极推进文明生态村建设。以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为目标,下大力抓好乡村建设规划,治理空心村,加大投入,开展硬化净化绿化亮化和广场游园建设,节约并合理使用土地,在经济基础较好的乡镇,加快推进合并村街,建设民宅高层化、管理社区化新农村进程。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和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健全村党组织领导的充满活力的村民自治机制。   
    (二)加快新型工业化进程,培强经济发展基础
    工业是县域经济的支撑和依托,是县级财政收入的重要支柱,是建立和谐社会,推进跨越式发展的强大动力。树立"工业兴县"、"工业强县"观念,坚持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以调整和优化产业、产品结构为重点,以提高技术含量和信息化水平为手段,再创工业经济新优势。
    加大项目投入,形成产业集群。充分发挥企业的主体作用,积极谋划和建设一批产业关联度高、带动能力强的大项目,靠大项目构筑产业发展新格局。"十一五"期间,新上和改造 50 个投资亿元以上的项目。在钢铁延伸加工上,整合县内钢铁企业,组建企业集团,积极实施永洋公司扩能、建发轧钢二期、紫山特钢配套、Η 型钢结构生产线等项目,形成具有规模优势和竞争力的支柱产业,建成年生产能力超 200 万吨的全国最大的锻材锻件生产基地。在标准件产业上,实施北京标准件工业集团迁建、飞宇汽车专用和钢结构紧固件、温州吉利紧固件、永标集团标准件生产线等大项目建设,兴建新产品研发中心、材料改制中心、热处理中心、质量检测中心等与标准件产品发展的配套企业和服务机构。加快改造标准件十里长廊建设,进一步规范管理标准件流通秩序,形成 12 平方公里的标准件产业集群,把永年建成全国最大的标准件生产销售基地,成为"中国紧固件之都"。"十一五"期末,全县标准件产量要力争突破 270 万吨,产值突破 150 亿元,税收突破 2 亿元。年产值上亿元的企业要达到 50 家,其中上 10 亿元的企业达到 1-2 家。在化工产业上,以硅氟材料、生物制药、精细化工等骨干产业为基础,以硅谷公司、久鹏公司、永化集团、涛金化工、奥盛精细化工、红彤化工等重点企业为龙头,组建化工集团,全面优化产品结构,提升产品档次,提高生产的技术水平。创造条件,吸引一批精深化工和医药项目落户永年,努力把永年建成冀南较大的化工医药基地。
    深化国企改革,增强企业活力。以加快建立归属清晰、权责明确、保护严格、流转顺畅的现代产权制度为目标,以实践公有制的多种有效实现形式为手段,以投资主体多元化为突破口,因企制宜,一厂一策的改革思路,采取租、售、并、转、股等有效形式,积极稳妥地推进国企体制创新。敞开非公有制经济进入的领域,引导鼓励民营经济参与县办企业的改组、改造和布局调整,大力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使非公有制经济快速成长。
    深化内部改革,强化科学管理,推进体制创新,促进机制转换,建立健全决策调控机制、自主经营机制、收入分配机制和监督约束机制,加快企业发展,真正做到企业以市场定经营、厂长以效益论成败、职工以贡献取报酬,真正实现干部能上能下、职工能进能出、收入能增能降的现代企业运行机制。
    加快信息化建设,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加快传统产业改造和发展电子商务为重点,积极推进产业信息化。重点在钢铁延伸加工、建材、蔬菜加工、化工、纺织、食品等行业中推广应用信息技术,建立起以数字化设计、数字化生产、数字化管理为主要内容的制造业信息化工程框架。加速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的信息化进程,使企业的信息、决策、执行三者集成化,提高决策质量和效益,用信息技术降低管理成本,增强企业竞争力。
    (三)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城市化进程
    加快县城建设。县城要以建设邯郸卫星城为目标,实施"东扩南接"战略,把北起县城南环路、南至县界、西依西环路、东靠京珠高速公路,面积达 30 平方公里的区域作为永年新城区,建好"八横七纵"的县城主干道路网结构,建好两条内环(北环路、邯邢路、东二环、迎宾大道围合的北部环状交通线,迎宾大道、邯邢路、永洋大街、东工路围合的南部环状交通线)、一条大外环(东到西苏、北到柴凹、西到钛白路、南到郑村的外围大环状交通线)。东二环路南至邯郸市中华大街、北至沙河外环路,西环路向南与邯郸市建设大街,实现与邯郸市、沙河市区的全面对接。建好园路高架桥、河三桥,实施河滩改造工程,按照"护坡、腾地、建设"的思路,搞好南水北调渡槽至龙泉村段两岸治理改造工程,形成县城外滩景观带。抓好县城街道改造绿化,建设休闲广场,完成县城污水处理厂、垃圾处理厂、县城集中供水、供热、供气工程等建设,把县城建设成为形象整洁的卫生城、商贸繁荣的开放城、社会进步的文明城,功能齐全的"卫星城",并逐步建成为中等城市。"十一五"末,全县城市化率要达到 30% 以上。
    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园建设。加大投资力度,提升基础设施建设档次,加快东南、西南工业建设。"十一五"期间,投资 15 亿元,建设道路、通讯、供水、排水、供电等基础设施,实现"五通一平",面积达到 30 平方公里以上,每年要保证 3-5 个高新技术项目,"十一五"末,项目达到 190 个,其中工业生产性项目 130 个,商贸配套项目 60 个,建成新产品、新技术示范基地和对外窗口。
    加快小城镇建设。以现有建制镇为依托,重点是将广府镇、南沿村镇规划建成邯郸市卫星城,将大北汪、张西堡、永合会及东杨庄、刘营建成区域中心镇。抓住青兰高速公路建设和邯郸市人民路东延的机遇,将姚寨乡建成以工贸为主的新兴镇。要依法强化城乡规划建设管理,按照农业现代化、区域城市化、城乡一体化的目标,以现有建制镇为基础,加快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形成各具特色、充满活力,能够持续、快速发展,对区域经济具有较大集聚力和辐射功能的经济增长群和增长带,成为优势互补、分工合理、发展协调的小城镇体系。
    加快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提高道路的通行能力,在全县形成"五纵五横"的主干道框架和乡村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构筑起以县城为中心的半小时交通圈。"十一五"期间,重点实施高速公路和国、省、县、乡四级公路改建及大中修工程。村村通油(砼)路工程和新改建乡村公路工程,规划总投资 5.15 亿元,新建、改建公路 445 公里,使全县公路建设总里程达 854 公里,其中县级以上公路总里程达 312 公里。主要有 7.5 公里 107 国道绕城段升级改造工程、永峰线、柴武线、李线、张线以及后马营河大桥等。完善客运网络,在县城新建一座二级客运中心站,农村客运简易站 4 个,使道路客运及时、安全、便捷,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出行需要,进一步完善货运场站和信息网点建设,形成有规模、多功能的货运交易市场和货运服务网。
    加快电力工程建设,满足全县用电需求。在"十一五"期间,计划投资 3 亿元,新建和改造 1 座 220 千伏变电站、7 座 110千伏变电站、14 座 35 千伏变电站,使全县设备容量比 2005 年增长 60% 以上。
    加快水利工程建设。配合国家南水北调工程,搞好配套工程建设,投资 5 亿元,实施河、滏阳河和永年洼综合治理工程,建设永年洼湿地公园,抓好水利工程除险加固,努力完善防洪保安、水资源供给、水生态保护和现代水利管理保障体系。
    (四)加快发展服务业,提升综合竞争力
    服务业发达程度是衡量经济、社会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加快服务业发展是提升县域综合竞争力的现实需要,要拓宽领域,培育发展新兴服务业,增加总量,优化结构,以市场化、产业化和社会化为方向,全面推动服务业发展。
    改造提高传统服务业。商贸流通业大力推行连锁经营、代理制、电子商务等新型流通方式,形成布局合理、结构优化、竞争力强的大流通、大经贸格局,重点培育百货大楼、商业大楼、万盛商场等商贸企业发展。投资 3 亿元,实施"万村千乡"工程,建设 400 个乡村级连锁店、乡镇配送中心。市场建设要抓好商贸局工业品市场等升级改造,提高档次,增强竞争力,规范繁荣中国标准件城、兴南路工业品市场,谋划建设华北中盛农产品物流中心、美食林购物中心、家具市场、钢材市场、北方鞋城,完善市场服务体系,尽快发挥市场在商贸流通中的载体功能。交通运输业逐步完善综合配套能力,形成高效快捷、层次分明、服务优化的现代化交通运输体系。运用信息网络技术与智能管理,加快神龙物流有限公司标准件物流信息管理系统建设,形成物流配送信息交易平台。规范发展房地产业,调整房地产开发结构,增加普通商品住房、经济适用住房供给,加快针对城镇特困户的廉租房建设。继续发展与居民生活息息相关的餐饮、住宿、商业零售等生活性服务业。
    培育发展新兴服务业。优先发展信息产业,以数字城镇、数字政府、数字企业、电子商务为重点,大力发展信息服务业,开发信息资源,实现网络资源共享,实现公文交换电子化和自动化,开展方便快捷、透明公开的网上政务服务。充分发挥旅游资源优势,加大对历史文物资源的保护性开发利用,重点是广府古城综合开发和太极文化的开发利用,谋划总投资 20 亿元的广府风景区项目,"十一五"期间投资 6 亿元,建设"五环一墙三条街,城内城外十八景",形成古城、水城、太极城旅游风景区。对明山风景区要科学规划、分步建设,谋划总投资 15 亿元明山风景区项目,"十一五"期间投资 5 亿元,建设明山公园、植物园、动物园、渡槽观光游览区,实施植树造林,加快实施小流域治理工程,形成山青水秀、风光宜人的休闲场所,成为邯郸市的后花园,使永年建成最富特色的太极文化旅游胜地。进一步健全中介制度,规范经营行为,完善服务体系。积极发展会计、法律服务、科技服务、审计、资产评估等咨询中介服务业,规范提高劳动力、人才、技术、公证、仲裁、保险等市场中介组织,大力推广代理、经纪、拍卖等新兴中介服务方式,为企业经营管理、居民消费决策和社会信息沟通提供有效服务。
    (五)扩大对内对外开放,增强经济发展动力
    拓展开放领域。积极创造条件,扩大开放领域,加快推进商业、贸易、旅游、金融、保险、教育、文化、卫生、中介等服务领域的对外开放。以吸收外商直接投资为重点,不断扩大利用外资规模,把利用外资与经济结构调整、城市开发建设有机结合起来,提高利用外资的效益和水平。鼓励外商投资企业的再投资,发挥现有"三资"企业的招商示范作用,积极吸引高技术公司,在永年建立研发机构,开办投资性公司和参与创业投资。适应投资发展的趋势,积极引进多种中长期投资方式。
    努力提高对外开放的质量和水平。着眼于国际市场,坚持市场多元化战略,深度开发亚、欧、北美等传统市场,全方位开拓俄罗斯、中东、非洲等新兴市场,进一步扩大外贸出口。坚持以质取胜和科技兴贸战略,优化出口结构,大幅度增加优质农产品、高新技术产品、高附加值产品出口,不断提高对外贸易的质量和水平。加强出口基地建设,培育壮大名牌出口产品和外贸企业。加快出口放权,组织更多的具备条件的企业申报自营进出口权,利用国家支持出口企业开拓国际市场的各项优惠政策,扩大特钢锻件、餐椅、医药、滤材、蔬菜、标准件等出口数量,提高贸易效率。
    加强国内地区合作。进一步扩大对内开放,加强与兄弟市、县的交流与合作,实现优势互补、互利互惠、共同繁荣。加强与长三角、珠三角及京津地区的经济合作。充分发挥标准件、蔬菜、建材、建筑以及劳务输出等方面的优势,积极参与西部地区的开发建设。通过扩大对外开放,拓宽合作领域,探索新的合作方式,力求在资源开发与利用、产业结构调整、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区域市场开拓、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等方面取得新的进展。
    (六)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建设节约型社会
    以防治环境污染、建设良好生态环境为重点,大力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加强资源保护与利用,严格控制人口增长,稳定低生育水平,努力实现经济、社会与人口、资源、环境的和谐发展。
    稳定低生育水平。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建立完善的人口综合管理与优生优育体系,推进优生优育,提高出生人口素质。谋划建设县级生殖健康服务中心和标准化乡镇计生站,搞好计划生育服务网络建设,提高管理和服务水平,加强新型生育观念和生育文化宣传教育,做好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机制建设和与计划生育相关的社会保障制度建设工作。加强对全县人口增长的宏观综合管理,制定完善人口管理政策法规,调整城乡人口分布,优化人口结构。2010 年,全县总人口控制在 87.5 万人左右。
    保护节约资源。建立集中统一、精干高效的资源管理新体制和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发展资源节约型经济,调整和优化资源使用结构。严格控制耕地流失,盘活土地存量,完善土地储备制度,积极争取上级支持,大力搞好讲武、小龙马等 8 个乡镇的土地整理项目,实现土地使用的动态平衡。探索推广废弃物的综合利用,对垃圾、农作物秸杆、工厂废渣废气等,要积极用其发展沼气、发电、生物肥等生产,提高资源的综合利用水平。坚持水资源的合理利用与保护性开发相结合,加强水资源管理,做到开源、节流并举,蓄、引并重,进一步做好节水和涵养水源工作,严格控制新上高耗水项目。积极开展人工影响天气工作,充分开发利用空中水资源。结合南水北调、西气东输工程,超前做好配套建设。
    改善环境质量。加大环保执法和环境治理力度,严格按照环境标准和目标,推行清洁生产,实现污染物的总量控制和集中处理。建设并经营好污水治理项目,提高水资源的综合利用率。提倡清洁能源,禁用高污染燃料,改善大气环境。建设无公害垃圾处理场和垃圾贮运中转站,实行垃圾分类和无害化处理,搞好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加强对城市环境噪声特别是建筑噪声的治理力度,改善居民生活环境。
    (七)全面发展社会事业,致力构建和谐永年
    坚定不移地推进科技进步,切实抓好人才的培养、引进和使用,促进科技教育与经济发展的紧密结合。科技要坚持自主创新与引进消化吸收相结合,加快利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步伐,促进传统产业的技术升级,大力发展高新技术新兴产业,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努力提高全县经济的整体素质和综合实力。开展农业科技攻关和新技术、新产品推广工程。从种子工程、设施农业、立体种植、节水灌溉、秸秆综合利用、畜禽高效饲养、重大病虫害防治等方面,开展科技攻关,每年要引进 10 项国内外先进科研成果,并在全县示范推广。工业上要在轧制锻造、加工制造、循环利用、节能降耗等方面,大力推广应用新技术。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进一步改善办学条件,发展学前教育和特殊教育,农村要逐步取消学前班,建立起相对独立、规范化的幼儿园,2008 年以前,要完成一类幼儿园 10 所、乡镇中心幼儿园 20 所、规范化幼儿园 170 所建设,使全县学前教育普及程度达到省级标准。提高特教学校的办学水平和质量,使残疾儿童的入班率达到 80% 以上。巩固和发展"普九"成果,加大投资力度,加快实施中小学布局调整,实现教育资源优化配置,"十一五"期间,撤并小学 290 所,撤并县直初中 2 所,投资 1 亿元在县城新建 2 所初中学校、3 所小学。提高高中在校生人数,普及高中教育,抓好投资 5000 万元实验高中扩建、二中与永洋钢铁公司投资 2 亿元的二中西校区项目、投资 1.6 亿元的新一中项目建设。发展成人教育和职业教育,把职教中心建成科研、教育、生产、技术于一体的培训基地。
    健全社会保障体系,确保广大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建立健全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统筹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努力实现社会保障全覆盖。完善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和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健全失业保险制度和县城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多渠道筹集和积累社会保障基金。发展城乡社会救济和社会福利事业。积极稳妥推进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建设,建立农村养老、医疗保险和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十一五"期间,投资 1000万元,在县城建设 1 座中心敬老院、19 座乡镇高标准敬老院,加大对特殊群体保障服务的扶持力度,在县城设施、住宅小区和公共场所建设等方面充分考虑老年人、残疾人和妇女儿童等特殊群体的需要。增加扶贫投入,改善贫困乡村生产和生活条件,增加贫困群众收入,提高贫困群众生活质量和综合素质,实现稳定脱贫。认真贯彻"男女平等"和"儿童优先原则"等政策,积极推进妇女儿童事业的发展。
    千方百计扩大就业,不断提高居民收入。要把扩大就业摆在经济社会发展更加突出的位置,建立经济增长与扩大就业协调发展的长效机制。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鼓励下岗职工自谋职业,广辟就业渠道,促进多种形式的劳动就业。转变就业观念,建立有效的劳动力培训制度,提高劳动者就业和再就业的能力。充分发挥劳动密集型产业、中小企业及非公有制经济对增加就业的积极作用,积极发展对外劳务合作,扩大劳务输出。认真贯彻落实国家收入分配政策,以共同富裕为目标,提高低收入者收入水平。"十一五"期间,投资 700 万元,建设县级人力资源大厦,投资 300 万元建设 10 个乡镇人才劳务分市场,为扩大就业创造良好的环境。
    扩大居民消费领域。适应居民消费多样化、个性化、时尚化、高档化的新趋势,创造良好的消费环境,扩大消费领域、提高消费层次,改善人民的衣、食、住、行条件,丰富教育、旅游、娱乐等方面的生活。实施鼓励消费的优惠政策,促进居民消费模式从自我消费向信用支持型转变,引导居民扩大购车、购房、信息、教育等方面的消费。开发适合农民生产生活需要的产品,为农民扩大消费创造条件。
    加快医疗卫生体系建设。以满足不同层次的健康需要为目标,实施区域卫生规划,强化基本卫生服务,形成医疗预防、健康保障与卫生监督执法"三位一体"的卫生服务体系。突出抓好疾病预防体系建设,投资 300 万元,建设疾控中心爱滋病和结核病实验楼,完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机制,进一步提高对重大疾病的预防能力和应对爆发疫情、中毒及生物生化等突发公共事件的能力。建立完善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形成合理分工、设施充分利用、资源优化配置的医疗服务网络,实现人人享有初级卫生保健的目标。建设好投资 3.13 亿元的县第一医院整体搬迁、投资 1000 万元建设 20 所标准化乡镇卫生院,投资 110 万元的妇幼保健院病房楼,为全县人民提供健康服务。
    丰富人民文化生活。繁荣发展群众性文化事业,加强文化市场监管,净化市场环境,推进文化产业发展。加快广播电视事业改革与发展步伐,投资 2000 万元,实施有线电视户户通工程,到 2010 年全县有线电视覆盖率达到 50% 以上。投资 3000 万元,实施有线电视数字化工程,"十一五"期间发展数字电视用户 50000 户以上。积极实施全民健身行动计划,大力发展群众性体育活动。加快体育设施建设,新建一座体育场,达到承办省级以上体育竞赛的要求,继续办好每两年一届的中国永年太极拳交流大会,建设太极武馆弘扬太极文化,发展太极产业。鼓励学校、机关、企事业单位的体育设施向群众开放。   

    (八)加强精神文明和民主法制建设,保障经济社会和谐发展
    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深入开展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宣传教育。认真贯彻公民道德实施纲要,积极倡导"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爱、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基本道德规范,要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大力倡导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加强青少年思想政治和道德品质教育,积极培育科学精神和创新精神。广泛开展"诚信永年"教育活动,加快建立健全政府、企业、个人社会信用体系,在全社会营造和谐融洽的良好氛围。扎实推进文明创建活动,争创全国文明县城。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共产党员领导的多党合作、政治协商制度,密切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与广大群众的联系,充分发挥人大的法律监督和政协的民主监督作用。健全民主制度,丰富民主形式,扩大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保证人民依法实行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尊重和保障人权。进一步扩大基层民主,加强城乡基层政权机关和群众性自治组织建设,坚持和完善以职工代表大会为基本形式的企业民主管理制度,保证人民群众依法行使选举权、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重视发挥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的桥梁纽带作用,切实做好宗教、侨务等工作,保证人民依法享有广泛的民主权利。
    坚持依法治县,坚强法制建设。"十一五"期间,投资 5000 万元,建设法院审判楼、检察院技侦楼、公安看守所和拘留所迁建、基层派出所和  20  个乡镇司法所,配备器材装备,改善办公条件。加强对执法活动的监督,提高执法水平,推进依法行政。强化司法监督,维护司法公正。改革行政执法体制,建立和完善执法责任制和执法过错追究制。深入开展普法教育,提高公民法律素质,预防和减少青少年犯罪。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坚决打击各种犯罪活动,防范和惩治邪教组织的犯罪活动,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维护社会稳定。
    四、建立规划实施机制
    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和政府宏观调控作用,建立有效的政府引导、市场调控、社会参与、跟踪监督、适时调整的实施机制,确保规划目标如期实现。一是规划纲要的导向性。《规划纲要》结合县域经济发展现状,综合分析目前经济发展趋势,提出的奋斗目标,是今后五年的发展方向,是引导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纲领。二是规划纲要的严肃性。《规划纲要》是根据《中共永年县委关于制定永年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编制,《规划纲要》提出的奋斗目标,发展重点是经县四套班子多次研究、讨论,多方面征求意见后确定的。要维护《规划纲要》的严肃性,按照《规划纲要》,认真搞好任务的分解,落实到年度经济发展中,确保奋斗目标顺利实现。三是建立规划的实施调整制度。《规划纲要》由县政府组织实施,在规划实施期间,如遇到国内外环境及经济运行发生重大变化,或其它原因需要调整时,由县政府提出调整方案,按程序报请县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批准。
    "十一五"规划是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编制的第一个五年规划,全县上下要在县委的正确领导下,紧紧抓住科学发展这个第一要务,围绕"十一五"规划奋斗目标,以发展大产业、培育大基地、做强大园区、建设大项目为抓手,推动全面小康社会建设及和谐永年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