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临技术无奈 CIO如何抉择?
来源:IT168 更新时间:2012-04-15

按照企业管理学的定义,企业的根本宗旨是为股东及其它利益相关者创造价值。既然在传统企业中,信息和信息技术并不直接作为商品或服务出售,CIO的宗旨自然就是充分利用企业的信息资源和信息技术为企业创造间接价值。

实时计数不“实” CIO面临技术无奈

  天泰电子设备有限公司是一家专业生产陶瓷电容器的公司,为很多大的低压电器生产厂做供应。近期客户普遍反映产品个数明显少于标注。经过分析后发现是下流水线前的最后一关,产品计数检验环节出了问题,因为没有明确的责任划分,员工在进行计数检验时比较随意。

  厂长刘明在和信息主管夏俊商量后认为应该用信息技术来实现产品的实时计数检验。夏俊提出建议可以采用传感器加无线传感网络的办法。刘明在夏俊一番专业技术“攻击”下同意了。有了上方宝剑,夏俊主持的这个实时计数监测系统在不到一个月就上马了,夏俊甚至表示系统还有质量监测的功能。

  但事与愿违,半个月后就开始有客户反映产品数量与订单上的数量差别太大,并表示如再出现这种情况只好终止合作了。虽然在刘明的应急攻关下应付过去了,但这事已经给企业带来了很大损失。

  事后夏俊做出了总结,由于核心技术多画面数据处理的复杂性,普通的服务器处理不过来,需要添加一台应用服务器……说到这里,刘明一摆手打住了夏俊的话,“实时计数监测系统先放放!人事部,从车间调10个人上来,还是采用人工的方法。”经过对这10个员工的三天专业培训,并实行每箱每单责任到人制度,产品计数的彻底解决。

  尽管信息技术的高效处理和自动化控制,理论上可以带来工作效率的极大提高,但当信息技术无法真正满足企业需求或者实施变得很异常困难,成为企业的一种束缚,而不是助推器,其结局只能是无奈。

 

信息技术VS传统方法 真正价值是硬道理

  我们来看看夏俊和刘明的做法对比(如下表所示)。夏俊是信息主管,遇到问题当然是从信息技术角度去考虑,经过分析实施的这个实时计数监测系统也确实是对症下药,可它为企业创造价值了吗?

实施人
成本/效益
时间成本
资金成本
效益
夏俊
15天
45000元
刘明
3天
20000元(人工)

两种方案的价值对比

  在企业中价值决定一切。当CIO的身上围绕着太多看似美丽无比的光环,当CIO的大脑完全被诸如SOA、ERP、SaaS,甚至传说中的ERPⅡ……新技术所充斥,当CIO只是为了技术而去实现技术,这些时候的做法很可能就会与企业的目标背离。

  一个连长整天吵着要配飞机、配大炮,这叫败家子。优秀的连长要想办法带着手下100多条枪打出一个营的气势。换个角度来说,一个优秀的CIO是要整天琢磨着怎么样让企业的信息系统发挥出100%的效能。

  每到月底年底,财务部总要出少则十几页多则几十页的报表给老板看,可这正是老板最头痛的事,不可能一页页去看(除了时间和精力,假设也有看不懂的因素在里面)。财务经理却在家里偷偷地乐:这个软件真不错,点几下,帐就齐了!在这里,虽然信息技术加快了财务报表的填制,却没有真正产生价值。老板想要的信息看不到,没用的信息一大堆。

  然而,同样面对这样的事情,如果我们采用的是深入分析的办法,并不急于从一大堆新技术名词中找答案,而是与确实利益相关者进行了深入的沟通。其结果发现最好的答案并不是利用先进的技术,而仅仅是用颜色标注并区分报表:黄色的代表有可能存在潜在的问题,红色的代表已经出现问题,绿色代表老板想要了解的信息,并允许财务经理直接在报表旁作相关的批注。这虽然是简单的不能再简单的办法,但却可以让老板得到他需要的信息,从而为企业创造了真正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