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三角洲北起通扬运河,南抵杭州湾,西至镇江,东到海边,包括上海市、江苏省南部、浙江省北部以及邻近海域。面积约为九万九千六百平方公里,人口约7500万,是一片坦荡的大平原。这里海岸线平直,海水黄浑,有一条宽约几千米到几十千米的潮间带浅滩。 这些都市群汇集了产业、金融、贸易、教育、科技、文化等雄厚的实力,对于带动长江流域经济的发展,连接国内外市场,吸引海外投资,推动产业与技术转移,参与国际竞争与区域重组具有重要作用。
长期以来,长江三角区的经济一直是地区经济研究的热点。对于中国这块富庶之地,对中国经济和政治,乃至社会文化的影响都十分巨大,到明清两代开始尤其明显。特别是90年代中后期,长三角经济甚至超过早先崛起的珠三角,成为中国大陆经济增长最为闪亮的一极。但是长三角的经济增长并不是一个完全一致的增长模式,而是具有多种形态的发展模式,比如赫赫有名的苏南模式、义乌模式和温州模式。这种多形态的发展模式导致了长江三角洲经济区发展的不平衡性,尤其体现在浙江和江苏两省上。本文从信息化的视角出发,探讨江苏与浙江发展的不平衡性,总结江不如浙的影响因素。
信息化是指培养、发展以计算机为主的智能化工具为代表的新生产力,并使之造福于社会的历史过程。智能化工具又称信息化的生产工具。它一般必须具备信息获取、信息传递、信息处理、信息再生、信息利用的功能。与智能化工具相适应的生产力,称为信息化生产力。智能化生产工具与过去生产力中的生产工具不一样的是,它不是一件孤立分散的东西,而是一个具有庞大规模的、自上而下的、有组织的信息网络体系。这种网络性生产工具将改变人们的生产方式、工作方式、学习方式、交往方式、生活方式、思维方式等,将使人类社会发生极其深刻的变化,并引发、形成信息社会。
信息化生产力是迄今人类最先进的生产力,它要求有先进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与之相适应,一切不适应该生产力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将随之改变。完整的信息化内涵包括以下四方面内容:(1)信息网络体系,包括信息资源,各种信息系统,公用通信网络平台等。(2)信息产业基础,包括信息科学技术研究与开发,信息装备制造,信息咨询服务等。(3)社会运行环境,包括现代工农业、管理体制、政策法律、规章制度、文化教育、道德观念等生产关系与上层建筑。(4)效用积累过程,包括劳动者素质,国家现代化水平,人民生活质量不断提高,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建设不断进步等。
信息化的利用和开发程度,正在越来越成为一个国家、地区、社会组织机构的核心竞争力之一。忽视或者延迟推行信息化,都面临被卷入信息化的巨大危险,从而丧失未来经济发展的制高点。研究者无意去贬低江苏信息化的成绩,只是认为在新一轮竞争中,江苏正在落后于浙江,甚至很多领域被浙江的信息化所卷入,目前江苏的很多中小企业已经成为阿里巴巴和中化网的客户就是明显一例。
一、起步早VS跑得快:电子政务发展的差异
推行电子政务是提高政府施政效率的有效途径,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在国际竞争中获得比较优势的重要手段,也是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发展的重要载体和平台。
1、资金、技术投入方面,浙江明显多于江苏
在资金投入上,浙江省2003年列入“百亿信息化工程”的项目完成了实际投资3.1亿元,启动了“金政”、“金宏”、“金财”、“金审”、“金水”、“金税”6项“金”字系列工程建设以及浙江省CA中心、交通电子政务、工商信息化、信用管理等4项重点业务应用系统建设,2004年进一步启动了“金盾”工程、公共卫生应急系统信息化等重点业务系统建设,以及24个“数字城市”工程项目建设 。
江苏省信息化建设投入明显不如浙江,目前尚未建成可运行的政务系统。
2、基础设施方面,浙江远比江苏更为扎实
浙江省政府电子政务网络平台初步建立,覆盖了全省11个市和省直各单位。浙江省企业信用信息查询平台整合了多个部门有关企业信用的数据,建成了覆盖全省53万家企业的信用数据库,促进了全省范围企业信用信息共享,成为“信用浙江”建设的重要支撑。省发改委网上并联审批系统已在省、市、县计委、各厅局和有关企事业等400多家单位实际应用,共完成审批项目近6000件。
其中值得一提的是,正在建设的浙江省企业基础信息交换和进出口领域企业基础信息交换平台是中央多个部门确定的省级企业信息交换试点。目前该平台建设已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为实现跨部门、跨地区信息资源整合与共享以及部门间的业务协同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反观江苏省,电子政务建设总体发展还不平衡,还普遍存在“重实施、轻计划,重硬件、轻软件,重开发、轻运行,重应用、轻安全”等问题。
3、政府转型力度方面,浙江已前行于江苏
目前,运转在浙江省政务网上的有内部公文流转、信息共享等业务,也有财务、审计、工商、税务等对公操作。如“中国浙江”门户网站,自开通以来一直致力于为社会公众提供多种形式的信息服务。特别是市长信箱和在线咨询等互动栏目更为引人注目,它们在网络上建立起互通平台,以实现与公众的广泛交流,了解公众对于政务的意见和想法,接受各方面的监督,不断改善政府工作职能,提高了执政水平。 可以说,浙江的电子政务网络建设日趋完善,为利用信息化手段提高政务办公效率,增加政府透明度,并促使构建服务型政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综合考量,浙江在电子政务建设方面遥遥领先于其他各省市。究其原因,主要归功于浙江省在电子政务建设道路上的摸索有了一个明晰的方向:务实而卓有成效,建成一个连接省、市、县(区)三级政府,覆盖党委、人大、政府、政协、检察、法院等职能部门统一网络平台,实现对数据、语音和视频业务的支持。
4、 网站数量和质量,江苏差距更为突出
政府网站是电子政务的一面镜子,也是为公众和企业服务的主要平台。从数量和质量上看,浙江省的电子政务网站明显高于江苏省的电子政务网站。浙江省拥有43个省级政府机构网站,基本上所以省级单位均有独立的政府网站,杭州、宁波等11个地级市以及其下40多个县都有电子政务网站。而江苏省只有80%的省级机构拥有电子政务网站。
从百强县网站的排名来看,江苏优势已经明显丧失。 从2006年全国百强县政府网站绩效排名情况来看,浙江百强县政府网站在信息公开指数、在线办事指数和公众参与指数评比中普遍高于江苏。这次全国百强县评选活动中,浙江省共有17个县当选,各县政府网站绩效得分情况如下表所示:
其中,慈溪、上虞和余姚在信息公开方面位居前10名。在网站在线办事方面余姚位于全国榜首。江苏省仅有9个县入选,除仪征在绩效排名上靠前以外,其余县在各项指标上均不能与浙江各县相提并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