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当前高校图书馆的读者服务工作
来源: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 更新时间:2012-04-15

作者:邱薇

 摘 要:网络信息时代,高校图书馆面临着新机遇和挑战,读者服务工作在服务对象、服务内容、服务模式、服务手段等方面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图书馆要适应新的形势,就必须树立创新意识,开展用户需求研究,利用新技术促进服务手段创新,大力开展网络信息导航服务,加强信息服务创新人才的培养。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读者服务;网络环境        

中图分类号:G258.6

文献标识码:A

       21世纪,网络技术已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人们的生产、工作和生活方式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信息成为社会、经济、科技赖以发展的重要源泉。图书馆在这场技术革命中,面临着新机遇和挑战,网络技术正将传统图书馆推向全球一体化、网络化的新境地。网络环境为图书馆读者服务工作的进步与发展提供了技术保障,这使得网络环境下图书馆的读者服务工作以全新的特征区别于传统图书馆的读者服务工作。        

1 网络环境对图书馆读者服务工作的影响        

1.1 读者服务对象发生变化         

传统图书馆都有自己特定的服务对象和相对稳定的读者群体,服务对象总是限制在一定区域或范围内,读者相对集中。读者服务活动主要围绕本馆读者组织和进行,局限性强。网络环境下,图书馆读者不再只限于本地域、本单位,还扩大到了全国,甚至世界各地,任何人都可利用网络中任何一个图书馆的文献信息资源。这种图书馆之间读者交互性和读者社会化的发展趋势,反映了读者成分向多元化转变,读者的范围由“到馆读者”延伸为“网络读者”,体现了图书馆从自我封闭向全面开放的社会化转变。        

1.2 读者服务内容发生变化        

高校传统读者服务工作是以图书馆为轴心的,读者需要什么,就提供什么,实现一种简单的需求指向。而在网络环境下,读者服务方式随着高校图书馆的发展以及广大师生信息需求的高度专业化和综合化,转向以读者为轴心的“自助型”服务模式。为此,图书馆应依据读者需求,着眼于文献的内存信息量,对信息资源开展微观化、多维化、信息化的开发与传递,对其本质特征进行综合揭示,提高信息量的引导深度,使读者服务工作由仅能提供信息的可能方向,向深加工的有序化、浓缩化、精细化发展。同时向读者提供更职能化的信息服务,引导读者寻找、发现和获得非本地信息源的信息。        

1.3 读者服务模式发生变化         

传统图书馆是以藏书建设为中心的,读者服务乃至一切业务工作程序是围绕藏书而展开的,藏书作为主体而存在,构成了以“藏书为中心”服务模式的基本特征。随着图书馆工作重心的转移,“读者至上”理念成为图书馆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当今图书馆采用各种手段传递各种载体的文献信息,图书馆成为了信息交流的中介机构,不论是间接服务,还是直接服务,都取决于读者需求。由“以书为本”向“以人为本”转移,以读者为主体来组织和开展图书馆的一切业务工作,以读者需求为调节手段,形成由静态到动态的运行机制。图书馆服务模式正在从以“馆藏为中心”的分散被动式服务向以“读者为中心”的“藏、借、阅、咨一体化”的主动式服务模式转变。        

1.4 服务手段发生变化        

网络环境下的图书馆,将普遍采用现代化的技术设备与手段为读者提供服务。一是图书馆的多种光盘数据库、电子出版物、多媒体文献等自身就具备自动化的信息处理能力,可以进行各类有序化、规范化的检索,还可以实现多元检索目标的灵活组配,使读者找到满意的答案。二是图书馆利用现代技术使读者享受到智能化的信息服务。三是图书馆通过网络可以开展电子邮件、电子文件传递、联机公共目录查询。上述服务的用户界面友好、操作方便、直观易用。另外,更为先进的复制、缩微、视听等手段也是网络化图书馆读者服务中经常使用的。现代化手段节省了读者获取文献过程中付出的时间和精力,使读者服务工作在很大程度上告别了传统的手工操作方式。        

2 网络环境下高校图书馆读者服务的对策与措施        

2.1 树立创新意识        

网络环境下,信息服务从内容到形式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为适应这些变化,图书馆必须实现观念上的根本转变,包括效率观念、效益观念、竞争观念、市场观念、用户观念等,要树立起适应网络化运作的新观念,牢固树立以读者为中心,以信息服务为主体的思想,积极开拓为知识创新服务的新领域,不断探索图书馆读者服务的新模式和新方法,使图书馆工作更具有创新性。        

 2.2 开展用户需求研究        

高校图书馆面对的用户包括广大师生、科研人员以及产品技术开发用户等。用户的信息需求是图书馆信息服务赖以生存的土壤,只有研究不同用户、不同时期对信息的需求情况, 才能使图书馆的读者服务工作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所谓创造读者的信息需求,是指图书馆以馆藏信息资源或网络信息资源为依托,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不断研究开发索引类、汇编类、综述类、述评类或预测类等不同类型的信息产品,引导读者的信息消费。创造读者需求的核心在于超前研制和生产读者还没有形成消费的信息产品,并使其具有系列性、相关性和连续性。        

 2.3 促进服务手段创新        

传统图书馆读者服务工作的形式,主要包括文献外借、阅览、检索等,信息服务主要是利用图书馆馆藏书刊资料来完成的,即用户必须前往图书馆获得所需文献或服务。在网络环境下,随着现代通讯技术和多媒体技术的迅速发展,图书馆读者服务将突破单一馆藏限制,通过综合性地开发利用本馆和外馆馆藏以及其他网上资源,为用户提供便捷的信息服务。        

 2.4 大力开展网络信息导航        

目前,因特网上至少有1万多个大型联网图书馆、上千种联网信息数据库、近万种网上书刊,各种各样的网络版新闻媒体更是数不胜数。面对网上浩如烟海的信息资源,广大信息用户十分需要图书馆员提供详尽的网络信息导航服务。在国外很多图书馆已经开展了网络信息导航服务,很受广大读者的欢迎。在信息网络时代,图书馆员应该成为“网络信息导航员”“网络利用协调员”和“电子信息资料员”。        

目前,我国开展网络信息导航服务的图书馆还很少,很多读者为了获取自己需要的网上信息,在经常地、反复地进行着大量的网上信息搜索,浪费了许多宝贵的时间和精力。如果图书馆培养一大批信息导航员,并卓有成效地开展信息导航服务,就会大量地节省教师和科研人员的时间和精力,使他们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进行教学科研,从而推动教学科研的快速发展。        

2.5 建立图书馆网络化信息综合服务体系        

实现图书馆自动化,是图书馆工作的一个里程碑。从社会经济和图书馆长远发展趋势看,图书馆自动化是图书馆发展的首选目标,并且这种工作方式上的创新,是图书馆将来过渡到网络图书馆、电子图书馆的基础。信息网络的无限延伸,为图书馆之间的联合提供了理想的条件。借助网络平台,既可实现馆与馆之间文献信息资源的互补和共享,也可提高网上读者对图书馆信息资源的可获性和可知性,还可完成在线采购和联机共享编目。这样,在各图书馆和信息服务机构之间,便能构成既松散、又统一的社会化网络信息综合服务体系。        

2.6 加强信息服务人才的培养    

     网络时代需要既懂信息技术,又懂专业知识的新型图书馆工作人员,他们的主要任务是与用户共同开发与利用文献信息,使之在实际应用中产生价值。为了适应信息服务创新的工作要求,图书馆要积极采取各种有效措施,大力加强信息服务创新人才的培养,努力造就一支适应信息社会发展需要、特别能战斗的干部队伍,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高校图书馆的作用,为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做出积极的贡献。

参考文献        

 [1] 樊锐.高校图书馆读者工作思考[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04(23):101.       

  [2] 李洪斌.试论网络环境下高校图书馆的读者工作[J].沈阳教育学院学报,2004(3):117-120.第一作者简介:邱 薇,女,1964年7月生,1986年毕业于西安基础大学,馆员,西安财经学院图书馆,陕西省西安市小寨东路64号西安财经学院北区东院图书馆51号信箱,7100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