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微
Morrisville State College在实现校园科技化、网络化、数字化方面卓有成效,成为年轻人非常喜爱的很“酷”的知名大学。
美国并不是世界上互联网应用得最好的国家。但是,美国互联网在学校教育和公众教育中的应用,还是让人刮目相看的。即便是纽约州中部的一个普通中等城市——雪城,其互联网在教育领域的运用和引发的变化,也让人感到很“酷”。
微软、英特尔、AMD、IBM、HP、戴尔、Google、Yahoo……全球IT业界最顶级的大腕公司都来自美国,美国也是最先提出“信息高速公路”概念的国家,但是美国并不是世界上互联网应用得最好的国家,在IDC的全球信息社会排名中也并不太靠前。
但美国互联网在学校教育和公众教育中的应用,还是让人刮目相看的。即便是纽约州中部的一个普通中等城市——雪城,其互联网在教育领域的运用和引发的变化,也让人感到很“酷”。
学校因网络而“酷”
虽说美国没有类似于中国的高考制度来决定毕业生上哪所大学,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学生和学校之间的自由双向选择是一件轻松的事情。到了11年级,也就是高中毕业前一年,毕业生的家长们就开始紧张择校。因为要在成百上千的社区大学、州立大学和私立大学之中选出最合适的一所,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近年来,大学校园的技术含量越来越成为衡量大学魅力和质量的一项指标。一些名不见经传的大学也因为善于利用高科技改善教学和生活环境,而成为学生们趋之若鹜的地方。
纽约州立大学系统的Morrisville State College是该系统64所大学之中的一个相对很小的学校,坐落在离雪城30英里的小镇上。但是这所学校在实现校园科技化、网络化、数字化方面卓有成效,成为年轻人非常喜爱的很“酷”的知名大学。
从1998年起,学校和IBM合作推出了名为 ThinkPad的促学计划,为每一名在校学生发送一台Thinkpad笔记本电脑。通过无线移动技术,学生们在教学楼、宿舍、食堂甚至是操场,都可以随时随地联网。该学校也因此被《网络生活》杂志评价为“美国最‘网’的大学”。
该校在技术更新上更是不遗余力:除了给学生们特别配置笔记本电脑之外,2003年又给每位住校生配备了一部手机,来替换原来在学生宿舍里用的固定电话。学校还计划在2008年秋天开始推出建立在802.11n技术基础上的无线系统,届时Morrisville校园的无线上网系统将是世界上最快的。
Morriseville State College 的校长瑞·科绕斯博士在解释学校为什么在技术更新上如此孜孜不倦时说:“我们是全美国最早使用 802.11n 的学校,因为我们相信在今天这样的社会里,我们必须用最先进的技术来培养最有竞争力的学生。” 难怪纽约《时代》杂志评价该校“站在了技术革命的最前沿”。
规模和占地面积都要比Morrisville 大许多的雪城大学,虽然没有在无线网络的覆盖面积和速度上独树一帜,但是老师和学生们还是能享受到信息技术带来的种种便利,无论是internet还是intranet的建设上,几年间的变化非常明显。
据雪城大学做系统管理的侯女士介绍,在4年前,校园里还是主要靠有线网络或是在一些部署了“热点”的地方进行无线上网。学生们即使带着笔记本电脑,也要坐到图书馆里,或者是学生活动中心才能上网,非常不方便。而现在,在校园的各个教学楼和学生宿舍都可以无线上网,学生可以更便捷地利用网上资源。
该校校园网的建设也颇为完善。校园网把学生们所需的校园主要机构联络起来,使学生在一个网站上就能完成注册、搜索课程安排、查看学习成绩、给食堂卡充值、交付学费及查看违章停车的罚金等等一系列的事情。原
在雪城还有一家独特的网上学校:Progressive Expert Consulting Inc.(P.E.C. Inc)在PEC的教室里,阿拉伯语、塔嘎拉语(一个菲律宾语种)、西班牙语以及波斯语的课堂正在同时进行之中,可是除了一排电脑和几位技术支持人员外,教室里再无他人。原来PEC利用自己开发出的“互动课堂网络系统”,把远在千里甚至是万里之外的老师和学生,通过宽带网一起“搬”到电脑上。
以塔嘎拉语课堂为例:上课的老师在菲律宾,7个学生分布在汉城、日本和美国的5个州,但是在“互动课堂”平台上,清晰的视频和音频使他们仿佛置身在同一个空间:学生们可以看到老师的嘴型,听到本土发音,同时还可以共享“白板”和浏览器,使传统的课堂优势与现代的高科技有效地结合起来,大大地提高了教学质量。
图书馆里网吧免费
笔者对互联网在公众教育中的作用也深有体会。
在美国,互联网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广度传播着知识和信息,让许多原本只有少数专业人士或特殊阶层才能享受到的信息变得平民化、大众化,这是互联网的独特优势。
但是在美国,也有批评的声音提醒大家:表面上平等的资源共享,实际上还是有钱人的专利。它不但没有减少而是加剧了不平等,因为劣势群体非但不能享受互联网带来的便利,反倒因此加深了其与主流社会的差距,成为新的不平等来源。
尽管美国政府对通信传媒的管理一向主张越少管越好,让这一行业主要依靠自由市场来运作,但是FCC(联邦通信委员会)也制定出了一些特别的法案。比如“普遍性服务法案”(Universal Access),通过政府资金帮助偏远地区和弱势群体集中的地点享用信息资源。一些乡村的医院、图书馆和学校都可以向联邦政府申请资助。
美国现在有大大小小各类图书馆11万家,其中有近1万家公立图书馆,平均每两万人中就有一处。 图书馆的经费主要是地方政府从社区居民的房地产税收中提取。不过,政府经费常常不能满足所有的运作需求,所以图书馆常常鼓励社区的商业、企业和个人为某项目投资赞助。
雪城的郊区图书馆Manlius服务着小镇上两万左右的人口。这里是一个以中产阶级家庭为主的社区。在馆内有两处电脑终端:一处有12台电脑,连接着打印机和扫描仪,是为17岁以上的成人提供的。因为这些机器都不加设过滤软件,使用者对于有可能看到的有害信息,比如色情网站要自己负责。
另外一个区是儿童电脑区,也有十几台电脑。每一台都加设了过滤器,家长们可以相对放心地让孩子们使用。因为学生在学校使用的多半是苹果电脑 ,所以在这里也有两种型号给他们使用。就在电脑区旁边,有一个专门的书架放着各类的学习和游戏软件,让孩子们可以随时在馆内的电脑上玩,也可以借回家去,所有这些服务都是免费的。
在整个纽约中部地区,有一个中央图书馆和十几个分支图书馆,每个馆都是互联的,在图书资源上共享。 假如你所需要的资料在离你最近的图书馆里没有,图书馆搜索系统会告诉你,其他的哪些图书馆里有,你可以要求资料被尽快地送到你指定的图书馆里,然后再去取,这也是免费的。
除此之外,人们还可以通过图书馆系统预定还没有发行或出版的图书和资料。比如今年7月21 日,第七本《哈里·波特》在半夜上市,心急的孩子们从早上书店开门就去排队,把书店挤得水泄不通。晚上去的孩子即便是站了好几个小时,也还是没有在当晚买到书。可是,有一些聪明的家长和孩子们,提前半年就在图书馆网上下了订单,等第二天图书馆一开门,他们就可以借到书,一睹为快了。
副总统上阵促网络发展
提到美国的互联网发展的历史,就不能不提到它曾经的招牌标语“信息高速公路”(Information Superhighway); 而提到“信息高速公路”,也就不能不提
1991年,老布什总统签署了“高性能计算和通信法案”, 拨款60亿美元创建国家研究和教育系统(NREN),专门用于政府、工业界和学术界的合作,共同提高国家的信息基础系统(NII)的建设。这个法案的签署,标志着信息高速建设被提升到国家战略范畴,同时也成了戈尔的一个标志性的口号,一度被炒得沸沸扬扬。
然而时过境迁,戈尔在2000年美国总统选举中失败之后,“信息高速公路”这一特定时期提出的标语渐渐被人遗忘了。雪城大学信息科学教授谭自湘在评论“信息高速公路”的时候说:“从一开始,信息高速公路就是一个很模糊的概念。1991 年的法案和资金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互联网的发展。 但是,在美国互联网的发展历史中,政府所起的作用远远不及工业界和教育界所起的作用大。”
美国的信息产业主要是在自由市场的推动和调节下、依靠竞争来完成技术上的更新和推广的。WiFi无线网络技术在美国的应用已非常普遍,主要应用在互联网和网络电话接入上。现在美国的家庭和公司、飞机场候侯机室、校园、图书馆等公共场所的无线电脑网络基本上使用的是WiFi无线网络技术。
Wimax作为下一代宽带无线网络技术在美国正处在发展阶段。英特尔目前还计划将Wimax和WiFi纳入其笔记本电脑平台使用的英特尔迅驰移动计算技术中。这两种技术配对将有助于用户得到最高的移动宽带速度。
现在,很多业内人士对于Wimax 的前景还在观望之中。英特尔公司认为,由于其技术和成本优势,Wimax会很快成为无线网络技术的主流。2006年 Sprint与英特尔、摩托罗拉以及三星合作,开发第四代全国范围的移动宽带系统,并在wimax技术上投资了大约30亿美元。如果运营成功,Sprint Nextel将能在全美国人口前100名的城市中,提供覆盖美国85%人口的无线上网。
手记:海外游子感受变化
在美国生活了15年的笔者一家亲身经历了信息技术带来的种种便利。在这里只以通讯手段为例,来见证这十多年来通信方式和科技的变迁对海外游子的影响:
上个世纪90年代初,美国与中国的长途电话服务都是通过几家长途电话公司比如MCI、AT&T、Sprint来提供的。到达中国的电话通常是第一分钟4.99美元,之后便是一两美元一分种。几家公司为争夺客户,常常推出一些套餐计划,在收取固定月费之后,有一些优惠的价格可以打到中国。 但是,总的说来,10美元也打不了10 分钟。昂贵的电话费害得我家先生每次与家人通话都把记时器调好,恨不得掐秒表,唯恐一个月下来微薄的奖学金超支。
到90年代后期,电话卡渐渐流行起来:一些小的电话公司租赁大公司的VoIP服务后零售,能提供50美分一分钟的电话,但是缺点是通话质量不佳,更因线路容量有限,碰到逢年过节电话高峰期,连拨一两个小时都拨不通的事情常常发生。
随着中美之间电缆大规模铺设以及国际间收费制度的变化,长途电话费用大幅度地降下来,一两毛钱一分钟随时都有,电话卡更降至几分钱一分钟,而且质量越来越好。可是再好也好不过免费的呀:国内的朋友和家人纷纷上了网、上了宽带,可以用MSN 或Skype 通话聊天、看视频。即使是遇到只能打电话的时候,现在的IP 电话利用高速上网接口,在收取一定固定月费之后(比传统的电话公司本地通话月费还要便宜),可以不限时地与全世界二十几个国家和地区通话,还可连到手机上,即便出门在外也可随时随地联络中国。 海外游子思乡的心就这样时时得到了安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