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办公五金巨头曲线掘金中国
来源:中国五金 更新时间:2007-08-22

 
 
    以商品为起点的制造型企业在中国这个新兴的市场上很难开拓,国誉决定不采用“在中国的工厂制造产品,用现有的销售网络来销售”的模式,而是“由国誉自己作为流通的主导者,创造出各种各样的服务项目”

    “在座的之前有知道国誉的吗?”

    在日前召开的国誉签约2008北京奥运活动现场,当黑田康裕向前来采访的记者抛出这个问题时,在场的人都感到十分意外。

    作为日本最大的办公文具及办公家具制造销售商之一的百年老店--国誉集团专务董事黑田康裕希望国誉在中国能够像丰田、本田一样家喻户晓。然而看到记者们左右摇晃的脑袋时,黑田康裕便明白了现实与梦想的差距还很遥远。
 
   “在日本的文具市场,我们知名度很高,也许99%的人都知道我们。但是在中国,也许99%的人都不知道我们。”国誉贸易(上海)有限公司董事长大田丰如此表示。

    正是这种巨大的反差促使国誉成为北京2008年奥运会办公室空间设计服务提供商,以期借力奥运品牌推动国誉的中国进程。

    无独有偶,目前国内文具出口龙头企业浙江宁波见发集团打开广州市场的敲门砖就是斥资500万元获得北京2008奥运会文具独家供应商资格。

    根据相关协议,国誉将为北京2008年奥运会、北京奥组委和中国奥委会提供办公室空间设计服务和解决方案以及资金支持。“具体金额,根据协议不能透露。”黑田康裕表示。

   知名度不高似乎并不是国誉所面临的最大压力。据介绍,目前在中国境内的文具制造商多达8000多家,集中分布在广东产业集群和浙江产业集群,占了全球总数的40%。

    专家表示,由于技术成熟度高、产品生命周期长、原料相对易得、设备制造技术、产品标准化程度低等因素,文具生产及零售行业整体进入壁垒较低,文具产业已经进入高度竞争的微利领域。面对外资企业大举进入,国内文具巨头也毫不示弱。见发集团透露,除了将在广州开设形象店之外,还有意对小而散的零售终端进行整合,以对抗跨国巨头。

    “这个行业的‘水’很深。”专家表示,“制造是中国企业的固有优势,中国的文具生产企业大多历史悠久。从生产企业和流通企业的规模可以看得出,这个行业的竞争门槛太高,众多企业无法在市场中形成自己的核心竞争力,而并不是像很多人说的那样--这个行业门槛低,所谓的低只是进入门槛,而如果想在这个行业有所建树则并不容易。”

    压力不单单来自中国的本土企业,一些跨国公司的进入更是让国誉处处可以闻到极强的“火药味”。相关资料显示,世界500强的美国三大办公用品超市公司OfficeDepot、Staples和OfficeMax已经捷足先登,并分别在上海、广州等地开设了自己的连锁分店。

   巨大的市场还是让国誉心潮澎湃。相关数据显示,中国文化用品的消费主体超过3亿人,2004年中国办公用品市场的年销售额已超过1000亿元人民币,2005年全行业销售收入达到1500亿元以上。据预测,到2008年,中国办公用品市场的年市场总量将接近250亿美元。中国成为世界最大的办公用品消费国之一,但是仅占全球办公用品消费量的约5.8%,开发余地巨大。

    国誉虽然有100多年的历史,但是除了日本之外,没有过于积极开发海外市场,仅仅是围绕在海外投资的日本企业对国誉商品的需求来展开服务的。据介绍,作为国誉两大主营业务之一的办公室装潢,从2003年到2006年,营业额从1亿日元增加到25亿日元,以每年翻一番的速度增长,而客户几乎都是日本企业。

    中国市场是国誉真正意义上的海外市场。实际上,国誉早在1997年便进入中国市场,由于准备不足,在经历巨额亏损后,国誉黯然退出中国市场,而再一次返回中国市场就已经是5年之后了。

    黑田康裕告诉记者,“以商品为起点的制造型企业在中国这个新兴的市场上很难开拓,我们决定不采用‘在中国的工厂制造产品,用现有的销售网络来销售’的模式,而是‘由我们自己作为流通的主导者,创造出各种各样的服务项目,让我们的企业能在中国跟中国的消费者保持很广泛的接触渠道’的战略。”
 
    据了解,国誉主要通过目录销售、网上电子商务以及电话销售,为上班一族提供工作所需的办公商品,大到大型OA设备,小到一支铅笔,为客户创造一站式采购服务。截至2007年1月,北京和上海的注册企业会员总数已经超过21万家。

   “2007年目标营业额达到30亿日元,2008年目标营业额达60亿日元,同时2008年度实现盈利。”黑田康裕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