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魏鑫
摘 要:分析了数字图书馆时代人力资源建设的必要性和存在的问题,指出激励图书馆工作人员是开发人力资源和建立高素质员工队伍的关键,并提出了人力资源建设的对策。
关键词:数字图书馆;人力资源建设;激励机制
中图分类号:G251.6文献标识码:A
未来的图书馆向着信息化、网络化、数字化的方向发展,随着网络化和数字化的发展,图书馆逐渐进入传统馆藏和数字馆藏并存的复合图书馆阶段。图书馆学家杜定友曾指出:图书馆的三个基本因素为馆藏、馆员和读者,其中馆员是沟通读者与馆藏文献的桥梁,充当文献信息传递的主要角色,是图书馆生存和发展的关键因素。因此,图书馆员是图书馆最重要的财富和资源。图书馆应采取激励机制、终身教育和全员培训等有效的措施开发人力资源。本文试就数字图书馆的人力资源建设作些探讨,以求教于同行。
1 数字图书馆的定义
“数字图书馆”起源于1993年,是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美国国防尖端研究项目机构、国家航空与太空总署联合发起的数字图书馆创始工程。数字图书馆的本质是实现地区性、全国性和国际性的信息资源共享,数字图书馆的特点是收藏数字化、操作电脑化、传递网络化。数字图书馆的灵魂和核心是通过网络为用户提供数字化信息。图书馆事业是人的事业,人力资源是图书馆最重要的资源,在图书馆的管理中引入以人力资源开发为中心的人性化管理模式是数字时代为图书馆人事管理带来的新思维和新理念,是数字图书馆发展的必然选择。
2 数字图书馆人力资源建设的必要性
2.1 人力资源与人力资源开发
人力资源是指在一定年龄阶段内具有劳动能力并愿意从事社会劳动的人。它是一种现实的资源,是一种有潜在能量的资源。人力资源开发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集成了人力资源预测、规划、教育培训、选用配置、考核测评、使用管理等环节。其中关键是教育培训、选用配置和使用管理。现代人力资源开发分为4个层次,一是自我开发,即着重个体自身觉悟和主动性的开发;二是培养性开发,即教育培训,开发内容主要是教导知识、传授技能、提高素质;三是使用性开发,开发内容主要是量才为用、继续教育、职务晋升等;四是政策性开发,即通过制定符合人才成长规律和人力资源管理原理的一系列法令、政策、激励机制等手段,以促进人才辈出。
2.2 数字图书馆人力资源建设的必要性
人力资源建设是图书馆进行信息资源建设的前提。在数字图书馆中,信息资源的载体、存取方式及覆盖范围都发生着前所未有的变化,呈现出多媒体、多语种、全球性分布式结构等特点。面对数量快速增长、价值不一的信息资源,素质优良、经验丰富的采访人员往往能从内容、功能、特点及制作者权威性等方面进行更为准确的鉴别和选择。资源配置的层次性决定了信息资源深层次的开发将成为信息资源建设的主要方向之一,这必然增加资源建设的艰巨性和复杂性。图书馆工作人员作为信息的搜集、开发、整理者,其素质、专业技术水平的高低将直接影响信息资源开发的深度和质量。因此,开展人力资源建设,提高工作人员的整体素质和技能,是信息资源建设的前提。
2.3 人力资源建设是图书馆开展信息服务的必然要求
数字图书馆的信息服务特点要求图书馆必须进行人力资源建设。首先,图书馆的工作人员是信息的提供者,他们的服务态度、职业道德、奉献精神及文化素质,在一定程度上代表图书馆的形象,并影响用户对图书馆的认识与评价。其二,在数字图书馆中,传统图书馆那种简单的“借借还还”“查查找找”的服务模式已被彻底打破,图书馆面对的是不同用户、不同层次的需求,用户需求的多样化决定了馆员知识结构的复合化与服务内容的个性化必须得到加强。其三,在图书馆网络化、电子化的进程中,馆藏的数量已经不再是衡量图书馆的唯一标准,人们更注重信息的传递,并更多地根据读者需求的满意程度及为用户提供选择信息的能力来评价图书馆。因此,图书馆开展人力资源建设,培养高素质、复合型人才,以减少人为、主观因素对服务效果的影响,最大限度地确保信息服务的准确性与针对性,是图书馆发展到数字阶段的必然要求。
2.4 人力资源建设是图书馆保持信息服务主导地位的需要
图书馆与信息企业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力资源的竞争,图书馆只有强化竞争意识,着力提高馆员的智能与技能,屏弃落后的技术手段等工作方式,提供高质、优化、便捷的服务,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人力资源建设是实现工作人员自身价值的需要。图书馆工作人员希望能在最能发挥自己潜能的岗位上工作,并在工作中获得成就,实现自我价值。图书馆通过人力资源建设,建立科学的竞争机制、激励机制和培养机制,使每个人都在最适合的岗位上发挥自己的才能,完成工作目标。
3 制约数字图书馆人力资源建设的因素
历史上,图书馆是作为解决学校教职工子女就业的场所。现实中,图书馆是作为解决职工分居而调入配偶或安排调入人员配偶工作的场所。事实上,领导重视不够,在管理和方法上长期停留在“人事管理”阶段,缺乏竞争和激励机制,未能上升到“人力资源”有效配置的高度。由于图书馆业务人员构成复杂,水平参差不齐,知识结构不合理,全面掌握现代化信息技术、外语兼通的复合型人才非常缺乏。而如何做好“选、用、育、留、裁、聘”则是今后图书馆人力资源开发管理的重点。
4 数字图书馆人力资源建设的对策
4.1 树立“能本管理”的理论
图书馆的管理理念,经历了从岗位责任制到目标管理再到人本管理的发展,这表明图书馆一直能顺应历史的潮流,不断更新自身的管理理念,以实现自身的发展和进步。管理理念的更新,推动图书馆事业与时俱进,持续发展。近年来,人本管理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能本管理阶段。“能本管理”是一种以能力为本的管理,它通过有效的方法,最大限度地发挥人的能力,从而实现能力价值的最大化,把能力这种最重要的人力资源作为组织发展的推动力量,并实现组织发展的目标以及组织创新。把这一理论应用于图书馆,开辟了数字图书馆人力资源管理的新思路,是提高图书馆人力资源管理的一个重要途径。
4.2 建立一套科学的管理机制
4.2.1 建立健全规章制度
图书馆的规章制度是图书馆工作规律的体现,是馆员和读者必须遵守的具有法律意义的准则。它对工作人员的行为加以规范,对各项业务工作的标准做出规定,同时也对读者的行为起着约束作用。总之,规章制度是图书馆科学管理的有效手段,是整个图书馆正常工作而有秩序进行改革的保证。图书馆的一切活动都依照规章制度去展开,充分体现了“依法治馆”的原则。图书馆人力资源管理,以规章制度为依据,规章制度规范和约束馆员的行为,是抛弃“人制”达到制度管人、制度约束人和制度激励人的保障,是使图书馆运行机制趋于正常的有效手段。规章制度在人力资源管理活动中,不仅是通过控制和调节来规范人们的行为,达到管理的目标,它还能起到调动馆员积极性、提高工作效率的作用。如定额管理制度、目标责任制度、考核制度、奖金分配制度等,都能激励、鞭策馆员,为达到更高的目标而努力。
4.2.2 充分运用竞争机制和激励机制
图书馆在组织人力资源、完成图书馆任务的过程中应有效地利用激励手段,激发馆员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激励的具体形式是多种多样的。从方式上大体可以分为目标管理激励、奖罚激励、竞争与考核激励、领导行为激励、关怀激励、情感激励、信任激励、许诺激励、人性激励和榜样激励等。然而就其内容来说,可归纳为精神激励和物质激励两大系统。两种激励互为补充,相辅相成,二者有机结合,构成激励完整的内容,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过分强调精神的作用,不重视改善馆员的物质生活,会严重挫伤馆员的工作积极性;但只相信物质的刺激作用,乱发奖金,搞平均主义,其结果也是事与愿违。建立完善图书馆的激励机制既要从图书馆特征出发,又要考虑当前社会的市场经济特征,在倡导无私奉献的同时,必须有适度的物质激励。有效的激励会大大调动馆员的积极性,促使图书馆工作圆满完成。因此,图书馆领导要重视以人为本的管理方法、重视人的作用,激发人的活力。对馆员尊重、信任、鼓励、赞赏、知人善任、量才使用,并根据业务工作和质量要求,以及每个馆员的专长、能力安排适宜的岗位,充分发挥他们的才学和能力,挖掘出本馆的人才资源优势。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激励职工,使他们在工作中真正发挥其积极性和创造性。
4.2.3 建立人力资源的全员培训制度
在数字图书馆阶段,在数字化图书馆系统中,馆员作为图书馆的组成部分并没有改变,不过数字图书馆专业人员的信息咨询作用要比传统图书馆更显重要,因而在全新的社会环境和技术要求下,图书馆工作人员将面临着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能的挑战。虽然可以通过招聘高学历的人才提高馆员的素质,但最重要的还是鼓励馆员继续学习乃至终身学习。在职培训和进修便成为图书馆工作人员“充电”和“换血”的最理想选择。
作为图书馆领导,在建立完善培训制度的同时,还应多渠道、多形式、多角度地为员工成才提供机会。鼓励员工结合本职工作到街道社区、高校机关、商店、保险公司等服务部门去参观学习或实习锻炼,提升员工的市场经济意识、服务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培养复合型人才。因此,要建立完善的培养机制,将社会需求、图书馆培养目标和工作人员自身价值的实现有机结合起来,并根据工作需要,有计划地安排工作人员在职进修或培训,让他们开阔视野,挖掘潜能。这样才能展现一个新时代图书馆员的风采,才能更好地将宝贵的馆藏文献提供给广大读者,才能使这些宝贵的文献得到各层次结构读者的充分利用。
5 结语
综上所述,只有更新观念、适应形势、立足现实,按照知人善任、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原则,开发和利用图书馆现有的人力资源,才能搞好图书馆人力资源的管理与建设,充分调动馆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保质保量地完成社会赋予图书馆的神圣使命。
参考文献
[1] 杨丽杰.试论数字图书馆的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 [J].图书馆学研究,2004 (3):32-33.
[2] 付桂珍,激励在图书馆人力资源开发中的作用 [J].河北科技图苑,2002,15(5):68-69.第一作者简介:魏 鑫,女,1962年7月生,2002年毕业于西北大学中文系,馆员,渭南师范学院图书馆,陕西省渭南市站南路24号,714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