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日报 作者:渝信 黄重来
为推进重庆市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建设,加快城乡统筹信息化发展,重庆市将在全市范围内有计划、分步骤、有重点地强化农村信息服务体系建设等工作,具体指标是:
1万个信息服务站覆盖100%村
加强农村信息服务体系建设。加大与相关市级部门及区县的协调力度,整合电信运营商、软件提供商、设备制造商、信息服务提供商等信息化资源,建设农业和农村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及贴近农民需求的信息中心和信息站,力争在2012年在全市完善市、区县(自治县)、乡镇、村四级信息服务体系,建成1万个信息服务站,覆盖100%的行政村。
信息技术的农业使用率超过30%
着力提升农业信息化水平。积极利用信息技术改造和提升传统农业,促进农产品市场、农产品质量安全、灾害性天气预警信息、动植物疫病监测预警等体系的建立健全,引导和鼓励市内外电子信息企业积极研发和推广适应农村特点、价格低廉、方便农民使用的各类信息产品和信息系统,积极推广计算机自动控制技术、3S(GPS、GIS、RS)技术、滴灌自动化控制等信息技术在农田基本建设、农作物栽培管理、病虫、防治、畜禽饲养管理等方面的应用,推动该市农业的现代化、集约化和可持续发展。力争在2012年,3S等技术在农业中的使用率超过30%。
农业产业化龙头上网率达到100%
着力发展农村电子商务。积极搭建实现城市与农村互动的信息资源共享、交换和服务的网络平台,重点打造以农副产品流通为重点的市级农村电子商务综合服务平台,为农村中小企业提供简便易行、经济合理、使用方便的各类信息化应用,及时发布企业信息和农产品信息,开展农产品网上交易,扩大农副产品市场销售渠道,实现农贸市场和农产品产地间的信息互联互通,推进信息技术在农产品运输、销售环节的应用,为农村各类信息出户、出村、出镇(乡)提供传播渠道,促进农村现代流通体系建设。力争到1012年,农民集中居住区、农产品批发市场、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农业生产经营大户等宽带接入率达到50%,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上网率达到100%。
数字业务从业人员达1.5万人
着力推进数字业务重组。大力发展“梯级外包”产业,推动实施市域范围内业务流程重组,在“一小时经济圈”内承接国际和市外的外包业务,将“一小时经济圈”内数字化业务外包给“两翼”即库区和渝东南地区。在有条件区县,重点开展呼叫中心、数据加工与维护中心、远程教育、远程医疗等试点工程促进城乡资源重组,降低“一圈”的产业发展成本,拓展“两翼”就业机会,提高当地居民的收入,真正实现“一圈”带“两翼”,促进统筹城乡,形成“离土不离乡”的新型劳动力转移模式。力争到2012年,在10个左右区县重点开展呼叫中心、数据加工与维护中心、远程教育、远程医疗等试点工程,数字业务从业人员达1.5万人。
电子政务网覆盖100%乡镇30%村
着力推进城乡一体电子政务。围绕公众、企事业单位和政府业务发展的需要,建立覆盖城乡的电子政务业务应用系统和协调业务平台,满足各级政务部门进行社会管理、公共服务等面向社会服务的需要。着力推进以服务公众为核心的电子政务建设,重点推进行政许可项目的网上办理,选择对企事业业务有较大影响和与公众生活密切相关的应用系统开展试点建设,支持有条件的区县将电子政务外网向村、社区的延伸,建立面向基层的电子政务系统、小城镇信息化管理系统和社区管理信息系统等,加强基层政权建设。力争到2012年,电子政务网络覆盖100%的乡镇和30%的行政村,行政审批项目在线处理率达到75%。
市级重点公共系统覆盖100%区县
着力强化公共服务信息化。大力推动全市统一的社会保障公众信息服务体系建设,加快以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保险系统和最低生活保障、优抚救济等为重点的覆盖全市的社会保障共享信息平台和集中信息资源库建设;加快电子病历、数字化影像、医生工作站、护士工作站等临床信息系统的建设和应用,为社区和“两翼”医院提供远程会诊、信息咨询等服务;加快数字图书馆、数字博物馆、数字档案馆等公共数字资源的开发,积极开展公共信息内容服务,满足农民精神文化需求。力争到2012年,市级重点公共服务信息系统覆盖100%区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