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美国、德国、法国、农业信息化发展现状及特点进行了介绍和分析。
关键词:农业信息化;现状;特点;国外
在世界农业信息化发展进程中,美国、德国、法国、澳大利亚和日本等国处于领先地位,印度、韩国等发展中国家虽然起步较晚,但发展速度很快,这些国家根据本国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地开展农业信息化建设,并形成了自己的特色。
1 美国
美国作为世界电子信息产业的第一大国,农业信息化是在信息技术和市场经济高度发达的背景下,与整个社会的信息化同步发展的。发展农业信息化的发展动力主要来自于市场的需求。由于美国农业商品率高和出口比重大,极易受到国内外市场的影响,因此,离开了信息,农业将无所适从。而且农民、农产品经销商和广大消费者也需要从宏观角度掌握世界农产品市场的变化情况,从微观角度了解农产品市场的价格和供求信息。为了满足这些需求,美国政府以其雄厚的经济实力,从农业信息技术应用、农业信息网络建设和农业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等方面全方位推进农业信息化建设。构建了以政府为主体,以国家农业统计局、经济研究局、世界农业展望委员会、农业市场服务局和外国农业局等五大信息机构为主线的国家、地区、州三级农业信息网,形成了完整、健全、规范的农业信息服务体系。
在农业信息化建设上,采取了政府投入与资本市场运营相结合的投资模式。政府围绕市场建立起了强大的政府支撑体系,为农业信息化创造发展环境,通过政府辅助、税收优惠和政府担保等提供一系列优惠政策,刺激资本市场的运作,推动农业信息化的快速发展。政府对农业的补贴和财政转移支付,大量的不是直接用于补贴农产品生产,而是通过加强农业信息化建设的办法让农业和农民受益。以政府为主体构建了庞大、完善、规范的农村信息服务体系,如美国国家农业数据库(AGRICOLA)、国家海洋与大气管理局数据库(NOAA)、地质调查局数据库(USGS)等规模化、影响大的涉农信息数据中心(库),对农业发展产生了很好的推动作用。政府拥有和政府资助建设的数据库,实行“完全与开放”的共享政策。政府每年还拨出10亿美元的农业信息经费保证农业信息系统的正常运行。在农业信息资源的管理上,形成了一套从信息资源采集到发布的完整的立法管理体系,并注重监督,依法保证信息的真实性、有效性及知识产权等,维护信息主体的权益并积极促进农业信息资源的共享。
发源于美国的精确农业,利用全球定位系统(GPS)、农田遥感监测系统(RS)、农田地理信息系统(GIS)、农业专家系统、智能化农机具系统、环境监测系统、系统集成、网络化管理系统和培训系统等,对农作物进行精细化的自适应喷水、施肥和撒药,有力地促进了农业整体水平的提高。
正是由于有了政府的组织、管理和投入,美国的农业信息化才达到了如此高的发展水平。虽然美国的农民仅占全国总人口的1.8%,但农业信息化的强度却高于工业81.6%。
2 德国
德国农业信息化是在政府强力推动和大力参与的背景下,在广播、电话、电视等通信技术在农村地区普及的基础上发展的。从利用计算机登记每块地的类型和价值,建立村庄、道路的信息系统入手,逐步发展成为目前较为完善的农业信息处理系统。各州农业局开发和运营的电子数据管理系统(EDV),能向农户提供作物生长情况、病虫害预防和防治技术以及农业生产资料市场信息等。电视文本显示服务系统(BTX)和植保数据库系统(PHY-TOMED),可为农户提供农业技术信息服务。
德国作为欧洲信息化发展的成功典型,政府始终致力于农业信息化的政策与环境、农业信息化基础设施的建设和数据库建设的投入。政府把普及计算机网络技术,作为实现农业信息化的关键步骤之一,所有的学校都开设了计算机和网络技术课程。根据欧洲农业信息技术联盟(EFITA)的统计,2001年德国17万农户中有7.5万户使用了电脑,有5.5万户使用了互联网。政府还注重模拟模型技术、计算机决策系统技术、精确农业技术等关键技术的研发和集成,并形成了自身的优势。装有遥感地理定位系统的大型农业机械,可以在室内计算机自动控制下进行各项农田作业;远程诊断系统可以确定农机是否需要维修或更换零配件;计算机辅助决策系统为农民提供咨询服务,如小麦品种选择模型(GENIS)可从提供各种小麦品种的水肥条件、品种特性、产量品质、抗病虫害的能力等方面的评估情况,帮助农民选择适宜种植的小麦品种;麦类病害流行预测和损失预测模拟模型,能对单一病害和多种病害综合的发生做出预测,这些系统在农业生产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3 法国
法国是欧盟最大的农业生产国,也是世界第二大农业食品出口国和第一大食品制成品出口国,农业信息化问题备受政府关注。政府曾免费向农民提供外形酷似电脑,却比电脑更小巧的基于公用交换网通信的远程信息设备,俗称迷你电脑。农户可以用于查询气象预报、电话号码、交通信息以及许多行业及商业数据等。正是通过这种工具让农民了解和熟悉了计算机,并建立了信息网络的概念。现在,迷你电脑正在逐步被淘汰,越来越多的农民开始利用电脑实施精细农业和全程实时监控技术。为了帮助青年农民利用互联网,政府将普及互联网行动与农村文化娱乐活动联系在一起,建立了“Internet接力点”项目,一方面,为每个青年农民提供上网获取信息的机会,另一方面,也给他们提供了利用计算机进行工作或娱乐的权利,以此达到提高农民信息技术素质的目的。
在农业生产中,信息和通信技术的应用程度很高。主要是利用通信卫星技术对灾害性天气进行预报,对病虫害灾情进行测报;利用专家系统进行自动化施肥、灌溉、打药等田间管理;利用信息技术对土壤环境进行精确的数据分析,根据种植品种的具体需求,调节和改善种植环境。在农产品的生产、收获、贮藏和加工等各个环节实现了计算机全程实时监控。
法国农业信息化的发展特点是多元信息服务主体共存,在法国农业部的《农业网站指导》中收录的具有代表性的涉农网站就有700多个。在服务内容上,有各自的侧重点,在服务对象上,有各自的群体,形成了具有良好的互补性,成为推动本国农业信息化的主要动力。法国官方提供的农业信息服务,不收费。国家农业部、大区农业部门和省农业部门,负责向社会定期或不定期地发布政策信息、统计数据、市场动态等。法国农业合作联盟、全国青年农业工作者中心、小麦及其他粮食生产者总会、全国葡萄酒联合会、全国养牛联合会、全国奶制品经济行业中心、水果及蔬菜行业技术中心、全国农产品加工工业协会等行业组织和专业技术协会,负责收集对本组织有用的技术、市场法规、政策信息,为组织本身及其成员使用,一般只收取成本费。粮食生产合作社、葡萄生产合作社等营利性机构提供的农业信息服务,通常是在生产者价格和社会平均利润的范围内收费。信息网络和产品制造商也在推动农业信息化进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制造商以优惠的价格和周到的服务鼓励农民购买信息产品及网络设备,还以投资的形式来改善农村的信息基础设施条件。软件开发商瞄准农村市场,适时开发了一系列的应用软件,并将这些系统集成于袖珍计算机上,生产出各种便携式产品,受到了农民的欢迎。
4 澳大利亚
澳大利亚的自然条件并不优越,土地荒漠化严重、水资源短缺,但政府以信息化带动农业发展,通过大力发展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强化信息资源开发和共享、利用多媒体技术和远程教育等方式提高农场主信息素质以及通过市场化引导和发展电子商务等措施,使澳大利亚迅速发展成了一个集生态农业、加工农业、出口农业和服务农业为一体的新型农业发达国家。
电脑和互联网应用已成为澳大利亚农业发展必不可少的条件。2004年,在经营产值超过5000澳元的农场中,有55%的农场利用互联网开展了电子商务,有47%农场使用互联网获取种养信息和技术,发布产品销售信息,从网上接受农协及政府农业部门的技术指导。每个农场都有自己的网址,可以通过互联网与农民协会和市场联系。全社会的广泛参与也是澳大利亚农业信息水平较高的原因之一,政府和各类涉农组织都注重农业信息资源的挖掘和加工整理,形成了丰富的农业信息资源。澳大利亚CISC农业信息网络提供国内外所有的市场动态信息、农业科技信息、自然与气象信息、农业政策法规信息和相关行业信息等。著名网络门户“Agrigate”,链接了数百个世界权威网站,并提供无偿服务。
5 日本
日本是在农村发展落后于城市,但是农民对网络认识程度较高,农业现代化、产业化程度也较高的基础上发展农业信息化的。农业信息化是政府重点支持的领域,各种地域农业信息服务系统由政府投资。对于建设投资大、技术难度高的大容量通讯网络以及地方通讯网络等基础设施的建设,采取由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拨预算,专业公司招标承建的方式,有效地推进了农业信息基础设施的建设。农业科技信息网络的运行也基本上是由政府拨款,无偿向农民提供各种技术信息。政府将农户购买电脑纳入了农户大型农业投入补助金的范围,对农民进行补贴,以此鼓励农民购买电脑。为了保证信息的真实、可靠、及时,政府还制定了一套严密的法律法规。
日本建立了农业技术信息服务全国联机网络,即电信电话公司的实时管理系统(DRESS),借助公众电话网、专用通讯网和无线寻呼网,把大容量处理计算机和大型数据库系统、互联网网络系统、气象预报系统、温室无人管理系统、高效农业生产管理系统以及个人电脑用户等联结起来,提供农业技术、文献摘要、市场信息、病虫害情况与预报、天气状况与预报等信息。各县也都设立了DRESS分中心,可以随时交换信息。国立农业科研机构、地方农业研究机构和地方农业改良普及中心等全部实现了联网,农户可以按作物品种或按地区特点在网上查询有关农作物栽培等方面的技术资料。日本利用农田地理信息系统(GIS)管理的耕地面积已超过20%。
日本作为因地制宜发展应用型农业信息化的典型代表,从发展地域农业信息系统入手,由政府拨款,建立起了发达的有地域特色的地域农业信息系统。以有线电视利用为中心的地域农业信息系统,适用于技术和经济较发达的区域。主要通过有线电视播放、自由播放、村内电话、调频广播等方式传播农业信息,并以计算机和多功能传真等作为补充,传递农户和农协之间的发货和销售信息。以计算机通信利用为中心的地域农业信息系统,适用于农协合并地域,方便农协各分店之间以及农户与农协之间的信息传递。主要提供发货情况、市场信息、当地气象预报、病虫害预测预报、栽培信息、生产资料的订货情况、示板服务、生活信息等。以多功能传真利用为中心的地域农业信息系统,主要适用于人口密度小且不需要大量数据处理的地区。政府还注重发展符合国情的日本型精确农业,日本产、官、学合作进行作物生长模型基础研究和精确农业机械研究。
农产品电子商务由企业运作,形式多种多样,有利用大型综合网上交易市场和综合性网上超市的规模、品牌优势销售农产品的,也有专门从事农产品销售的农产品电子交易所和农产品网上商店。
6 韩国
韩国作为农业信息化起步较晚的国家,采取了农业信息化的“追赶型”模式,注重信息技术应用的实效。1994年政府推出了《农渔业振兴计划和农业政策改革计划》,旨在加强科技特别是信息技术对农业的支持。在振兴农业的过程中,农业信息技术开始发挥作用,农作物的单产得到了较大幅度的提高,乡村还实现了网上看病。
韩国建立了比较完善的农业信息系统。新型农业技术信息数据库为农民和公众提供新的农业技术信息。农业土壤环境信息系统为农民提供详细的原始土壤图的制备、土壤详图数据库、稻田和早地土样分析等信息。农场信息技术系统主要向农场主、农户发布作物生长条件、农场全方位技术、害虫预测信息、农业标准设备的设计规划、特殊地点农户实用技术和农村生活等信息。农场生产环境信息系统提供实时天气预报信息。牲畜出口产品管理系统提供畜产品价格动态分析信息。农民信息管理系统主要开发和提供农业管理项目。此外,韩国农业电子商务也极为发达。
韩国农业信息化的一个突出特点是利用多媒体远程咨询系统培训农民。政府采用先进的便携式摄像机和无线通讯设备进行田间演示教学,对农民进行技术培训,由专家现场解答农民提出的问题。政府还利用Internet会议系统实施农村夜校教育计划,每年约有1万左右的农民参加培训。韩国已有10%的农民通过高速网络专线上网,设备费用由政府资助,上网费用由农民自己承担。没有家庭上网条件的农民,可以到附近的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参加网上咨询。
7 印度
印度人均信息基础设施水平比世界人均水平还要低,电话普及率为4%,仅有5%的农民拥有电脑。农业信息化的是在电信基础设施很不完善,电话和电脑普及率很低,农业发展还没有完成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农业市场也没有形成,但是软件业高速发展的状况下起步的。近年来,印度一跃成为全世界软件业发展最快的国家,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计算机软件出口国。软件产业的发展为印度农业信息化的发展注入了活力,政府通过减免个人购买电脑和软件所得税、下调互联网收费标准和降低农民获取信息的费用等措施支持农业信息化的发展。政府从解决农村信息需求入手,通过建立农村信息化网络来推动农产品市场的建立,促进农业的发展。正在实施的知识信息计划,走出了一条解决农村最后问题的新路。政府负责管理和实施知识信息计划,由村民自治组织筹集资金建立独立运营的信息网络分中心,政府负责在网上发布信息和开展电子政府,如原产地证书的提供、房屋所有权证书、当地福利及最新的农产品价格信息等,村民使用时网络时给村民自治组织付费。政府采用这种公私共享的合作模式保证了知识信息计划在经济上的可持续性和使用者的本位性,政府和村民自治组织在整个计划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知识信息计划也因此获得了成功。
政府对教育和信息技术研发的经费逐年增加,并在分层分类、多途径、多形式培养信息技术人才的同时,重视农民和农村妇女的信息技术培训。
政府还通过广泛的国际交流合作,促进农业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政府和美国麻省理工学院联合实施了一项名为“邮车网络”(Post Net)的无线网络计划,在通往农村的公共汽车上安装无线互联网收发机,当公共汽车经过村子时,农户计算机中的软件将自动转到“连通方式”,这种网络每天可以为农民提供至少两次了解农业信息和气象信息的机会。
作者:中共山东省委党校 卢丽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