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航网络:打造深圳数码港
来源:中国电子政务网 更新时间:2008-03-11

提高港区竞争力,从改善通关环境做起


深圳西部港区包括蛇口港区、赤湾港区和妈湾港区。由于历史发展原因,造成港区码头众多,地点分散、投资和经营主体复杂。码头业务除了集装箱业务以外,还涵盖散杂货、油品、气体、危险化学品等业务,且内贸、外贸进出口兼营。上述客观条件导致海关监管困难,影响了深圳西部港区的通关效率。货物通关效率较低曾经严重制约了深圳港口的发展。许多国内客户宁愿选择成本高昂的陆路运输将货柜远赴香港码头上下船,也不愿意来深圳西部港口。二000年七月,由蛇口集装箱码头(SCT)和当时的深圳赤湾凯丰码头(KFT)决定联手成立项目小组,共同投资建设开发深圳西部港口海关电子数据交换平台(简称:西部平台),以改变深圳西部港区的通关作业流程复杂,手续繁多,人员来回奔波的局面,实现电子数据自动交换和信息共享。

西部平台最初的项目定位是:一、利用现代化电子技术,借鉴国内外其它港口电子数据交换平台的经验,开发适合深圳西部港口目前业务和未来发展的海关港口电子数据交换平台;二、海关港口平台作为未来西部港区与海关进行电子数据交换的唯一平台,广泛适用于西部各港口、代理、船公司、报关行和仓储公司等有关海运单位;三、海关港口平台建立后,SCT和KFT数据首先与该平台联网,通过该平台向海关发送电子数据,海关也利用该平台向码头发送电子数据指令等信息,关港双方实现电子数据交换。

西部平台开发成功以后,在原项目组的基础上注册成立了深圳港航网络系统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港航网络)。股东方为招商局国际有限公司(HK 0144)和深圳赤湾港航股份有限公司(SZ 000022)。公司随后与海关、国检局以及边检签订了合作备忘录,确立了互信合作关系。

深圳港航网络系统有限公司在成功运营西部平台的基础上,又根据港区实际需求,相继开发了“西部港区集装箱查询系统”、“国际转运货物监控系统”、“入境空箱快速核放系统”、“三单信息传输系统”、“进出口货物电子申报预处理系统”、“国检申报预处理及联网报检系统”、“国检查验管理及卫生处理系统”等多个应用系统。上述系统在协助政府部门改善口岸通关环境、提高企业运作效率、降低企业运作成本,加强政府部门监管力度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原本需要花费几天时间的通关业务流程,缩短到了几个小时,甚至几分钟就能完成。平台联网单位也由最初的几十家发展到目前的两百多家。通过信息化手段,提升监管水平的同时,显著提高了深圳西部港区通关效率,提升了港区的整体竞争力,达成了各方多赢的局面。

找准自身定位,做好港口信息化服务是根本

曾有人说:“通过信息平台服务能够拿到这么多关键信息,你们去做中介的话,比谁都有优势啊。”这话既对,也不对。信息平台运营商确实拥有全方位的信息优势。但是,作为深圳西部港区唯一的公共信息平台运营商,港航网络有限公司绝对不会直接介入港口物流和海运中介服务。因为,港航网络在成立之初就意识到:只有找准自身定位,才能在港区立足。港航网络的自身定位就是通过现代电子技术和信息化手段,服务于港航及海运物流生态链中的现有企业。所以,它坚决不做港口商业生态链的破坏者,也绝对不做货代、船代和报关行等中介类企业的竞争者,而只会专注于信息化服务本身,把信息化服务提供者这一角色做好。

虽然西部平台最初的项目组成员均来自深圳西部港区两大集装箱码头,但港航网络这一实体公司并不拥有港口、码头和任何一个泊位,所以也不能只站在港口运营商的角度看问题,而是要站在货代、船代和报关行,站在货主的角度,尽可能的为客户提供方便、快捷、全面的一站式信息化服务。

因此,港航网络坚持在服务好海关、国检、边检等监管单位的同时,把船代、货代和报关行当成自己的核心客户进行服务。为了更好的服务于码头和仓储企业,更是投入重金开发了集装箱码头生产操作管理系统(TOS)和仓储管理信息系统(WMS)两大软件产品,并成功应用于招商港务和前海湾物流园区。在2007年,港航网络又进一步推出了货速通等产品,将信息服务向货主和船公司延伸。

利用经营积累,投资港区信息化基础建设

实现港区信息化,除了要上马多种应用软件系统,也少不了对计算机硬件和网络基础建设的专项投入。港航网络除了购置有高性能服务器,建有高标准机房以外,还参与了不少港区信息化基础设施的投资。

目前,西部港区各大港口、物流园区和集中查验中心(CIC)都已经配备了功能强大的智能化电子闸口。拖车通过电子闸口,司机只需刷一下IC卡就能进行身份验证。与此同时,具备自动称重功能的电子地磅能记录拖车重量,自动箱号识别系统能识别并记录箱号等信息。而运用了GPS技术和RFID技术的电子关锁,可实现货柜的在途跟踪。上述信息均能通过监管平台联动,方便布控和查验,实现监管单位有效的途中监管。

最初,西部平台与海关、国检和各大码头之间是采用数字专线连接的。随着应用系统的增多,和视频监控(CCTV)等高宽带服务的大量使用,原有的星型专线连接已经不适应西部港区信息化发展的需求了。2005年,港航网络决定斥资近千万元,建设光纤环网工程,联接西部港区主要信息节点。光纤环网的投入使用,大大方便了西部港区企业间的信息交换,降低了港区网络通讯成本。

各大港口作业区、物流园区和集装箱堆场,都有大量的移动作业机械和生产设备。而建立一套统一的无线数字通讯系统,必将大大提升港区作业指令、调度指令的下达和信息沟通的通讯效率。经过一年多的申请,西部港区获得了专用无线通讯频点,目前正在由港航网络牵头建设覆盖整个西部港区的无线数字集群系统。

以上信息化基础项目的建设与落成,将为深圳西部港区未来实现大港区作业模式打下坚实基础。同时也能为后续信息系统的建设提供有力的支持。

发展展望:从港口社区系统到虚拟航运中心
深圳西部港区信息化建设经过过去七年的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但平心而论,深圳港的信息化水平与新加坡、欧美一些著名港口社区相比,仍存在不小的差距。我们在大港区自动化无缝协作、资源调配、应急处理、港口社区电子商务等领域还需要大力提高。

港航网络将在充分借鉴国外先进港口社区系统开发和实施经验的基础上,逐步推出一套符合深圳港需求特定的港口社区系统,并以此建立一个以客户为中心的大港区服务体系,为客户提供全方位的信息化服务,最终能涵盖通关、监管、物流、交易和支付等五大领域。

港口社区系统将打破现有应用系统功能零散、孤立的现状,实现统一身份认证和单点登录,彻底消除相关作业单证的手工重复录入现象,实现全程作业无纸化和全程电子信息合理共享。同时,通过统一的数据交换接口,实现网上报关、网上报检、网上订舱、企业间网上支付与电子化自动结算、全程货况跟踪、综合统计、智能分析与决策支持等一系列在线服务。

不难预计:随着大铲湾码头的建成和投入使用,整个西部港区的货源竞争将日趋激烈。低水平的价格战只会一损俱损。只有大力发展多式联运、二次集拼,大幅度提高国际中转箱量,才是实现西部港区各码头多赢共荣之道。

把深圳港发展成一个重要的国际中转港,还有相当多的工作需要做。除了争取与之相配套的政策(如保税港等)支持以外,发展与之相适应的网络信息系统也非常重要。港航网络提出建立虚拟航运中心的设想,就是要与全球主要船公司的航运网络进行对接,并在深圳港区信息系统与主要贸易伙伴的港口系统之间建立互联互通的全球化港口社区网,把深圳港打造成为网络信息化、数字化的东方大港。

中国电子政务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