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8月31日,邮政速递综合信息处理平台(以下简称平台)一期工程在北京顺利通过中国邮政集团公司组织的初步验收,填补了长期以来邮政速递生产作业统版工程的一个空白,是邮政速递信息化发展进程中的一个里程碑。
该平台是2005年中国邮政决定下大力气、投巨资建设的集生产作业、业务统计、经营分析、运营监控、综合管理等为一体的信息管理系统,是邮政为应对国内快递市场全面对外开放的挑战,促进邮政速递服务水平、市场竞争力和经营管理水平提升而做出的一项重大决策。平台建设自2006年1月4日正式启动,从开发到应用前后历时一年零五个月。
从建设初期,平台就以面向客户为宗旨,把客户跟踪查询功能作为重中之重进行设计和研发,为满足大客户的个性化需求,推出了大客户主动查询反馈方式,真正实现了“实时动态跟踪查询和生产作业处理全国统版大集中”核心功能;实现了以生产作业处理为基础的邮件全信息的及时、快速采集和传递以及一次录入全网共享;实现了速递邮件的准实时全程动态跟踪查询暨新门户网站对外服务功能,跟踪查询手段明显增强,每天可提供60多万件次的查询服务,并在数据保有量、可信性和实时性方面有了重大提升。
通过平台,可实现与邮政内外部系统的关联接口和信息交换,包括与中心局、电子化支局、万国邮联、卡哈拉等的信息交换与共享,邮件信息从收寄端一直到投递各系统及环节间都实现了顺利接转和传递。
平台还支撑在线和无线手持终端设备开展揽收及投递服务,实时进行数据传输,并初步完成了以168个省际封发局为核心的国内EMS邮件全程时限标准库的建设,建立起了一个适应速递生产运营、经营管理、质量管理和绩效考核等需要的比较完整、全新的统计分析体系。(高璐)