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堂县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
来源:中国成都 更新时间:2012-04-14

 
 

  从2006年到2010年,是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和谐金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按照国家、四川省和成都市关于编制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以下简称“十一五”规划)的总体要求,在认真分析县情的基础上,编制了《金堂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

  一、发展基础和发展环境

  (一)发展基础

  “十五”期间,县委、县政府围绕构建沱江上游生态屏障,打造一流“花园水城”,基本实现小康的奋斗目标,团结和带领全县人民,积极实施城乡一体化发展战略,取得了显著成绩。全县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协调发展,为“十一五”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1、经济持续稳定增长,人民生活逐步改善
  “十五”期间,地区生产总值【1】年均增速10.3%,2005年达57亿元。全口径财政收入和地方财政收入年均增速分别为9.2%、6.8%,2005年分别达3.25亿元、1.78亿元。县域经济综合竞争力跻身于四川省13强、西部45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分别年均递增7.2%和7.6%,分别由2000年的6446元和2686元提高到2005年的9143元和3834元。2005年城乡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2】为42.9%。

  2、城市建设步伐加快,生态建设成效明显
  完成了城市总体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工业集中发展区规划的编制及修编工作。基础设施建设得到加强,城市功能不断完善,打造了迎宾大道、十里大道景观轴以及沿沱江、毗河、中河风光带,建成行政中心广场和商贸中心。实施了旧城改造工程、城区光彩工程、道路畅通工程,城市面貌焕然一新。重点实施长江防护林建设、沱江源头旅游区重点绿化、规范化路渠林建设、洁净能源推广、生态农业示范区建设等重大工程,环境效益日渐凸现。县城赵镇,享有“花园水城”的美誉,荣获“2004年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并被评为“全国文明村镇”、“省级文明县城”、“成都十大魅力城镇”。

  3、城乡统筹稳步推进,社会事业全面进步
  确定“城乡一体规划,壮大支撑产业,建设现代农村”的推进城乡一体化工作思路,完善了推进工作机构,建立健全了推进工作协调机制和督查考评机制。制定了县、乡镇、重点村三个层次的城乡一体化规划,部署了产业发展、城镇建设、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的城乡一体化推进工作。以建设现代农村为目标,出台了《关于加快农民新村建设的意见》等相关文件,制定完善了推进城乡一体化的系列配套政策。着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农村扶贫开发、农村发展环境建设“三大工程”,城乡一体化工作呈现良好发展态势。

  养老、医疗等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就业和再就业工作进一步加强,劳务开发取得新成绩,2005年常年在外务工人员达到16.2万人,已转移就业总计约19.5万人。科技兴县战略深入推进,科技推广和科技创新工作得到加强。教育事业稳步发展,教育质量进一步提高。文化、体育、广播、电视、档案等事业全面发展,积极开展广泛性的群众文化艺术活动,图书和报刊总藏量不断增加,农村文体基础设施建设有序推进。医疗卫生工作不断加强,建立了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探索推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3】,初步形成城乡一体化的卫生服务体系。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民主政治建设协调推进,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进一步巩固。

  4、改革开放不断深入,招商引资取得新成绩
  2001-2005年全县累计引进到位国内市外资金21.4亿元,到位外资758万美元。重点产业化项目引资工作加强,电力能源、纺织、机械金属制品、食品等主导产业领域有30多家中外企业落户金堂,增强了经济发展后劲。

  工业集中发展区建设有序推进,完成四川金堂工业园区和成都纺织工业集中发展区共11平方公里的总体规划,并纳入成都市工业集中发展区和工业点布局规划,两个区域水、电、路、气、讯等基础设施配套能力增强,项目承载能力进一步提高,已新引进重大工业项目40余个。

  规范化服务型政府(机关)建设成效显著,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和企业改造改组继续加强,乡镇区划调整和机构改革基本完成,乡镇公共财政【4】保障机制建立。探索并推进九龙滩灌区用水体制改革,取得突破性成果。

  (二)发展环境

  “十一五”时期,金堂发展将处于机遇和挑战并存的关键时期。全面实施城乡一体化战略有利于经济社会实现跨越式发展,成都东北部次中心地位的确立有利于加快推进城市化,产业转移和区域合作加快有利于深入推进工业化,成都金堂电厂等重大工程和项目建设将为经济增长提供新动力。但是,经济增长速度相对缓慢、重大产业化项目偏少、城市化水平较低、基础设施相对滞后、城乡转移就业压力较大、区(市)县竞争更加激烈等问题和挑战也将在“十一五”期间继续存在和显现。必须紧紧抓住机遇,认真解决突出矛盾和问题,积极应对各种挑战,实现新的跨越式发展。

  二、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全面深入实施城乡一体化战略,大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坚持“超常规推进、跨越式发展”,以优势资源产业化开发为依托,以重大项目和工程建设为支撑,以体制创新为动力,努力把金堂建成经济繁荣、人民富裕、环境优美、社会和谐的成都特色工业基地、天府花园水城、西部经济强县。

  (二)全面实施城乡一体化战略

  ——以“三个集中”为重要途径。促进工业向四川金堂工业园区和成都纺织工业集中发展区集中,大力发展四大特色工业,逐步形成工业经济的规模效应,提高资源开发的集约化水平。实施“金土地”工程,加快土地流转【5】,推动土地向规模经营集中,建设特色农业示范区,不断提高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积极引导农村居民向集中居住区集中,为工业集中发展和农业规模化经营提供必要的土地资源,着力改变农村居民的生产、生活和居住方式及环境。

  ——以产业发展为支撑。抓好以成都金堂电厂一期建设和二期准备等为重点的电力能源项目,构建电力能源基地;抓好成都纺织工业集中发展区建设,大力发展纺织及相关产业,全力建设纺织基地。抓好四川金堂工业园区建设,积极发展机械金属制品产业。抓好重大农业产业化项目建设,大力发展食品产业。抓好一批重大旅游项目建设,大力发展以水上游乐为特色的旅游业。积极利用“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成都十大魅力城镇”、“省级文明县城”、“天府花园水城”的生态环境资源和城市品牌资源,大力发展房地产业。

  ——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重要抓手。全面实施农业产业化经营、农村扶贫开发和农村发展环境建设“三大工程”,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通过又新镇祝新村、三溪镇白庙村等试点,积极探索符合金堂实际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模式,并逐步推广。扩大公共财政覆盖农村的范围,努力让农村居民在就业、教育、社会保障、医疗和基础设施等方面享受和城市居民同样的待遇,推动城市服务向农村延伸。大力发展现代生态农业,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提高农业生产现代化程度。实施乡村建设规划,集约和节约使用土地,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业劳动者,通过自身辛勤劳动和政府政策扶持,提高生活水平。加强农村文化体育事业发展和基层民主政治建设,促进城乡文明成果共享。

  (三)发展目标

  总体目标:到2010年,人均地区生产总值比“十五”末翻一番,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经济发展目标: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2%以上。全口径财政收入年均增长10%以上,其中地方财政收入比“十五”末翻一番,达到3.3亿元以上。一、二、三次产业增加值比例调整为22:40:38。

  人民生活目标: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9%以上,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9%以上。2010年城乡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降到40%以内。

  社会建设目标: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3‰以内。2010年城市化率达到35%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城乡一体化社会保障体系逐步推进。

  环境建设目标:全县森林覆盖率达33%以上,城市绿化率达38%以上,城市空气质量达到国家二级标准,城市声环境质量全部按功能达标,工业污染得到有效控制。城市污水处理率达到95%以上,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95%以上。

  三、区域发展空间布局

  遵循区域经济发展规律,坚持区域开放、重点突破、成片发展、多位推进的空间开发总体思路,以中心城市和重点城镇为突破口,以片区方式进行区域空间组织,坚持从多方位推进区域开发,全面构筑“一城、一镇、两带、三片”新型空间格局。“一城”即中心城县城,“一镇”即新型工业重镇淮口,“两带”即沱江休闲旅游开发带和资水河生态农业示范带,“三片”即西北部城镇发展片区、中部城镇发展片区和东南部城镇发展片区。

  (一)中心城——县城

  主要包括赵镇、清江镇、官仓镇,以及栖贤乡、三星镇的部分村,从功能空间上讲主要包括旧城区、新城区和四川金堂工业园区,是金堂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是金堂超常规推进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的核心区域。不断强化和完善综合服务、新型工业、居住、旅游、物流等城市功能,建设服务功能强、文化品位高、人居环境好的城市。

  (二)新型工业重镇——淮口

  主要包括淮口城镇、成都纺织工业集中发展区、沱江上游地带、西南和东南发展片区,是金堂超常规推进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的增长极。近期努力打造新型工业重镇,远期力争发展成为工业型中等城市。以成都纺织工业集中发展区为载体,建设西部纺织城。依托成都金堂电厂,建设成都市电源点基地。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发展旅游商贸业,构建和完善城市服务功能,努力建设金堂副中心。

  (三)沱江休闲旅游开发带和资水河生态农业示范带

  沱江休闲旅游开发带:指以沱江金堂段为轴线的沿岸地区,是休闲旅游开发和生态环境保护的重点地带。积极利用水资源和环境资源进行休闲旅游产业开发,进行适量生态型房地产开发,同时加强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

  资水河生态农业示范带:指以资水河为轴线的沿岸地区,是生态农业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的重点地带。以立体循环农业产业园建设为重点,大力建设生态农业示范带,加强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并在农业资源和生态资源基础上逐步进行旅游开发。

  (四)西北部、中部和东南部城镇发展片区

  西北部城镇发展片区:以县城赵镇为核心,以清江镇为主要支点,包括三星镇、官仓镇和栖贤乡等县城周边邻近区域。积极为县城扩展提供空间,重点发展机械金属制品产业、食品产业、房地产业、旅游业和商贸业。清江镇要立足自身产业和区域优势,重点发展民营经济和食用菌特色产业。

  中部城镇发展片区:以淮口镇为核心,以福兴镇、高板镇和五凤镇为主要支点,包括赵家镇、金龙镇、三溪镇、平桥乡、转龙镇、隆盛镇、白果镇等淮口周边邻近区域。积极为淮口发展提供空间,重点发展电力能源及关联产业、纺织及上下游产业、休闲旅游业和现代生态农业。福兴镇建设菌蔬特色产业强镇。高板镇建设优质脐橙特色产业强镇。五凤镇建设旅游型历史文化名镇,力争成为金堂旅游发展的重要增长点。

  东南部城镇发展片区:以竹篙镇为核心,以土桥镇为主要支点,包括又新镇、广兴镇和云合镇。重点提高农业生产水平,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大力发展区域商贸。竹篙镇以发展农副产品加工、商贸为重点,打造外出务工人员回乡创业示范区和区域商贸物流中心,积极探索和推进贫困地区城乡一体化,带动东南部城镇发展片区的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土桥镇以发展生态农业、农产品贸易为重点,打造金堂县、乐至县和简阳市交界区域商贸中心。

  四、主要任务

  (一)加快推进三次产业发展,促进县域经济新跨越

  超常规发展壮大工业,快速发展服务业,积极发展现代生态农业,着力提高工业和服务业的比重,重点发展电力能源、纺织、机械金属制品、食品、房地产、旅游、商贸物流、生态农业等特色产业,增强城乡一体化的产业支撑。

  1、着力打造四大特色产业,构建特色工业体系
  加快实施“工业强县”战略,强力推进电力能源、纺织、机械金属制品、食品四大主导产业的发展壮大,打造电力能源、纺织两个基地,构建区域特色工业体系。到2010年,四大主导产业增加值占工业增加值比重达到85%。积极引进大型企业,充分发挥现有重点优势企业作用,鼓励中小企业走“专、精、特、新”的协作发展道路,扩大产业整体规模,促进产业链和产业集群的形成。完善技改贴息等配套政策,利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和提升四大主导产业。保护和发展区域品牌产品,提高产品质量和市场竞争力。

  抓好成都纺织工业集中发展区的建设和发展,打造电力能源基地和纺织基地。到2010年,工业增加值占全县工业增加值比重达到32%,成为具有较强市场竞争力的成都市电源点基地和西部纺织城。加强水、电、气等基础设施建设,努力构建现代生态工业园。大力发展电力能源产业,积极发展建工、建材及低电力消耗等电力上下游产业。利用成都市纺织及相关产业结构调整有利时机和淮口镇发展纺织及相关产业的突出优势,发挥省市县联动建设机制作用,引进国内外知名纺织及相关企业落户淮口。加快污水处理厂建设,加强工业污染控制。

  抓好四川金堂工业园区的建设与发展,打造机械金属制品和食品产业集群。到2010年,园区规划面积达到7.67平方公里,工业增加值占全县工业增加值比重达到45%。规划建设机械金属制品产业集中发展分区和食品产业集中发展分区,大力培育产业集群。依托自身特色农副产品资源,引进国内外著名食品企业,扶持发展一批优势骨干企业,发展一批以绿色食品为主的优势品牌产品,形成具有较强竞争力的食品产业集群。

  2、以房地产、旅游和商贸物流为重点,推动第三产业快速发展
  快速发展房地产业。以县城赵镇和淮口镇为重点,大力发展住宅地产、商业地产、工业地产、旅游地产和农村居民新居。加快调整城市空间结构,打造独特文化魅力、良好生态环境,增强服务功能,形成一流宜居区。积极发展房地产经纪、咨询、中介等市场服务机构。

  大力发展休闲旅游业。搞好旅游发展规划,加强现有景区景点配套建设,提升游乐、休闲、观光、度假等各类旅游品牌和形象。加强旅游项目策划、包装和推介招商,着力抓好成都野生世界配套项目、九龙长湖旅游和度假开发、云顶石城风景名胜区建设等一批重大旅游项目建设,大力发展休闲、观光、度假、游乐等旅游产品,打造“成都野生世界-天府花园水城-沱江小山峡-云顶石城-瑞光塔-五凤历史文化名镇”金堂旅游黄金线路。以成都野生世界为支点,以天府花园水城建设为载体,重点发展金堂特色餐饮业、水上娱乐和毗河湾水上文化产业。规划水博馆,筹划水博会和中国天府水节,举办好中国天府花园水城游乐节、钓鱼节,加强整体旅游形象宣传。

  积极发展商贸物流业。抓住成金路和达成铁路复线扩能提速项目建设契机,加快公路与铁路相结合的综合运输网络体系建设,抓好一批物流节点的规划和建设,积极构建物流基础设施平台和服务体系。加强专业市场建设,发展以轻工业原材料和零部件采购为主的配送中心、以贸易批发为主的配送中心、以运输、仓储等专业服务为主的配送中心。整合现有物流资源,鼓励和引导专业化物流企业发展。

  3、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积极发展现代生态农业
  着力发展以水果、食用菌、黑山羊、无公害蔬菜和奶牛为主要支柱,以高附加值、生态化、科技化、集约化为特点,集生产、观光、体验等为一体的现代生态农业。引进、培育、做大、做强一批农副产品加工和营销的龙头企业。健全专业协会等新型农村经济合作组织,推广“公司+基地+农户(业主)”的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加速形成育种、种养、加工、包装、储运、销售、信息反馈为一体的产业链。推动土地使用权合理流转,促进土地向规模经营集中。开发品牌产品,强化品牌经营,持续举办好“脐橙节”、“黑山羊节”,争取举办“西部农博会【6】”,加大农副产品对外推介力度。

  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争取国家、省、市相关资金,加强水利、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业生产和生活条件。加强农业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和推广应用,尤其要加强育种、选种、灌溉、病虫害防治、包装保鲜、深度加工等方面的研究和推广。加强农技推广服务体系建设和农村信息化建设。

  抓好农业示范区建设。发展“两线”,即成南路10万亩精品脐橙带和资水河10万亩生态农业示范带。发展“两片”,即20万亩中晚熟杂交柑桔基地和龙泉山脉微水治旱结构调整示范片。发展“三大窗口”,即赵镇立体农业循环经济示范带、白果脐橙示范窗口和黄桷桠中晚熟杂交柑桔示范窗口。发展“八大示范园区”,即无公害标准化出口脐橙示范园区、无公害标准化优质杂交柑桔示范园区、无公害标准化优质食用菌生产示范园区、无公害蔬菜生产加工科技示范园区、优质黑山羊产业发展科技示范园区、现代观光农业示范园区、蚕桑产业化发展示范园区和金蒙乳业奶牛养殖示范园区。

  (二)做大做强劳务产业,促进城乡充分就业

  深度推进劳务开发,不断完善劳动力市场体系,建立城乡统筹的就业管理体制和服务体系,做大做强劳务产业,推进农村剩余劳动力快速转移,促进城镇失业人员以及新增劳动力就业。

  1、抓好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劳动者就业能力
  构建“政府引导、部门参与、社会联动、市场竞争”的就业培训新机制,引导民间资金投入培训。创新农村劳动力培训方式,积极开展“送培训、送岗位、送法律服务”活动,扎实开展定单培训和创业培训,坚持实施打工者流动培训项目。积极引进和鼓励创办职业技术院校,抓好职业教育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建立健全职业技能培训网络,加强与四大主导产业配套的专业技能培训。实施劳动预备制度,对应届初高中毕业生开展引导性培训,对不能升学的高三学生开展职业技能培训。

  2、积极开拓劳务市场,有效拓宽就业渠道
  加强区域劳务协作,大力开拓广东、福建、上海、浙江、江苏、北京、东北三省等省外劳务市场,有效拓宽就业渠道。加强与海外用工单位密切联系,大力开拓海外劳务市场。加强与省内各区(市)县劳务协作,挖掘县内就业岗位,积极开拓就近就地劳务转移市场。

  3、完善就业服务体系,创建良好就业环境
  充分发挥劳动保障、司法、工会、妇联等部门的作用,积极开展法律援助活动,帮助外出务工人员处理维权事务。建立外出务工人员联谊组织和商会,健全农民工跨地区就业服务体系,确保外出务工人员安全有序地流动。建立外出务工人员家庭留守儿童与老人的服务体系,做好跟踪服务。

  4、鼓励外出就业人员回乡创业,助推城乡一体化
  鼓励外出务工人员回乡创办企业和到城镇定居置业,促进农村劳务人员向城镇居民转变。对务工人员回乡创业按招商引资政策进行扶持,为申办企业提供市场分析和投资指导等优质服务,对回乡创业人员创办的骨干企业实行领导联系制度。帮助解决回乡创业人员和进城务工人员的居住、子女入学、社会保障等问题,探索建设“民工公寓”。

  (三)完善城镇体系,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以县城和有条件的区域中心镇为重点,有序推进城镇体系建设,加快引导产业、要素和人口集中,按城区的标准进行规划建设和管理。缺乏产业支撑和市场容量的一般农业镇,着力推进城乡一体化“三大工程”建设。 

   1、加快县城和淮口镇建设,提升城市综合服务水平
  县城赵镇空间发展方向为“重点南移,适度向北发展”,优化沿江河分片区组团的开放式城市布局结构,加强以“三河一江”交汇处为核心的开敞式五个功能组团建设。以四川金堂工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全面抓好县城道路、水、电、气、污水处理、垃圾处理等城市公共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新型工业、居住、旅游、物流、文化等功能,提升城市综合服务水平。

  加快淮口镇各功能分区的规划和建设,科学进行公共建筑、生产、居住等设施布局。重点抓好道路、水、电、气、污水处理、垃圾处理等城市公共基础设施建设。

  2、加快区域中心镇建设,增强统筹城乡发展能力
  竹篙、五凤、清江、高板、福兴、土桥等区域中心镇,要以道路交通建设为重点加快基础设施建设。优先实施竹篙镇的基础设施建设,构筑金堂未来发展第三极。重点抓好五凤历史文化名镇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沱江休闲旅游带旅游产品开发和服务设施配套建设。清江、高板、福兴、土桥等区域中心镇,要明确功能定位,提升统筹城乡发展能力。将城镇建设与新村建设相结合,扩大城镇建设规模,使周围村尽快进入城镇体系,集约、节约利用土地资源。积极吸纳上级项目扶持资金、银行信贷资金和民间资金,探索城镇发展和管理的长效机制。

  3、建设和完善交通网络体系,增强快速通达能力
  着力抓好成金路建设,提升与中心城区之间的快速通达能力。依托成南高速、成绵高速、达成铁路、成渝铁路和成金路快速通道,以县城赵镇为中心,淮口镇为副中心,以“三纵六横”作为全县公路网的整体骨架,形成国、省、县公路和乡、村、组道逐级联网的交通网络体系。加快实施县通乡公路建设项目和城乡公交一体化建设项目。

  4、加快水电气等基础设施建设,增强经济保障能力
  积极配合做好装机2×60万KW的成都金堂电厂一期工程建设,建成白果水电站。力争启动装机2×60万KW成都金堂电厂二期和装机 20万KW金堂燃机电厂扩建工程,抓好李家山抽水蓄能电站、沱江水电梯级开发工程。建设云绣220KV变电站和淮白110KV变电站。加快工业集中发展区、城镇和农村电网建设和改造。加强天然气输气管线和配气管网、城市水厂、给水加压站和给水管网、污水处理和垃圾处理设施建设。加强广播电视、通讯网络、邮政系统、互联网建设。

  (四)加强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

  全面推进生态示范县建设工作,大力发展循环经济【7】,加强污染防治与环境保护,加强生态体系建设,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

  1、加强饮用水源保护,确保城乡饮水安全
  科学规划饮用水源保护区,坚决取缔和搬迁影响饮用水源的污染源。按照属地化管理原则,加强饮用水源保护区的日常监管,严格保护地面饮用水源地。加强地下水源地分级保护,防止地下水源污染。

  2、加强城镇污染防治,提升城镇人居环境
  着力实施水环境综合整治工程,塑造天府花园水城的水环境特色。实施“两控区【8】”建设项目和机动车尾气污染治理工程。实施城镇公共空间和居住区域绿化美化工程,提升城市良好环境形象。重点建设城镇污水处理厂和垃圾压缩转运站项目。

  3、加强工业污染防治,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以成都纺织工业集中发展区和四川金堂工业园区为重点,全面推进工业污染防治工作。促进工业企业向园区集中,集中发展、集中治污。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和环境保护“三同时”制度【9】,提高“三废”处理利用率。鼓励企业实行清洁生产,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推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

  4、加强生态体系建设,构筑沱江上游生态屏障
  加快实施退耕还林工程和天然林保护工程,加强水土流失治理。实施速生丰产林建设项目和沱江上游生态公益林建设项目,大力改善沱江上游区域生态环境。全面构建以森林、公路、渠系、观光型生态村、城市园林为绿化主题的综合绿化体系。

  (五)统筹城乡社会事业发展,建设和谐金堂
  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核心,以推进城乡教育、卫生、就业和社会保障制度一体化为重点,加快城乡社会事业一体化发展,积极建设和谐金堂。

  1、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加快农业产业化发展,注重工业、服务业与农业的关联互动发展,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长效发展机制。加大对农业和农村建设的投入力度,集中力量改善与农村居民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基础设施条件,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农村洁净能源工程和农村新居工程,着力解决好农村居民的吃饭、住房、求学、就医等问题。严格执行《金堂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大纲》,加强基本农田保护,以建设无公害食品加工基地、无公害水果基地和无公害畜产品基地为重点,推广各种新型适用技术,防治各类农业污染。深入推进村务公开,抓好乡镇村两级党的建设、基层政权建设、群众团体组织建设,抓好乡镇风文明建设、村规民约建设和农村社会治安工作。

  2、优先发展教育事业,提升全民素质
  以实施普及高中教育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为重点,大力发展高中阶段教育。健全教育投入机制,大力发展民办教育。深化中小学人事制度改革,提高教师队伍素质。积极推进课程改革,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努力提高教育质量。到2010年,小学入学率达到99.5%以上,14周岁人口初等教育完成率达到98%以上,初中毕业生接受高中阶段教育的比例达到85%以上,新增劳动力平均受教育的年限力争达到12年。

  3、大力发展科技事业,提升区域科技支撑能力
  大规模引进科技成果和技术人才,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提高科技对经济发展的贡献率。建立多渠道科技投入体系,强化“一把手抓第一生产力”责任机制。加强科技普及和服务体系建设,大力发展农村专业技术协会,培养造就一批创新、创业人才。抓好科技创业和成果转化平台、企业标准化和信息化建设,利用先进科技改造提升传统工业。抓好“院县合作【10】”机制建设、科技试验示范基地建设,大力发展高科技农业。抓好电子政务建设、星火科技示范乡镇建设、资源开发和环境保护研究、以及教育、医疗卫生和社会保障等社会事业领域的科技运用。

  4、健全社会保障机制,提升社会保障能力
  构建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和慈善事业相衔接的城乡一体化社会保障体系,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建立多层次的城乡社会保障机制和多方联动的困难群体扶助机制。逐步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力争覆盖城乡所有人员。着力健全社会保障事业机构,完善多层次的社会保障服务机制,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5、加快卫生事业发展,提升医疗卫生服务能力
  完善公共卫生应急体系、疾病预防控制体系、疫情信息网络体系、医疗救治体系、卫生执法监督体系、农村初级卫生保健体系、城乡基本医疗服务体系、卫生科普宣传体系和财政经费保障体系。实施县级医疗机构基础设施建设、乡镇卫生院及村卫生站标准化建设和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建立爱国卫生工作长效机制,推进卫生城镇建设,县城赵镇争创国家级卫生城镇。

  6、加快文化事业发展,探索文化产业发展新路子
  着力抓好体育场馆、图书馆和文化馆等文化体育设施建设。实施城乡文化发展行动计划,加强基层文化建设。广泛开展娱乐、休闲、教育、健身等群众性日常文化体育活动。鼓励和引导文化消费,发展书籍报刊、影视音像、艺术品、演出剧目、文物、体育等文化市场。加强电影、报刊、出版社、体育等领域的资源整合,促进文化体育事业全面联动发展。

  7、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改善人口结构
  建立和完善人口计生利益导向机制,全面落实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政策和兑现独生子女父母奖励;加强流动人口计生管理,建立人口流入、流出管理与服务互动机制;强化生育文化建设,以新的婚姻引导群众;深化“关爱女孩”活动,有效治理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的问题;强化技术服务网络建设,提升服务功能,不断满足群众的生殖健康需求;从严格控制违法生育,稳定人口低生育水平,争创省级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县。

  8、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民主政治建设
  大力弘扬“干无不优、不优不休”的金堂精神。深化规范化服务型政府建设,强化道德意识,推进职业道德、社会公德、家庭美德建设,形成团结互助、平等发展的人际关系。强化诚信观念,形成全社会讲求诚实信用的氛围。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深入持久地开展多层次的文明创建活动。
坚持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政治协商制度,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保障人民依法行使民主权利,依法享有广泛的民主、权利和自由。强化行政执法和执法监督检查,全面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和评议考核制,加强行政执法队伍建设,加强行政复议工作,健全仲裁制度。加强普法宣传教育,全面推进依法治县,全方位提高社会法治化管理水平。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依法严厉打击各类犯罪。

  五、重大项目与工程

  按照统筹城乡规划,提高城镇承载功能的要求,在重点发展区域实施一批基础设施项目与工程;在电力能源、纺织、机械金属制品、食品加工、旅游、房地产和生态农业等重点产业领域实施一批重大产业化项目和工程;以构建和谐金堂为核心,以缩小城乡社会事业发展差距为重点,在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等领域实施一批重大项目和工程,支撑全县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

  (一)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与工程

  四川金堂工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成都纺织工业集中发展区基础设施建设、县城和重点镇基础设施建设、城市进出口快速通道建设、县通乡镇公路建设、城乡公交一体化建设、云绣220KV变电站建设、淮白110KV变电站建设、沱江干流成都段防洪综合整治工程、农村机电提灌站改造工程、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农业节水灌溉工程、农村洁净能源工程、东风水库扩建工程、九龙滩提水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程、县城水环境整治工程、农村饮水安全工程。

  (二)重大产业化建设项目与工程

  成都金堂电厂一、二期建设、西部纺织城建设项目、金堂AES燃机电厂扩建工程、沱江水电开发工程、成都野生世界配套项目、云顶石城风景名胜区建设、九龙长湖旅游度假区建设、五凤历史文化名镇建设、20万亩中晚熟杂柑基地建设、食用菌产业化建设工程、精品脐橙果园建设、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建设、标准农田建设示范项目、赵镇立体农业循环经济示范带建设、奶源基地建设、黑山羊产业化基地建设、蚕桑产业化基地建设、无公害优质肉猪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沱江船体网箱养鱼项目。

  (三)社会事业建设项目和工程

  普及高中教育基础设施建设、九年制义务教育基础设施建设、农村信息化建设、农技推广服务体系建设、县级医疗机构基础设施建设、农村公共卫生网络建设、乡镇卫生院改扩建、农村文化体育中心建设、农民工服务体系配套工程、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农民新村建设项目。

  六、保障措施

  (一)加强体制创新

  按照建设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行政管理体制要求,大力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深入推进规范化服务型政府(机关)建设,提高公共服务效率和质量。以县城和中心镇为重点,由政府统一进行开发规划,引进有实力的开发商进行成片开发,创新“政府+市场”的区域整体开发机制。优化四川金堂工业园区和成都纺织工业集中发展区的运作和服务机制,提高项目引进和建设效率。推进道路维护、区域绿化、公园管理等公共事业领域的市场化运作,创新城市经营管理机制。积极探索“新祝新农村发展模式”,创新资源开发和土地整理机制,努力促进农村居民多元化增收,着力推进城乡一体化。

  (二)加强招商引资

  加强基础设施项目招商引资,采用BOT【11】、TOT【12】、BT【13】等融资方式,广泛筹措建设资金,实现城市建设投资主体的多元化。拓展产业化项目招商引资领域,扩大招商引资规模,重点引进机械金属制品、纺织等领域的工业生产型税源性项目,积极引进农副产品深加工、专业商贸市场和其他生产型服务业项目,积极引进旅游业和房地产项目。创新招商引资方式,采取多种途径,组织多层次、多形式的招商活动,实现专业招商、环境招商和多方位招商。引进和培养招商引资专业人才,加强满足外地客商生产生活需要的公共设施和公共服务建设,认真落实招商引资工作的各项奖励措施,充分调动专业招商部门和社会各界招商引资的积极性。

  (三)加强人才建设

  大力进行人才队伍建设,充分使用县内人才,积极吸引县外人才,加快人才资源向人才资本的转化。认真贯彻省委“举旗帜、抓班子、带队伍、促发展”要求,深化人事制度改革,大胆选用敢干事、能干事、会干事、干成事的年轻干部;加强年轻干部的培养力度,实现“校地联姻”、进修深造、专家授课等培训模式,大力开展公务员、专业技术人员、农村实用人才、技能型人才和经济管理人才的培训工作;大力引进电力能源、纺织、机械金属制品、食品加工、农业技术、城乡规划管理、经济管理等专业技术和经营管理人才;继续实施人才委派制度、“双百工程”、“一村一名大学生”工程,创新人才配置机制,建立和完善公开平等的人才选用机制;贯彻按劳分配和绩效优先原则,实行股权、期权制和年薪制等多种方式,建立人才激励机制。

  (四)加强区域合作

  坚持高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在充分树立区域竞争意识的同时努力提高区域合作水平。主动融入成都经济区、成渝经济区以及泛珠三角合作区域,主动承接其他经济发达区域的产业转移。加强与成都市中心城区的经济联系,积极分担工业、商贸、居住和旅游等功能,加快建设成都市北部的次中心。落实“锦江—金堂城乡一体化合作协议”,在产业聚集、干部交流、就业互助、商贸合作等方面加强合作,探索城乡统筹发展的新模式。主动寻求与周边区(市)县的经济协作,在区域竞争合作中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竞争能力。

  (五)加强规划实施

  把总体规划落实到主要行业和重点领域的发展规划中,编制和实施专项规划和年度计划。对于规划中提出的政策性内容,相关责任部门要研究制定具体的实施意见加以落实,确保规划的可操作性。建立规范的中期评估机制,及时总结规划进展情况,解决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及时修订规划内容。加强规划实施的监督考核,促进规划全面有效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