掘金农村信息化大市场
来源:经济日报 更新时间:2012-04-15

对于信息产业领域里的企业来说,农村市场不再遥不可及。随着涉农信息化工程的开展,农村信息市场的巨大商机正逐步显现:

    在硬件设备领域,IDC(国际数据公司)预测,未来5年,国内个人电脑(PC)市场的年复合增长率为11.7%,其中4—6级市场(主要在农村市场)增长率达到23%以上。根据业内咨询机构计世资讯的预测,2007年国内PC市场销量将达到1790.2万台,增长率为10.3%,其中最大的机会将来源于4—6级市场。

    在电信领域,上半年国内电信新增用户的一半以上来自于农村市场,同时农村市场的强劲增长也成为电信运营商收入增长的主要动力之一。

    目前,在政府部门的积极推动下,在电信企业、IT厂商等各方支持下,经过多年的努力,我国农业信息化建设工作体系日趋完善,农业信息网络体系初具规模,基本形成了一个政府主导、多方参与的全国农业网络体系。

    今后,信息产业将从中获得更多的发展机遇。

    电脑厂商助力农村信息化

    本报记者  黄  鑫

    2007年8月11日傍晚,新疆伊犁哈萨克自治州伊宁市人民广场上热闹非凡。数千名伊宁市的青少年和群众穿梭在联想搭建的“奥运长廊”、“奥运梦想区”和“奥运成材区”场地间,或聆听奥运知识,或参与奥运比赛项目,或体验联想家悦电脑的功能。

    从井冈山到伊犁,联想奥运千县行活动将联想的触角更扎实地插入到农村市场;从刷墙广告开始,包括联想、惠普、戴尔、海尔等个人电脑厂商的共同发力,不仅撬动了农村这片个人电脑市场,也令农村信息化的发展具备了真实的载体。

    让农民“用得起”

    农村信息化建设的深入开展早已引发了众多个人电脑厂商“上山下乡”的热潮,而在开拓农村市场的过程中,面对电脑知识薄弱的农村消费者,厂商要解决的第一个问题就是,如何让农民了解电脑进而接受电脑?

    从农民的喜好出发,刷墙这种土方法却成为了以着力于科技内涵为目标的个人电脑厂商们竞相采取的宣传方式,电脑广告同农药、种子广告一起上了墙。海尔个人电脑早在2002年就开始聘请刷墙公司,一面墙四五百元钱,品牌推广人员跟着车一路从山东刷到河南。

    个人电脑厂商以农民们喜闻乐见的方式将电脑带到了大家面前,价格则成为了又一个掣肘。计世资讯的调查显示,价格以30%的占比成为影响农民购买电脑的首要因素,农民可承担的电脑价格中,1000—3000元的价位成为主选价位,比例高达44%。因此,低价成为了个人电脑厂商们一致的产品策略。2004年8月2日,针对农村市场,联想启动了“圆梦计划”,推出了极具价格震撼力的2999元电脑,开始了进军农村市场的步伐。2007年8月2日,联想再次将这一价格压低,推出了从1499到2999元不同价位段的系列农村电脑。

    2007年2月,惠普与江苏电信合作推出“首付198,惠普电脑和电信宽带一起带回家!”,用户最低首付198元并每月支付相应的宽带上网费用,持续缴纳27个月,就可以免费获得惠普品牌电脑。短短的一个月之后,在迈克戴尔访华期间,戴尔2599元台式电脑也浮出水面。4月,海尔成为英特尔农村信息化工程惟一指定个人电脑厂商,通过借助英特尔降低成本价格,从而以更低的价格不断推出新品。

    低价使得个人电脑农村市场迅猛地发展起来。IDC(国际数据公司)预测,未来5年,国内个人电脑市场的年复合增长率为11.7%,其中4—6级市场增长率达到23%以上。根据计世资讯的预测,2007年国内个人电脑市场销量将达到1790.2万台,增长率为10.3%,其中最大的机会将来源于4—6级市场。

    让农民“用得好”

    在计世资讯的影响电脑购买因素调查中,售后服务以24%的比例紧随价格因素之后,部分受访者表示,他们因为价格因素购买了价格低廉的兼容机,却饱受售后困扰,机器坏了不会修,还得用自行车驮着,骑几十里地到县里去修。于是,解决农民会用电脑、用得好的问题成为了个人电脑厂商的下一个目标,而“渠道商”和“分销商”则成为解决这一问题的最好途径。

    联想集团高级副总裁陈绍鹏表示,联想下一步将重点构建在农村市场的销售及服务网点,强力打造村镇销售网络,重点建设5000家左右的代销点,以方便农户购买产品。为了让农户享受到及时到位的售后服务,联想的售后服务将覆盖10万—30万个行政村。同时,联想还将建立2000家县镇信息服务站,开展长期深入的培训服务,为农户提供便利的电脑学习机会。

    惠普针对4—6级市场,除了专门设计不同产品配置,为2900个城市的客户提供上门服务,还提供标准服务外的增值服务。惠普推出的“蓝图计划3”,将服务网络在原覆盖200个城市的基础上拓展到288个,并在80个区域进行大规模巡展。

    2006年起,TCL电脑与广东省信息产业厅、英特尔联合,开始合作建设100个农村信息化体验中心。体验中心向社会开放,免费提供基础知识培训,老百姓可以随时踏进门来,学习电脑操作知识,上网查询农业科技、市场供求和就业等信息。英特尔还联合海尔在信息产业部指导下研发了第一款专为中国农村市场设立的“中国农村电脑”,并在第一年投入了2000台中国农村电脑样机。

    2007年,信息产业部在5个省份启动了“信息大篷车”计划,在中国农村建立起农村培训网点,以大篷车进村的形式,配备电脑、投影仪等,并提供培训,个人电脑厂商们也纷纷搭上了这班政府信息化的快车。英特尔除了在这项计划中认购了大篷车,提供设备外,还跟地方政府合作对农村基层干部、信息员和农民提供培训,目前已经培训了80万名小学老师,未来3年内还将培训100万名老师。无疑,搭车政府农村信息化能够帮助个人电脑厂商快速切入农村市场,也是整合多方资源的一种捷径。

    电信运营商开拓农村市场

    本报记者  胡红军

    8月16日,中国移动公布其2007年中期业绩:上半年收入1666亿元,同比增长21.6%;净利润达到379.07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25.7%。

    对于中移动上半年利润快速增长的原因,业内人士认为,最重要一个原因就在于农村市场的强劲增长。有数据显示,2006年中国移动一半的新增用户来自于农村市场。

    不仅中国移动如此,专家指出,农村已不单纯是电信普及的服务目标,同时更成为移动、电信、网通、联通、卫通、铁通等电信运营商们紧盯的一个新的服务对象。

    电信需求巨大

    对于电信企业来说,拓展8亿农民的电信消费一直是个弱项。

    “普遍服务和推进‘村村通电话’工程是国家赋予我们的责任,我们更多是奉献。从金钱上比较,这是一笔亏本的买卖。”一家电信企业的有关负责人此前接受记者采访时坦言。不过,在接下来的几年中,他逐步改变了自己的想法,“这不仅是我们的责任,更是我们未来发展的机会。”

    与城市相比,农村特别是我国广大的西部农村地区,交通不便利,信息不灵通,农产品常常卖不出好价钱,这成为制约当地经济发展的瓶颈所在。由此可见,农村市场有着旺盛的电信需求。

    “这里要解决的问题,不是简单为当地农民开通电话,而是让他们用好电话,即使用通信手段快速、准确地传递信息。一旦解决了这个问题,不仅能使农民增收,也使电信企业获得相应的市场收益。”专家如是分析。为此,电信运营商纷纷加大了农村市场的开拓力度,在开通电信服务的基础上,陆续建立了“天府农业信息网”、“农村致富网”、“农信通”等农业信息服务平台。

    据介绍,这些平台基于固定电话、手机等终端,通过短信、语音、互联网等接入方式,提供政策、价格行情、市场动态、供求信息、气象预警等多类涉农信息,并针对政府机构、涉农企业提供政务和企务信息发布。往年四处奔波的广西横县茉莉花经纪人小陈兴奋地告诉记者,“现在不要到处跑了,只要上网或者发短信就可以了解行情,寻找销路,找买家了。”

    网络初具规模

    在政府部门的积极推动下,在电信企业、IT厂商等各方支持下,经过多年的努力,我国农业信息化建设工作体系日趋完善,农业信息网络体系初具规模,基本形成了一个政府主导、多方参与的全国农业网络体系。

    涉农信息化工程在推动农民增收、农村经济发展的同时,也推动了电信运营企业的快速发展。以中国移动为例,上半年中移动农村地区新增客户占新增客户总数的一半,农村市场成为中国移动用户增长的主要动力。

    由于农村市场本身较低的通信普及率,农村的人均收入持续增长,另外由于新农村政策的有力推动,农村客户越来越愿意使用通信产品。

    据悉,包括移动、电信等在内,国内6大电信运营企业已在农村特别是中西部地区加强了通信网络、销售渠道等基础设施的建设,开发针对农村用户的业务,以低成本策略开发市场。

    业内研究报告指出,国内电信企业对农村市场的渗透率并不高,发展空间仍大。中国移动有关负责人透露,下半年,中国移动将在农村继续坚持低成本运营发展策略,通过边际基站、光纤拉远、低价手机等策略拓展农村市场。

    信息时评

    农村信息化需各方参与

    □  胡红军

    俗话说,“上头千条线,下面一根针”。“千条线”是因为各部门都有自己领域、产业上的统一安排和规划;“一根针”是所有安排和规划,落实到县以下,尤其是到村一级,只有一个群体。

    在“三农”信息化推进过程中,也面临着这样的局面:现阶段,国务院信息化工作办公室、农业部、信息产业部、教育部、中组部、文化部、国家广电总局等部门实施了一系列涉及“三农”的信息化工程,比如:国信办和信产部的农村信息化试点、农业部的农业信息资源整合、教育部的农村中小学远程教育工程、中组部的农村党员远程教育工程、文化部的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广电总局的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等。

    众多国内外企业也推出了针对农村的信息服务,并开发出大量的针对农民的信息产品。

    专家指出,现在的问题是如何把这“千条线”穿到这“一根针”里去。在诸多涉及“三农”的信息化项目实施之后,如何协调各方关系,进一步整合资源,形成合力,共同推动农村信息化进程,服务“三农”,变得十分重要。

    首先,必须明确“三农”信息化需要各方参与。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在这其中,涉及农业、农村和农民的信息化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是一个大的系统工程,必然需要多方力量的参与。

    如果用路、车、货来形容“三农”信息化建设,那么,基础设施建设即是修建高速路,内容平台是车,点面结合的、定制的个性化服务是车上有用的货。

    正如上述的路、车、货不可能由一个企业完成,“三农”信息化中的“修路”、“造车”、“备货”等各个环节,也必须由专业部门承担,如电信等网络运营企业负责“修路”,政府部门牵头“造车”,涉农部门整合资源进行“备货”等等。

    其次,整合也是必须的。   

    毕竟,这“千条线”,最终落实到村只能以一套系统和模式为农民服务,否则连电脑都不怎么会用的农民会被这种纷繁复杂的系统和方式迷惑。同时整合也有利于各方发挥所长,提高社会资源的使用效率。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不管是经济发达的东部地区,还是在经济相对欠发达的中西部地区,从省、市、县、乡直到村,都已经开始着手“穿针”:统筹规划,逐步推进。坚持统一规划设计,系统协调发展,有步骤、有重点地推进。同时在统筹规划的前提下,立足本地经济、科技、文化、社会等发展实际,因地制宜地开展建设工作,共同建设贴近农民需求的农村和农业信息服务体系。

    以浙江为例,该省提出整体的“数字新农村”建设理念,面向农村,深度开发和应用各类涉农信息资源,推进信息技术在农业生产经营、农民教育培训、农村管理和服务、农村社会事业、农村基层党建等方面的应用,结合所有涉农部门力量,加快该省农村经济的发展、提高农民生活水平、缩小和消除“数字鸿沟”、促进“三农”问题的解决。

    广西则成立专门的农业信息化工作协调小组,进行分工协作:农业厅、科技厅等农业主管部门整合涉农资源,建立数据库,做到仓库有货;财政厅、发改委等提供资金和政策支持;信息产业局提供技术保障;以电信、移动为代表的运营企业则负责搭建网络,力争实现宽带到村……

    农村信息化是农业产业化的基础,而只有实现了把“千条线”穿到“一根针”里,信息化才能更好地为“三农”服务。

    一线传真

    信息通海外  蒜香飘四方

    本报实习生  奇  彦

    7月是大蒜丰收的季节,一走进乐都县,阵阵蒜香就扑鼻而来,公路两旁挤满了装运大蒜的货车,村民们正忙着将刚从地里采摘的紫皮大蒜装上车。借助互联网,乐都县的蔬菜精品————紫皮大蒜,不仅在国内市场走俏,而且正在走出国门,远销美国、日本、俄罗斯、韩国等国家。

    乐都县位于青海省东北部湟水河下游,这里气候温和,光照充足,是青海省传统的农业主产区之一。近年来,乐都县依托自身资源和区位优势,大力发展蔬菜产业,仅紫皮大蒜生产基地就达22个,年产量突破1500万公斤。但是,由于信息不通、市场需求有限,成熟的蔬菜卖不出去,造成大量的积压、霉烂,增产不增收,“亏了劳力不说,连买化肥的钱都挣不回来。” 

    为了使广大农民及时掌握蔬菜市场变化动态,中国电信青海公司利用网络使市场与农民面对面,向农民提供全方位的信息服务。截至今年6月,中国电信青海公司在农村的固定电话用户已经达到了25万户,年均增长率保持在20%  以上。在发展农村电话网的同时,互联网也在广大农村地区延伸。目前,全省所有普通固定电话通达区域都可以提供窄带上网服务,60%以上的乡镇还可以获得宽带上网服务。信息的灵通带给了农村和农民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变化,现代通信正在促使他们逐步从传统的农业经营模式中脱离出来。

    利用宽带互联网建立的网络销售渠道,使农民对蔬菜市场有了充分的了解,避免了以往种植蔬菜的盲目性。同时,信息的畅通,销售的顺畅,农民在地头陇间就能够知道市场行情,再不用为销售的问题犯愁。“通过这个信息网络,仅2006年销售出的蔬菜就达到5400万公斤,成交额达1亿多元。”乐都县农业局蔬菜技术推广中心的技术人员介绍说。在信息网络销售渠道建成后,快捷的销售方式和畅通的信息渠道促进了蔬菜种植规模的扩大,全县的紫皮大蒜种植规模也得到了迅猛发展,由原来的3万余亩增加到4万亩以上。乐都县的农民也从网络销售中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好处,只有212户人家的乐都县碾伯镇邓家庄村,利用宽带互联网建立了自己的网络销售渠道,把自产的蔬菜全部销往省内外,如今靠种植476座温棚蔬菜过上了好日子。

    为了让更多的农民从网络信息化带来的变化中获益,将信息化的优势落到实处,中国电信青海公司将进一步加快实施全省“百乡千村万户”农村信息化工程,力争在今年年底实现200个乡通宽带,3000个行政村通电话,上万户农民使用信息业务。同时,通过构建一个信息更全面、更丰富的农村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增加乡村信息服务站点,采取多种信息服务传送方式,提高农村通信服务质量。另外,组织技术人员对农民进行电脑上网知识培训,让更多的农民对网络会使用、用得好、用得有价值,使网络真正成为农民脱贫致富奔小康的助推器。

    专家观点

    从实际出发

    推进农村信息化

    国家信息化专家咨询委员会

    常务副主任  周宏仁

    中央多次强调,“三农”问题,是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关注“三农”问题,无疑是国家信息化的战略重点之一。发达国家的农业在机械化、产业化、化学化的基础上,借助信息化,发展科学技术含量很高的、先进的现代农业,值得我们借鉴。然而,面向中国广大农村和农民的信息化推进,却是一个更需要研究的问题。我们必须根据我们自己对信息化的理解,从我国广大农村所面临的实际情况和问题出发,审慎推进,走我们自己的农村信息化道路。

    提到农村信息化,许多人马上会想到的就是8亿多农民,他们生活相对贫穷、居住比较分散、缺少文化知识、不会使用电脑等,甚至还没电没水。总体而言,我国农村还不富裕,需要做的事情很多:农业的产业化问题还没有解决;农村财力薄弱,而国家的资源有限;农村的信息化人才资源极度匮乏;农民自身的信息素质还有待提高等。

    但农村信息化不能不搞。搞与不搞,现在可能感觉不到影响,5年、10年之后,差距就出来了。不搞,肯定错失发展机遇。关键是农村信息化怎么搞法,富有富的搞法,贫有贫的搞法。这些因素只是告诉我们,实现我国农村的信息化是一个长期的历史任务;当前,我国农村的信息化只能是一个“初级阶段”的信息化,即利用各种可能的技术和管理手段,将信息和知识送到农民手中。农村信息化不能从概念出发,不能从定义出发,不能从模仿出发,而要从农民的实际需求出发;不能操之过急,必须审慎推进。

    农村信息化的基本原则是从效益出发。无论国家或地方财政、企业或农民的资金,都是宝贵资源,一分钱都不能浪费。农村信息化推进的基本问题是要找到:对当地而言,信息化提供的发展机遇是什么;对于解决三农问题,信息化提供了什么出路和办法。

    我国农村的情况东西南北千差万别,农村经济发展极不平衡。经济比较发达的地区,搞信息化已经有相当好的基础,有相当强烈的需求,相当好的财力、人力条件;而贫困的边远地区可能连水电都没有,不仅孩子们的上学问题没有解决,甚至连温饱都是问题。此外,还有大量的中间地带。在这样的背景下,大力推进农村信息化,实际上隐含着较大的风险。农村信息化工作者因而负有极大的责任,头脑必须十分冷静。我们一定要对农民负责,既不能浪费国家、地方、农村、农民的资源,也不能让农民错失发展的机遇。因此,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根据实际情况确定正确的信息化战略,是农村信息化成败的关键。核心是要想清楚:本地农村信息化的战略目标是什么,战略重点是什么,推进策略是什么。在没有想清楚以前,宁可先不启动,再想一想,直到想清楚为止。

    思考农村信息化,要对农业、农村、农民加以区分,以不同的方式推进。掌握信息化推进的规律,吃透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情况,辨识信息化给当地带来的机遇,善于学习其他地区成功的经验,都是取得成功的重要因素。农村信息化也因而有巨大的创造空间,存在着巨大的机遇。

    党的十六大明确提出了“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壮大县域经济”。十六届三中全会进一步强调“要大力发展县域经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中也要求“扶持县域经济发展”,明确“壮大县域经济”。

    县域经济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关键,是小城镇发展的重要基础。只有县域经济发展了,才能够有效地推动农村非农产业的发展,促进产业集聚,为农民增收提供重要的途径;才能够为吸纳农村富余劳动力提供新的渠道,让城镇成为农民务工经商的新的就业平台,实现人口的集聚,使“三农”问题得到比较好的解决。

    因此,从实际情况出发审慎推进农村信息化,必须以促进县域经济发展为全局进行思考,而不是以“村”为单位孤立地推进,这样我国农村信息化才能真正取得实效。

 


    在我国广大农村,特别是中西部地区,电信运营商们正积极推动农村信息化应用。信息化在带动农村经济发展的同时,也给运营商带来了巨大的商机。农村市场成为运营商们收入增长的主要动力之一。图为中国电信广西公司专门为农村信息化应用开设的人才培训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