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天天讲转变作风,强调加强作风建设,那么,作风到底是什么呢?最近媒体的两则报道也许从一个方面回答了这个问题。
重庆市荣昌县的一位百姓向网上“市长信箱”投诉县人民医院限制病人家属探望病人。接到投诉,有关部门命荣昌县政府办理回复。于是政府网站上就出现了一份编号为市长信箱20077273的回复公函。但公函实在令人不忍卒读。其中“确需陪伴者由医师决定”被写成“确需陪伴者由工程师决定”,“新住院大楼正式投入使用”被写成“新住院大楼正式投稿使用”,第“十四条”写成第“四十条”,“实行”写成了“实话”。(7月11日《重庆晚报》)
广州市有两家公司打官司,当地的法院进行了审理。但是一份13页的判决书,却有50多处文字、符号等“低级”错误。其中“真实性”写成“真买性”,“申请”写为“中清”,“文件”变成“又件”。更重要的是,文中关键名词“大桥预应力连续箱梁第一施工梁段预应力钢束”8次写错。不是少一个“预”,就是多个“粱”,或者是“钢束”中间多一个“书”。(7月20日《羊城晚报》)
当然,文字的错误,很可能是由于电脑操作员、录入员的水平低造成的,但它从某种意义上说也代表了一级政府和执法部门的工作水平和工作质量。试想一下,当群众看到这样的回复、判决书,他们还会认为我们的政府和官员在认真履行自己的职责么?还会相信我们的执法部门能公平公正地执法么?别小看这满是错别字的函件,也许就会造成群众对“市长信箱”的不信任,导致政府(包括执法部门)公信力和形象的下降。
什么是作风?这就是作风,一种不好的作风。作风表面上看不见摸不着,实际上就体现在一件件具体的事情中,特别是体现在上述一些不起眼的小事上。
近来,读报时常常看到这类的小事。一对情侣定下了日子要结婚,可身份证办了半年也办不下来。办个临时的吧,有关部门说办理临时身份证的“卡芯”用完了,要到省里领。但“领”了一个月还领不下来。结婚是人生大事,莫非就因为这“卡芯”领不来就不结了?还有驾照问题,也是令众多百姓烦恼的事。有的无端被盗用了,有关部门也清楚,但还要“李逵”替“李鬼”交罚单。错过了每年一次的所谓“体检”,竟毫无声息地被注销。有关部门为什么不提前公告或发个短信提醒一下呢?
除了上面这些不认真、懒惰之类的毛病外,一些部门还有一个常见病:简单问题复杂化。本是一件简单的小事,非要你拿一大堆的材料,走一系列的程序,跑一大圈的部门。本来是举手之劳的事情,非要一级级请示,一级级办理。本来是他费一点劲就能办的事,非说办不了,让你四处奔走,求告无门。这些小事,在有关部门看来,微不足道,但在老百姓那儿,有时却是天大的事。没有身份证结不了婚,上不了户口,去不了外地打工,签不了合同,做生意贷不了款。一句话,几乎什么重要的事情都办不成。没有了驾照,靠跑出租或长途货运养家糊口的司机,一家老少的生计就有了问题。这些部门和办事人员如能换位思考,还会那样心安理得、振振有词么?
加强作风建设确实刻不容缓。但加强作风建设又必须求真务实,在看得见、摸得着的地方下功夫。依我看,首先就要从为人民群众认真办好每一件小事做起。如果我们的机关工作质量和效率提高了,让人民群众能高高兴兴地来、心满意足地去,那我们的作风建设就真正落到了实处,收到了实效。
总之,小事连着作风。连小事都做不好,再标榜自己作风如何好,也没有人相信。
李济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