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理工大学 危机管理学科建设从熟悉的领域开始
来源:科技日报 更新时间:2012-04-15


北京理工大学的探索与实践  
 
本报记者 仇方迎 
    “自2003年发生非典之后,全国群起研究危机,出了很多书。但这类‘攒’起来的书遇到实际问题,还是没有对策。从那时起,我们就开始探索建设危机管理学科,强调从管理科学出发,研究我们熟悉的问题。”日前,北京理工大学原常务副校长、现危机管理研究中心主任李志祥教授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这样介绍该校危机管理研究中心学科建设的特点———
  北京理工大学的危机管理学科建设与其他管理学科的不同之处,在于注重多学科交叉,通过数学方法深入地认识社会问题和技术问题,利用建模手段对理论假设进行实际检验,从不同角度认识矛盾、分析矛盾、化解矛盾,达到危机管理的最终目的。其学科建设内容体现在“凝练研究特色”、“塑造研究平台”、“建设学术梯队”、“培养专业人才”四个方面。

  凝练四个方向的研究特色

  北京理工大学管理与经济学院副院长、国民经济动员教育培训中心副主任、危机管理研究中心副主任孔昭君教授对记者说,我们一直强调研究特色,这是因为,其一,泛泛研究企业危机管理不是我们的长项,这些年从国外引进的危机管理的书很多,有上百种;其二,如果是泛泛研究,那么放到公共管理学和行政学中去研究更为擅长。因此,我们的危机管理学科建设注重结合点、契合点,注重学科交叉融合,归纳起来,有四个方向:

  之一,注重公共危机的研究。传统的危机有两类:一类是企业危机,也叫内部危机;一类是公共危机,也叫外部危机。内部危机如企业资金链断裂、员工跳槽、客户流失等。企业危机也可以转化为公共危机、社会危机。比如银行管理问题处理不好,可能引发公众挤兑等。

  之二,侧重高等学校学生群体的危机隐患研究。高校在这方面责无旁贷。

  之三,积极与有关国有特大型企业合作,推动企业危机预警的研究。

  之四,注重危机处置中支撑和保障体系的研究。

  谈到今年四五月间北京、天津、武汉等地高校相继发生的多起大学生危机事件,危机管理研究中心主任李志祥教授说:“我们的研究方向之一就是大学生危机研究。研究学生管理,这是我们熟悉的领域。上网查,这个问题没人做。不能光讲理论,要用数学方法建立模型进行实证。这项研究涉及社会学、人类学、伦理学等,把青年的心理规律、文化氛围和管理科学结合起来,向社会提供研究成果。”

  他说,我们调查了地方上著名大学几千份问卷和访谈,输入计算机进行数量分析,把研究成果作为做学生工作的依据和参考。调查研究发现:第一,政治上的腐败问题始终是大学生忧心忡忡的问题;第二,就业问题始终是大学生忧心忡忡的问题,是社会经济发展的深层次问题;第三,国际问题始终是大学生关心的问题,他们的民族自尊心和爱国主义精神很强;第四,学校的教育质量、吃喝拉撒睡始终是大学生关心的问题。学生求学,首先是青春付出。如果没有收获,就是最大的失败。所以教育质量非常重要。

  我们用管理科学的方法调查分析数据,发现大学生中确实存在危机。危机是隐藏的矛盾。隐藏的矛盾变化了,突出了,驾驭不住了,就成为危机。危机管理的理论基础是哲学。分析危机就是分析矛盾,处理危机就是处理矛盾。解决好了,就不会形成危机,不会冲击社会。大学生最满意的是互动、理解。

  在李志祥教授指导下,他的博士生彭学君开展了《大学生群体危机生成演化机理与控制研究》的课题研究。彭学君在研究前人成果基础上,尝试运用系统科学、管理科学、非线性群体心理学、社会调查学等相关领域知识,对大学生群体危机生成演化机理与控制进行系统分析与建模。他以某部委所属8所院校学生群体为分析对象开展工作,阐述了以调控大学生群体不满意度与压力为主要定位点的大学生群体危机的控制理论:抽象并归纳出大学生群体危机控制的3类控制结构;分析政府与高校为控制主体的大学生群体危机控制能力,提出危机控制能力自评量表的设计思想;提出2层4类的大学生群体危机控制体系及6项危机控制机制的危机控制思路。

  这篇题为《大学生群体危机生成演化机理与控制研究》的博士论文得出的结论,得到高校学生干部、教育部科技司和同行专家的肯定。论文答辩相当精彩,答辩委员会主席沈云锁教授给予很高评价。目前该方面研究成果在教育部重大课题“新时期维护高校稳定工作体系及机制研究”中得到应用,受到有关专家的好评。

  塑造更广阔的研究平台

  据介绍,国民经济动员学和危机管理学都是综合领域。危机管理涉及公共管理学、企业管理学、社会学、心理学、传播学、经济学、组织行为学等,此外,还有专业处置技术等。在危机管理研究中心成立之初,中心主任李志祥教授就提出,高等学校的专业研究机构应该注重基础性、原创性研究工作。危机管理研究中心要结合学科优势,对危机管理相关领域进行深入研究。为此,他们加深学术积累,拓宽学术渠道,塑造更广阔的危机管理研究学术平台。

  一是注重基础性和原创性研究。目前正在开展的科研课题包括:

  ———“某企业科学设计产业结构与构建和谐企业战略研究”。该课题侧重于战略层面研究,探讨企业如何在产业结构调整过程中,综合考虑核心能力构建与企业和谐发展的双重效果的战略措施,以保证企业健康成长。

  ———“完善安全生产与遏制重特大事故对策研究”。该课题侧重于行业层面的研究,通过调查统计大量事故案例,研究当前事故频发的煤炭、石化等高危行业的安全生产对策。

  ———“某企业安全培训网络系统”。该课题侧重于微观层面研究,针对当前企业培训中面临的培训周期长、培训费用高、安全培训与工作时间冲突等瓶颈问题,开发基于INTERNET的安全培训网络系统,有效地解决企业面临的这些问题。这些研究工作注重将危机管理研究中心的研究成果与社会需求相结合,发挥其学术优势。

  二是积极参与危机与应急相关学术活动,积极发表研究成果。参与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主办的中国国际安全生产论坛、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主办的大型企业风险管理高层论坛等学术活动,探讨解决当前困扰理论界与实业界的危机与风险问题。在国内外重要学术期刊及学术会议上发表关于大学生心理危机、企业安全管理、突发事件应急管理、企业财务危机预警等危机管理方面相关学术论文40余篇。

  三是积极参加各项公共事务。危机管理研究中心研究人员承担全国风险管理标准化技术委员会部分工作,负责全国风险管理标准的起草与制定。还承担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关于中央大型企业全面风险管理标准的制定、发布与研究工作。

  建设高水平的学术梯队

  孔昭君教授认为,对学科建设来说,第一,特色是生命;第二,理论要联系实际;第三,学术带头人要广泛吸纳相关学科的理论,确立导向性的研究思路;第四,建设一支高水平高效益的研究团队,注重团队的组织文化建设,让大家心情愉快。

  在学术梯队建设方面,该校危机管理研究中心的学术梯队建设得到了学校的大力支持。目前该中心拥有教授/博士生导师2人,副教授3人,讲师3人,在岗教师基本具有博士学位。研究人员专业涉及管理科学、计算机科学、数学、机械学等领域,具有较强的交叉性与实用性,具备承担相关科学研究的实力。

  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学校先后投资近300余万建设了两个数字化实验室。目前危机管理研究中心拥有最先进的硬件平台,并且引进了国际先进水平的管理仿真软件,具有承担大型科研项目的条件。

  在积极开发国际学术交流与合作方面,北京理工大学管理与经济学院和日本名古屋大学经济学研究科签订了学术交流协议,2006年底在名古屋大学召开了双边学术交流研讨会,北京理工大学以危机管理研究中心为主,派出了10名教师到日本进行了学术交流,并有一名教授应邀在名古屋大学担任客座教授,在日本工作三个月,双方利用名古屋大学高桑宗右卫门教授在仿真方面的实力,结合北京理工大学在国内的研究基础,通过仿真手段开辟危机管理研究的新局面。

  近两年来,孔昭君教授先后到美国联邦紧急管理署(FEMA)、洛杉矶应急指挥中心、波恩消防学院、法兰克福机场、日本的东海村核电站、韩国科技部原子能安全局等地进行访问讲学,这些活动注重照顾到政府部门、研究机构和重点单位的布局。通过了解国外在危机管理方面的经验、教训、思路、特色,一方面为我国公共危机管理介绍一些好做法;另一方面也进行理论研究,深化危机管理的学术研究,提高学术水平。比如在美国联邦紧急管理署印发的《公民危机管理应急手册》、瑞士政府印发的《城市居民应急避险手册》中,对发生火灾怎么办、发生地震怎么办等各项应急措施,都介绍得详细具体。这些经验对解决我国的危机管理实际问题很有启发,也有助于构建起适合中国国情的预见性、指导性危机管理理论体系。

  培养社会需要的危机管理专业人才

  该校危机管理研究中心面对危机管理的需要,从决策和信息系统两个方向培养一支骨干队伍。据介绍,目前该中心已毕业博士研究生13人,硕士研究生4人;在读博士研究生30名,硕士研究生5名。研究方向涉及企业财务危机预警、安全生产管理、高校和谐资源配置、企业风险管理等。

  同时,在国民经济动员培训的过程中,也注重充实危机管理方面的内容。国防动员注重建设平时服务、急时应急、战时应战机制,这不仅为危机管理研究提供了新的研究方向,也提出了人才培养的新要求,在相关教育培训方面探索新途径,已为全国国民经济动员系统培训干部近千人次。同时还开展了以公共管理硕士(MPA)为代表的学位教育。

  这些研究工作为危机管理学科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也培养了一批适应社会需要的高水平危机管理专业人才。

  李志祥教授带领学术团队和辽河油田合作,开展了一系列研究,博士生刘铁忠的论文《基于组织学习的企业安全管理能力研究》,经过盲评和答辩,定为“优”。刘铁忠还就这一研究成果在国资委会议上作报告,并准备整理出版专著。

  围绕在应急条件下物质调度、决策支持、预案建设、预案规范以及信息系统开发等危机处置中支撑和保障条件的研究,博士生郭瑞鹏完成了论文《应急物资动员决策的方法与模型研究》,不仅论文答辩得到了专家的高度评价,此前发表的阶段性成果也引起了学术界的广泛重视。

  孔昭君教授说,北京理工大学培养危机管理人才要求具有理工科背景。这是因为他们所开展的危机管理侧重定性基础上的定量分析,力求更精确地把握危机管理的关键环节;这种要求也和北理工管理学院的原有基础相吻合,可以发挥学校的整体优势。

  ■新闻背景

  2003年10月,北京理工大学对外发布:经教育部批准的该校“国民经济动员学”硕士学位点从2004年起首次招生,危机管理是该学位点的重要研究方向,我国首批危机管理专业人才将在此基础上产生。据专家介绍,危机管理学科在国际上已经很成熟,许多高校从上世纪50年代起就建立了学科体系。例如在日本,从大学到中学到小学再到幼儿园,建立起一个危机管理的体系,全民的危机管理意识非常普及;在美国,则专门设有联邦危机管理局。相比之下,中国的危机管理学科建设尚处初级阶段,目前还没有本科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