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服务中心信息化调查及解决方案推荐
来源:中国电子政务网 更新时间:2012-04-15

 社区是社会的基本单元,是城市的细胞。无论是数字城市建设,还是和谐社会建设,都要从社区开始着手。社区信息化建设的根本目的在于不断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满足社区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

  社区服务中心要把各种服务落到实处,掌握遍布社区的完整的数据,并通过信息化手段加以管理必不可少。

   社区服务中心信息化即整合各类信息系统和资源,构建统一的社区信息平台,加强常住人口和流动人口的信息化管理,改善社区服务。

   早在2001年,国家就提出了以社区建设为中心,以信息技术为手段,以社区服务为切入点,建设集热线电话、网络查询、单键呼叫为一体的智能呼叫中心,为社区居民提供全方位的信息和服务,实现现代化社区管理和服务。

发展路上遇难题

   2001年,电子政务社区信息化系统的试点工作在北京街进行试点并取得成功。如今,信息化已渗透到社区生活的方方面面。各地社区陆续为居民提供方便、快捷的各类生活信息服务,不少小区居民已经习惯了网上抄表,小区宽带网视频点播,网上购物、订票、订餐,享受高速、丰富的数字生活。

  在我国去年发布的《2006~2020年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中,推进社区服务中心信息化被列为我国信息化发展的战略重点之一。专家指出,我国社区服务中心信息化经过5年多的建设,如今已经进入整合发展的新阶段。

  社区是社会的基本单元,是城市的细胞。无论是数字城市建设,还是和谐社会建设,都要从社区开始着手。社区信息化建设的根本目的在于不断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满足社区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

  社区服务中心要把各种服务落到实处,掌握遍布社区的完整的数据,并通过信息化手段加以管理必不可少。

   但是与社区信息化较发达的国家相比,我国仍处于探索阶段,应用领域零散,应用水平也不高。国外较为成功的当推新加坡的“电子公民中心”,该中心以人生的整个历程(从生到死)为依托,将物理世界中公民与政府和社会的关系真实再现于虚拟的数字世界之中,协同各部门各机构的“一站式”、“一窗口式”服务,为公民提供一个完整集成的电子化服务。

  曾经有专家指出,5年来我国社区信息化还处于各地方的自我发展阶段,并没有形成“面”上的整体推进态势。主要面临的问题有三类:顶层设计和统一标准的缺失导致社区信息化统一平台建设的难题;巨大数字鸿沟导致普及推广的难题;缺乏产生社会效益以及经济效益的模式导致市场化的难题。正是由于缺乏规划和统一标准,目前各地社区信息化建设中,信息孤岛与重复建设的现象比较突出。

系统整合势在必行

  随着社区建设的发展,社区服务中心在劳动和社会保障、卫生、计生、文化、体育、环保、科技、建设和商务等方面的工作纷纷开展,服务基层工作,方便百姓生活。这显示出众多的政府部门和相关组织要求通过社区这个载体实现管理和服务的落地。

  要高效、低成本地完成这么多部门工作在社区落地的任务,在进行社区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就必须强调整合的重要性。整合是社区信息化的基础和关键。

  社区服务中心首先需要在信息资源方面实现有效整合,围绕社区服务中心而产生或存在的信息资源既包括区域概念上“块”的信息资源,也包括领域概念上不同行业部门的“条”的信息资源。当前在许多地方,不同部门的信息系统彼此独立运行,数据重复录入,形成了一个个信息孤岛,造成数据不一致、数据不完整等诸多弊端,浪费街道与社区有限的人力、物力资源,也制约了信息化应用的开展。

  其次,社区服务中心需要实现信息平台的有效整合。据相关部门统计,我国约有8万个社区,在兼顾社区信息化地域特征的同时,社区服务中心信息化必须走统一社区信息平台的道路,降低信息化建设的成本。

  同时,社区服务资源在信息化建设过程中也要进行整合,通过建立一体化公共信息服务平台,社区服务中心可以引导包括家政服务、志愿者和其他基础性服务的稳定发展,促进弱势群体的稳定就业。

  此外,标准的统一,既有利于建立统一的社区信息平台,也有利于实现信息共享和跨部门协作。而信息共享和跨部门协作也正是社区服务中心信息化建设的内在要求。按照社区建设的工作需要,通过跨部门的流程再造,实现信息化条件下相关工作体制机制的突破,有利于实现跨部门协作。

  在跨部门整合的过程中,不同部门之间数据的更新和交换直接影响着整合所能达到的效果。如果用来交换的数据是错误的或过时的,那么交换的数据越多,频次越高,带来的负面影响也就越大,因此,规范和完善数据采集更新机制,对于整合就显得至关重要。

“呼叫中心模式”有待变革

   目前,国内大部分社区服务中心的信息化基本上沿袭了“呼叫中心”的模式,电话、网络、呼叫中心构成了现有从电子政务沿袭而来的信息化体系。但是这一模式本身在面对日益复杂的社区信息化需求时,显得越来越力不从心。此外,移动通信的崛起也在冲击着原有的社区信息化模式。

  就目前而言,通过计算机和固定网络,连接市、区、街道、社区各个层次的社区信息系统,以较低成本实现“资源共享、协同服务、便民利民”是社区信息化的主流。在网络构建上,有专家曾经提出:建立以宽带城域网为依托,政务网为枢纽,街道为主节点,形成横联政府业务部门,纵贯市、区、街道、社区四级,实现信息交互的统一政务外网和信息资源交换平台,形成由社区居民基础数据库,电子化、网络化信息服务,交互中心、呼叫中心、互联网网站基础系统。

  而这种传统电子政务模式面临的一大问题就是,其较为单一的模式越来越难以满足日趋复杂的社区服务中心信息化需求。比如,对于社会保障体系应用的需求、对于不同社区服务中心交互的需求,这些都是无法在传统模式下得到解决的。

  传统的社区信息化模式在实践过程中也遇到了各种各样的问题。

  首先是“管理”还是“服务”的问题。有业内专家表示,社区信息化初期一般由政府主导,运营商受“管理”思路影响,虽然也考虑到了互动性需求,但对“服务”方面的设置有所欠缺,这导致了社区信息化在发展过程中要面对如何“升级”的问题。

  其次,社区信息化的平台、网络等设施建设完成后,还有一个运营及维护的问题。由于电子政务在实施中曾出现了一些“空”网站,而缺乏商业机制维持的社区信息化也难以避免在部分“项目”上出现类似问题。

  第三,资源的整合和共享问题。不同部门下由于“条块分割”造成信息化资源分置,这一问题的解决需要多方努力。

  分析这些问题,发现其中最主要的是必须按照“政府主导、行业引导、企业参与”来分工合作,实现共赢,使更多的环节参与进来。除了政府和基础运营商外,还应有平台软件提供商、网络运营商、移动应用服务提供商、应用开发商、终端设备提供商等等。再加上用户这个终端环节的参与,才能真正做到信息共享,体现社区信息化的优势。

  此外,社区服务中心信息化要发展,就必须要理清社区信息化的基本需求,以模块化构建信息化体系,在一个融合固定和移动接口的统一平台上,有机地实现相关模块的有效接入。
用信息化推动社区医疗服务

  社区卫生服务站作为社区服务中心的一项重要服务机构,肩负着满足社区百姓基本医疗需求的重任。同时,作为整个国家医疗体系的神经末梢,它还要完成疾病监控等任务。今天,社区卫生服务站的牌子越挂越多,它们也面临着如何获得社区居民信任,如何与正规三甲医院实时沟通的诸多问题。

  很多人从来没有去过社区卫生服务站,总以为站里又旧又破,医疗人员水平不高,所以无论看什么病都往大医院里挤。其实,现在的社区医疗服务站早已不是人们所想象的那样,功能越来越完善,信息化手段在这里也得到了应用。

  以前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由于业务比较单一,所以管理也相对简单。但是现在的社区医院如果要实现“小病在社区、大病上医院,大病出了院再回社区”,那么这种上传下达是以数据和系统的联通为基础的,因此对数据和系统的标准化问题要求比较高。

  在不少社区医疗服务站,仅实现了财务电算化、部分部门网络化。IT设备的应用大部分集中在门诊部门。更大范围的信息化手段还未应用,与二级以上医院的数据传输、共享也还处在摸索期。

  据国家相关部门介绍,将来的社区医院,要一方面能够利用现代的网络技术、通讯技术、控制技术和一些医疗设备终端,将医疗及延伸服务引入家庭,最大程度地体现这些服务的及时性、随时性、交互性,使居民不受时间、地域的限制,可充分地享受医疗服务;另一方面,要做好信息化系统,和二级以上的医院实现互联互通,数据共享。

  以国外社区医疗服务站信息化为例,国外在开发信息系统以支持社区医疗医生的工作方面已做了大量工作,这些信息系统能够以便捷和标准的方法收集病人数据,能够电子传输病人数据给其他医生供会诊之用,支持与其他远程系统如电子图书馆之间的传输功能,利用数据作预防性研究及发现病例。

  另一方面,现在人们的工作压力越来越大,往往处于工作超负荷和身体亚健康状态,容易忽视对自身健康指标的检查。对社区居民进行周期性的例行体检,也将是社区服务中心、社区卫生服务站提供医疗保健服务的又一主题。社区卫生服务站可以联合社区居委会或者街道管理部门,面向社区居民定期进行居民健康检查,建立社区居民的个人健康档案,通过信息化管理系统,记录居民体检结果,形成数据库。

  居民健康档案可以为社区卫生服务站带来巨大的服务机会。居民健康档案数据库建成之后,社区卫生服务站可以根据居民的健康情况,主动地向居民提供健康咨询服务和医疗保健服务,通过个案发现或人群筛查,自动建立慢性病专案,对社区居民的慢性病患者进行诊疗、健康教育和追踪管理。

推荐方案

中等规模社区服务中心信息化方案
服务社会群体量:2-10万
计算机数量:20-40台
应用系统平台:Linux
核心数据库:Oracle 10g
主要信息化应用:数据管理、整合;社区咨询服务;社会劳动和保障业务等

大型社区服务中心信息化方案
服务社会群体量:10-30万
计算机数量:100-200台
应用系统平台:Linux
核心数据库:Oracle 10g
主要信息化应用:数据管理、整合;社区咨询服务;社会劳动和保障业务;社区保健服务;社区医疗服务中心业务;社区服务中心与地方政府政务对接等

结束语

  国务院信息化工作办公室推广应用组组长赵小凡曾就社区服务中心的信息化建设表示:“把电子政务、电子商务和社会信息化在社区服务中心里进行汇总,就形成了为居民服务的社区信息化体系。”

  社区服务中心信息化在国家电子政务工程中早已占据了举足轻重的位置。但与此同时,很多地方的社区服务中心信息化仍然存在着重建设、轻实用、信息化构建不合理等问题。

  如何提供一站式服务、怎么有效地集成社区的信息服务,实现横向和纵向的信息交换,将成为社区信息化未来要重点解决的问题。

  综上所述,和谐社区是和谐社会的基本体现。稳定、和谐、充满活力的社区令百姓生活更方便,心劲儿更足,社区服务中心信息化在其中将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