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网上卖兰花?听起来似乎有些虚幻,但建德市的一个农村信息服务点——绿韵园就是依靠信息高速公路,把兰花卖到了西藏、内蒙、山东等地,几年来,已从网上销售了近20万苗兰花。“足不出户就能洽谈业务,营销成本低,销售渠道广,资金周转快。”绿韵园的主人宋建萍认为网上销售优势颇多。在杭州市农村,像宋建萍这样通过网络来做生意的农民越来越多了。据悉,杭州农村仅在“农民信箱”中注册的人数就有15万多,占全部农村劳动力的6%。
网络 消除数字鸿沟
和大多数80后的年轻人一样,现在不少杭州农民在生产过程中遇到问题,首先想到的不是找人而是到村里的农业信息服务点上网。因为在杭州市,所有行政村都有一台通上宽带的电脑,有一支3000多名农村信息员的队伍,有一个包含农业科技、农事指导、专家咨询、价格行情、市场走势、供求信息、打工就业等栏目的“杭州龙网”,作为杭州农业信息综合服务平台的杭州龙网,现在的日点击率达到8000多人次,日均页面浏览2.5万次。
富阳水产养殖户吕明祥就感受到网络的好处。他估计今年水产形势好转想扩大规模养殖,就上网问专家:“今年养殖什么品种好?养殖技术和苗种何处购买?”水产专家根据近几年来的水产发展情况和市场行情,向他推荐了10个常规技术成熟品种、4个高档品种和4种养殖模式,让他先一步掌握市场先机。
信息 促进农民增收
杭州农业信息服务模式的不断创新,结出了信息化促进农民增收的喜人成果。
每月一期的“杭州农业信息参考”,针对11个主导产业,分析当前的产业发展情况与趋势,使这些行业的从业者站在了信息的前沿,能及时地调整生产,降低风险,拓展业务,从而进一步带动农民增收;半月一期的行情信息,使种养大户随时了解周边地区的需求情况,指导生产;每周一期的导购信息,把相关农产品的收购信息直接发到农民的手机上,使农民直接与收购企业实现了信息对接,促进了销售。
去年10月,萧山区进化镇诸坞村月萍食用菌场的诸月萍的手机收到了一个求购高温蘑菇的短信,通过与收购单位杭州三里亭蔬菜批发市场联系,经过几个月的供销,她在今年就增销15吨高温蘑菇,成交额达300多万元,增收120多万元。诸月萍打算再投入100多万元新增种植场地,引进先进设备,做大市场。
理念 引导农村发展
只有普及农民的信息化理念,让农民成为信息化的主体,才能全面提升农业信息化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
目前,各级政府每年5000余人次的农村信息员培训,使每个行政村都有一名会用互联网的新型农民,通过他们的示范、帮助、带动,进一步引导农民树立信息理念。正是这种信息理念的普及,电脑在杭州农村也逐渐多了起来,比如余杭区的孙家坞村,在杭州只是一个经济水平中等的村,但到2006年底已经有33%的农户买上了电脑,接上了互联网。
也正是因为农业信息化的不断推进,农民吸收了大量的外部信息,村容整洁、民主管理、乡风文明等话题不再陌生。
据了解,杭州市自2002年开始实施信息下乡进村入户工程,到目前,已经建成了“市、县、乡、村”四级信息服务网络体系,建好了以杭州龙网为中心的农业综合信息服务平台、以农技110为中心的农业咨询服务平台和以农民信箱为中心的信息交流服务平台。凭借“一个体系、三个平台”,杭州的农民在信息高速公路上越走越顺,用“键盘”敲开了财富之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