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通仪式现场
中广网西宁9月1日消息(记者刘春理)8月29日,中国卫星通信集团公司与青海省人民政府共同组织的青海省境内地理环境最恶劣、自然条件最艰苦的玉树、果洛两州所属186个行政村通工程卫星电话正式开通,这标志着青海省最后186个行政村将告别不通电话历史,为青海省提前三年完成行政村村通电话工程目标奠定坚实的基础。青海省省委书记强卫、信息产业部部长王旭东、中国卫通总经理芮晓武出席了此次开通仪式。
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从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全局出发,着眼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作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和谐社会的重大战略部署,并提出使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成为惠及广大农民群众的民心工程。中国卫通积极响应党中央的号召,按照信息产业部《关于“十一五”期间自然村通电话工程的实施意见》作出的村通工程从行政村向自然村村通电话延伸新目标的工作部署,主动承担了青海省玉树、果洛藏族自治州186个行政村村通电话工程。
青海省玉树、果洛藏族自治州地区雪峰耸立、山脉交错,平均海拔4000多米,气候复杂多变,这些行政村至今未通路、未通电,使用地面通信手段难以有效解决这些行政村的通信问题。为扎实做好这项惠民工程,中国卫通与青海省委、省政府于2007年6月11日在西宁举办了“中国卫通服务青海汇报演示会”,深入研讨符合青海村通工程建设的技术和服务模式,并一致认为,卫星通信所具有的不受地理条件限制、设备小巧、建设速度快、抗灾能力强的独特优势,是彻底解决农村地区特别是地处偏远、条件恶劣的农牧地区通电话问题的最经济、简便、有效的手段。2007年6月13日,中国卫通正式与青海省通信管理局签订《关于利用卫星通信技术解决青海省玉树、果洛等州未通电话行政村通电话的框架协议》,并组织人员进行了广泛深入的实地调研,针对青海玉树、果洛两州的特殊情况,专门量身定制了安装便捷、性能可靠、携带方便、维护容易、包含太阳能充电设备的卫星移动通信终端,广大牧民群众经过简单培训即可安装使用。首批设备已经在果洛州玛多县花石峡镇日谢村和玉树州玉树县隆宝镇岗日村进行了实地安装和通话测试,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为确保广大农牧民用得了、用得好,2007年8月28日,中国卫通组织玉树、果洛藏族自治州村民代表进行了卫星电话安装培训,并将卫星电话终端设备无偿提供给广大农牧民使用,话费按照信息产业部规定的当地基础电信业务资费标准执行,超出部分由中国卫通承担。青海省省委书记强卫对中国卫通实施这两州村通工程建设给予了高度评价:“这项工程进展情况让我们深深感受到中国卫通公司心系青藏高原牧民群众的崇高境界和务实扎实的工作作风”。
村民代表发言
开通仪式上,王旭东部长、强卫书记分别与果洛州玛多县花石峡镇日谢村和玉树州玉树县隆宝镇岗日村村民现场进行视频通话,清晰的通话效果见证了两州村通工程卫星电话的稳定可靠和良好质量。玉树、果洛州所属县政府代表和村民代表在大会上发言,向中国卫通和青海省委省政府组织的这项惠民工程表示衷心感谢。
王旭东部长在卫星电话开通仪式上指出,中国卫通利用卫星移动通信系统承担青海省境内最后186个行政村难度极大的村通任务,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对于推动青海信息通信业发展,加快村村通电话工程建设进程,将起到非常重要的促进作用。他特别强调,这186个行政村卫星电话的开通,充分体现了卫星通信在解决中西部地区地理条件恶劣的农村通信问题的不可替代作用,同时也为信息产业部下一步实施条件更为艰苦、任务更加繁重的自然村村通工程的经济、有效的方式手段进行了有益的探索。王旭东部长强调要进一步增强实施村通工程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扎实推进青海村通工程建设,不断完善通信网络覆盖范围,优化系统和终端,加大技术业务创新力度,加强协调配合,形成推进农村通信发展与信息化建设的合力。
青海省委书记强卫在开通仪式上指出,由于青海农牧边远地区地理条件的特殊性,解决村通电话要比内地省区难度大得多。中国卫通以实际行动认真履行国有骨干企业的社会责任,充分体现了贯彻落实党中央西部大开发战略,关心支持青海经济社会发展的高度政治责任感和社会责任感。
电话安装培训开班仪式
作为我国卫星通信广播的主导运营企业,中国卫通长期以来承担着卫星通信广播电视节目传输、高原山区和边远地区的稀路由通信,为公众通信网和突发性自然灾害的应急通信提供安全保障,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此次中国卫通青海省玉树、果洛藏族自治州村通工程卫星电话的开通,是中国卫通实施归核化战略取得的重大进展。中国卫通总经理芮晓武表示,下一步,中国卫通将继续积极探索符合信息产业部村通工程要求、适合艰苦地区村通工程卫星电话运营维护管理模式,为我国更广大地区行政村特别是自然村村通电话工程建设,提供实用、简单、可靠的卫星通信信息服务手段,在实现社会价值的同时促进中国卫通又好又快发展,为缩小数字鸿沟、构建和谐信息社会做出新的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