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网络时代数字图书馆的信息“环保”
来源: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 更新时间:2012-04-15

作者:周志容  

摘 要:论述了数字图书馆信息“环保”的概念,阐述了数字图书馆当前所处的网络信息环境的特点、污染及其危害,提出了网络信息环境下数字图书馆的信息“环保”策略。                    

关键词:网络时代;数字图书馆;信息“环保”                    

中图分类号:G250.7 文献标识码:A

数字图书馆营销理念在21世纪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知识营销、网络营销、体验式营销、个性化营销、绿色营销等新的营销理念,正在数字图书馆营销中广泛采用。网络环境下,多样化的信息环境,信息量大,内容复杂,一些有害的信息也严重污染了知识生态环境,要求数字图书馆对网上信息进行过滤、清理和组织,将健康、科学的知识信息产品提供给读者,以促进网络信息的“环保”。本文将对网络时代数字图书馆信息“环保”的有关问题做些分析和探讨。                    

1 数字图书馆信息“环保”的含义                    

简单地说,图书馆信息“环保”是指数字图书馆在整个信息营销过程中充分体现环保意识和社会意识,向读者提供科学的、无污染的、有利于节约资源并符合良好社会道德准则的知识产品和信息服务,用科学合理的服务方式,引导并满足读者有利于环境保护及身心健康的信息需求。其主要目标是通过绿色信息营销实现知识生态环境和社会环境的保护及改善,积极开发文献信息资源,确保读者使用图书馆知识产品的安全、方便、快捷,以提高国民的知识素质和文化素养。                    

2 当前数字图书馆信息环境的特点             

        当前,随着席卷全球的信息化浪潮和信息高速公路的建设,伴随着现代通讯技术、计算机技术和电子信息技术为代表的现代信息技术在图书馆领域的广泛应用,图书馆的信息大环境正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与传统图书馆相比较,数字图书馆信息环境有其独特的特点。                    

 2.1 信息资源数字化                    

信息资源数字化是数字图书馆的基础,因为数字图书馆的其他特点都是建立在信息资源数字化基础上的。所谓数字,即二进制的“0”和“1”。数字化技术就是将所有信号都转化成计算机能够识别的二进制“0”和“1”。所以数字图书馆存贮信息的载体是计算机磁盘、磁带、光盘等,具有存贮容量大,占用空间少,保存时间长等优点。所以数字是信息的载体,信息依附于数字而存在,离开了信息资源的数字化,数字图书馆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数字化存贮技术为压缩存贮空间、改进信息的组织方式、提高检索速度、方便用户远程检索奠定了基础。                    

2.2 信息传递网络化                    

在信息资源数字化的基础上,数字图书馆通过以太网络为主的信息基础设施,通过由宽带网组成的因特网和万维网,以高速、大容量、高保真的计算机和网络系统将世界各国的图书馆和无数台计算机联为一体,实现信息传递的网络化。Internet是当今世界上最庞大的信息互联网络,我国正在建设中的“中国教育与科研网”(CERNET)与“高等教育文献保障体系”(CALIS)是我国高等教育的信息服务网络和信息资源网络。                     

2.3 信息资源利用共享化                    

由于有了信息资源数字化与信息传递网络化的坚实基础,数字图书馆的信息利用共享化特点体现了跨地域、跨行业的资源无限与服务无限的特征,体现出了跨国界的资源共建的协作化与资源共享的便捷性。传统图书馆提供的文献资料一旦被某一读者借阅,其他读               

 2.4 信息提供知识化                    

数字图书馆将实现由文献提供向知识提供的转变,即实现以书本为单元的低层次服务转向以知识为单元的高层次服务,所以要加强文献资源的开发,进行深层次的文献加工。数字图书馆信息提供的知识化,将会为广大用户提供“知识水库”“学术银行”。由于信息加工的知识化、智能化和完备的检索系统的建立,使数字图书馆能够为用户一次性地提供所需某一主题的目录、论文和著作的全文、照片、图像、声音等各种知识信息,由信息提供的多次满足转变为信息提供的一次满足。                    

数字图书馆信息提供的知识化呼唤知识型人才即知识馆员。知识馆员是指那些既懂图书馆学基础知识,又懂图书馆现代化技术及相关知识,并且有较高的政治思想文化素质,乐于奉献,勇于创新和实践的复合型馆员。他们是学习新知识和创造新知识的典范。                    

2.5 信息实体虚拟化                    

数字图书馆使实体图书馆与虚拟图书馆结合起来,在实体图书馆的基础上趋向虚拟化。在数字图书馆中,实体图书馆与虚拟图书馆是相辅相成的,实体图书馆是虚拟图书馆赖以服务的基础,而虚拟图书馆是实体图书馆藉以发展的方向。随着数字图书馆的发展,实体图书馆中的虚拟馆藏、虚拟阅览室、虚拟参考馆员、虚拟服务将会不断得到发展。                    

3 网络信息环境污染及其危害分析                    

在网络信息与日俱增的今天,网络信息铺天盖地而来,信息量大,内容复杂,不少是淫秽、暴力、凶杀、黄色等有害内容;同时西方各种势力通过对人的思想意识分化,进行思想文化渗透;网络中人际交往是虚拟的,缺乏面对面感情交流,容易造成情绪低落、孤独、多疑等心理疾病。图书馆信息环境自然而然要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面对网络信息的无序性和弥散性,为消除网络信息环境的污染,净化和保护网络信息环境,使网上的信息真实、可靠、有序迫在眉睫。下面就目前网络信息资源污染及其危害做一些分析。                    

 3.1 色情信息与暴力信息                   

  色情、暴力腐蚀人们灵魂,对社会成员特别是青少年社会成员造成极大的危害。一方面,网络以其数字化的存储手段,声形并茂,传播广泛、迅速,使得网上色情、暴力信息更具有诱惑力,危害更大;另一方面,网络所提供的虚拟空间,完全可以掩盖色情、暴力信息提供者和使用者的真实面目,在网上人们更加缺少道德、法律的约束,使得提供者和使用者都更加肆无忌惮。这两方面导致网络色情、暴力信息泛滥。这是最严重的网络信息污染,也是网络管理、网络发展的最大困扰。                    

色情、暴力信息是一种公共信息污染,造成的危害是长期和广泛的。网络色情、暴力信息泛滥,令一些信息用户沉湎其间不能自拔,荒废学业,精神萎靡,甚至犯罪。信息同物质、能源共同构成现代社会发展的三大支柱,有用的信息为社会带来财富,推动社会的发展,而信息污染势必造成信息用户巨大的心理压力,导致错误的判断,采取错误的行动,造成对他人、对社会的危害。                    

3.2 信息垃圾                    

网络的信息垃圾大致可以分为3种。一种是过时的信息,即曾经有用的信息,但现在没有用了;第二种是并非你所需要的信息;第三是虚假信息,即易产生误导、欺骗的信息。大量的信息垃圾掩盖了有用信息,阻碍了人们有效查找、接受、使用有用信息。信息时代图书馆为信息用户提供服务的过程,就是不断甄别和排除信息垃圾,提供有用信息的过程。                    

 信息垃圾污染是局部的、阶段的,造成的危害是相对和有限的。信息垃圾一方面造成信息量过大,信息用户查找所需的信息困难;另一方面造成有用信息相对减少,形成信息匮乏。当今的时代被称为信息爆炸的时代,信息浩如烟海,信息污染的日益严重使得有用信息与大量信息垃圾并存, 查找有用信息的难度加大,耗费信息用户大量的时间和精力,造成了信息资源的严重浪费。                    

3.3 知识产权和隐私权得不到保护                    

网络日益开放的今天,信息资源在网络上传播、复制变得更加容易,传统的知识产权所涉及到的商标权、著作权、域名权、商业秘密和不正当竞争等问题在网络环境下变得更加突出,现实中的版权法已不再适应网络信息发展的要求。不断发展的计算机技术使信息的复制和非法再生产变得更为隐蔽、分散和不露痕迹,即使按照法律进行控告,举证也艰难。在当前的版权纠纷中,需要解决的热点问题是如何保护“电子版权”和“数字版权”,真正实现有价值信息资源的共享,充分体现网络给我们带来的优越性。数字图书馆对网络信息的组织,会涉及到《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知识产权法》等诸多相关法律问题。知识产权问题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也是目前着重要解决的关键问题,若这一问题不以法律法规来约束和规范,信息环境的净化只能是纸上谈兵。数字图书馆的信息组织人员,不仅要熟悉数字化信息尤其是网络信息的知识产权交易(如转让、许可等),更要熟悉相关的知识产权法。隐私权问题,主要包括个人信息档案、网站注册信息和个人商业机密。个人信息档案在互联网上传播容易被他人截取、窥探甚至盗作他用,因此,随着我国电子政务和电子商务工程的启动,个人在线隐私权保护变得更加重要。如何采取有效措施,保护隐私权不被侵犯也是净化网络信息环境的一项艰巨任务。                    

3.4 用高科技信息手段传播西方价值观                    

 20世纪90年代以来,信息化进程日益加快,国际互联网用户以每月10%~15%的速度递增。目前为止,估计全球网络用户达10亿之多。以美国为盟主的西方国家,凭借其强大的经济垄断地位和科技实力,独霸和控制了世界大部分传播市场,造成了压倒一切的“一面倒”的单向信息流通格局,以压倒一切的网络信息进行宣传渗透和文化侵略,搞“文化殖民主义”,进行生活方式上的影响,搞“网络种族主义”,搞心理战,通过过分夸大自己的政治、经济、军事实力,给他国造成心理上的压力。我们应对西方敌对势力“西化”“分化”的图谋和手段有全面、深刻的认识,故图书馆必须净化网络信息环境,为用户撑起一片绿色的信息天空。                    

3.5 网络人际交往透视                    

网络提供了人际交往的特殊空间,使得人际交往超越了时空限制。由于网络交往的开放性与多元性、自主性与随意性、间接性与广泛性等特点,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没有了空间障碍,容易使现实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情感更加疏远。虽然网上虚拟交往可以帮助人们解脱一时的现实烦恼,找到一时的寄托,却不能真正满足活生生的人的情感需要,而有些人由于过分沉溺于虚拟世界,往往会对现实生活产生更大的疏离感。对网络虚拟化的人际交往方式,许多网民往往抱着游戏的心态参与网上交往,容易产生网上的信任危机。与此相反,一些网民则在现实生活中遇到挫折时,又会采取“宁信机,不信人”的态度,沉溺于“虚拟时空”,不愿直面现实生活,容易患上情绪低落、孤独、多疑等心理疾病。                    

4 图书馆的信息“环保”策略                   

  4.1 图书馆决策者                    

图书馆是网络信息的传播者和信息资源的提供者,在促进网络信息环境的“环保”上,图书馆应发挥积极的引导作用,对于图书馆决策者来说,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要做:                     (1)加强图书馆专业技术队伍的培训,制定定期的人员培训计划,有效地组织图书馆专业技术人才的结构梯队,全面提高本馆人员的业务素质和专业技能。强调本馆员工特别要注意信息的收集、加工、处理,努力把握好信息传播的源头。                    

 (2)图书馆管理人员应借鉴传统的文献信息资源的组织和整理经验,对网络信息资源的组织整理给予高度重视,开发新的适于网络信息资源组织整理的方法和技术,规范统一的网络信息编目和分类标准。                    

(3)加强图书馆网络安全防范工作,提高网络安全防范技术,保证图书馆各种业务的正常运行和各大数据库的数据安全,改造图书馆当前单一的防火墙技术,来防止无权用户的非法入侵并降低信息传输过程中的非安全因素。                    

(4)深化网络信息服务。图书馆通过建立本馆特色数据库,建立网上信息资源指引库等深化网络信息服务形式,节约信息用户查找信息的时间,提高信息检索的准确性,从而不断排除信息污染。                    

 4.2 图书馆馆员                    

在传统图书馆中,馆员担当服务育人的角色。馆员的服务是具体的、经验的和局部的。网络时代馆员的服务可以超越一切现实的存在,是虚拟的、交互的和无限的。馆员必须提高自身的文化水平、专业水平,掌握信息技术,适应当前和未来信息服务由“实”到“虚”的转变,由被动服务到主动参与的转变。馆员必须加强道德修养,虚拟的网络完全可以掩盖你的真实身份,削弱社会、法律、用户对你的约束,在这样的环境下,馆员的道德水准显得更加重要。网络使信息资源共享成为现实,对信息的有序性要求更高,因此馆员必须提高信息加工、整理、提供、获取的质量,在保持本馆信息特色的前提下,提高共享水平,从而在最广泛的范围内降低信息污染造成的损失,并为今后不断消除信息污染而努力。                    

4.3 信息用户                    

传统图书馆针对读者如何利用图书馆对读者进行教育。我们认为信息时代,图书馆对信息用户应该进行信息素质教育。网络已经成为广大青少年学习、生活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众多青少年沉溺于网吧,受色情、暴力信息的影响而荒废学业,导致犯罪的例子不胜枚举。这一方面说明信息污染对广大青少年的危害,另一方面说明对青少年进行信息素质教育迫在眉睫。信息素质教育既包括对信息用户进行利用图书馆、利用网络技能的教育,又包括对信息用户进行获取信息、提供信息、鉴别信息意识与能力的教育。信息素质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一个人在未来信息社会中的成功与否。现在有人继智商、情商之后提出健商和信商(即人们获取、提供信息的能力)。信息用户最终都将成为信息提供者,清除网络信息污染源头在于网络的用户。中国信息化的未来是构筑在全体国民较强的信息意识及信息获取能力上的。中国要在信息时代加入世界先进行列,必须大力加强对全体国民进行信息素质教育,而图书馆是实施信息素质教育的重要场所。
                 

参考文献                    

 [1] 李维海,金武刚.因特网信息污染表现形式及成因探析[J].情报科学,2000(9):74-76.                    

[2] 贾芳华. 培养良好信息意识,防治网络污染[J]. 现代情报,2002(7):26-27.                    

[3] 谢俊贵,陈军.网络社会信息污染及其控制[J]. 求索,2003(5):147-148.                    

[4] 江晨光,王靖. 浅论网络信息污染、危害及其图书馆的对策[J]. 沈阳教育学院学报,2003(1):95-96.                    

[5] 代晓红,曾利红. 基于网络环境的绿色数字图书馆[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4(9):467-469.第一作者简介:周志容,女,1969年5月生,1993年毕业于西南师范大学,馆员,重庆市涪陵师范学院图书馆,重庆市,408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