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常青 徐建明
担负监狱看守任务的武警河南总队南阳支队邓州中队组建58年来,圆满完成170余次重大执勤处突任务,创造出40多项执勤第一,连续58年实现执勤安全无事故。今年8月中旬,在武警部队“十大标兵基层党支部”评选中,武警邓州中队党支部榜上有名。
33任主官接力同一面旗帜——理想信念为官兵撑起人生追求的风帆
“不求干得出类拔萃,只求活得有滋有味。”这是上等兵唐国栋曾经的一句“口头禅”。
小唐来自苏州,父母靠发展旅游业积蓄了数百万家产,入伍前生活养尊处优的小唐,来到部队后因吃不了苦,被接连调换了3个单位,最后抱着破罐子破摔的目的来到了邓州中队。
一天晚饭后,中队长唐洁带着唐国栋到营区附近的焦枝铁路线旁看动车组火车。一列列崭新带“D”字头的动力火车呼啸而来,扑面而来的气流吹得唐国栋后退了好几步,他情不自禁地说:“火车的威力真大啊!”唐洁不失时机对小唐说:“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咱中队的每一个战士都好比一节车厢,要想多拉快跑,就必须拴在咱党支部的这个车头上。”一番话说得小唐若有所思。
从此,中队长唐洁发动中队党支部成员趁热打铁,轮番做小唐的思想工作。两个月过后,唐国栋变了,他严格训练,400米障碍、五公里越野成绩全部达到优秀。小唐以前压根儿没想过入党的事,前不久在中队举办的“让青春在履行使命中闪光”演讲会上,小唐却动情地说:“不是党员,我也要向党组织靠拢;不是党员,我也要担当起一名武警战士的神圣职责!”
“唐国栋现象”在邓州中队很有普遍性。邓州市位于豫、陕、鄂三省交界,人口多,交通便利,治安形势复杂。58年来,中队隶属关系转变了12次,主官更换了33任,但无论环境条件如何变化,历任党支部始终传承一个信念:这责任那责任,中心工作是天大的责任;这防线,那防线,对党忠诚是最牢的防线。
170余次战斗践行同一个承诺——忠诚使命让青春在履职尽责中闪光
这是一场惊心动魄的战斗。
去年5月24日中午,暴雨如注。邓州市汲滩镇罗营村村民杨某杀死一人后,窜至罗营小学对一名学生连砍数刀,又将其他15名学生劫持为人质。
人民的安危就是武警职责。中队长唐洁放下刚刚拿起的碗筷,带领王超、于明午等4名官兵奔袭30多公里赶到事发现场。14时25分,歹徒兽性再次发作,他左手举刀准备向人质砍去,千钧一发之际,战士狙击手果断击发,子弹正中歹徒左腕,菜刀应声落地。守候在门外的班长王超、于明午起脚破门,合力将歹徒擒获,人质安全获救。
执勤、处突、反恐是武警部队的职责和使命,如何保障官兵有效履行职能使命?中队历任党支部始终坚持一个真理:基层工作千头万绪,聚焦中心才不会失去“重心”。1958年中队就开展了以“执勤安全无事故”为中心的“执勤能手”竞赛;去年中队搬入新营房,地方政府支援了12万元经费。有人提议首先把俱乐部好好装修一下。党支部研究认为,中队执勤设施离信息化要求还有差距,要把好钢用在刀刃上,中队建成总队第一家电视监控墙系统。
指导员王博告诉笔者这样一件事:看守所搭猪圈时用了5根又粗又长的竹竿,极易给犯罪嫌疑人越狱提供可乘之机,哨兵发现后报告给中队干部,中队长唐洁拎着锯把这些竹竿全都“拦腰斩断”。忧患意识和责任意识,往往就体现在这一点一滴的小事上。
翻开武警邓州中队历史,官兵们在执勤设施和训练改革上创造的40多项第一让人目不暇接:1987年,中队在全总队第一个建成闭路电视监控、高压静电防逃和断路报警装置;1996年,率先建成高30米的中心岗楼,号称“中原第一哨”;2003年,第一个建成对角岗楼;2006年,第一个建成信息安全防范系统。这些“第一”创造了“58年执勤无事故,中队组建以来,没有一名官兵在执勤处突中受到伤害”的奇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