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河南省村村通电话工程启动仪式现场传来好消息:承担该工程建设的河南移动公司郑重承诺,年内将完成全省首批80个自然村的村村通电话工程,届时将惠及2.1万父老乡亲(见本报8月17日报道)。
细心的人们不难发现,“村村通”的内涵在悄然嬗变:实现了从“行政村村村通”到“自然村村村通”的跨越。2006年10月14日,我省49300个行政村全面实现了村村通电话,现在的“村村通”进一步将网络覆盖从行政村扩大到自然村,把现代化的信息服务触角伸向偏远农村的千家万户,这标志着我省农村通信基础设施建设将迈上一个新的台阶。
这项工程的顺利启动,对广大农民群众来说是“民心工程”,“德政工程”,对承担建设的有关部门来说,是需要奋力攻坚克难的“硬骨头”。通信行业有句俗语叫做“最后一公里”,主要指从通信服务提供商的设备到用户设备之间的连接。“最后一公里”的重要性就在于谁能抓住“最后一公里”,谁就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据先机。如果说“行政村村村通”是向着“最后一公里”走出的扎实一步,那么“自然村村村通”就是向着“最后一公里”发起的冲刺。
毫无疑问,跨越这关键的“最后一公里”,农民通往外边世界的窗口将会更为豁亮,更重要的是广大农民的生产生活方式也会发生新的变化。实现村村通电话只是迈出了农村信息化建设的重要一步,加强农村信息化,实现农业产业化,这需要我们把“最后一公里”当作争取更大成绩的起点,整合资源、会聚力量,围绕“信息助农、信息富农和信息惠农”做文章,把服务“三农”的链条拉得更长,切实提高我省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