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雄州“十一五”信息服务业发展规划
来源:楚雄州发展与改革委员会 更新时间:2012-04-14

 
一、“十五”总结
     “十五”期间,楚雄州的信息化建设取得了很大成绩。信息化基础设施初具规模,信息通信业得到了快速稳定发展,建成了连接国家和省级骨干网以及连通全州128个乡镇的光缆通信网、移动通信网、多媒体数据通信网和有线电视网,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取得显著的进展。政府各部门普遍开展信息化建设,提高了政府机构的办事效率和社会形象。信息应用遍及金融、税收、公安、劳动、保险、科技、教育、卫生等重要社会公共领域。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已成为国民经济建设中发展最快的行业之一。 电信光缆从“九五”期末的3000皮公里发展到5000皮公里,程控电话交换机容量从15.8万门发展到77.2万门,固定电话用户从12.9万户增加到26.1万户(含电信、铁通、网通等),固定电话普及率达到10.2部/百人;互联网用户从1万户增加到5.6万户。移动电话基站从“九五”期末的68个发展到798个(含移动、联通公司的C网和G网),局用交换容量从4万门发展到93万门,自建光缆达到2700皮公里,移动电话用户从6.9万多户发展到43万户,移动电话普及率达到16.8部/百人。有线电视用户从“九五”期末的16万户发展到22万户,可传输电视节目32套,全州所有乡镇开通了有线电视,电视覆盖率从91.2%提高到95.6%,广播覆盖率从90%提高到95.5%。“十五”期间全州邮政业务总收入达到19184万元,总产值达到13911万元,增加值达到10113万元,年增长率达到3.4%。以上数据显示,在“信息高速公路”基础设施建设中,我们和先进发达地方相比,已无落后可言。 “十五”期间开通了楚雄州公众信息网,它作为我州统一的集中门户网站,是一个包括了州政府门户网、州人大、州政协和10个县市以及130多个部门组成的门户网站群,涵盖了生活、工作、学习和娱乐等方面的信息、资料和数据。在宣传楚雄、招商引资、政务公开、资源共享、服务百姓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组建了州县电子政务网络管理中心,完成了全州电子政务建设规划工作,电子政务建设和运用取得一定进展,建成了上连省下通县的电子政务网络,实现了省、州、县三级网络的互联互通,为全州信息共享搭建了平台。开通了智能会议系统,州会务中心和各县视频会议室已投入使用。 信息服务业的快速发展,有力地推动了我州国民经济建设和社会信息化进程,在调整经济结构,改造传统产业和提高人民生活文化质量方面发挥了积极有效的作用。
    二、“十一五”发展目标和主要任务
    “十一五”期间,将是我国信息化建设全面发展的重要时期,根据当前信息化发展的大趋势,到2010年,我州的信息化整体水平将有一个质的飞跃,基本建成适应信息化发展的基础设施和多功能、高效率的网络体系,实现数字化、智能化、综合化、个人化于一体的现代信息社会。增值业务将成为亮点,宽带上网成为社会消费热点,多种电信业务日益呈现人性化、多元化、高科技低成本的特征。移动通信是未来通信发展的方向,数据、图像、宽带通信等多媒体业务将成为整个移动通信市场需求的发展趋势,未来的移动通信发展的重点领域将面向3G通信。广播电视将向数字化方向发展,形成以数字有线电视为主,无线数字电视、卫星直播数字电视全面发展的新局面。现代信息技术在政治、经济和社会各个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城市信息化建设形成规模,农村信息化得到进一步发展,电子政务、电子商务、远程教育、数字通信等发展进程加快。信息产业将成为带动我州国民经济增长、结构调整升级的先导产业。
 具体发展目标是: 宽带骨干网人口覆盖率在规划市区(含城镇)达到90%,并向山区农村拓展;宽带接入的家庭普及率县城以上总体达到30%以上。固定电话用户达到42万户,普及率达到16.4部/百人;互联网用户达到8万户。移动电话用户数达到92万户,全州移动电话普及率达到35.9部/百人。 有线电视用户达到30万户,其中有20万户实现由模拟向数字电视整体转换,传输有线电视节目54套,广播电视人口综合覆盖率在现有基础上提高4个百分点,达到99%。 国家机关行政管理实现电子化、网络化,全面开展网上交互式办公。 建成全州统一电子商务网络平台,50%以上的企业进入电子商务。 建成全州统一的社会保障和社区服务信息网络及其服务支撑体系。
 主要任务: 1.推进城镇网络化进程 信息网络是信息化最重要的基础设施之一,是一切信息系统建立的基础,也是实现信息化的前提条件。 (1)统一规划,建设覆盖全州的宽带城域网络,增加各网络互联的带宽,提高传输能力。 (2)大力发展宽带接入网建设,将宽带接入作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实现将宽带接入网作为普遍服务的基本目标。 (3)继续建设和完善州级公用信息平台,形成覆盖全州的网络互联、信息交换的基础设施,促进各种公用、专用网络与公用信息平台的互联互通,实现信息资源共享。 (4)加强有线电视网的建设。加快全州有线电视网的改造与整合,播出并逐步普及高清晰度数字电视节目。 (5)大力发展互联网,积极引进先进网络技术,提高网络的传输速度,加强网上信息资源的开发;鼓励家庭和个人通过各种方式使用互联网,将互联网连接到所有的小学、中学。 2.深度开发和综合应用各种信息资源 信息资源已经成为与物质、能源同等重要的三大战略资源,其重要作用正在与日俱增。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是信息化建设的核心内容。 (1)加强政府信息资源开发和利用。根据政府管理和决策的职责需求,理顺政府信息收集、交换、共享、分析、处理的体制和机制,并向社会开放可以并应该公开的信息。 (2)开发社会公益性信息资源。建设以州公共信息平台为枢纽的公用信息资源网络。将全州的旅游、娱乐、公共交通、医药、卫生、社区服务、文化教育等信息源和各个公用信息站点联网运行。 (3)加大信息资源开发的广度和深度。结合建设重大信息应用系统,建设和完善一批急需的综合性公用基础数据库并实现网上服务,如资源、环境、人口、经济、科技、教育、空间基础信息、社会保障、历史文化等数据库。在统一规划下,相关部门协同共建首都公用信息资源服务网,面向全社会提供广泛的信息服务。 3.推进政务领域信息化 在政务工作的各个领域和各个环节广泛采用现代信息技术,推动职能转变和政务公开,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务水平,为政务管理现代化奠定基础,争取尽快实现政务信息化。2006年底前,基本实现面向企业和公众业务上网进行和政府内部办公的电子化及网络化。在此基础上,到2010年,建成体系完整、结构合理、宽带传输、互联互通的电子政务网络系统,全面开展网上交互式办公,从而基本实现政务信息化。 4.推进国民经济和企业信息化 在国民经济的各个领域和企业广泛应用信息技术,努力实现信息化。重点是实现农业、工业和服务业(包括金融、商贸、旅游、教育等)各领域的信息化。建立现代农业,改造和提升传统产业,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企业,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适应经济全球化的要求,全面推进电子商务。 5.推进社会公共领域的信息化 (1)推进社会保障领域信息化。全面推进全州社会保障信息系统的建设,实现医疗、养老、失业、工伤、生育等社会保险统一管理的全市社会保障体系信息管理系统。 (2)推进社区信息化。加快信息化社区的普及建设,为社区建设治安、应急救助、信息服务、物业管理以及家庭智能化系统。 (3)推进科技、教育领域的信息化。在完善科教资源体系和科教数据库的基础上,将丰富的科教信息资源进行汇集、整理、综合、处理,以支撑科技创新并向社会提供高质量的信息服务。要建设开放式的网络教育系统和数字图书馆群,所有小学、中学连接互联网,大力开展网上科普、网上教育、远程教育,推动教育体制的改革创新。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体系的建设 1.加强州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的工作力度,发挥其统筹规划、科学管理、宏观调控和决策的作用。成立信息化专家顾问组,充分发挥专家组在制定发展规划、政策法规以及重大工程实施中的重要作用。 2.加强各级各部门的信息化组织建设,广泛实行信息化建设的“一把手”责任制。州信息化工作办公室对各单位的信息化工作负有业务领导和指导的职责。
    (二)加强投融资环境建设 1.多方位地加大信息化建设资金的投入力度,缓解信息化建设资金总量不足、供需矛盾突出的问题。信息化建设的投入要和国民经济增长相适应,与财政收入同步增长。 2.设立信息化专项资金,重点支持公益性、基础性重大信息化项目建设,增加电子政务、电子商务、信息产业等方面的投入,加强信息化政策法规、教育培训等的建设。 3.加强信息化建设资金使用的管理力度,避免信息化建设资金多部门、多渠道申报与审批,避免资金分散投入、分散使用、分散管理。
    (三)加强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建设 信息安全保障能力关系到国家、城市和广大群众的安全与利益,也是广大群众应用与信赖信息系统的基础。要建立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加强信息安全的组织领导,在信息化建设的各个领域和各个技术层面,采用多种信息安全技术,强化信息安全措施。
    (四)加强信息化人力资源建设 建立有利于人才培养、引进和使用的环境。一是要充分发挥现有信息技术培训机构的作用,加大在职人员的培训力度;二是要加强与各有关大专院校交流合作,大力培养和吸收信息化管理和技术人才;三是在九年制义务教育阶段、普通高中、中等职业教育阶段、高等教育阶段均要加强信息技术的教育;四是以岗位培训和继续教育为重点,对各行各业人员进行不同类型和不同层次的信息技术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