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晓东
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是新的历史条件下转变政府职能,建设服务型政府的重要任务,也是文化体制改革的重要目标。全面推进公共文化服务领域的改革,优化文化生态环境,构建覆盖全社会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对繁荣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大意义。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是由政府主导、社会参与,以公共财政为主、其他社会资本为辅,公共文化机构为主、其他文化机构和社会组织为辅,为全体国民提供普及文化知识,传播先进文化,提供精神产品,满足人民群众文化需求,保障人民群众文化权益的各种公益性文化产品和服务的总和。完善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包括公共文化政策法规体系、公共文化基础设施体系、公共文化生产供给体系、公共文化资金保障体系、公共文化人才保障体系、公共文化服务评估监督体系等内容。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是现代政府公共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提供公共文化服务是政府的核心职能之一。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必须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使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始终保持正确的方向;必须完善政府的公共服务职能,坚持以政府为主导、鼓励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形成建设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合力;必须坚持城乡、区域文化协调发展,统筹规划、加大投入、因地制宜、分步实施,着力完善基层和农村的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增加公共文化产品供给,使文化发展成果惠及全体人民;必须把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推动文化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社会建设协调发展,促进社会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
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要坚持以下原则:
导向正确的原则。建设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是加强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举措,要始终代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体现社会的主流意识形态导向和共同价值准则,引导全社会逐步形成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和社会风尚。
政府主导的原则。各级政府要着眼于维护社会全体成员的共同利益、普遍保障公民的文化权益,切实转变职能,通过把握导向、完善规划、改进调控、加大投入、加强监督,确保公共文化体系建设方向正确、进展有序,同时激发全社会参与的积极性。
公益服务的原则。公益性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最本质的特征,也是公共文化服务与市场化文化服务最本质的区别。公共文化服务单位以普遍实现公共文化权益为准则,充分利用国家政府为其提供的一切文化服务资源,通过无偿或低价收费的方式,为社会公众提供文化服务,实现社会效益的最大化。
量力而行的原则。公共文化服务具有公有性、公益性、公众性、共享性的特点,各级党委和政府要从我国的国情、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地区及行业发展差异、群众文化水平及理解接受能力出发,做到既量力而行,又尽力而为,为社会全体成员提供便利均等的基本公共文化服务。
改革创新的原则。要以深化文化体制改革为突破口,冲破妨碍文化发展的思想观念,改变束缚文化发展的做法和规定,革除影响文化发展的体制机制弊端,为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提供完善的体制和机制保障。
突出重点的原则。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要统筹安排、全面规划、统一部署,也要突出重点、分步实施。近期,要从完善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加强基层和农村文化设施建设,维护生活困难群众、进城就业务工人员、农村居民文化权益等群众关注的难点热点入手,让人民群众享受到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实际成果。
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有效途径
完善公共文化政策法规体系,创造良好的制度环境。要加快公共文化服务政策法规体系建设,探索以公共财政投资为主渠道,综合运用多种投融资工具和多种形式的财税优惠政策,使各类社会资本和生产要素向公共文化服务领域合理流动,形成公共文化基础设施由政府与市场共同提供的互动机制。
加快公共文化设施体系建设,提供良好的硬件条件。公共文化设施包括各种文化历史遗存和已经建成的覆盖城乡的群艺馆、文化馆、文化站、公共图书馆、博物馆、美术馆、文化广场、公园、文化中心、工人文化宫、青少年宫、影剧院等,以及利用现代化手段向公众提供服务的公共文化信息系统,如公共文化电子政务系统、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和中国数字图书馆工程等。
深化改革,建立运转高效的公共文化生产供给体系。要坚持“以政府为主导、鼓励社会力量积极参与”的原则,加大文化事业单位尤其是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改革力度,探索公共文化服务市场化经营、项目化管理的新方式,促使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转化机制,增强活力,切实改善提供公共文化服务的能力;鼓励社会力量兴办公益性文化事业,形成良性竞争、多元互补的公共文化生产供给体系。要把培育文化品牌、扶持文艺精品创作、开展经常性的群众文化活动,作为建立公共文化服务长效机制、形成运转高效公共文化生产供给体系的有效手段,推进政府采购和市场运作相结合,以大型文化艺术活动为龙头,以具有区域特色的文化艺术活动为基础,逐步打造一批具有鲜明民族特色、有广泛社会影响的文化艺术活动品牌。
完善公共文化资金保障体系,建立长效稳定的公共文化投入机制。要扩大覆盖范围,加大投入力度,确保公共财政对公共文化建设的投入与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要求相适应。设立文化发展专项资金和基金,重点用于扶持基础性公益性文化事业发展、支持文化创新和精品生产、扶持具有示范性和导向性文化产业项目的研发、重要文化遗产保护。加大对基层和农村文化建设的投入,解决历史欠账,缩小城乡差别。推行公共文化活动项目公开招标和政府采购,引入市场竞争机制,制定相应税收政策,吸引和鼓励社会力量兴办公益性文化事业,拓宽公共文化建设资金渠道。
建立完备的公共文化评估监督体系。要按照“宏观调控、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的政府改革目标,建立职能科学、合理,机构统一、精干的文化宏观管理和监管机构,制定公共文化服务的指标体系和实施办法,把文化建设作为评价地区发展水平、衡量发展质量和领导干部工作实绩的重要内容,确保各级党委、政府和公共文化管理机构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中认识到位、组织到位、措施到位,实现和保障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利。
作者系中共珠海市委常委、宣传部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